苗雅麗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濟源 454650)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機電專業(yè)學習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是工程材料、熱加工工藝、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加工工藝等課程的結構優(yōu)化內容整合,各章內容相互獨立,單純地學習理論知識,與現實的工作實踐過程脫離較多,課程的實用性、針對性不強。學生掌握課程的情況主要依靠老師的引導,其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不夠;另外高職學生大多數邏輯、數理智能較差,學習這些似乎遍布的“知識點”,只能是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而已。與高職教育目標即以能力(包括專業(yè)技能、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社會基本適應能力等綜合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教育是相違背的,所以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fā)項目課程,這是今后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引領方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fā)項目課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以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能力訓練為目標”,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知識與能力并進[1]。在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教課程開發(fā)中,要把工作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使課堂講授與工作場所經驗指導相整合,按照工作任務過程設計課程結構,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思維,增強學生的任務意識,使他們從關注“知道什么”轉向“要做什么”。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每一個工作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學習動機[2]。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fā)項目課程必須跳出學科體系,教學活動需要按照項目編排來展開,教學內容服務于工作任務,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務的邏輯順序,把與工作過程和本職業(yè)相關的經驗知識和技能整合為一個整體,設計學習情境,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知識和技能。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目標是使學生在機械制造工藝方面具有初步的選擇能力。如合理選用材料,選擇相關加工的工藝方法,制訂簡單的工藝規(guī)程等。因此該課程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典型零件為載體,將材料的選擇、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藝按零件生產過程安排學習內容。一般的高職院校在機械設計課程學習時都要安排減速器的拆裝實訓和設計,學生對減速器的結構都非常熟悉,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可以典型產品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中零件的加工生產為載體,把減速器零件分解為軸類零件、盤蓋類零件和箱體類零件,這三類零件是機械工程設備中主要的三大類零件,它們的選材、加工方法和工藝過程可以代表常見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以這三類零件的加工生產為三個子項目,按每個子項目的加工過程為教學主線,分解為若干個典型子任務,每個典型子任務還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將小任務轉化為學習性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情景、選擇教學內容、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以工作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項目一為軸類零件,按加工過程可以分解為讀懂零件圖、選擇零件材料、確定毛坯(鍛造)、確定熱處理工藝、確定機械加工工藝和零件檢測六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可以分解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就通常是工作過程中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基本也是一課時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項目一的教學內容、順序設計詳細建議如表1。
表1 軸類零件項目教學內容一覽表
采用項目教學,以工作任務引入必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可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本課程所需掌握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技能。為保證以上教學項目順利實施,須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配套教材編撰。雖然課程改革后知識的總量沒有變化,但知識的組織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如果沒有配套的教材會導致學生難以適應,教師難以組織教學。教材編寫需按完成工作項目的需要和崗位操作規(guī)程,結合高級職業(yè)技能證書考證組織教材內容,圖文并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職業(yè)活動的認識[3]。在開發(fā)課程時,需要組成一個課程開發(fā)的團隊,團隊的成員應包括:高職院校專職教學人員、工廠企業(yè)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以及企業(yè)培訓部門專職培訓人員。這樣的課程開發(fā)團隊保證了在課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2)必須完善教學條件。依據課程項目建設本專業(yè)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場所,使之具備理論教學、學生討論、生產產品的功能。實施一體化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理論,在學理論的同時去操作,學生實訓的作品就是合格的產品,學生技能訓練的過程,既是提高專業(yè)技能的過程,也是生產產品、創(chuàng)造價值的過程,真正實現教學中促進生產,生產中完善教學,使學生在完成相應的學習或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本職業(yè)的工作過程知識。另外一些需要大型生產設備的、不能在教學場所完成的項目,比如鍛造、鑄造可以校企聯合,到企業(yè)的鍛造、鑄造車間完成。
3)合理組織教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選取相應的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學習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把學生自學、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和動手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教、學、做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認知,樂于學習、實踐和創(chuàng)新。比如項目一中軸類零件制造的第一步,是讀懂零件圖和裝配圖,每組學生一套圖紙,要求學生先看懂圖紙,針對圖紙?zhí)岢鲆蓡?,老師根據每一組提出的問題進行分別答疑或集中講解,然后老師再根據課程內容安排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工作任務有機地聯系起來。
高素質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和生產實踐聯系很多,純理論的教師不可能完成教學過程,學院必須組織教師到企業(yè)一線鍛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或聘請一些企業(yè)技術人員參與到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中來,才能保證教學效果和質量。
4)豐富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資源是課程實施的軟環(huán)境,通過課程改革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主體,學生應該通過其他途徑獲取一定的知識和信息,這些途徑就是學院應該提供的教學資源,比如我院現在建設的4A教學平臺就給學生提供了拓展知識的資源。
5)完善教學評估體系。隨著課程學習方式的改變,考核的方式也需要改變,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加強過程考核和綜合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應予以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改革能夠讓學生獲得一種全面的、和諧的、切實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加快研究與實踐我國的職教課程開發(fā),盡早開發(fā)出適合我國職業(yè)教育特點的職教課程是職業(yè)院校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對高職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改革提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希望能對職教課程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1]田鳴.項目教學法在普通銑床的零件加工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9,(6):44 -46.
[2]程顯吉.項目教學法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9,(6):21 -22.
[3]王德春.機械制造基礎[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