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海林文
人體被火化后通常只留下骨灰,然而一些高僧圓寂后,卻往往燒出一種璀璨的珠狀物,這種珠狀物,即是佛家所稱的舍利熞喑粕嶗子牎:罄,道行較高的和尚死后燒剩的骨頭也稱舍利。
舍利為梵文Sarira的音譯,義為骨身?!夺屖弦[》云:"梵語設(shè)利羅,今訛略稱舍利,華言骨身。所以不譯者,恐濫凡夫骨身故也。"舍利按顏色可分為三類:白色的為骨舍利,黑色的為發(fā)舍利,赤色的為肉舍利。據(jù)稱,舍利因修行人道行的高低而形質(zhì)不一。
現(xiàn)代人無法理解這種奇異現(xiàn)象,有人猜為修行煉成的內(nèi)丹,有人猜為金屬凝聚物,更有人妄猜為膽結(jié)石的。有一位法國科學(xué)家從臺灣取了幾粒舍利回去研究,結(jié)果也沒弄清到底是什么東西,只知道它們是一種極為堅硬的固體顆粒,常壓下很難改變其形狀。大乘經(jīng)典《金光明經(jīng)·舍身品》作如此解釋:"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熥:即"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種修行法門牴Φ濾熏。"又說:"舍利是戒定惠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意思是說它們來之不易,非凡情可測。
最初所講的舍利,是專指釋迦牟尼佛舍利。據(jù)史載,釋迦牟尼佛涅后,留下了8.4萬粒舍利。數(shù)百年后,古印度阿育王建造了8.4萬座寶塔,用來貯存釋迦文佛的真身舍利,凡遇"八吉祥六殊勝地",就要放一座,舍利遂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國著名的舍利有北京西山招仙塔的佛牙舍利、西安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浙江寧波阿育王寺的佛頂舍利、南京靈谷寺的玄奘法師頂骨舍利等。
佛家認(rèn)為,舍利是修行人一生心血的自然凝結(jié),顯示了其非凡的修行境界。據(jù)說,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于40年代末圓寂后,燒出了千余粒舍利,晶瑩圓潤,熠熠有光;還有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牙齒舍利二三十顆。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熇釷逋牼心研究、整理戒律,一心念佛,西歸后亦留下數(shù)百粒晶瑩透亮的舍利,其中一部分就供奉在杭州虎跑寺旁的弘一法師塔中。
佛家還認(rèn)為,佛陀熤甘灣饒材幔犃糲律嶗,是為了使后人好睹真身,從而激起善根,勇猛精進。歷代高僧留下的舍利也同樣具有鞭策意義。光亮的舍利,昭示佛門弟子應(yīng)禪悟人生,禪悟宇宙,凈化自性,使生命達到質(zhì)的飛躍。
選自《周末》報1999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