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教學是英語語言教學的核心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詞匯教學成敗的關鍵。本文從構詞法、詞語的搭配、語境知識入手,著重探討了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從而增強詞匯學習效果,提高英語詞匯掌握能力。以詞匯教學帶動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構詞法 詞語搭配 語境知識 詞匯教學方法
一、引言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語言賴以存在的支柱。詞匯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一般情況下,學生詞匯量越大,他的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口語和寫作中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就越準確、豐富,聽力效果就越好,翻譯時就越流暢和得心應手。反之,前者就會制約后者的發(fā)揮。正如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所說:“沒有語法,表達不了多少東西;沒有詞匯,就什么也表達不了。”[1]可見,詞匯習得是中心,在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語言技能中,都依賴詞匯的掌握情況。
英語詞匯數量龐大,浩如煙海,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作為文化和信息載體的語言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作為語言中最為敏感和活躍的詞匯,其變化更是日新月異,新詞新意層出不窮。學習者都感到英語單詞難學難記,捷徑難尋。今日記住一詞,他日就會忘卻。實際上,詞匯的記憶和理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已有的舊知識,拓寬詞匯教學的思路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加深對詞義的理解,把擴大詞匯量的苦惱化為增長見識的樂趣,就成為教師必須考慮的重要任務之一。下面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做初步的探討。
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盡快擴大詞匯量,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輸入大量的詞匯知識,而且要向他們傳授獲取詞匯知識的技巧,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用有效的手段獲取和傳達較多的信息,從而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1.結合課文生詞講解構詞法
利用構詞法,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詞匯知識,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的敏感性。學習構詞法是理解詞義、掌握單詞的構成規(guī)律、擴大詞匯量的重要途徑。但是,事實證明,集中講構詞法,學生一時消化不了,效果不佳。因此,上新課時,如有按構詞法構成的新詞,就要逐一講解,并適當地擴充新的同類詞匯。如在學到marathon一詞時,先講該詞的意思,然后擴充許多帶有-athon的新詞:kissathon(吻拉松),talkathon(馬拉松式的訪談節(jié)目),bikeathon(遠距離自行車賽),bombathon(長時間的轟炸),telethon(馬拉松式的電視廣播節(jié)目)等。當學生在閱讀中接觸到bicultural一詞時,首先,bi-是前綴,表示“第……兩次”,“兩……一次”,“雙”。了解了這一前綴的意思及用法后,學生就能推測出bicultural的意思了。在此基礎上,再向他們介紹bilingual(雙語的),bimonthly(雙月刊),biannual(一年兩次的,兩年一次的)等。讓他們觸類旁通,擴大詞匯量。在學到uncover一詞時,先指出此類派生動詞中的前綴un-不同于派生形容詞中的前綴un,它表示的意義是相反的動作而不是單純的否定,然后擴充出unlock(開鎖),unload(卸下),unpack(開箱取物),unfold(展開)等。當接觸到動詞outweigh時,首先講前綴out-的意思是超過,或比……做得好,然后擴充出outdo(比……做得好),outlive(比……活得長),outwit(比……有智慧),outgrow(比……長得大)。能夠利用構詞法,對詞進行科學的分析,抓住關鍵,那么就能由已知推出未知,舉一反三,有助于記憶詞匯和擴大詞匯量,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見,通過構詞分析來記憶詞匯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單詞的基本含義,而且能夠在構詞分析的基礎上達到觸類旁通迅速擴大詞匯量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對詞匯的聯想能力
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應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對詞匯的聯想、類推及比較能力,以使他們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認知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通過深加工過程學到的東西,保持記憶的時間會更長,具體的詞義比抽象的詞義更容易記憶。因此,在講授詞匯的抽象意義時,首先要了解詞匯具體的意義,在頭腦中形成圖像,然后再根據詞匯的具體意義進行合理的聯系與推理,從而習得詞匯的聯想意義與其引申意義。通過該方法講授詞匯,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生長,而且能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使零散的記憶變成系統(tǒng)性記憶。例如,在講授“He was strongly attached to his family.(他非常戀家)”中的attach一詞時,首先啟發(fā)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詞義并舉出例子,學生很容易想到“將某物系在、附在另一物上”這樣非常具體的意思,如attach a label to each piece of luggage,那么在理解這個詞義時,我們可以首先讓學生從直觀的、有形的動作“系、貼、敷”這個意思聯想到其抽象的意義“心理上的依戀、愛慕、眷戀、留戀”等,讓學生從一個詞最直觀的感覺聯想到其引申的意義,并在了解詞義延伸的過程中,在頭腦中形成視覺印象并產生聯想,這樣的聯想會深刻地印在學生的頭腦中,于是學生對“I have never seen two people so attached to each other.(我從來沒見過兩個人這樣如膠似漆)”就不難理解了。
所以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解釋一些詞的具體義項與抽象義項之間的聯系,啟發(fā)學生進行聯想,不僅要知道詞匯的核心意義,而且要知道詞匯的引申義,以及此詞義和彼詞義,此新詞與彼舊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逐步達到靈活運用和掌握詞匯的目的,進而極大地增強英語詞匯教學的成效。
3.講授詞語習慣性搭配知識
搭配是構成詞語意義的一個重要手段。Firth認為可以通過與之搭配的詞而知曉一個詞的意義。[2]詞語的搭配關系是語言研究和語言學習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Bahns主張用一種對比方法進行詞語搭配學習,以減少巨大的學習重載。他論證說,對第二語言學習者搭配能力發(fā)展造成主要障礙的并不是英語中存在著大量的詞語搭配,而是第一語言和英語之間的搭配差異。[3]
