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隋仁壽年間幽州藏舍利史事再檢討

2011-11-24 07:24盛會蓮
文物春秋 2011年5期
關鍵詞:仁壽幽州舍利

筆者曾于2007年就隋唐時期幽州弘業(yè)寺收藏舍利的情況撰文進行了討論[1],當時未能見到王世仁先生《北京天寧寺塔三題》[2]一文,僅根據(jù)相關的文獻記載,厘清了智泉寺非弘業(yè)寺,幽州在隋仁壽年間曾兩次分別收藏舍利于弘業(yè)寺和智泉寺,卻錯將弘業(yè)寺比定作天寧寺的前身。2010年,欣見王世仁先生再撰《隋幽州弘業(yè)寺及智泉寺史實考略》[3]一文,仔細研讀后,筆者結合其它文獻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隋仁壽年間幽州收藏舍利的史事已將趨清晰,故撰此文,再申此事。

一、幽州與隋仁壽年間的舍利頒藏活動

王世仁先生排比文獻后認為,隋文帝仁壽年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舍利收藏活動,文獻、碑石資料關于幽州弘業(yè)寺和智泉寺的舍利收藏情況就是這三次中的兩次,不必將兩寺強合為一寺,也不必將兩次收藏活動強合為同一次。這一結論還是較為妥當?shù)?。隋文帝仁壽年間的三次大規(guī)模舍利收藏活動分別進行于仁壽元年、仁壽二年和仁壽四年。

仁壽元年(601年)的舍利收藏活動,有隋文帝于是年六月乙丑日頒發(fā)的《立舍利塔詔》傳世[4]。各州收藏舍利后,也都有舍利感應情況的奏表,王劭《舍利感應記》逐一記載了30州的舍利感應情況,因此也留下了這30州的州名[5],幽州沒在仁壽元年六月獲頒舍利的30個州之內(nèi)。

仁壽二年(602年)的舍利收藏情況,仁壽元年十二月隋文帝頒《再立舍利塔詔》稱:

……朕已分布遠近,皆起靈塔。其間諸州猶有未遍。今更請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諸州依前造塔。所請之僧必須德行可表善解法相,使能宣揚佛教,感悟愚迷。宜集諸寺三綱,詳共推擇,錄以奏聞,當與一切蒼生同斯福業(yè)[6]。

從詔文知,此次舍利收藏是仁壽元年舍利收藏的延續(xù)和補充,考慮到仁壽元年舍利收藏未遍,所以隋文帝再頒舍利于51州。王劭《舍利感應記別錄》記載了其中43州的感應情況,其中即有幽州的舍利感應奏表[7],幽州在此次獲頒舍利州之列,不存在爭議。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又進行了一次全國范圍內(nèi)的舍利收藏活動。此次舍利收藏情況,史籍記載相對較少,但仍能通過零散記載得知其大致情況?!独m(xù)高僧傳·釋曇遷》載:

仁壽元年……即請大德三十人安置寶塔為三十道……二年春,下敕于五十余州分布起廟。具感祥瑞如別傳敘之。四年又下敕于三十州造廟。遂使宇內(nèi)大州一百余所皆起靈塔勸物崇善[8]。

《續(xù)高僧傳·釋洪遵》載:

仁壽四年,下詔曰:……朕已分布遠近,皆起靈塔。其間諸州猶有未遍。今更請大德奉送舍利,各往諸州依前造塔。所請之僧必須德行可尊善解法相,使能宣揚佛教,感悟愚迷。宜集諸寺三綱,詳共推擇,錄以奏聞。當與一切蒼生同斯福業(yè)?!怯窒码?。三十余州一時同送[9]。

從上引兩條史料知,仁壽四年隋文帝又進行了一次頒送舍利的活動,頒舍利詔書與仁壽二年詔書完全相同,不知是否為記載的疏誤。此次頒舍利活動涉及的州數(shù),《曇遷傳》記作30州,《洪遵傳》記作30余州。

仁壽四年頒舍利活動無感應錄類奏表傳世,所以,沒有30個州名的集中記載,但通過送舍利僧人的傳記記載,仍可大致復原此次頒舍利的相關諸州,此不冗贅。幽州在仁壽四年獲頒舍利的30州之內(nèi),這有見于著錄的會昌六年《憫忠寺重藏舍利記》和法源寺藏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碑文為證[10],前揭拙文已有詳引。

