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楨
一個周末,在書架上瀏覽自己的藏書,無意間拿起了很久以前看過、內(nèi)容卻早已被淡忘的一本舊書:《世界名畫博覽》。信手翻看,竟被其中的一幅畫和關(guān)于這幅畫的文字深深吸引。這是畢加索的一幅畫作,被畫商和藝評家命名為《生命》,文字介紹了畢加索曾經(jīng)對于這幅畫的詮釋:“這幅畫被他人命名為《生命》,名字不是我取的,我根本無意去畫一些象征。我只是把眼前浮現(xiàn)的景象畫下而已,替它們找隱藏含義是別人的事。”我深深震撼于大師心境的深遠、飄逸、圣潔與空靈,同時倍感自己及所處嘈雜世界的塵俗。畫兒的本身就足以自解,一切的詮釋與表達,不過只是形形色色的人們緣于自己的心境、閱歷與體會,對它做的自我解讀罷了。也許,這些解讀本就偏離了畫兒及大師的本意??蔁o論這些解讀如何,畫兒卻始終悄然而又傲然地存在著,它默默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根本無意理會和證明任何解讀的對與錯。
這就如人的生命,存在即是偉大,一生的歷程便是一條心路。可它更如一本書,每一頁都是它存在的狀態(tài),生命的足跡便是每一頁的注腳,密密地留下了,他人怎能來解?怎么能懂?生命如書,默默而在;書頁隨風(fēng),有夢相依。三更有夢書當(dāng)枕。即便漂泊在路,也不要漂泊在心,生命的洋溢與奔放如能自由地釋放,就已經(jīng)值得我們滿足了,還能有何求呢?
時光無情,無聲無息、波瀾不驚地帶走紛沓的人群,卷走一個又一個夢想,并讓它們再也無法實現(xiàn)。生命的書一頁頁翻過去后,再也翻不回來了,可那每一頁的解讀與注腳已無聲無形地存在在那里,并永遠也無法改寫,更無須改寫,因為,那原本就是生命對自身的解釋。
生命如緣,不可求,只能隨,但絕不可棄。因為,生命如花,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再小的花也不會拒絕開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命之美已化作無言,一切本該歸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