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著名的現(xiàn)代通俗小說。該小說出版于1982年,廣受好評,隨后被收錄在金的中篇小說集《四季》里。本文分析了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中存在的對基督教的矛盾的態(tài)度,證明了該小說具有濃郁的基督教色彩,同時也充滿了對基督教的諷刺,反映了現(xiàn)代西方人對基督教充滿困惑和不確定感的態(tài)度。
關(guān)鍵詞: 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 基督教 接納 抵制
《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最成功的小說之一,它不僅是一部越獄小說,更是一部英雄傳奇。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對西方社會影響極深。但是現(xiàn)代社會,人們開始更多地思考自我價值和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這部小說里對基督教的接納與抵制并存就不奇怪了。
一、對“救贖”(redemption)一詞基督教意義的接納與抵制
在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里,“救贖”(redemption)這個詞其實只在小說的題目中出現(xiàn),在小說正文里并無出現(xiàn)。但是,救贖卻是這部小說當(dāng)之無愧的主題。除了基督教意義上的救贖,作者更多地表達(dá)了他所認(rèn)為的真正的救贖。
?。ㄒ唬┙蛹{
《舊約·以賽亞書》說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睋?jù)說這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正如丁光訓(xùn)所說,罪惡和救贖是基督教的神學(xué)主題,也是其正統(tǒng)的標(biāo)準(zhǔn)。世人帶著原罪作惡多端,上帝出于大愛,讓兒子耶穌基督成為罪人的救贖者。凡信他的,上帝就認(rèn)之為義,可得救贖,享受永福;凡不信他的,在上帝眼里就是不義的,不得救,只能被拋入地獄不滅之火中。[1]由此可見,能不能得到救贖完全取決于上帝。信上帝,才能得救。
書中接納了救贖的基督教原義。在肖申克監(jiān)獄,能不能得到救贖,取決于監(jiān)獄里的“上帝”——諾頓。對大多數(shù)犯人來說,長期在諾頓的暴政統(tǒng)治下,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這種沒有自由的生活,不再奢侈地追求什么救贖,甚至不知道如何救贖自己。老布魯克的悲劇就是一個例子?!吧系邸苯o了他救贖——他最終獲得了假釋,有機(jī)會安享晚年。但是,他在監(jiān)獄里待了五十年,已經(jīng)被制度化了?!八麄儼阉?xùn)練得習(xí)慣了這個糞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2]30經(jīng)過六個月的折磨,他最終選擇了自殺,用死亡來獲得救贖。
?。ǘ┑种?br/> 主人公安迪·杜佛尼不同,他渴望自由,相信救贖掌握在自己手中。事實上,除了最開始三年的折磨,安迪的獄中生活不可謂不好。他幫助獄卒解決稅務(wù)問題,幫助典獄長管理各種不義之財,建立了新英格蘭地區(qū)最好的監(jiān)獄圖書館,“贏得了所有人的善意對待”。[2]31假如他一直這么“配合”,這么安分守己下去,也許可以通過假釋獲得自由。但是這樣發(fā)展下去,這個故事就完全成了一個基督教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順服上帝,順服監(jiān)獄里的“上帝”——典獄長,從而獲得救贖。
安迪選擇了逃獄,他用了27年來堅持自我救贖。他的自我救贖是對基督教傳統(tǒng)意義的救贖的挑戰(zhàn)。救贖不是靠上帝的憐憫,而是靠自己。
安迪的朋友雷德的故事也一樣。他在肖申克監(jiān)獄呆了近半輩子,最終獲得了假釋。剛出獄時,他完全不能適應(yīng)。但他沒有重蹈老布魯克的悲劇,他想到了安迪,“一想到他花了那么大的工夫,多年來很有耐性地用個小石錘在水泥上敲敲打打,只是為了換取自由,我就不禁感到慚愧,于是便打消了那個念頭”。[2]73他去了巴克斯登,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信和錢,決心踏上旅途?!拔蚁胛┯凶杂扇瞬拍芨惺艿竭@種興奮,一個自由人步上漫長的旅程,奔向不確定的未來”。[2]76在這一刻,他也最終得到了自己的救贖,不是憑借上帝的恩賜,而是憑借自己的勇氣,對自由的憧憬,以及安迪帶給他的希望。