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詞語的搭配組合習慣往往是不同的,有些固定搭配英漢的先后順序剛好相反。如:“救死扶傷”(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身心健康”(be sound in mind and body),“白紙黑字”((in) black and white),“前前后后”(back and forth),“為……赴湯蹈火”(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or sb./sth.),“三三兩兩”(by/in twos or threes)等。
我們知道associate和vice作形容詞時,它們的意思都是“副的”,那么是不是漢語中有副職的稱謂詞在英語中均是在正職前加上associate或vice呢?事實并非如此。漢語中的“副職”只要在“正職”稱謂前加一個“副”字即可,如副主席、副教授、副經理等。英語中表示“副職”的詞最常用的有associate和vice。但它們的搭配習慣各不相同。[4]與associate搭配的詞所表示的意思基本上都是與學術有關的副職稱,如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editor(副主編)。vice與表示“正職”的行政職務的名詞的搭配比較常見,如vice president(副總統(tǒng)、副主席、大學副校長),vice chair(黨派等單位或組織的副主席等)。漢語中的付賬、付房租,英譯為pay the bill,pay the rent,但在表達“你付飯錢了嗎?”,學生以同樣思維方式譯為“Have you paid the meal?”,由于學生缺乏英語搭配的有關知識而套用漢語中的搭配,忽視英漢之間存在的差異,生硬地將漢語搭配轉換成英語搭配。
在教學中,如果同義詞在意義方面難以區(qū)分時,我們可以在搭配方面對它們進行區(qū)別。如:控告某人做某事(accuse sb.of sth./charge sb.with sth.),禁止某人做某事(prohibit sb.from doing sth./forbid sb.to do sth.)。
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詞語習慣性搭配知識的講授至關重要。正如王文昌教授在《英語搭配大詞典》的前言中說得那樣:“掌握符合習慣的英語詞語搭配有助于非英語民族的人克服由于本民族語言和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錯誤,避免不合習慣的類推,從而提高運用地道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5]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多接觸英文原文,學習原汁原味的英語搭配,從而能正確地使用詞匯。教師應該挑選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組合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詞和短語的習慣用法,通過搭配的學習,使學生有效提高靈活使用地道英語的能力,對詞匯的掌握不僅僅停留在單個詞語的意義上。
4.利用語境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詞匯的能力
語言的使用離不開語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語境的產物。對詞語意義的理解必須借助具體的語境,語境有限定和明確詞義的作用。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會大相徑庭。馬林諾夫斯基曾指出:“語境是決定詞義的唯一因素,舍此別無意義可言?!闭Z言語境,有時又可說上下文,它在理解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在一定的交際環(huán)境中使用的,脫離具體的語境,詞的意義是非限制性的。因此,在教學時,要明確告知學生詞義的把握不僅僅是靠翻檢詞典來確立,而往往要依據上下文來考慮,要把它和它所依賴的語境聯系起來,從而確立詞義。正如英國著名語言學家Firth所說:“每一個詞在一個新的語境中就是一個新詞?!比纾篢he cancer in her personality led to her divorce.“cancer”與“personality”看似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詞,“cancer”乃不治之癥,但在此句中指的是個性中不可救藥的毛病。因此詞語的具體意義離不開情景與語境,詞匯的學習必然要植根于一定的語境之中。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還會遇到一些詞語的創(chuàng)新隱喻用法,這些詞語的喻義在詞典中是無法找到的。由于詞語的創(chuàng)新隱喻具有靈活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和閱讀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如在“John is a tiger.”中,對于tiger可以作多種解釋。如“野蠻”、“殘暴”、“威武”、“有力”等。選擇何種喻義完全取決于作者在某些感情因素的影響下,主觀上認為John在哪些方面與tiger有相似之處。因此讀者如果不了解作者對John的主觀感受就很難把握tiger在此處的喻義。在指導學生判斷tiger的喻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語境來了解作者對John的看法和態(tài)度,進而得出最合適的喻義。
我們知道大部分詞匯是由語境中習得的。我們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在語境中呈現詞匯,在語境中教授詞匯,并且教會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除了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的語境中習得詞匯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語言環(huán)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詞的興趣。
三、結語
學習詞匯是一個艱苦又漫長的過程,對于學外語的人來說,掌握目的語中大量詞匯無疑是相當困難而又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著重講授詞語的搭配知識;利用構詞法,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的構成規(guī)律,擴大詞匯量;強化學生的語境意識,利用語境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在語境中教授詞匯,并且教會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掌握詞匯的正確用法,了解詞與詞的搭配習慣,注重詞匯的文化內涵,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英美文化習得意識。以詞匯教學帶動其他語言技能的提高,從而真正達到詞匯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1972.
?。?]Palmer,F.R.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Bahns.Lexical collocations:A constructive view[J].ELT Journal,1993,(4).
?。?]馮躍進,陳偉.漢語副職英譯的語料庫調查研究[J].外國語,1999,(2).
?。?]王文昌主編.英語搭配大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