在厘清了隋文帝仁壽年間進行的三次大規(guī)模舍利收藏活動和幽州兩次有幸獲頒舍利的情況后,以下具體探討幽州兩次收藏舍利的相關情況。

二、仁壽二年幽州的舍利收藏及相關情況

仁壽二年(602年),幽州獲頒舍利藏于弘業(yè)寺,負責送舍利往幽州者為僧人寶巖。王劭《舍利感應記別錄》收載的幽州感應奏表載:“幽州表云:三月二十六日,于弘業(yè)寺安置舍利?!薄独m(xù)高僧傳·寶巖傳》載:“釋寶巖,幽州人……住京下仁覺寺,守道自娛,無事交厚。仁壽下敕召,送舍利于本州弘業(yè)寺,即元魏孝文之所造也,舊號光林,依峰帶澗,面勢高敞。”[11]從引文知,幽州此次收藏舍利的寺院為弘業(yè)寺,所處的地理形勢為“依峰帶澗,面勢高敞”,符合仁壽元年頒藏舍利時對藏舍利寺塔地理形勢的要求:“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舊無山者,于當州內(nèi),清靜寺處,建立其塔?!盵12]前揭拙文錯誤地根據(jù)后世對天寧寺歷史的追述,而無視弘業(yè)寺“依峰帶澗,面勢高敞”等特點的描述,將弘業(yè)寺比定為天寧寺的前身。弘業(yè)寺非天寧寺,王世仁在《北京天寧寺塔三題》中考訂得較為精當。兩寺非一寺,明以前的史料記載雖少,但未混同。自《長安客話》引《神州塔傳》“隋仁壽間幽州弘業(yè)寺建塔藏舍利即此,唐開元間改額天王寺”[13]的記載后,魏光林、隋弘業(yè)、唐天王、金大萬安、明天寧諸寺遂被混為一寺。

藏舍利的弘業(yè)寺究竟在何處?王世仁先生在前揭兩文中指出,按寺院地形地勢的描述,此寺只可能在幽州界內(nèi)的西山一帶。這種推測還是較為合理的。1987年6月,出土于房山城關鎮(zhèn)車墳村磚廠的元和三年《史光墓志》載:“弘業(yè),隋朝之古寺也。寶剎山立,仁祠洞開,佛事至大,待人弘闡。恒微常清凈辦事,曾□□綱,又居上府,今即為佛寺之奧主也?!盵14]從志文可知,北京地區(qū)隋代確曾有弘業(yè)寺存在,且至唐元和年間尚規(guī)??捎^,“佛事至大”??上е疚奈摧d寺址。從墓主之子恒微“居上府”、“為佛寺之奧主”等信息及墓志出土地點來看,可否認為此寺就在墓志出土的房山區(qū)呢?另,1985年在房山區(qū)城關鎮(zhèn)洪寺村西發(fā)現(xiàn)一處弘業(yè)寺塔基遺址,現(xiàn)存塔基高1米,周圍有遼代溝紋磚[15]。《房山縣志》載:“在縣西三里高阜上,按今塔已圮。土人呼其地曰塔崗,蓋弘業(yè)寺塔也。”該塔基現(xiàn)按周圍的遼磚被斷為遼代,前揭拙文據(jù)此認為,它與隋代的弘業(yè)寺及其舍利收藏塔沒有多少聯(lián)系。但目前看來,它應該是隋仁壽二年藏舍利的寺院。據(jù)《北京文物地圖集》上冊《房山區(qū)文物圖(東部)》載,弘業(yè)寺塔基位于現(xiàn)房山區(qū)城關街道燕洪路東側(cè)洪寺附近,該地緊傍西沙河,西北鄰西山南麓海拔1307米的貓耳山[16]。從地理形勢看,符合仁壽年間頒藏舍利對寺院地理形勢的要求。至于《北京文物地圖集》對房山弘業(yè)寺塔基的斷代,應該值得推敲。另外,從現(xiàn)在的洪寺地名可以獲知,該寺后來曾被改名為“洪寺”或“洪業(yè)寺”,“洪寺”地名系由寺名而來。當然最后的認定,還有待更直接的文獻或考古材料。