二、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對基督教的接納與抵制
主人公安迪在經(jīng)歷和性格上與耶穌和傳統(tǒng)美國式英雄享有很多共通點。很顯然,作為一個美國作家,受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在主人公的設(shè)置上難免受到基督教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這個角色也顯露了對基督教的嘲諷。
(一)接納
耶穌基督是基督教里的核心人物,是救世主,是神的轉(zhuǎn)世。小說的主人公安迪在性格和經(jīng)歷上都和耶穌十分相像。他們都堅持夢想,用智慧和能力讓大眾信服;都曾受盡折磨,但仍不斷拯救他人,最終自己也獲得了重生。[3]
安迪和美國傳統(tǒng)英雄也有很多相似點。
1620年9月,為了逃避宗教迫害,“五月花號”輪船載著102名清教徒及其家屬離開英國來到北美大陸。[4]清教徒對美國社會影響巨大,“美國到處充滿著抱守清教徒工作倫理觀的人”。[5]他們的堅韌,對自由不懈追求,孜孜不倦的熱忱和信仰,并且用榮耀神的態(tài)度來完成每一件事,構(gòu)成了典型的美國英雄的形象。從杰斐遜到富蘭克林,到美國電影小說里的各路英雄,如邦德、超人、蝙蝠俠,莫不如是。安迪其實也可歸結(jié)為此類人物。
?。ǘ┑种?br/> 但是安迪的存在不單是為了證明基督教的影響,更是為了表達(dá)對基督教的嘲諷。
安迪對《圣經(jīng)》的熟識和他嚴(yán)謹(jǐn)?shù)纳顟B(tài)度使得大部分人,甚至典獄長諾頓都以為他是個基督徒,但他不是。他為獄卒洗黑錢,為典獄長處理各種見不得人的贓款,提供各種斂財?shù)慕ㄗh。在和雷德的談話中,他說他并不會為此良心不安,他是一個無辜的、被命運(yùn)作弄的倒霉鬼,而不是傳教士或大善人?!霸诔踩胧ヅc無惡不作之間還有第三種選擇,這是所有成熟的成年人都會選擇的一條路”,“因為他們需要討好我,我是個廉價勞動力,這是我們之間的交易”。[2]33
和安迪相比,典獄長諾頓才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八墙艜綇?fù)臨教會三十年的老教徒,有一個教會發(fā)的襟章。在他桌上有個小紀(jì)念盤,柚木上嵌的金字寫著‘基督是我的救主’,墻上還掛了一幅他太太的刺繡作品,上面繡著‘主的審判就要來臨’”。[2]35但是他實際上非常殘酷和貪婪。小說中寫道:“每次碰到這種人的時候,我建議你最好臉上保持笑容,用雙手護(hù)住下體。”“在我所見過的高層人士中,諾頓是最下流的偽君子?!保?]36他甚至建立了一種“外役監(jiān)”制度,讓犯人做苦工以此斂財。“手持《圣經(jīng)》、戴著三十年紀(jì)念襟章的虔誠教徒諾頓,在十六年的肖申克典獄長任內(nèi)從桌底下收過不少厚厚的信封”?!爸Z頓一定非常同意清教徒的傳統(tǒng)觀念,只要檢查每個人的銀行賬戶,就知道誰是上帝最眷顧的子民”。[2]36
貪婪的諾頓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而不信教的安迪在品德上卻比諾頓更像一個教徒,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三、對圣書《圣經(jīng)》的接納與抵制
除了主題和人物形象,《圣經(jīng)》作為基督教的圣書,也反映了作者的接納與抵制。
(一)接納
《圣經(jīng)》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舉世公認(rèn)的人文科學(xué)的偉大文獻(xiàn)和文學(xué)作品。它在體裁創(chuàng)新、人物塑造、敘事結(jié)構(gòu)、修辭手法等方面都給予了后世作家、藝術(shù)家很多靈感,許多文學(xué)巨著,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作品,俄國托爾斯泰的《復(fù)活》,其思想情感和精神觀念,如:仁慈、寬恕、博愛等都主要來源于《圣經(jīng)》。[6]《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也受到了它的影響。
小說在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上都有《圣經(jīng)》故事的影子。
就故事情節(jié)來說,安迪的故事和《出埃及記》里摩西的故事十分相像。而這部小說的基本結(jié)構(gòu)為:壓迫—反抗—更多的壓迫—最終反抗成功。這種故事結(jié)構(gòu)同樣取自于《圣經(jīng)》故事。同樣以摩西的故事為例。
