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技類出版社在全國圖書出版單位中占重要地位,隨著新聞出版體制的不斷改革,社會職能也在不斷發(fā)展和延伸,但核心業(yè)務仍圍繞科學技術來開展,職能基本保持不變。本文從國家當前鼓勵政策和現實情況等方面論述科技類出版社最主要的四項社會職能:集聚和傳承優(yōu)秀科技成果、進行科學普及和傳播、積累與發(fā)展教育資源、服務百姓生活。
關鍵詞:
科技類出版社 社會職能 科技成果 科學普及與傳播
科技類出版社是圖書出版單位中的重要一類,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過程將出版單位劃分為社科、科技、教育、少兒、文藝、美術、古籍和大學八個類別。2010年,全國有581家出版社(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央科技社120多家、地科社30家,科技社數量占1/4還要多。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2010年圖書出版單位總體經濟規(guī)模綜合評價前10名中科技社占4家。作為經營性出版單位,科技社在加速科學技術的積累與傳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其社會職能與其他出版社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科技類出版社的第一社會職能是集聚和傳承優(yōu)秀科技成果
1.集聚和傳承國內優(yōu)秀科技成果義不容辭??萍碱悎D書是科技社主要且重要的圖書出版范圍,其中學術專著、技術著作和基礎論著等科技著作是優(yōu)秀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國政府設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以解決優(yōu)秀學術專著出版難的問題。優(yōu)秀科技著作的獎勵工作也納入到國家科技進步獎序列,獎項中設立了“全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獎暨科技進步獎(科技著作)”這一獎項,科技社和科技圖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學者和專家都承擔著大量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無論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應用技術研究或是軟科學研究,這些項目在結題驗收后一般都會以科技著作或其他形式發(fā)布、出版。一方面,學者和專家會選擇出版社將成果公布、出版;另一方面,出版社注重跟蹤科研項目工作進展情況,以自身優(yōu)勢吸引學者和專家出版科技著作。當凝聚科研項目的重要成果,特別是反映中國甚至世界前沿科研水平的成果以原創(chuàng)著作形式付梓時,不僅增添出版社品牌優(yōu)勢、提升出版社形象,還能為出版社富集更多優(yōu)良出版資源。因此,許多科技社都將科技著作出版項目確定為重大或重點出版項目。
2.“引進來”實現引進國外優(yōu)秀科技成果,“走出去”實現國內外優(yōu)秀科技成果交流。集聚和傳承優(yōu)秀科技成果不僅包括國內資源的出版,還包括科技圖書版權的引進與輸出。對于出版社,引進國外優(yōu)秀科技圖書可以彌補某些領域原創(chuàng)力量的不足,利用直接“拿來”的優(yōu)秀科技圖書提升自身競爭力,樹立專業(yè)品牌;對于讀者大眾,可滿足其對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科學思想的需求;對于科技發(fā)展,引進國外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空白領域的科技圖書,可為科技進步和發(fā)展服務,形成有效助推力。我國科技圖書版權輸出以港臺地區(qū)為多,為增強“走出去”力量,2006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新聞出版總署正式實施“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為對外版權輸出提供翻譯費資助。5年來,該計劃資助圖書1690種,資助項目中有40%都屬于科技類出版物。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等科技社都注重科技圖書的國際貿易。更有科技社致力于為中國科技和科技交流作貢獻,圖書出版業(yè)務主攻學術專著、基礎理論專著和科研項目成果著作等。如科學出版社將自己量身為“科學家的出版社”,努力建立科技內容資源平臺,打造中國優(yōu)秀科技成果的發(fā)布中心和國外優(yōu)秀科技成果的引進中心。
二、科技類出版社的第二社會職能是科學普及和傳播
1.科技圖書本身也是科學作品,是科學普及與傳播的重要形式??萍紙D書既是對當前科技現狀的經驗總結和成果體現,又是科技傳播的重要載體,對推動科技進步與知識創(chuàng)新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承科技成果的過程本身也是科技傳播的過程,對科學技術研究和應用、社會文明進步具有多方面的基礎功能??萍紙D書介紹科技前沿技術與成果,敘述科學技術進展和科學思想等,是科學普及與傳播的較高級形式。從科學角度看,可以為科學研究和技術產業(yè)化服務;從人文角度看,可以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
2.科普圖書是圖書出版重要領域市場,科技出版社任重而道遠。當前科普圖書市場比較冷清,各科技社為此較為糾結。面向青少年兒童、具有科學啟蒙性質的少兒科普與面向成人的成人科普兩類細分市場都鮮見亮點。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還十分欠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比例為3.27%。從日本大地震后國民哄搶食鹽事件可清晰地看到科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鼓勵科普創(chuàng)作,國家設立了“國家圖書獎”的分ccc5dfdd74b2f960466c9023eed1fe46faa70d3a4dc066a9037d79f8a6329d9d支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有些地區(qū)和城市還制定了地方性科普創(chuàng)作鼓勵政策,如北京市科委設立了“北京科普創(chuàng)作出版專項資金”,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科普圖書等科普創(chuàng)意項目。有些科技社經專家評審后被命名為科普傳媒基地,如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是北京市科普傳媒基地,每年都組織參加全國科普日和北京科技周及其他科普活動。
