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保定直隸總督署“公生明”牌坊小考

2011-11-24 07:24田寶玉
文物春秋 2011年5期
關(guān)鍵詞:考證牌坊

田寶玉

【關(guān)鍵詞】保定;直隸總督署;“公生明”牌坊;考證

【摘要】1991年,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直隸總督署大堂前的甬道上,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間的“公生明”牌坊,不久便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而成為了直隸總督署的標志性建筑。那么,歷史上的總督衙門里是否有“公生明”牌坊呢?文章從幾個方面論證了保定直隸總督署建“公生明”牌坊是一種錯誤的模仿。

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直隸總督署大堂前的甬道上,矗立著一座四柱三間的牌坊,牌坊南面書寫“公生明”3個大字(圖一),北面寫“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16個字。為什么保定直隸總督署有這么一座牌坊呢?原來是在1991年,據(jù)《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一書所言“一般官府衙門的大堂前均有這一設(shè)施”[1]而修建的。該牌坊建好不久,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興趣,成為直隸總督署的標志性建筑。那么,歷史上的總督衙門里是否有“公生明”牌坊呢?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證。

一、 戒石的源流

衙署里所立的牌坊,其目的是告誡官員,所以也稱“戒坊”,或稱“天語坊”,是由“戒石”發(fā)展演變而來的。據(jù)記載,隋朝的何妥在任龍州刺史時,曾寫了一篇《刺史箴》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后來將其刻在石頭上,立于衙門大門之外[2],這是官府將戒銘立成碑碣的開始,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戒石”。到了唐代,玄宗李隆基為了規(guī)誡各州刺史,寫了一首《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的古詩,全文是:

眷言思共理,鑒夢想維良。

猗歟此推擇,聲績著周行。

賢能即俟進,黎獻實佇康。

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

講學(xué)試通論,阡陌勸耕桑。

虛譽不可飾,清知不可忘。

求名跡易見,安貞德自彰。

訟獄必有情,教民貴有常。

恤煢且存老,撫弱復(fù)綏強。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萬方。

這首五言古詩的意思是要求地方官吏要廉潔奉公,愛護百姓。故有人認為這首詩即是我國衙門“戒石銘”的始作俑者。但是,還有人認為五代時的后蜀孟昶才是“戒石銘”的原創(chuàng)者,因為在后蜀廣政四年(941年),他為告誡地方官員秉公理政,親筆書寫了《令箴》頒布全國,其文曰: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

言之令長,撫養(yǎng)惠綏。

政存三異,道在七絲。

驅(qū)雞為理,留犢為歸。

寬猛得所,風(fēng)俗所移。

無令侵削,無使瘡痍。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賦與是切,軍國是資。

朕之賞罰,固不逾時。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為民父母,莫不仁慈。

勉為爾戒,體朕深思。

后來,宋太宗趙光義又將其中的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16個字,御筆頒發(fā)給各郡縣,刻在石頭上,立在官衙廳堂的南面,告誡官員要以民生為重,不要貪腐欺壓百姓,這就是所謂的“御制戒石銘”。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宋高宗趙構(gòu)向全國各郡縣正式頒布這16個字的“戒石銘”,并將其換成大書法家黃庭堅的書體,規(guī)定各郡縣將“戒石銘”放在衙署大堂中央,讓長官們在審案時,目光不離開這16個字。從這時起,“戒石銘”的內(nèi)容及書法就固定下來。到了元代,大概是因為衙署大堂立塊大石頭礙事,于是將其移到了大堂之前。明代又在“戒石”上面蓋了個亭子,名曰“戒石亭”,并移至大堂前的甬道上。至清康熙皇帝時,又令各州縣將“戒石”移至大堂公案之前,正面改刻成“公生明”3字。清中期以后,再將“戒石”改成牌坊,并移至大堂前的甬道上。因牌坊前面有“公生明”3字,所以稱之為“公生明牌坊”。有的衙署將“公生明”換成“圣諭”,故又叫“圣諭牌坊”。

二、“戒石”是針對府州縣官員的

如果認為“戒石”始于何妥的《刺史箴》,那么當時所警誡的對象應(yīng)該是何妥自己以及所轄的官員。何妥的官銜是“刺史”(相當于明清時期的府),毫無疑問,所針對的最多是與自己平級的“刺史”和下屬的地方官吏,也就是郡、縣兩級,而不會指向高于“刺史”的高級官員。唐玄宗李隆基的《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詩,則明確了是賜給刺史一級官員的。此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代代相襲,形成了傳統(tǒng)。也就是說從“戒石銘”產(chǎn)生那一天起,歷經(jīng)千余年,其所針對的對象均是府州縣地方長官。在《中國古代建筑大圖典》[3]一書中,有數(shù)十幅古代府州縣衙署建筑的插圖上就有有關(guān)“戒石銘”的標記,如南宋景定《建康志·府廨之圖》中的大堂前甬道上就標著“戒石銘”3字,明嘉靖《霸州志》中的州衙大堂前的甬道上有“戒石亭”,在清康熙《嘉定縣志》的縣衙大堂前一個亭子內(nèi)則明確標出“公生明”3字,而清嘉慶《合肥縣志》的縣衙大堂前的“戒石”牌坊已成了“圣諭”二字;至清光緒《贛榆縣志》的縣衙儀門后大堂前就是一座四柱三間的“公生明”牌坊了(圖二)。顯而易見,從宋朝開始,府、州、縣各級衙門內(nèi)都建有“戒石銘”,“戒石銘”只針對府州縣級別的地方長官,千余年來,從未改變。

