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勇,李云柱,冉德才
(1.肥城市種子公司,山東 肥城 271600;2.肥城市安莊鎮(zhèn)農委 )
棉花蕾鈴脫落是生產(chǎn)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一般大田蕾鈴脫落為60%~70%,特殊情況下可達90%以上,嚴重影響棉花產(chǎn)量。因此,了解蕾鈴脫落的規(guī)律及原因,研究增蕾保鈴和減少脫落的途徑,對提高棉花產(chǎn)量、改善品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般條件下,落鈴率高于落蕾率,幼鈴最易脫落。
播種較晚、前期受旱、缺肥、密度較大、蕾期蟲害嚴重的棉田,落蕾高于落鈴。
蕾脫落的日齡幅度較大,但以現(xiàn)蕾后10~20天內脫落較多,20天以上的蕾很少脫落。棉鈴脫落的日齡幅度較小,脫落的鈴基本上都是開花后2~8天的幼鈴,尤其是開花后3~6天脫落最多,8天以上的大鈴脫落較少。
因蕾鈴著生的部位和時間不同,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養(yǎng)分供應有差別,因而蕾鈴脫落的情況不同。一般情況下,靠近主莖的果節(jié)脫落少,外圍圓錐體脫落多;下部果枝脫落少,上部果枝脫落多。在高肥水條件下,如盛蕾、初花期棉田管理不當,棉株旺長,棉田過早蔭蔽,則中、下部脫落嚴重;若棉株發(fā)育早,前期著鈴多,中期干旱或肥料不足,則中、上部脫落重;如伏季連續(xù)陰雨,光照差,則中部鈴脫落重。
一般栽培條件下,棉株蕾鈴在初花期以前脫落很少,開花以后逐漸增多,到盛花期達到高峰,以后又逐漸減少。
一是由于田間操作造成的直接機械損傷和某些害蟲直接咬斷鈴柄所致;二是由于內部生理失調誘發(fā)鈴柄基部形成離層導致的生理脫落。后者是正常年份引起蕾鈴脫落的主要原因。
2.1.1 光照:光照不足會影響棉株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蕾花期營養(yǎng)生產(chǎn)過旺或密度過大的棉田,7~8月份多遇陰雨天氣,因棉株下部的葉片受光量弱,從而引起棉株中、下部蕾鈴的大量脫落。
2.1.2 溫度:溫度是棉株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高溫使棉株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受阻,呼吸作用增強,影響有機養(yǎng)分的制造和積累;提高葉片蒸騰強度,致使棉株體內水分虧缺;溫度高于35℃,約有1/3花粉不發(fā)芽,并且降低花粉的生活力,影響子房胚珠受精活動的正常進行,從而增加蕾鈴脫落。
2.1.3 水分:土壤水分過多或不足,影響棉株的正常代謝,增加棉鈴脫落。另外,降雨過多,土壤含水過大,影響根系正常的呼吸作用,都會增加脫落率。
2.1.4 肥料:棉田瘠薄,施肥不足,棉株生長瘦弱,根系發(fā)育不良,制造有機物質有限,脫落增加;但施肥過多或施用不當,營養(yǎng)生長過旺,棉株代謝失調,也會導致蕾鈴脫落加重。
營養(yǎng)物質供需失調是蕾鈴脫落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花蕾數(shù)目一定時,葉片數(shù)目愈多,葉面積愈大,蕾鈴脫落率愈低,葉數(shù)、葉面積與花蕾數(shù)目的比例愈大,蕾鈴脫落愈少。棉花生殖器官之間對有機營養(yǎng)的競爭,則表現(xiàn)為成鈴>大蕾>花>小蕾。
未受精或受精不良的幼鈴基本上都要脫落,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ⅠAA,對有機營養(yǎng)的競爭能力弱。開花當天下雨,使花粉發(fā)脹破裂,高溫或低溫都會導致受精不良。此外,花前二三周高溫也會使花粉敗育,導致受精不良。
病蟲為害造成的脫落絕大部分是引起離層形成而導致的生理脫落,一般病蟲害引起的蕾鈴脫落約占10% ~25%。
蕾鈴脫落的主要生理原因表現(xiàn)為生殖器官中激素的作用,植株體內的各種激素的平衡及相互作用影響,控制著蕾鈴脫落。由于激素不平衡,植株體內的激素類物質含量發(fā)生變化,會使激素之間失去或打破平衡狀態(tài),就會引起蕾鈴脫落。
對瘠薄棉田、肥水供應不足棉田,每畝追施尿素10~15 kg,防止早衰。土壤干旱時可先施肥后澆水。為了防止棉花貪青晚熟,可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進行葉面噴肥,補充營養(yǎng),用磷酸二氫鉀、硼砂、白糖混合液噴霧,7~10天噴一次,連噴二三次,可減少蕾鈴脫落。
對高肥水棉田,從現(xiàn)蕾期開始用助壯素調節(jié)棉株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達到適時封壟,即上封下不封,中間一條縫,三桃比例達到1∶6∶3~1∶7∶2的高產(chǎn)要求。
通過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及時整枝、打杈,減少蔭蔽,改善田間光照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從而減少脫落。
選擇適合本地氣候條件、光和性能高、結鈴性強、脫落少的品種種植,有利于降低蕾鈴脫落率,提高產(chǎn)量。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掌握病蟲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棉鈴蟲要防在產(chǎn)卵高峰期、幼蟲期,可用20%滅多威1 000倍液或40%久效磷1 000倍液防治;也可40%久效磷1 000倍液加2.5%二氯氫菊酯1 500倍液防治。噴藥時間應在上午9時以前、下午5時以后,噴細噴勻。伏蚜可用40%久效磷防治。防治病害要抓住關鍵,在病發(fā)初期防治,盡量減少因病蟲引起的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