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言的習得需要大量的語言材料,如果沒有一定的語言輸入,勢必會從根本上影響學生對語言的掌握。本文在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基礎(chǔ)上論述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二語習得 語言輸入
美國語言學家S.D.Krashen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且頗有爭議的二語習得模式——“監(jiān)察模式”,它包括五大假說,即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jiān)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Krashen將他的五大假說進行了匯總,并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論證,尤其肯定了輸入假說的重要地位。他認為,輸入假說“也許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唯一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因為它回答了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關(guān)鍵問題,即怎樣習得語言,尤其是外語。語言輸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腦中的習得機制,而激活的條件就是恰當?shù)目衫斫獾恼Z言輸入。Krashen還強調(diào),語言使用能力如口語,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接觸大量的可理解語料之后自然獲得的,并且同樣也能獲得必要的語法??梢?,可理解語言輸入是習得語言的關(guān)鍵,教師的最大職責就是讓學生接受盡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語料。
大學英語主要講授系統(tǒng)的基礎(chǔ)英語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篇章結(jié)構(gòu)、語言功能),訓練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進行高級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基礎(chǔ)階段綜合英語的學習基本能達到課程大綱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但是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主題或情境,他們的表達,無論是口頭的還是筆頭的都受到相當?shù)南拗?,不知道怎樣用地道的英語去說、去寫,所輸出的語言中常常出現(xiàn)語法錯誤,甚至會自己“創(chuàng)造”出許多中介語的表達方式。這都說明他們的語言輸出離目的語的準確性和流利性相差還遠。其主要原因是在現(xiàn)有的第二語言習得環(huán)境中,學習者缺乏真實、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加上教學方法的偏向等因素,使得學習者的語言輸入嚴重不足,并由此導致語言輸出質(zhì)量問題,以及語言應(yīng)用能力薄弱。如何增加學生的有效語言輸入,從而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一大問題。根據(jù)Krashen的觀點,理想的外語課堂要既使學生獲得更多地使用目的語的場所和機會,又讓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環(huán)境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這種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的外語課堂要自然而注重內(nèi)容,內(nèi)容要具體而不抽象,并提供各種模式供學生模仿。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首先要提高輸入材料的可理解性。Krashen認為,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是通過習得途徑而獲得的。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于他現(xiàn)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chǎn)生習得。這也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習得者現(xiàn)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習得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材料,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語言材料的提供者,進行教學活動的策劃和安排,因此教師的責任感是不容忽視的,選材要照顧到不同語言水平、不同語言層次的學生,提供的材料要通俗易懂、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有能力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更好地進行語言輸入。
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語言積累的途徑,其中閱讀就是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有計劃的閱讀活動,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知識,閱讀材料可由教師準備,學生也可自行選擇,閱讀過程中要達到理解正確。實踐證明,閱讀進行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
背誦式語言輸入法是語言學習的一項重要策略。成功的語言學習離不開大量的語言輸入。有了充足的語言輸入,學習者才能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背誦法即是一個原料輸入過程。背誦即反復(fù)誦讀文篇,直至一字不差地背出來或默寫出來。積極地背誦需要同時開展聽、說、讀、記憶四項活動,能對大腦皮層產(chǎn)生多重刺激,因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加強記憶、提高英語口語與寫作水平的方法。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指出,語言習得需要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教學的主要精力應(yīng)放在為學生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上。這種輸入包括四個必要條件:可理解的,密切相關(guān)的,不以語法為綱的,大量的。由于中國學生是在脫離目的語語境的非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背誦就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失為一種最佳語言輸入。通過大量的背誦活動,學生可以更多地接觸目的語,加深理解,積累英語語言知識。鄧鸝鳴(2001)也指出,背誦能夠強化語言輸入,加深學生對所學語法知識的理解,增強詞匯、句型、固定表達的記憶效果,增強語言積累,從而使其語言輸出規(guī)范化。由此可見,假如學生能主動將個人英語中介語與地道的背誦輸入作對比,加強對語言輸出過程中母語負遷移的監(jiān)控和修正,促進母語正遷移,就能逐步排除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切實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一些學生不喜歡英語課堂,覺得沒有興趣可言,原因是教師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忽略了文化的灌輸,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離開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所以學習一門語言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而且要學習目的與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習俗等,受課時和授課進度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上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文化灌輸,學生也不能充分體會到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文化輸入是語言學習的調(diào)味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首先要進行目的語的文化輸入。
大學英語是大學生的基礎(chǔ)課程,課程改革是多年來討論的話題,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課堂教學活動質(zhì)量,學生綜合語言應(yīng)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等。這些弊端妨礙了教學效益的進一步提升。我們應(yīng)當積極探索綜合英語教學模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法,科學合理地分配課時,改革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在大學英語英語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采用有效手段優(yōu)化語言輸入的同時還必須將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進行有意義的組合,通過輸出促進學習者對輸入的注意,也通過輸出為學習者提供表達和獲得反饋的機會,從而有力地促進語言習得,提升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郏保軰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郏玻軪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鄧酈鳴.注重背誦輸入克服寫作中的負遷移[J].外語教學,2001,(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