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龍最早的夢想,是做一名記者。從印鈔廠工人到新聞臨時工,再到新華社下屬《瞭望東方周刊》雜志的總編助理,他奮斗了整整12年,獲得了“中國十大法制人物”“中國陽光記者”等多項榮譽。正當事業(yè)如口中天之時,因為一次意外的采訪,他毅然辭去了記者的工作投身公益事業(yè),去幫助一群早年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人回家。他決心幫老英雄回家
2005年,孫春龍到緬甸進行采訪時結識了一位流落在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征軍老兵。老兵指著他的鼻子問他:“你真的是中央級媒體的記者嗎?那么你去國殤墓園看一看,看看我們那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一聲聲質問讓當時還不知道國殤園在何處的孫春龍無言以對。
在仰光,一片比高爾夫球場還要美麗的墓地,埋葬著二戰(zhàn)時犧牲在緬甸戰(zhàn)場的英國戰(zhàn)士;還有美麗無比的日本人墓地以及日本人修建的無數(shù)個紀念碑,紀念碑的底座上,刻著每一個陣亡在緬甸的日本官兵的名字??墒牵瑓s有逾十萬中國抗日戰(zhàn)士的遺骸無人安置。曾有過的十多處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的墓地,經(jīng)歷過多次排華事件后,無一完整。一位緬甸人告訴孫春龍,她家的院子以前就曾是中國將士的墓地。
活著的老兵更加凄慘。戰(zhàn)后的70多年里,他們再也無法踏上祖國的土地,與國內的親人們也失去了聯(lián)系。他們在緬甸過著最底層的生活,靠賣火柴之類的小生意為生,得不到尊重。
在仰光的日本人墓地,常常有背著雙肩包的日本青年。而幾乎每一個緬甸的賓館老板都說,來人住的外國人里日本人年和中國人最多——“日本人是來祭祀老兵的,中國人是來做生意的?!?br/> 這一切讓孫春龍輾轉反側。看到一個個曾挽救民族危亡的老英雄即將帶著失望和遺憾離世,孫春龍決定開始他的“救贖”之路——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幫這些老英雄回家。
第一位回家的老兵
2008年起,孫春龍開始幫助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找家,并尋找贊助幫他們回家。幾年的時間里,有30多位老兵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回鄉(xiāng),結束長達70年的遠征。
第一位回家的老兵名叫李錫全。李錫全是孫春龍在緬甸一處貧瘠的山區(qū)里找到的,多年來以賣火柴為生。在采訪中,老人對家人的思念深深地打動了孫春龍。孫春龍開始通過微博等渠道四處尋找李錫全的家,并艱難地籌措資金。汶川地震后,正在災區(qū)采訪的孫春龍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個蒼老虛弱的聲音小心翼翼地問他:“祖國地震了,我還能回家嗎?”孫春龍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他知道,以李錫全的經(jīng)濟狀況,一個國際長途有多么昂貴;而任何局勢的變化都讓老人如此擔憂,可見他回家的愿望有多么的強烈。2008年10月,在孫春龍以及眾多志愿者的幫助下,李錫全終于踏上了闊別70多年的故國故土。在湖南常德火車站,數(shù)百名志愿者自發(fā)舉著橫幅、帶著鮮花迎接老英雄的回歸,這一切讓李錫全感動得淚流滿面——跨越70多年的坎坷,他終于得到了本該屬于他的尊重。跟著李錫全一起回家的還有一本被翻爛了的地圖冊,那是他E世紀80#代在中緬邊境的一個小市場買到的,他時常翻到湖南那一頁,看著地圖上的常德。這一天,他流著淚吃到了記憶中家鄉(xiāng)的缽子菜;這一天,這位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佝僂地站在父母的墳前,雖然沒發(fā)出任何聲音,但孫春龍清楚地看到,老人微張的嘴輕輕地喊著“媽媽”“媽媽”……
李錫全老人的歸來引起了國內媒體的關注,2008年年底,李錫全和孫春龍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此后的一次聚會上,一個朋友問孫春龍:“在緬甸還有多少像李錫全這樣的遠征軍老兵?”孫春龍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拔矣X得自己就像做錯了事的孩子,無地自容?!彼貞浾f,“難道幫助了李錫全,就能抹平我內心的愧疚?對自己的救贖是發(fā)自內心,還是僅僅為了求得一時的慰藉,甚至,是在沽名釣譽?”2009年,孫春龍再次踏上了緬甸的土地。
讓老兵有尊嚴地回家
孫春龍明白,老兵們要求的并不多,他們最需要的是國人的認可。國難當頭時,他們不懼以身報國,如今卻無法逃脫埋骨他鄉(xiāng)的宿命。而他要做的,就是讓老兵們在國人的歡呼聲中有尊嚴地回家。
廣東籍老兵楊劍達一直寄居在緬甸北部的密支那,70多年間他從未與家人有過聯(lián)系。