幽州執(zhí)行這次舍利收藏活動的情況,由本州所上的奏表可以獲悉[17],其具體步驟是:仁壽二年(602年)三月二十六日,將舍利石函安置在弘業(yè)寺。至四月一日,起齋行道;三日亥時,焚香供養(yǎng)舍利;八日,舍利入函。其日程安排一如隋文帝詔令的規(guī)定。

三、仁壽四年幽州的舍利收藏及相關情況

會昌六年《憫忠寺重藏舍利記》記載了仁壽四年幽州收藏舍利的情況。文載,仁壽四年幽州主持收藏舍利的地方長官是刺史竇抗;收藏舍利的寺院為智泉寺,位于幽州“子城東門東百余步大衢之北面”,顯然屬于仁壽年間頒藏舍利對寺塔地理形勢之第二種要求,即“舊無山者,于當州內(nèi),清靜寺處,建立其塔”。寺塔于太和八年(834年)遭火災,會昌五年(845年)廢毀,會昌六年置勝果寺。此后寺史不明。對所藏舍利的記載為:板筑勝果寺時,八月二十一日,于廢寺火燒浮圖下,得石函寶瓶舍利六粒,送憫忠寺,并于九月藏于該寺之多寶塔下。

法源寺藏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18]碑文未載舍利初藏之寺院,同時將初藏舍利時間記作仁壽二年,但我們根據(jù)碑文中的相關信息,認為該碑也是對仁壽四年智泉寺所藏舍利的重藏記載,原因如下:第一,碑文記載,主持收藏舍利的幽州刺史為竇抗,竇抗任幽州刺史的最早時間是仁壽四年,已見前揭拙文考辨;第二,碑文記載“敕天下大州一百處建舍利塔”,仁壽二年,建舍利塔的大州僅有80余處,至仁壽四年才達100余處;第三,此碑從太和八年火災至遷藏多寶塔的記事與會昌碑記完全吻合。因此,我們認為該碑記事中,仁壽二年應為仁壽四年之誤;至太和八年,舍利收藏應為231年。會昌六年(846年)重藏于多寶塔下后,至中和二年(882年)再遭火災,應該經(jīng)歷了36年,碑文載“卅三載”,“三”應是“六”之誤。顯然,該方重藏舍利碑與弘業(yè)寺舍利無關,而是仁壽四年智泉寺所藏舍利的重藏記錄。

幽州兩方《重藏舍利記》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舍利塔的形制。從仁壽元年《立舍利塔詔》知,舍利塔由“所司造樣”。幽州兩方《重藏舍利記》對舍利塔形制有大致相同的記載,分別記作“創(chuàng)木浮圖五級”和“創(chuàng)造五層大木塔,飾以金碧”??梢?,仁壽年間三次頒建的舍利塔為木塔,塔高五層,且飾以金碧。王世仁先生根據(jù)1989年在唐長安城中發(fā)掘的青龍寺(前身是隋開皇二年建的靈覺寺)基址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推測,仁壽年間的舍利塔應與開皇二年的靈覺寺塔是統(tǒng)一設計,與日本法隆寺塔的尺度和造型大致相同,認為隋仁壽年間的舍利塔都是頒舍利當年建成的。

瘞埋舍利一般要有盛裝舍利的瓶、函及銘,還要有陪瘞舍利的“七寶”和施舍財物等。幽州會昌年間《重藏舍利記》記載了隋仁壽四年智泉寺所藏舍利的共藏物,“于廢寺火燒浮圖下,得石函寶瓶舍利六粒,及異香、玉環(huán)、銀扣等物”。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記》載:“黃金瓶如老麥量,內(nèi)藏一粒,仁壽舍利也。二粒在塔(闕一字)內(nèi),又二粒在小金合子內(nèi),又九十粒如銀粟狀,在琉璃瓶內(nèi),玉環(huán)二發(fā)七綜金銅棺槨異香釵釧等?!睆臅詹赜浀暮喚氂涊d知,幽州智泉寺所藏仁壽四年舍利的同藏物有石函、寶瓶、異香、玉環(huán)、銀扣等。至景福元年重藏時,與舍利同藏物有黃金瓶、小金盒子、琉璃瓶及玉環(huán)二發(fā)七綜金銅棺槨異香釵釧等,同藏物增加了不少。