那么,“戒石”為什么僅對府州縣官員?其實是與我國封建社會的吏治息息相關(guān)的。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中,有一整套龐大而完備的封建官僚體系,各朝各代的統(tǒng)治者為防止各級官員因貪污腐化而使官僚機器運轉(zhuǎn)不靈,都將吏治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的、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wù)來抓。而吏治的基石在哪里?用清朝雍正皇帝的話來說,“吏治之本在州縣”[4]。州縣長官雖然品級不高,但所做的工作卻十分重要。他們是最基層的官,是與老百姓最貼近的官,是“親民之官”[5]。凡與老百姓利益攸關(guān)的貢賦獄訟等等,都是由州縣官員具體辦理的。一個好的州縣官可以使老百姓獲利,而一個壞的州縣官則可以使老百姓遭殃。乾隆皇帝一登基便發(fā)了一條上諭說:“各省州縣,與民最親,凡大小案件,無不始于州縣衙門”[6],再次強調(diào)了州縣長官的重要性。所以州縣長官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封建統(tǒng)治的穩(wěn)固。而郡府的長官又是州縣官的上司,凡州縣官所承辦之事,郡府長官都負有專責(zé),郡府長官應(yīng)該成為州縣長官的表率,才能夠“承流于上,宣化于下”[7]。

在一座龐大的官僚機器中,州縣長官好像是這座機器中的螺絲釘,如果這一個個不起眼的螺絲釘生銹或松動了,都可以造成整座機器轉(zhuǎn)動不靈,甚至發(fā)生巨大的事故。而處于封建社會基層的州縣官員,如果依法守法,清明廉潔,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封建政權(quán)的基礎(chǔ)才算牢固。相反,如果州縣長官都不是親民之官,而是害民之官,就會迅速激化階級矛盾,直接影響到封建政權(quán)的鞏固,這是歷代統(tǒng)治者都不愿看到的。

三、從總督署大堂功能看“牌坊”的有無

自從有了“戒石”以來,其所處的位置就未離開府州縣的大堂,即使有所變動,也是以大堂為坐標而移動的,其目的就是讓正襟危坐于大堂上的長官時時看到,以便警示他們要秉公執(zhí)法。可是總督衙門大堂的功能卻與府州縣衙門的大堂不同,因為總督一般并不直接審理各類案件,其 “大堂是總督舉行隆重賀典和重大政務(wù)活動的地方,如承接諭旨、釋發(fā)奏折、秋審過堂、皇帝、太后、皇后的生辰吉禮朝賀”[8]等等,就是說總督日常并不在大堂上辦公,而是另有其他辦公的地方。如果總督署大堂前矗立著“公生明”牌坊的話,就其大堂的功能而言,與修“戒石”的初衷是相悖的。《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一書卻認為總督署大堂前有座“公生明”牌坊,“總督坐堂理事,即可見此牌坊,以警戒自己謙恭盡職,公正廉明”[9]。這無疑降低了總督的職能,改變了總督大堂的功能,難道讓一品大員的總督如同州縣長官一樣坐堂審案?遺憾的是,清代8座總督衙署均未留下有關(guān)總督衙署建筑布局的資料,這就使我們見不到有關(guān)“戒石”的直觀證據(jù)了。但從清同治重修《成都縣志》中看到了兩幅尤為難得的繪圖,一是“將軍衙門”,二是“都統(tǒng)衙門”(圖三),清代將軍、都統(tǒng)與總督級別相當,都是從一品,其圖中都沒有“公生明”牌坊,這或許可作為總督衙署建筑中沒有“公生明”牌坊的一個旁證。2011年7月24日《保定日報》文史版上發(fā)表了一幅1902年直隸總督署大門的珍貴照片,從大門向里望去,如果仔細辨認,根本看不到儀門后面有“公生明”牌坊的影子,由此可證直隸總督署內(nèi)是沒有“公生明”牌坊的(圖四) 。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就我國目前僅存的幾座古代衙署而言,如河南南陽的府衙、山西霍州的州衙、河南內(nèi)鄉(xiāng)的縣衙、江西浮梁的縣衙等,它們的大堂前都應(yīng)該有一座“戒石坊”之類的建筑,而保定的直隸總督署內(nèi)不應(yīng)當有“公生明”牌坊。當然,不僅僅是直隸總督署內(nèi),就是其他7座清代總督署衙門內(nèi)也不應(yīng)有“戒石坊”之類的建筑。若總督署衙門里建“公生明”牌坊,則是降低總督的職能,改變總督大堂功能的一種錯誤的模仿。保定直隸總督署作為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省級衙署,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對它所有的建筑復(fù)原都應(yīng)進行科學(xué)論證,以傳播更多真實的歷史信息。

————————

[1][8][9]黎仁凱 ,衡志義, 傅德元:《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32頁。

[2]《北史·列傳七十》卷82。

[3]陳同濱等主編:《中國古代建筑大圖典》(上、下卷),今日中國出版社,1996年。

[4][5]清雍正:《諭知州知縣》,載《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

[6]清光緒《大清會典事例》第870卷。

[7]清雍正:《諭知府》,載同[4]。

〔責(zé)任編輯:張金棟〕

猜你喜歡
考證牌坊
豐碑與牌坊祥云縣王家莊
“立體史書”古牌坊 歷史風(fēng)塵的符號
《紅樓夢》與《聊齋志異》聯(lián)系初考
蕪湖《商務(wù)日報》檔案之發(fā)現(xiàn)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yè)改革與實踐研究
基于考證與實操并舉的會計專業(yè)改革與實踐研究
運城解州關(guān)帝廟牌坊掠影
4300噸擠壓機牌坊安裝
白家牌坊
西遞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