由于身邊的親人都是緬甸人,許多老兵的晚年很孤寂,偶爾在街頭看到一輛中國牌照的車也會讓他們激動半天。楊劍達堅持讓女兒玲玲學了一點中文,還教會她唱《松花江上》,他說,這是他能留給兒女的唯一的東西。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的時候,大使館給留緬的抗戰(zhàn)老兵頒發(fā)了由胡錦濤主席簽名的紀念章。這枚紀念章,楊劍達把它藏在箱底。見面第一天,楊劍達就喊女兒把紀念章拿出來,親自一層一層地打開包裝,把那枚金色的紀念章亮閃閃地展示在孫春龍面前,臉上的喜悅像花兒一樣綻放。這份遲到半個多世紀的國家榮譽給楊劍達帶來了很大的滿足。在緬甸生活了60多年,楊劍達一直沒有人緬籍。他說:“我加入了緬籍,我的國家就保護不了我了。我是一名中國人,我是一名中國軍人,有一天,我終究要回到我的家鄉(xiāng)?!?br/> 這樣的回答,讓孫春龍心痛。這些在緬甸的老兵因為政治、歷史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忍氣吞聲地生活。在緬甸,楊劍達拿的是一張破舊的外僑證,每年他都需要向當?shù)卣患{一定的費用來獲得居留的權利。
接老人回鄉(xiāng)的路上,孫春龍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在云南騰沖猴橋口岸入境時,他向武警提出派禮兵迎接老人,部隊首長欣然答應;在上飛機前,他向機長講述了老人的經(jīng)歷,乘務員專門通過廣播隆重地向旅客們介紹這位特殊的客人,乘客們紛紛為老人鼓掌致敬;在深圳,他號召當?shù)氐闹驹刚咴跈C場拉起紅色的橫幅,向楊劍達大喊“歡迎楊爺爺回家”;在廣東梅縣老家,百米長的鞭炮炸碎一地紅屑,家鄉(xiāng)人迎接游子歸來。在騰沖入境時,看著年輕的中國軍人向自己行軍禮,楊劍達竟然扶著輪椅,顫巍巍地站起身來,還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他說:“我是一名中國軍人,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氣質。”
在接楊劍達回家一個多月后的10月8日晚上,孫春龍接到玲玲的電話,她爸爸已經(jīng)昏迷好幾天了。她說,爸爸清醒的時候讓她轉告他,在緬甸還有幾萬名犧牲的戰(zhàn)友的遺骸也需要回家,他們需要一個紀念碑。孫春龍讓玲玲把電話放在楊劍達的耳邊,堅定地說:“請放心,我一定會做到?!睏顒_竟然用微弱的聲音說了一聲“好”。
楊劍達去世后,孫春龍將他唱歌的視頻放到了網(wǎng)上。這位80多歲的老人用顫抖的聲音唱著那首國人熟悉的《松花江上》,雖然吐字已不是很清晰,但依然能從他眉宇間看到曾經(jīng)的逼人英氣。當唱到“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和“可愛的故鄉(xiāng)”,老人自然流露的微笑里充滿著溫暖的希望;當唱到“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老人聲聲哽咽,再也無法繼續(xù)。這段視頻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也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幫助老兵回家的志愿者隊伍中來。
發(fā)起“老兵回家”行動
楊劍達離去了,無數(shù)的英烈還在異國他鄉(xiāng)。孫春龍滿懷焦慮地說:“如果再不去做這些事情,等這些所剩無幾的英雄一個個帶著遺憾和失望入土之后,我們的懺悔,我們的良知,何處可以安放?”
2011年6月30日,孫春龍正式辭去了《瞭望東方周刊》總編助理的工作,成為一名職業(yè)志愿者。他在博客中寫道:以前做記者是監(jiān)督強權,現(xiàn)在去做公益是扶助弱者,不是逃避,是迂回;其實兩者有一個共通的地方,不管是嘗試推倒一堵墻或者幫扶一個雞蛋,其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日益趨好。后者,更是一個力所能及的,能讓自己感到有力,能讓更多的人感到溫暖的事情。
2010年孫春龍出版報告文學《異域1945》。書中,他記述了自己采訪眾多流落滇緬的遠征軍老兵,5g/M+5LVZPrFFn6MCOEPLQ==并發(fā)起“老兵回家”行動的艱辛歷程。這一舉動,孫春龍稱為“救贖”。如今,“老兵回家”的人數(shù)已達到30多位?!罢垖捤∥业臒o知!”在《異域1945》以及各種為“老兵回家”發(fā)動的演講中,孫春龍一律使用了這樣的開頭。曾經(jīng)他對中國遠征軍的歷史一無所知,正是對“無知”的救贖牽引他一路走來。幾乎每一周,他都會得到又一位老兵去世的消息,這讓他充滿了緊迫感。每一天他都在與時間賽跑,每一天都希望能讓更多的老兵感受到來自祖國的崇敬與溫暖。
除了關注仍然在世的老兵,孫春龍還打算建一個數(shù)據(jù)庫,通過大陸、臺灣和緬甸等地的資料,整理出一個相對全面的老兵名單。因為,“每一個普通的老兵都有名字,而每一個名字,我們都應該銘記?!薄皩€體的尊重,一定要上升到國家層面!”2011年12月初,孫春龍申請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獲批。他發(fā)起“老兵回家”活動的宗旨,是讓每一個為國出征的英雄回家?;顒禹椖恳皇亲屝掖胬媳盎丶摇?;二是尋找二戰(zhàn)時緬印戰(zhàn)場犧牲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他們運送回國安葬,包括在當?shù)匦藿o念碑以及基地的重建、保護等;三是幫助國內研究二戰(zhàn)史的民間學者,以便他們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此外,還希望與美國、英國以及中國臺灣等地的相關機構進行對接和交流,資源共享?;顒影l(fā)起以來,已得到眾多熱心人士支持,包括姚展、陸川、沈星、李小萌等公眾人物?!斑@個社會不缺少抱怨,缺少行動者;也不缺少愛心,缺少對愛心的尊重和喚醒。抱怨再多,改變不了現(xiàn)實;愛心,也只是因為殘酷的現(xiàn)實而深藏心底?!睂O春龍說。
他幫助的是為數(shù)不多的幸存老兵,但溫暖的,卻是一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