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曹翠明,魏芳芳(解放軍總醫(yī)院慢病康復三區(qū),北京 100853)
患者,男性,63歲,確診“非霍奇金淋巴瘤、ALK陰性間變大細胞型、I期B”38 d,既往無藥物和食物過敏史。給予COEP-L方案(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CTX 1.2 g,第1天;注射用硫酸長春地辛VCR 4 mg,第1天;依托泊苷注射液VP-16 0.1 g,第1 ~ 3天;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Pred 10 mg,第1 ~ 5天;培門冬酶注射液L 3750 IU,第4天)兩療程治療后,于2011年6月17日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淺表淋巴結(jié)未及,右腋下包塊未及,心肺聽診無明顯異常;腹軟,無壓痛、反跳痛,繼續(xù)予COEP-L方案治療,劑量同上療程。2011年7月10日14:00,患者肌肉注射培門冬酶注射液3750 IU(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15:30左右患者前胸、后背部、臀部及雙上肢出現(xiàn)風團,訴奇癢無比,考慮為培門冬酶注射液過敏所致,立即予以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10 mg滴斗入、鹽酸異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并行急診床旁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1 h后患者皮疹漸消退,瘙癢癥狀緩解,而后患者入廁時突然訴劇烈頭痛、胸痛、咽喉痛,舌尖麻木,視物模糊,無呼吸困難,考慮仍與培門冬酶注射液過敏有關(guān),立即予以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1 m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5 mg滴斗入,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氧流量為2 L·min-1,心電血壓監(jiān)護,測BP 58/35 mm Hg(1 mm Hg = 0.133 kPa),考慮為過敏性休克所致低血壓,立即予以鹽酸多巴胺注射液40 mg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滴(按血壓調(diào)整滴速),5 min后患者癥狀仍未緩解,測血壓59/36 mm Hg,予以鹽酸多巴胺注射液20 mg滴斗入,訴頭痛、胸痛、咽喉痛明顯緩解,但仍有舌尖麻木、視物模糊;20 min后測BP 147/87 mm Hg,予以停用多巴胺注射液,5 min后測BP 125/80 mm Hg,頭痛及視物模糊癥狀緩解,10 min后血壓再次降至68/43 mm Hg,予以鹽酸多巴胺注射液40 mg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滴,10 min后再次測血壓升至90/60 mm Hg,患者癥狀改善,未再發(fā)生皮膚瘙癢,仍有皮膚斑片狀風疹。7月11日斑片狀風疹顏色變暗,其余藥物繼續(xù)使用,未再發(fā)生類似反應。
本例患者前兩個療程按照COEP-L方案治療,均無過敏反應發(fā)生,第三個療程第4天使用培門冬酶注射液3750 IU后1.5 h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經(jīng)及時對癥治療,癥狀好轉(zhuǎn),其余藥物繼續(xù)使用,未再發(fā)生類似反應,考慮本例過敏反應與使用培門冬酶注射液有關(guān)。
培門冬酶(PEG-asp)是一種聚乙二醇化學偶聯(lián)修飾后的新門冬酰胺酶制劑,既保持了左旋門冬酰胺酶(L-Asp)的酶活性,又降低了其外源性細菌蛋白質(zhì)的免疫原性,并且延長了其半衰期(大約相當于L-Asp的5倍),而不良反應與L-Asp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在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時,PEG-Asp相對安全且能被較好耐受,但仍不能避免過敏反應的發(fā)生[1]。應用此藥后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5% ~ 23%[2-3]。L-Asp作為異種蛋白制劑,由于其高分子質(zhì)量和復雜分子結(jié)構(gòu)特點,使其具有高免疫原性,作用于機體后,可引起抗L-Asp變態(tài)反應,導致皮膚、眼睛、支氣管等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試驗呈陽性、皮膚瘙癢,甚至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急性喉頭水腫等危重情況[4]。過敏反應的發(fā)生可能與其較高的臨床使用率相關(guā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