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仔粥”,是福建漳州南詔獨特的一種小吃。相傳清朝年間,詔安城內(nèi)有戶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嚴(yán)謹(jǐn)。長孫成婚后,新媳婦過門三日即下廚房,親自動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卻只能在廚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殘羹剩飯。長孫看了愛妻長期受委曲,心生不忍,于是每天飯后就到廚房用魚、蝦、肉等菜肴快速地為媳婦做粥喝。有一天剛把粥做好,老太夫人便走進廚房,一臉詫異地問孫子在忙什么。長孫機靈地回答道:“做貓仔粥,把剩飯剩菜摻在一起給貓吃。”因為家中確實養(yǎng)有幾只貓,老太夫人也就信以為真了。
貓仔粥中注滿了少年夫妻的情愛,自然鮮美可口,回味無窮。左右鄰居聽說貓仔粥好吃,都來打聽怎么個做法。就這樣貓仔粥傳出去了。從此,閩南民間美食就傳下了這種用各種鮮料快速煮的貓仔粥,這也成了閩南老少都喜愛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
有關(guān)貓仔粥的來歷,閩南地區(qū)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南宋末年,臨安失陷,小皇帝趙昺及左右丞相陸秀夫、陳宜中等人被元軍追殺,南逃至閩南沿海地區(qū)。一天,他們隨身帶的糧食殆盡,饑腸轆轆。左右丞相輪番背著小皇帝來到漁村一個大戶人家乞食。財主見是幾個滿面塵土的乞丐,就把飯后準(zhǔn)備喂貓的殘羹剩飯做成粥施舍給她們。君臣幾人饑不擇食,當(dāng)即便風(fēng)卷殘云般地將粥食盡。后來,他們南逃到廣東崖山安排下來,一談到那段難忘的逃生經(jīng)歷,便想起那頓美味的粥來。可是,皇帝身邊的御廚卻做不出這樣的粥來。后來御廚靈機一動,駕舟返回當(dāng)初皇帝乞食的漁村,學(xué)會了這種粥的制法。不久,崖山亦被元軍攻陷,那位御廚逃回了老家閩南,從此也就運營起獨家風(fēng)味的貓仔粥來。
貓仔粥主料選用上乘的江南大米,浸泡后瀝干,放入鋪有紗布的蒸屜蒸到米心剛透時,歇火備用。有客人光顧,攤主即抓一把飯粒放入碗里,再調(diào)配下粥菜肴,有魚片、肉片、魷魚、牡蠣、蟶肉、豬腰、豬肝、蝦仁、菜心、香菇、茼蒿、芹菜、蒜絲、蔥末、豬骨湯等二三十種配料??腿嗽谛∽肋呑ǎ瑪傊骶驮阱伬锓湃胴i骨湯燒沸,手腳麻利的攤主像藥劑員抓藥配方一樣,分主次順序地把飯粒和菜料倒入勺鍋里,緊接著猛煽炭火煮熟,加上蔥、蒜、芫荽、味精、魚露、胡椒粉等作料即成。頃刻間,一碗香噴噴、熱騰騰、香氣撲鼻、鮮美可口的貓仔粥便端到食客面前。
貓仔粥講究的是材料的新鮮和現(xiàn)做現(xiàn)吃的熱燙,所以味道極好,即使大熱天也很受歡迎。米粒韌嫩,清淡,鮮美可口,令人胃口大開,越吃越愛吃。
經(jīng)營貓仔粥的小攤都是入夜擺在大街小巷中,點上一盞燈,賣到凌晨2時或3時,小攤宛如一只守夜的貓仔?!皝沓载堊兄喟?,鮮香又利口??!”每到夜幕降臨,在南詔地區(qū)的街市上,三三兩兩的貓仔粥小攤上便會傳出一陣陣熱鬧的叫賣聲,而那誘人食欲的香味也隨之在街市上飄散開來。
貓仔粥后來也傳到了港澳臺和東南亞等地。如今,凡是回到祖籍的海外僑胞,都要吃上一碗貓仔粥。當(dāng)他們品嘗這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粥品時,都備感親切,因為這碗粥能夠喚起他們對故鄉(xiāng)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