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眉清目秀、白皙的臉蛋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每天都是一副漂漂亮亮、整整潔潔的打扮。
一次品德課上,我和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學校剛剛舉行過的家長會,聊起了父母和子女的話題。
我告訴學生們,為人子女有責任,為人父母一樣有責任。所以,父母不是永遠的說教者,孩子也不是永遠的受訓者。
我告訴學生們,父母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孩子一樣擁有“話語權”。比如,孩子就可以坦誠地告訴父母,你們需要愛和關心,需要照顧和呵護;你們甚至可以向父母提要求,可以要求父母不吵架,可以要求父母給你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要求父母多一點時間陪你們……
我發(fā)現(xiàn),當我說著這些的時候,學生們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可能他們怎么也沒想到,老師居然會鼓勵他們和父母“對話”。
當我被學生們的興奮所感染,越說激動的時候,卻忽然地發(fā)現(xiàn)了一雙流淚的眼睛——是那個整潔漂亮的女孩。
她端坐著,定定地看著我,靜靜地聆聽著,漸漸地,一雙紅紅的眼睛已經(jīng)慢慢地盈滿了淚水。她輕輕地擦去淚水,仍然靜靜地、專注地看著我。
看著她淚水漣漣的臉,我竟也不明緣由地哽咽了一下,不知該怎么往下說了。于是趕忙收起話,轉(zhuǎn)移了話題,但心里卻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課后,我的眼前一直在浮現(xiàn)那雙流淚的眼睛。我不禁問自己:是我的什么話語觸動了孩子的痛呢?相信那一定是她心底難以言說的痛,是家庭關系的原因?還是父母不和的原因?不忍心找她談話,怕再次觸動她的心痛,所以特地去請教班主任。班主任告訴我,這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懂事聽話,父母在外地打工,自己跟爺爺奶奶在家……原來是一個留守的孩子!
不過單看她的衣著便知道,父母雖在外打工,但收入應該不差,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照顧也應該相當周到,相當細心??墒?,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衣食無憂、乖巧優(yōu)異的女生卻有著心底難解的痛。
也許,每一個離開父母,與雙親相離的留守孩子,都有一顆脆弱而又堅強的心靈;也許,條件的優(yōu)越、成績的優(yōu)秀仍然不足以抵消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也許,和爺爺奶奶之間的代溝會讓孩子倍感生活的孤單;也許,當一個個黑夜來臨的時候,孩子總會經(jīng)歷難眠的痛苦;也許,當看到同學能和父母親親熱熱地走路的時候,孩子總是無比的羨慕與渴望……
是??!留守的孩子,誰能解她心底的痛?
我始終沒有找那個女生談話,因為我害怕她那雙流淚的眼睛,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交談才不致讓她落淚。只是,在以后每一次的品德課上,我給予這位女生更多的關注;我會在和學生問好的時候給她一個親切的微笑;會利用巡視課堂的機會和她悄悄說兩句;會在大家討論的時候主動請她回答;學校舉行教師踢毽比賽,我也主動借了她的踺子……
我知道這些小小的舉動不足以化解孩子心底思念父母的痛,只是希望這些小小的關注能夠給孩子的心靈帶去一點點安慰。好在不久新年即將來到,女孩的父母也將回來和她團聚。
相信,乖巧聰明的女孩一定會利用團聚的時機和父母“對話”,袒露自己的心跡,提醒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忘記了在家的女兒,能夠盡量多地給女兒一點呵護和關愛……
?。ㄘ熅幎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