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清 徐勝軍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037005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一旦發(fā)生可能使患者致殘、致死,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將患者的血糖控制于理想水平是延緩糖尿病進程的根本措施,同時也是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有效手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對我院內(nèi)分泌科收治的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住院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 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61~89歲,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病史2~30年,6例無并發(fā)癥。文化程度:大專及大專以上14例,高中1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54例。
1.2 方法 除按疾病常規(guī)護理外,入院時評估患者的發(fā)病時間、治療經(jīng)過、血糖情況、有無并發(fā)癥、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心理狀況、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家庭成員對本病的認知程度和態(tài)度。確定教育目標,進行專人教育,主要由責任護士負責,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內(nèi)容的針對性,采用個別指導、集中講課、發(fā)放糖尿病知識手冊等多種形式,并盡量對家屬實施同步教育。
通過對80例患者進行綜合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為:糖尿病知識欠缺;藥物治療不規(guī)范,拒絕胰島素治療;監(jiān)測不利;心理負擔過重;飲食控制不佳;不良生活方式。
3.1 正確認識糖尿病 多數(shù)老年患者因受教育水平低,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不能正確看待糖尿病,感覺糖尿病對自身限制較多,對治療的依存性較低。護士應向其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其對疾病有正確認識,讓患者相信:糖尿病雖不能根治,如控制良好仍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3.2 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病程長,患者往往產(chǎn)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煩躁易怒等心理,我國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礙的發(fā)生率高達30%~50%[1],護士應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鼓勵性的心理暗示,多與患者交談,耐心解答問題,關心體貼患者,隨時發(fā)現(xiàn)患者細微的心理變化、行為異常,采取相應護理對策。同時注重家屬與患者之間的情感溝通,提供精神支持,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溫情、愉快的家庭生活氛圍,使患者有足夠的信心及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配合治療,控制好血糖水平。
3.3 飲食指導 向患者講解糖尿病飲食的相關知識,使其了解飲食的重要性;根據(jù)理想體重為患者制定總熱量,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質(zhì)不超過15%,主食的分配應定量定時,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雜糧,炒菜宜用植物油,限制動物脂肪、蛋黃和動物內(nèi)臟、蝦子、魚子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盡量少用或不用,多食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戒煙、限酒,同時做好家庭成員飲食教育,積極配合糖尿病患者合理飲食。
3.4 合理運動 向患者介紹適當?shù)倪\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謝紊亂,要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掌握好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步行活動為首選的鍛煉方式,并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運動時隨身攜帶糖尿病卡,卡上注明患者姓名、年齡、住址、聯(lián)系方式。同時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
3.5 用藥指導 降糖藥物種類多,藥理作用各不相同,應按醫(yī)囑準確用藥。有的患者因自覺癥狀好轉(zhuǎn),就不堅持用藥,個別患者對治療缺乏信心,輕視治療,擅自停藥。另外,由于老年人記憶力和認識力減退,對藥品的名稱、劑量、使用方法、用藥時間記憶不清,導致誤用、漏用,還有一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親屬對其關心不夠,不能及時監(jiān)督老人按時用藥,影響了血糖的控制。應反復向患者交代,并向家屬講解藥物的名稱、劑量,作用時間、注意事項及毒副反應,按藥物的起效時間與血糖的高低規(guī)律,指導給藥時間,把藥物擺放在醒目的位置,用字體較大的標簽標明劑量和時間,以免誤用、多用、漏用,反復強化,多次督促,告知降糖藥物的使用原則,講解使用胰島素的意義,糾正誤區(qū),使其認識到胰島素治療可使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并能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示范如何正確注射胰島素,教會患者及家屬胰島素筆的使用方法,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應對措施,護理人員要耐心細致地講解、指導,直到患者及家屬掌握為止。
3.6 血糖監(jiān)測 血糖自我監(jiān)測可及時全面地掌握患者血糖的控制情況,為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運動及調(diào)整用藥提供科學依據(jù),是糖尿病整體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血糖控制不佳者,則需增加監(jiān)測頻率,可監(jiān)測血糖4~7次/d。對于老年患者血糖不易控制太嚴格,一般空腹血糖不超過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過 11.1mmol/L即可[2],住院期間,教會患者及家屬血糖儀的使用方法,注意采血前先用溫水洗手并擦干,然后使用酒精消毒手指待干,被采血的手臂下垂10~15s,用采血筆在指端兩側(cè)部分采血,因為手指兩側(cè)的神經(jīng)末梢分布少,痛感較輕。
3.7 提供良好的家庭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尚無根治辦法,患者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治療和自我管理,因此,護理人員從患者住院期間即開始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及護理方法,讓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使患者及家屬學會自護技巧及并發(fā)癥的自我防護。
糖尿病是一種發(fā)病率高、增長速度快、危害嚴重的慢性疾病。目前在許多國家糖尿病是5個主要致死性疾病之一[3],近年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加,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通過對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宣教、心理護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識顯著增加?;颊吣軌蛘_對待糖尿病,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是長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種慢性并發(fā)癥,表示積極配合治療,控制好血糖水平,并了解了降糖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掌握了降糖藥物的劑量、用法、注射胰島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低血糖反應的癥狀及應對方法,了解了飲食運動治療對血糖控制的作用,并能夠遵醫(yī)飲食、合理運動,掌握了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方法,90%的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較長,并發(fā)癥相對較多,再加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智力下降,實施健康教育難度較大,這就對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護士在進行基礎知識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心腦血管、腎臟、眼科病等??浦R的培訓,不斷擴大知識面并進行知識更新,努力提高業(yè)務技術水平及知識水平[4],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與護理,同時,要注重家庭成員的健康宣教,充分發(fā)揮家庭的作用,共同努力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1 張淑慧,張云.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護理〔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22(3):36.
2 向紅丁.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防治〔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5,19(71):1-3.
3 潘長玉.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5.
4 蘆石榴.老年糖尿病病人營養(yǎng)教育調(diào)查分析〔J〕.家庭護士,2006,4(12C):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