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cè)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案例的教學、發(fā)現(xiàn)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
在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中,往往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在科學課上,由教師指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進行學習以后,聯(lián)系一些例子,做一些練習題,應用已學到的知識點,舉一反三地去解決問題。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先由教師進行講解,向?qū)W生展示要介紹的科學概念,然后再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例子,進行練習。我們通常把這種教學方法稱為演繹式的教學方法,它是從一般的概念到特殊事例的過程。
長期以來,教師習慣于用這樣的講授方式。它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上課時,教師主要關心的是應該教給學生什么知識點。學生學習的過程遵循著教師設定的路線,學會的是教師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和思維路線。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曾有一位教學的名師,他有一句名言:你們學我這門課,把我這本備課筆記都記住了,以后你們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在前西德亞琛工業(yè)大學學習時,所在的電子和電氣工程系有一位教授,出名的驕傲。他說天下只有兩個人真正理解麥克斯韋方程,一位是麥克斯韋本人,另一位就是他自己,所以學生怎么學都超不過他。這種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能應對知識發(fā)展如此迅速的2l世紀。學生都不能超越老師,還有什么創(chuàng)新可言。
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與上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同,它是自下而上的知識建構(gòu)過程。學生首先接觸到的是他們身邊熟悉的事實,然后設法獲得實證的數(shù)據(jù),從數(shù)據(jù)出發(fā),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類比、歸納、推理,抽象出與描述客觀世界規(guī)律有關的科學概念。這個過程類似于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結(jié)果已經(jīng)證明,這種自下而上的建構(gòu)過程,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科學概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緒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探究式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運用綜合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也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0年來“做中學”科學教育的實踐已經(jīng)顯示了探究式科學教育的成效。
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不僅是科學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也是知識社會中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學習方式。這是因為在知識社會里,知識的增長和流動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無論是信息的增長,還是知識的更新,速度都十分驚人。例如說,《紐約時報》1周的信息量比18世紀1個人一生中所遇到的還要多。信息流動的速度和廣度、提供和接受信息的人群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過去的世紀里不能相比的。知識和人才的重要也是過去世紀里不能相比的。在這樣一個發(fā)生巨大變化的社會里,人才所具有的能力必然需要隨之而變化。我們的學生未來將要融入充滿競爭與合作的、復雜的國際大舞臺,將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zhàn)。來自不同方面的研究表明,與工業(yè)化社會相比,在知識社會里,人具有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情緒能力是最重要的。探究式學習正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情緒能力的有效學習方法。探究又是人們認識客觀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的途徑,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和科學課程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
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比一下,看看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帶來什么樣不同的教學效果。
我曾到一個學校去參觀,校長很高興地告訴我他們學校的科學教育早就“做中學”了。她帶我參觀了他們新的實驗室。在實驗室的黑板上寫著四年級學生學習溫度的學習內(nèi)容,包括溫度的定義:什么是溫度?物體有冷有熱,物體冷熱程度稱為溫度。也寫明了溫度計的構(gòu)造:溫度計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內(nèi)有水銀、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刻度三部分組成。教師把黑板上的知識點講完以后,將溫度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開始做實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到的是什么呢?學生也許記住了溫度的定義,了解了溫度計的構(gòu)造,學會了使用溫度計。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在上海靜安區(qū)南京西路幼兒園的一堂探究課。教師向幼兒園中班的學生展示了盛在杯子里的熱果汁,然后問學生:你們有什么方法能使這些果汁冷得快一點?學生討論得十分熱烈,從他們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了20多種不同的方法。有的建議用電風扇吹,有的建議攪拌,還有的從自己生病發(fā)燒時媽媽用冷毛巾蓋在額頭上的經(jīng)驗,提議用冷毛巾降溫……當然也有學生提出了不正確的方法,例如要把盛有果汁的杯子放進微波爐或是放進電飯煲里降溫。教師并不急于對學生的提議做出判斷和下結(jié)論,而是讓大家充分地討論,還讓學生各自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由于是幼兒園的學生,他們采用畫圖的方法來進行記錄。然后,教師給每個學生1根溫度計、1杯果汁,讓他們?nèi)プ鰧嶒?,并記錄下結(jié)果,看誰的果汁先冷卻下來。學生都很有興趣,十分認真在動手做。期間,還發(fā)生了許多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場面。1位用電風扇給果汁冷卻的孩子,先完成了實驗,主動去幫助其他同學。
同樣是讓學生了解溫度和溫度計的科學課,在后一種學習方法中,學生結(jié)合了已有的經(jīng)驗,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包括提出實驗設想,進行實驗和比較實驗結(jié)果,得出怎樣能讓果汁冷得快一點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了如何解決問題,也體驗了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實驗的結(jié)果、相互討論和幫助等。對比這兩個教學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不相同,學習的效果也不同。探究式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探究式學習雖然有許多優(yōu)點,是培養(yǎng)21世紀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但是要實施探究式科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合格的教師,所有的教學目標不僅不可能實現(xiàn),還可能造成教學質(zhì)量在原有水平上的后退??朔@個困難的關鍵,就是需要進行有效的教師培訓,需要教育決策者、教育管理者、專家和教師,還包括科學家和家長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參與。
探究是科學家獲得科學知識的途徑,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科學課程的學習方法,模擬了科學家通過探究來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的過程,但是探究式學習并不是現(xiàn)實中科學家真正的工作方式??茖W家在實際研究工作中的工作方式要復雜和艱巨得多。
科學研究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科學家需要在科學家組成的共同體內(nèi)進行科學研究工作。這個共同體里的成員有著相同的思維方式、文化氛圍、自律機制和行為規(guī)范??茖W家的工作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需要公開地討論和辯論。他們的研究課題往往并不是直接從觀察周圍的現(xiàn)象開始,研究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五段式,需要運用不同的搜索策略和推理方法??茖W家在好奇心方面就像長大了的孩子,但是科研的歷程是艱苦的。就如王國維先生描述的“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科學家需要通過艱苦的學習和反復的試驗,經(jīng)過較長期的知識和經(jīng)驗積累,在他們的腦中會形成一些有組織的概念和模型。在做研究時,他們需要使用演繹的方法,也需要用歸納的方法。他們的思維既有邏輯推理的過程,也會啟動基于已獲得模型和概念基礎上的直覺決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