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新課標高中歷史教材在選材、編纂結構,尤其是歷史理念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吸收了史學界比較時興的三種歷史研究范式,即文明范式、全球范式(整體范式)、現(xiàn)代范式(現(xiàn)代化),并在高考命題中屢次凸顯(全國卷尤為突出)。本文就如何理解、把握這三種范式作簡要的梳理,并以近幾年全國卷命題為例,進行說明,希望對正在備考的高三考生有所幫助。
一、文明史的觀念
要了解文明史,首先應對“文明”的含義有所了解。在西方,“文明”一詞,在近代,最初是形容人的行為和方式,指人有教養(yǎng),有禮貌。另有一說,civilization來自拉丁文civitas(城邦),所以也有公民、市民的含義。法國啟蒙學者最早使用這一詞,表示對社會進步的向往,使其含義漸由指個人的行為變得具有社會意義。文明與野蠻相對應,用來指社會的一種進步的過程,一種進化所達到的狀態(tài),一種發(fā)展趨向。
在中國古代,“文明”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易·乾》中:“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文明”可以表示為人類對于外界感知的一種沉積,或為具體的,或為抽象的。
如今關于文明的定義很多,簡言之,文明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生產方式、制度、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了文明,當然也就有了文明史。
文明史觀,通常也稱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歷史研究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通過對文明含義的了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文明史觀在新課改中的凸顯,肯定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和才智,淡化了血雨腥風的階級斗爭,角度更高,視野更廣,散發(fā)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一)對文明史的把握,考生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宏觀地把握。
從橫向來看,人類文明史的內容包括物質文明(生產、技術、勞動組織等)、政治文明(主要是關于國家制度的內容,如國體、政體、國家結構、法律等)和精神文明(特指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三個方面彼此相互作用、協(xié)調、補充。具體來說,物質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形成、建立的基礎,反過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又對物質文明的進步起推動或阻礙作用。復習時,可對一國、一時期的歷史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梳理,并把握其內在的聯(lián)系。在范圍上,可劃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系統(tǒng)。對此,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碰撞。
從縱向來看,依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采集時代、農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工業(yè)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工業(yè)文明之前的幾種文明,被稱為前現(xiàn)代文明,與工業(yè)文明相比,在生產發(fā)展、政治組織方式、精神思維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與變化,對這些差異與變化的內容和形成原因可作簡要梳理。
?。ǘ└呖既珖恚?007—2010)對文明史的考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制度文明的考查。
簡單來講,制度是人類創(chuàng)制并遵循的一系列規(guī)范和規(guī)則的統(tǒng)稱。制度文明是某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的集中體現(xiàn),它體現(xiàn)了人才智和創(chuàng)造,是文明史的重要內容。對其考查的重視,下表有著直觀的反映:
制度文明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考生可按下面的簡表進行進一步歸納:
2.對文明的傳承、傳播、交流的考查(文明史最為重要的考查方面)。
文明的不斷傳承與積淀,形成了當今豐富多彩的世界。復習時,要重視至今仍有重大影響的文明成果,追溯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說明文明是如何傳承演變的。如理解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所具有的重大意義,歷史上古希臘民主制度、羅馬法在西方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
對文明傳播、交流的考查,旨在讓考生樹立多元文明意識、開放意識。文明的傳播、交流是文明變化的重要原因,它使得各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在短期內即為人類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發(fā)現(xiàn),因此使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推動了人類文明前進。但也要認識到文明的傳播、交流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著各種阻礙和挫折(受地理環(huán)境、交通、文化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等因素影響),甚至伴隨著沖突(戰(zhàn)爭)。
下表是全國卷對此考查的反映:
?。ㄗ⒁猓涸趶土晻r,要特別關注全球交流史;對民族、邊疆問題、少數(shù)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