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人們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智力操作技能,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作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表達的方式,而且要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愿望。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突破“內容關”、“語言關”一直是語文教師極為關心而又感到棘手的問題。信息技術憑借聲音、圖片、影像、動畫、文字等多管齊下的優(yōu)勢,為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我在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中,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發(fā)揮電教媒體的優(yōu)勢,努力使學生樂于作文,易于表達,使他們的作文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一、再現(xiàn)生活,提供習作素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惫首魑慕虒W中,教師須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多以無目的性觀察、無意注意的思維方式關注世界,許多可供寫作的材料,他們或不曾仔細觀察而視而不見,或不曾真切感知體驗而成為過眼煙云,大量重復繁雜的表象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以至于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進課堂,而且可以利用特殊功能讓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使作文課真實化。如我在指導寫“記一次活動”的作文時,以拔河比賽為例,拍攝拔河活動的全過程,在課堂上再現(xiàn)拉拉隊員的手舞足蹈,運動員的奮力拼搏,繩子中間紅領巾的左右搖擺,勝利者的歡呼雀躍……并設置慢鏡頭和循環(huán)播放等功能,讓學生自由點擊自己感興趣的場面。他們興趣盎然,不僅打開了思維的閘門,而且自然地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作文妙語連珠。
二、縱橫生活,拓寬素材范疇
小學生的生活是不貧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一花一草,許多事情都會撥動他們的心弦,因為他們有一個不停變幻色彩的生活領域。如何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熱情地解讀生活,做一名生活的有心人呢?我讓學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中,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課社會化。平時,我鼓勵學生積極收集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的資料,如學校生活(廣播體操、升旗儀式)、社會熱點(物價上漲、環(huán)境保護)、大千世界(螞蟻的洞穴、神奇的宇宙)等,使學生置身于社會之中,關注社會,主動地學會思考,獲取知識。我搜集這些原始資料,利用攝像、下載、抓圖等方法制作出實用有效的直觀課件。作文課上或重現(xiàn)學生親身經歷、難以忘懷的場景;或創(chuàng)設虛擬空間,真實再現(xiàn)一些學生難以親眼目睹,但耳熟能詳?shù)那榫?。這樣既呈現(xiàn)了社會的多姿多彩,喚起了學生的回憶與共鳴,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情感,又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為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學生看后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抒發(fā)自己的感恩,創(chuàng)作出了《美麗的家鄉(xiāng)》、《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加油!中國》等作品。
三、觀察生活,啟發(fā)學生思維
無從下手是一些學生寫作文時的最大苦惱,怎樣才能解除他們的苦惱?對小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認識事物,把眾多的表象,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那么,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我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生活信息轉換為音像信息,作為作文訓練的中介,恰到好處地彌補學生自然態(tài)生活的不足。音像中介可根據(jù)訓練目標對學生的生活信息進行選擇,增強信息的典型性,把生活中的精彩之處還原于熒幕,有利于學生細致觀察、認真感悟生活中一些稍縱即逝的精彩細節(jié),喚醒學生對一些曾經吸收過的生活信息的情感,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又提醒學生在生活中重視一些生動的信息源,啟迪學生多方面搜集作文材料,養(yǎng)成及時搜集素材的良好習慣。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我們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事物,使他們做到觀之有法、察之有法,然后把觀察到的、聯(lián)想到的東西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例如在寫有關動物的作文時,可選取形態(tài)、動作、睡眠等描寫的畫面,對需要仔細觀察描寫的部分進行鏡頭定格,使學生從中了解和細致觀察其屬性,通過各種感覺去體會電腦上動物的形態(tài)各異的姿態(tài),并抓住其特征。這樣學生就會按作文要求,邊體會老師的指導,邊組織自己的文章,在觀察中輕松地完成作文,于無形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啟迪思維。
四、放飛想象,激發(fā)學生真情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只要引導得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聯(lián)想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點,所想象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依據(jù)。因此,在指導學生以“夸夸我的爸爸或媽媽”為內容的習作中,我放映了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伴隨著凄婉動人的樂曲,媽媽在滂沱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邁向小廟,為生病的孩子祈禱的畫面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和影片的主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含著淚花,從影片回到現(xiàn)實,不少學生心中都有對媽媽不得不說的話。我因勢利導,鼓勵他們把心里話說出來。有的學生對爸爸慈愛而嚴格地教育鞭策著自己成長進步更有感觸,我隨之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聯(lián)想生活中的例子,選好寫作材料,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了可寫作的東西,有了真摯的感情,因此作文中一件件事真實可感,一份份情真摯樸素,爸爸媽媽的形象躍然紙上。
總之,在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中,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學生構思作文的過程便不再是單一的思維過程。教學過程的形象化、情境化、趣味化,可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豐富寫作素材,使學生在愉悅中感知、積累、構思、體驗,從而培養(yǎng)寫作技能,成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