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從思想、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討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關系問題,并指出了兩者已從多個方面體現(xiàn)出一定的融合趨勢,如奧林匹克思想在現(xiàn)代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奧林匹克文化的體育教材化等。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 學校體育 融合
1.引言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僅是當今世界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和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際體育競賽,而且是影響深遠、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社會活動。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親和力,它以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奧林匹克運動還蘊含豐富的教育理論,以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理想、奧林匹克精神為核心的教育內容,將為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肩負著繼承和傳播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重任,在促進奧林匹克運動文化傳播和推動奧林匹克運動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互動交融的態(tài)勢。[1]
2.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2.1從思想的角度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從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第一屆至今,逐漸形成了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奧林匹克主義是現(xiàn)代奧運的靈魂,其核心思想是實現(xiàn)人的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通過體育運動來發(fā)展人、完善人、提升人。“奧林匹克主義”一詞最早是由現(xiàn)代奧運創(chuàng)始人、法國男爵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來的,他在《致全國青少年運動員書》中希望“奧林匹克主義能建立一所培養(yǎng)情操高尚與心靈純潔的學校,也是發(fā)展身體耐力和力量的學?!薄K胍浴皧W林匹克主義”為現(xiàn)代奧運確立高尚的目標和哲學基礎,但他并沒有為這一概念下一個精確的、完整的定義。[2]對于什么是“奧林匹克主義”這一問題,眾說紛紜。國際奧委會新修訂的、自2000年9月11日起生效的《奧林匹克憲章》在“基本原則”第2條中將“奧林匹克主義”明確表述為:“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發(fā)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創(chuàng)造一種以奮斗為樂,發(fā)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保?]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學校教育中受到青睞,成為一種信念,指引著學校的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他們以后走進社會實現(xiàn)自身價值和推行健康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從文化的角度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獨特性在于它不僅是競技運動的力量,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力量。[4]這種文化力量對人們的行為意識、倫理道德、心理情感等許多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正是這些潛在的文化功能使體育運動匯入了世界和平、進步、團結的洪流。學校體育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國學校體育偏重于“使學生學會運動”的教育,形成了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嚴重影響到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介入,給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理念、內容、方法等都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融合了教育與文化觀念的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將為中國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文化的自我更新提供一個嶄新的發(fā)展平臺。另外,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還具有相同的發(fā)展理念,即以人為本。[5]“以人為本”是新世紀學校體育要弘揚的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念。社會的發(fā)展,首先是以人的發(fā)展為前提的,人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社會發(fā)展進程最核心的資源,社會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使人本身獲得全面發(fā)展。健康體魄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學校體育肩負著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責任。
2.3從教育的角度看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奧林匹克運動之所以對社會的和平、進步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于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教育。教育是顧拜旦為奧運會設定的首要目標。奧林匹克的基本思想是以體育運動為手段,通過組織國際性的奧運會,教育全世界的青年和民眾,最終達到“捍衛(wèi)人類根本利益——社會和平”的目的。因此,在奧運會上設立了點燃圣火,火炬接力,運動員、裁判員宣誓儀式,升降和交接會旗儀式,以及其他一系列具有濃厚文化和教育色彩的活動,以此來凈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品質。由此可見,這些儀式的教育功能是奧林匹克運動本質內涵的體現(xiàn)。教育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理念,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不貫穿于奧運會的全過程,具有其他社會活動遠不能比擬的震撼人心的教育功能。正如薩馬蘭奇先生所說:“奧林匹克主義是超越競技運動的,特別是在最廣泛、最完整的意義上來講,它是不能與教育分離的。它將身體活動、藝術和精神融為一體而趨向于一個完整的人。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可能達到其崇高目的。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身哲學。它將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所要開創(chuàng)的人生道路是以奮斗中體驗的樂趣、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理論的基本原則的尊敬為基礎的?!保?]