四、仁壽年間兩方幽州舍利塔下銘的推測

舍利塔下銘是重要的舍利共藏物之一,隋文帝仁壽年間三次建塔的《舍利塔下銘》有部分見于著錄或發(fā)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仁壽元年者有6方[19],仁壽二年者有3方[20],仁壽四年者有3方[21]。通過比照,我們發(fā)現(xiàn),除鄧州及番州等個別州縣的舍利塔下銘差異較大外,其余的銘文除時間、貫屬、寺名及個別字的不同外,都遵循了統(tǒng)一格式和內(nèi)容,茲選青州碑拓本銘文為例,錄文如下:

青州舍利塔下銘

維大隋仁壽元年歲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于青州蓬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愿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皇子孫等,并內(nèi)外群官,爰及庶民,六道三途,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孟弼書。敕使大德僧智能(侍者曇辯、侍者善才)、敕使羽騎尉李德諶。長史邢祖俊、司馬李信則、錄事參軍丘文安、司功參軍李佶。[22]

番州舍利塔下銘內(nèi)容與格式有別,茲引錄如下:

番州弘教寺分安舍利塔銘

皇帝痛切生民,宏贊妙道,萬幾綜括,清問法師,精誠諒至,珍信舍利。既恭立名郡,龍象效靈,黎庶挺達樂墟。尋為顯揚秘蘊,使舉雕題緩耳,洞明幽牒,異俗同化。以仁壽元年五月朔日,詔南海省方長□建塔弘教寺,分安舍利。復舍大比丘曉玄白金千兩,蜀絹五十匹。爾綸溫鼾功德魏煥和尚率大小沙門陳設作禮罷,碣石蕃隅都被隆賜,□懷大千□氣之徒,遠絕羅網(wǎng),□□□大興,□永固王圖,飛鳳丹□,□□□□。歐陽詢書。[23]

鄧州舍利塔銘的內(nèi)容與格式也大不相同,其文如下:

鄧州舍利塔下銘

大覺湛然,照極空有。慈愍庶類,救護群生。雖靈真儀,不同滅度。而遺形散體,尚興教跡?;实蹥w依正法,紹隆三寶,思與率土,共崇善業(yè)。敬以舍利,分布諸州,精誠懇切,大圣垂佑。爰在宮殿興居之所,舍利應現(xiàn),前后非一。頂戴歡喜,敬仰彌深。以仁壽二年歲次壬戌四月戊申朔八日乙卯,謹于鄧州大興國寺,奉安舍利,崇建神塔。以此功德,愿四方上下,虛空法界,一切含識,幽顯生靈,俱免蓋纏,咸登妙果。[24]

幽州兩次收藏舍利的塔下銘尚未發(fā)現(xiàn),我們推測,若不是特別格式的話,當與青州舍利塔下銘的內(nèi)容及格式相一致。

綜合上述,隋仁壽年間幽州藏舍利的情況可以總結如下:

1、仁壽年間共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舍利收藏活動,幽州有兩次名列其中,一是仁壽二年藏舍利于弘業(yè)寺,一是仁壽四年藏舍利于智泉寺。

2、仁壽二年藏于弘業(yè)寺的舍利,今僅有幽州所上的感應奏表傳世。仁壽四年藏于智泉寺的舍利,有兩方重藏碑文傳世,其中會昌年間的重藏記刻石尚存于今法源寺。從兩方重藏記可以獲知舍利共藏物,在重藏舍利時,還會增加共藏物。

3、幽州兩次收藏舍利的塔下銘均未發(fā)現(xiàn),但隋仁壽年間三次重藏舍利的塔下銘有12方有銘文存世,除鄧、番二州外,其它均遵循了統(tǒng)一格式及內(nèi)容。兩方幽州舍利塔下銘若沒有特別格式和內(nèi)容的話,當與青州舍利塔下銘相一致。

————————

[1]盛會蓮:《隋唐時期幽州弘業(yè)寺藏舍利史事考》,《文物春秋》2007年1期。

[2]王世仁:《北京天寧寺塔三題》,《北京文博》1996年2期。

[3]王世仁:《隋幽州弘業(yè)寺及智泉寺史實考略》,《北京文博》2010年1期。

[4][12]《全隋文》卷2楊堅《立舍利塔詔》,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65年,第4026頁。

