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目前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在英語翻譯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等方面,對高職英語的翻譯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強調了加強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性,并重申了高職英語教師在翻譯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高職英語 翻譯教學 重要性
一、引言
翻譯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翻譯技能和語言能力。翻譯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是為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有效教學手段,也是考查學生綜合性語言技能的標尺之一。因此,翻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長期以來,翻譯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成了高職英語教學中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而高職學生普遍英語翻譯水平偏低。因此,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高職學生的翻譯能力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學生大多是從應試教育中過來的,但是高職的錄取分數(shù)線要比普通本科院校低,所以,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薄弱。在翻譯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翻譯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知道忠實和可接受性的度,常常出現(xiàn)翻譯病。
如在長句的處理上,有些學生在翻譯時只知道逐字翻譯,不善于變通,不善于調整從句的類別,不能根據(jù)英語句子的特點,理清長句脈絡,分出主次,致使譯文不能打破原文語序,句子太長,不符合中文的習慣。又如邏輯關系混亂不清,不能將原文的隱含信息深入理解并在譯語中表現(xiàn)出來,或是過度發(fā)揮,言過其實。其原因應歸咎于高職學生缺乏翻譯技巧方面的知識。
?。ǘ└呗殞W生缺乏西方文化知識和社會背景知識。
學生不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文化知識,就會產生誤譯的現(xiàn)象。如:He was born blue-blooded.不少學生譯成:他出身貧寒。實際上,“blue”一詞在英文中有“高貴”之意,故該句應譯為:他出身高貴。
(三)在語言結構轉化上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向。
不同的語言結構反映了不同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的差異又造成了不同語言的語義結構的差異,這種差異會給翻譯帶來一定的困難。學生翻譯時思維脫不開源語的結構方式,過分遵從原文的詞性、語序和結構,使譯文洋化而不自然。如:He was so tired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他累得不行,話都說不出來。)不少學生譯成:他是如此的累,以至于說不出一句話來。
?。ㄋ模W生的語言能力有待提高。
譯文語言平淡,不精練、不形象,累贅且缺乏文采,不能用譯語表現(xiàn)法再現(xiàn)原句的神韻。在篇章結構上,不能把握原文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銜接,致使譯文結構松散,上下不連貫。
三、加強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建議
(一)讓學生掌握翻譯的基本理論。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中,通常大一只開設一門英語精讀課,到大二時,學生就開始學習專業(yè)英語了,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tǒng)的翻譯基本理論的學習。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可開設一門翻譯課作為學生的選修課程,或不定期地進行翻譯講座,較系統(tǒng)地講授一些翻譯理論和技巧,并通過翻譯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把握語句與語篇結構能力、語感認識及雙語駕馭的能力和語境認識及準確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ǘ┳寣W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釋,有時甚至會引起誤解。因此,文化是翻譯過程中必然會面臨的問題之一。學生不僅要了解外國文化,也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還要把兩種文化加以比較。在翻譯教學中,對待文化因素的處理,大的原則是向讀者傳遞準確、真實的信息,完整的源語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對藝術的感悟能力,使學生能夠正確提取文章信息,抓住源語所欲表達的意思。
?。ㄈ┡囵B(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英語課堂翻譯教學中,教師可以系統(tǒng)地從教材的每單元精讀課文中選出兩至三個能體現(xiàn)明顯的英語結構特點的句子著重進行翻譯練習。為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可讓幾個學生在黑板上進行現(xiàn)場翻譯,然后引導全體學生找出黑板上各譯句的優(yōu)缺點,最后得出較理想的譯文。在此翻譯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在英漢之間、黑板上的譯文之間、黑板譯文與自己譯文之間進行多次反復的對比、判斷。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進行比較才能顯示出來。所以,拿英語和漢語進行比較,學生就能自己慢慢地得出英語的語言特點和漢語的語言特點,在比較和鑒別的基礎上學生的翻譯能力也能漸漸地提高。這種由個體帶動整體的翻譯比較教學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翻譯技能是很有幫助的。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安排一些翻譯講座,讓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文章所要求的語言特點、語言風格和翻譯特點都是不同的,如天文、地理、軍事、政治、歷史、文化、科技等。要讓學生懂得無論何種文體,翻譯不僅是要將源語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概念、思想、價值和感情傳遞出來,而且要將表達這些東西所用的文體和風格用譯入語表達出來,充分發(fā)揮譯語的表現(xiàn)力,完整準確地將源語的信息、意義、文體和風格傳達給譯語讀者。通過對這些語言和翻譯知識的了解,學生自身也會意識到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翻譯技能的重要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在用詞方面,要做到用詞準確,通過上下文及全篇內容,分清詞的概念意義和詞的隱含附加意義,根據(jù)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和常識來確定一個詞或一句話的真實含義,避免錯誤理解詞義或望文生義。
?。ㄎ澹┡囵B(yǎng)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將改錯作為教學手段,將教師提供的參考譯文作為翻譯課的終極目標,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翻譯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翻譯教學應從改錯的做法中解脫出來,把重點放在發(fā)揮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挑選翻譯材料,翻譯自己喜歡的文章,以利于發(fā)揮個人的特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學生還可按要求把自己的譯文和名家的譯文進行對比,或進行小組討論,找到自己譯作中的精彩之處,并從名家譯作或同伴中吸取營養(yǎng)。語言能力的提高,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譯練習的基礎上,才能達到質的提高,所以,大量的翻譯實踐必不可少。
四、結語
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翻譯能力,改進翻譯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高職英語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翻譯是一個非常辛苦、費心思并需長期實踐的工作,我們不能苛求學生一蹴而就,但要學生有恒心、耐心、決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輔之有效的指導與大量的翻譯練習、閱讀欣賞,對學生因材施教,并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翻譯水平和語言能力,經過長期有效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翻譯水平一定會有實質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穆雷.中國翻譯教學與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王佐良.翻譯中的文化比較.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1-11.
?。?]劉宓慶.論翻譯者的技能意識.中國翻譯,1987,(5):1-20.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