3.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融合的體現(xiàn)
3.1體育教育中滲透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文化以體育運動為主要載體來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學校體育教育與奧運所提倡并體現(xiàn)出來的公平競爭、光明磊落、合作等體育道德和價值觀是一致的,從這一點來說,更應該把教育落實到體育教學中。[7]在學校,無論是正常的體育課、早操、課間操,還是學校運動會、冬季長跑專題體育健身活動,都將奧運精神寓于體育健身活動中。在學校常規(guī)體育教學基礎上,應開展武術、跳繩、踢毽子等特色體育活動充實學生的體育文化生活。學校通過實踐課、游戲課、理論課、討論課、觀看錄像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教學形式并結合課改精神,努力發(fā)展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中加大了對奧運知識、奧運項目的介紹和宣傳力度,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奧運精神和體育精神的熏陶,形成了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激發(fā)了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了體育文化修養(yǎng),使青少年在頑強拼搏中、在對“更快、更高、更強”格言的不斷追求中,磨煉意志,樹立進取精神,進而把這種精神內化為人生理想。
3.2奧林匹克文化的體育教材化
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在我國學校體育形成之初,以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主流的競技運動就確立了它在學校體育的主導地位。但是隨著人們對體育本質認識的深入,傳統(tǒng)體育課教材結構和內容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需要。奧林匹克文化豐富的內涵為學校體育教材體系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學校體育傳播奧林匹克文化是將奧林匹克文化轉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在廣大群體中展開和開展,如此,就實現(xiàn)了我國學校體育對奧林匹克文化的深入傳播。[8]學校通過開展一些以奧林匹克文化和中國體育文化為主題的校園體育文化節(jié)及以奧運項目為主的小型奧運模擬運動會等,使廣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運動本身的文化價值和奧林匹克文化價值,在享受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從而將奧林匹克文化的精髓融入自己的生活理念之中。
4.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對學校體育發(fā)展的要求
4.1豐富學校體育教育目標
北京2008年奧運會對世界體育的貢獻,體現(xiàn)在促進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發(fā)展,推動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向國際化方面邁進。學校體育作為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對人的身體運動的教育,實現(xiàn)人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和諧統(tǒng)一。學校體育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充分體現(xiàn)學校體育的教育目的,以學生的興趣和發(fā)展為本,以接受優(yōu)秀的競技運動項目和優(yōu)秀的體育精神為主旨,為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制定完善的教育目標。應充分利用廣大青年少年學生對北京奧運會的參與熱情,在校園中廣泛宣傳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文化、奧林匹克理想、奧林匹克主義等,用奧林匹克文化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同時,借北京奧運會的契機,促進現(xiàn)代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學校體育文化有機的交流與融合,使學生在學習相關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接受體育深層次文化魅力和精神價值的教育,從而拓寬中國學校體育的教育目標,提升學校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實現(xiàn)其價值。[9]
4.2拓展學校體育教育空間
青少年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僅是學校,還有社區(qū)和家庭這兩大重要場所。因此,在學校體育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過程中,應該以學校體育為中心,面向社區(qū)宣傳奧林匹克運動項目、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年主題、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感人事跡精彩瞬間、各舉辦國所運用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的含義等內容。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當?shù)厣鐓^(qū)的奧運人員,如運動員、記者及火炬手、志愿者等人員到學校進行講座,從而形成學校和社區(qū)的互動,并可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體育競賽。此外,對于學校體育來說,在重視體育運動競賽的大眾參與性的同時,也需要重視高水平的體育運動項目比賽的開展。在課余訓練和體育運動競賽過程中,借鑒奧林匹克運動的形式,把學校自身的精神文化和教育理念融入到體育競賽的形式里去,由此形成學校、社區(qū)和家庭共同的奧運文化磁場,從而為奧林匹克文化在我國的普及與傳播奠定堅實的基礎。[10]
5.結語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文化集合概念,是學校體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方式之一。奧林匹克運動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當代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大大豐富了學校體育的內容,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體育的革新,促使中國體育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中國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文化與現(xiàn)代奧林匹克文化是相互補充與借鑒的,學校體育是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體育應努力精化教育目標,拓展教育空間,為奧林匹克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傳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孔德軍.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與高校體育[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26,(1):125-128.
[2]吳兆祥.奧林匹克運動[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
[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憲章[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
?。?]熊斗寅.論奧林匹克文化[J].體育學刊,2005,12,(1):12-15.
[5]馮霞,尹博.中國學校體育與奧林匹克的文化對接[J].體育學刊,2004,11,(4):5-7.
[6]歐陽柳青,楊梅等.高校體育應普及奧林匹克教育[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4,(1):124-126.
?。?]李娜.淺談奧林匹克運動與學校體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0,(7):121-122.
?。?]張雪瑩,時海霞.奧林匹克文化體育教材化的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26,(4):104-105.
?。?]熊斗寅.北京奧運會與中國體育發(fā)展[J].體育與科學,2002,23,(6):9-12.
?。?0]朱建軍.我國學校體育中奧林匹克教育的內容和途徑探析[J].開封大學學報,2008,22,(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