[5]同[4],卷21王劭《舍利感應記》,第4139-4143頁。

[6]同[4],卷2楊堅《再立舍利塔詔》,第4027頁。

[7][17]同[4],卷22王劭《舍利感應記別錄》,第4144-4148頁。

[8]《續(xù)高僧傳》卷18《習禪三·釋曇遷》,載《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50冊《史傳部二》,新文豐出版公司,2002年,第573頁。

[9]同[8],卷21《明律上·釋洪遵》,第611頁。

[10]《全唐文》卷987闕名《重藏舍利記》,第4529頁;《帝京景物略》、《春明夢余錄》、《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欽定日下舊聞考》、《金石補錄》、《寰宇訪碑錄》、《畿輔通志》、《北平法源寺沿革考》和《全唐文》等書著錄了碑文。參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編《法源寺》第49頁《憫忠寺重藏舍利記》說明,法源寺流通處1981年印行。

[11]同[8],卷26《感通下·釋寶巖》,第674頁。

[13]《長安客話》卷2《天寧塔院》,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第66頁。

[14]《史光墓志》,載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編《新中國出土墓志》(下冊)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11頁。

[15]北京市文物局編:《北京文物地圖集》下冊,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304頁。

[16]a.同[15],第192-193頁;b.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編制:《北京市行政區(qū)劃地圖集》,湖南地圖出版社,2005年;c.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編制:《北京市地圖冊》,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1994年重印。

[18]同[10],卷920《憫忠寺重藏舍利記》,第4252頁。

[19]a.《青州舍利塔下銘》,載《八瓊室金石補正》卷26《隋三》,文物出版社,1985年; b.《同州舍利塔下銘》,載《金石萃編》卷40,石現(xiàn)藏陜西大荔縣文物管理委員會; c.《岐州鳳泉寺舍利塔下銘》,載《金石萃編》卷3,石現(xiàn)陳列于陜西寶雞法門寺博物館; d.《大興縣龍池寺舍利塔下銘》,載同a,石在陜西西安; e.《雍州仙游寺舍利塔下銘》,參劉瑞:《法王塔地宮發(fā)現(xiàn)的重大意義》,《西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1期,石現(xiàn)藏陜西周至縣仙游寺文管所; f.《番州弘教寺分安舍利塔銘》,出土于廣東番禺,現(xiàn)藏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

[20]a.《信州舍利塔下銘》載同[19]a;b.《潞州舍利塔下銘》,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拓片照片; c.《鄧州舍利塔下銘》,載同[4],卷29第4193頁,石現(xiàn)由河南圖書館保存;d.濟州舍利塔石函于1982年在山東平陰縣出土,現(xiàn)藏平陰縣博物館,參邱玉鼎,楊書杰:《山東平陰發(fā)現(xiàn)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石函》,《考古》1986年4期。

[21]《梓州牛頭山寺舍利塔銘》、《宜州舍利塔下銘》、《廉州舍利塔下銘》,臺灣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有拓片照片。

[22]《金石萃編》卷40第11頁,參李森,董貴勝:《青州隋〈舍利塔下銘〉考述》,《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3期,塔銘今藏山東青州市博物館。

[23]同[19]f,錄文據(jù)數(shù)位典藏與數(shù)位學習網(wǎng)提供的拓片釋錄。

[24]同[20]c。

〔責任編輯:張金棟〕

猜你喜歡
仁壽幽州舍利
淺析仁壽彩陶的歷史發(fā)展與傳承策略
“仁壽灌蛋”技驚四座
光華呈愛日 仁壽遍和風 從壽康宮佛堂內(nèi)部陳設看崇慶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遼《無垢凈光大陁羅尼法舍利經(jīng)記》考釋
目不識丁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與敦煌
李白的家世與幽州之行
何謂[舍利]
湖口县| 长顺县| 永平县| 四会市| 廊坊市| 大余县| 当雄县| 望奎县| 许昌市| 香格里拉县| 涡阳县| 开平市| 蒙自县| 安岳县| 临武县| 日照市| 英山县| 烟台市| 白山市| 阜平县| 平南县| 宜都市| 乡宁县| 保靖县| 河西区| 开封县| 同心县| 洪泽县| 云阳县| 句容市| 三亚市| 津南区| 本溪市| 富阳市| 昌邑市| 神农架林区| 襄垣县| 伊通| 武功县| 宜阳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