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瀅
不要“老”在新加坡
劉清瀅
剛來新加坡時,在地鐵里,一位白發(fā)老者隨人群擠上來,按照在北京的習慣,我趕緊起身讓座,沒想到他連連擺手,我?guī)追谱專K究不肯坐。于是我只好忐忑地坐下,再看周圍,盡是一些年輕人心安理得地坐著。而眼前這位老人雖不算老態(tài)龍鐘,也明顯上了年紀,但顯然,他沒把自個兒當“老人”。
一段時間以后,我在北京養(yǎng)成的關于老人的印象逐漸被顛覆了。在超市里擺貨,在商場里打掃衛(wèi)生,在馬路上掃地……這些工作中都不乏老人的身影。按說到了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北京的老人們大多在公園遛鳥、在社區(qū)鍛煉,一大把年紀了還在賣體力的畢竟是少數(shù)??墒窃谛录悠?,相當多的老人沒有那么悠閑,他們工作,又有人肯雇,大家都不認為這是多么委屈的事兒。
在新加坡人日常吃飯的食閣里,更是舉目可見端著杯盤拿著抹布的老年服務生。其中有些可已經不是大爺大媽的年紀,而應呼之為老爺爺老奶奶了。更有一次,我們吃完飯起身要走,一位老爺爺來收杯盤,他回身離開時,我才發(fā)現(xiàn)他一瘸一拐,原來左腿有殘疾。唉,這真讓我于心何忍。
后來我留意了一下,身有殘疾的老年人還真不少。大多是胳膊腿兒的毛病,有的青筋暴起,像細長的蟲子一樣爬在胳膊腿兒上,有的骨骼變形,有的皮膚潰爛。多半和這里的濕熱氣候有關。
所以一位在新西蘭的華人朋友說:“年輕時在新加坡打拼,中年以后還是移居新西蘭吧?!彼f如果要評選世界上最不適合養(yǎng)老的地方,他一定投新加坡一票。
也并不是新加坡老人多晚景凄涼。我在商場里遇到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爺爺,向我打聽冬天時穿什么衣服。他要去瑞士滑雪。每年他都會去世界各地旅游。他的公積金想必很豐厚,而且還沒花完。新加坡沒有退休金制度,人們年輕時工作,每月交公積金,只有退休之后,政府才一筆還給他們。這便是養(yǎng)老的資本,花完了就再去掙。一位本地的卡車司機跟我說:“我們新加坡人,就是口不停、手不停,手停、口就停。”
朋友有次去賭場玩,小贏了一筆。他說秘訣就是瞅準一位看起來常賭的本地老太太,她投什么就跟著投什么,果然賺得心花怒放。聽說有的新加坡老年人拿到公積金后喜歡去賭博,輸完了,就去食閣打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