三、科技類出版社的第三社會職能是積累與發(fā)展教育資源
1.科技社出版大量教材、教育類圖書??萍忌绯霭娴慕滩暮徒逃悎D書包括高(中)職高(中)專、高等教育、職業(yè)培訓、繼續(xù)教育、執(zhí)(專)業(yè)注冊(資格)考試等類圖書。在出版規(guī)模和實力上,科技社與教育類出版社和大學社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少科技社的教材、教育圖書出版實力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專門設有高等教育分社、高職教育分社、中職教育分社、技能教育分社和基礎教育分社等,科學出版社專門設有高等教育出版中心、職教技術出版中心等。從某種意義上講,教材也是一種成果表現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長遲寶東博士認為,好教材“既要反映學術成果,又要適合教學活動……”全國113家出版社出版的11863個“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中,科技社出版的教材占據一定的比例,在出版社品種排名前20名中,科技社占據半數以上,前三名分別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三家出版的品種集中度已達到42%,科學社和機工社兩家品種總量與高教社相敵。
2.科技社還注重發(fā)展圖書外延教育資源。除了出版大量教材,科技社還注重圍繞教材開展各種外延產品和配套產品,常見的形式有期刊、光盤及各種在線服務,如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為讀者提供各種課件下載服務,化學工業(yè)出版社提供電子教案下載服務。更有科技社提供更為延伸的個性化服務,如科學出版社??茖W出版社于2006年成立高校教師中心,該中心通過組織培訓、學術會議、教學研討會和各級精品課程論壇,定期向會員提供優(yōu)質教學樣書及相關教學資源,不僅成為高校教育的得力助手,還為出版社本身集聚了更多資源。
四、科技類出版社的第四社會職能是服務百姓生活
科技離生活不遠,科技社出版各類生活類圖書,以科技來引領和帶動百姓生活。目前有關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大眾生活讀物各式各樣,琳瑯滿目。人們不僅要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漂亮、住得更舒心,多省錢、更省心、少生病,還要生活得更簡單、更方便。隨著人口老齡化發(fā)展的趨勢,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因此圖書市場上各種養(yǎng)生保健類圖書熱度不減。2010年,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yǎng)調查結果也顯示出公民對科技信息感興趣程度最高的是醫(yī)學與健康,比例高達82.66%。當
(下轉第33頁)
(上接第29頁)然,也有一些出版社(含策劃公司)由于背后利益的驅動,出版了一些錯誤引導的圖書。非常惡劣的是,一些養(yǎng)生保健圖書由于提供了曲解的經驗和毫無科學根據的引導,結果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2011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向社會公布了53家具有養(yǎng)生保健類出版資質的出版單位名單,對養(yǎng)生保健類出版物實行資質準入制度,從源頭把控??傮w來說,生活類圖書能夠提供給人們更多創(chuàng)造精彩生活的信息、經驗、秘訣等。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后,科技社全部走向市場,圖書出版競爭更加激烈,科技、科普和生活等類圖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隨著數字出版的不斷發(fā)展和出版云平臺的建設,科技社也在轉型的同時開拓新的出版方式,拓展其出版領域??萍忌绲纳鐣毮茉谥T如上述各種大環(huán)境變化中不斷地發(fā)展、延伸或轉變,但其主要的四項基本職能的本質不會變化。
參考文獻:
[1]新聞出版總署.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辦法[S].2008.
[2]新聞出版總署產業(yè)發(fā)展司.2011中國新聞出版統(tǒng)計資料匯編[C].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
[3]新聞出版總署產業(yè)發(fā)展司.2010年新聞出版產業(yè)分析報告[R].新聞出版總署,2011-07-20.
[4]王玉梅.“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5年推出圖書1690種[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8-2(1).
[5]科技圖書“走出去”:成就與困難[EB/OL].中國網.2009-09-18.
[6]本文未論述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內涵的差異與層次的高低,泛化“一般科普”“公眾理解科學”“科學傳播”等概念,籠統(tǒng)簡化為“普及和傳播”.
[7]中國科普研究所.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yǎng)調查報告[R].中國科學技術學會.2010-11-25.
[8]張國.“山寨”教材滿天飛“馬甲”一穿誰怕誰[N].中國青年報.2010-01-26(4).
[9][10][11]閱讀行為調查中心·大中專教材出版數據分析課題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出版品種分析報告[N].新華書日報.2011-05-19(C4).
(作者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