安迪因謀殺罪蒙冤入獄而摩西殺了一個欺負(fù)他希伯來兄弟的埃及人,而被迫逃亡——“壓迫”。安迪的生活因為幫助獄卒和典獄長而改變,而摩西留在米甸,娶了游牧民族首領(lǐng)的女兒為妻,并說服了法老,帶著希伯來人離開埃及——“反抗”。安迪證明自己無罪的最后希望被諾頓打破,又陷入了絕境法老后悔放走希伯來人,派人追捕他們,希伯來人又累又餓,也開始攻擊摩西——“更多的壓迫”。安迪最終逃出,獲得自由,而摩西帶領(lǐng)希伯來人最終到了迦南——希望之鄉(xiāng)——“反抗成功”。[7]
摩西的故事只是一個典型例子,在《圣經(jīng)》中,此類故事不勝枚舉。不管參孫還是大衛(wèi)都遭受過欺騙,落入過圈套,經(jīng)過長時間的壓迫和折磨,他們最終成功為自己復(fù)仇。
?。ǘ┑种?br/> 《圣經(jīng)》是基督教的宗教經(jīng)典,也是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對于基督教徒來說,《圣經(jīng)》更是有著無可取代的神圣意義。但是,這種公認(rèn)的神圣意義也在小說中被打破。
安迪·杜佛尼始終隨身攜帶一本《圣經(jīng)》,一開始讀者可能認(rèn)為這是他迎合典獄長,向他表明自己是個虔誠的教徒,以此用來保全自己的方式。但是當(dāng)他在某天早晨從獄中神秘失蹤,一切才真相大白。原來他將逃獄用的小錘子藏在了挖空的《圣經(jīng)》里。有誰會想到一個貌似基督教徒的人會選擇《圣經(jīng)》藏匿犯罪工具?《圣經(jīng)》在這里毫無神圣可言。
而《圣經(jīng)》對典獄長諾頓來說只不過是掩飾自己真實企圖的工具?!妒ソ?jīng)》為他給外界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八詮某蔀檫@個快樂小家庭的大家長以后,最大的創(chuàng)新措施就是讓每個新進(jìn)犯人都拿到一本《圣經(jīng)·新約》”。[2]35不僅自己讀《圣經(jīng)》,還鼓勵犯人讀《圣經(jīng)》,并用《圣經(jīng)》來教化犯人——“他每次訓(xùn)話都引用《圣經(jīng)》”。[2]36誰會想到這樣一個虔誠的教徒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呢?
通過以上對主題“救贖”,對主人公安迪·杜佛尼,對基督教經(jīng)典《圣經(jīng)》的分析,都可以看出《麗塔·海華絲與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小說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同時也對基督教保持嘲諷的態(tài)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基督教在西方世界失去了地位。根據(jù)2003年的調(diào)查顯示,92%的美國人承認(rèn)他們相信上帝,超過85%的人受過浸禮,57%—65%的人認(rèn)為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宗教問題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參考文獻(xiàn):
?。?]楊慧林.罪惡與救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1.
?。?]史蒂芬·金著.施寄青,趙永芬,齊若蘭譯.肖申克的救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The Story of Jesus Christ[EB/OL].http://www.riverpower.org/Jesus_story.htm,2011.
[4]余志遠(yuǎn).英語國家概況(2005版)自考教材[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5.
?。?]圣經(jīng)和美國建國[EB/OL].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rgmysj/htm/chapter06.html,2011.
?。?]圣經(jīng)[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7%B6%93,2011.
?。?]勒蘭德·萊肯著.徐鐘,劉振江,楊平譯.圣經(jīng)文學(xué)[M].沈陽: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