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從現(xiàn)有的條件來看,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組織大量的社會實踐和體驗活動,尤其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范圍比較小。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聯(lián)系生活,精心組織課堂,運用媒體,讓課堂更加有序高率,加強課前、課后調查、訪談等實踐活動的方法指導。引領學生走入書本,走出課本,回歸生活,開啟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豐實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與他人心和心的交融中進行有效學習。
關鍵詞: 《品德與社會》課 有效教學 農村學生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作為一名品德教師,我清楚地知道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在生活中培養(yǎng)出來的。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其結果往往是欠佳的。只有依據(jù)學生的生活需要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關注學生的生活,把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才能增強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離開課堂,步入社會生活,在親身實踐與體驗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但是從現(xiàn)有的條件來看,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組織大量的社會實踐和體驗活動,而且有些生活場景也不是人人都能親身經歷的,尤其對于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范圍比較小。怎樣讓品德教學找到回家的路,真正提高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呢?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我進行了認真的實踐和探索。
一、聯(lián)系生活,興趣培養(yǎng)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我們要根據(jù)小學生年齡小、愛玩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和具體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