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體育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0002)
·體育史學·
《呂氏春秋》中的體育論述與養(yǎng)生思想探究
張祝平
(中共河南省委黨校 體育教研室,河南 鄭州 450002)
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對《呂氏春秋》的體育及養(yǎng)生思想研究進行了研究。研究認為:《呂氏春秋》的體育及養(yǎng)生理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戰(zhàn)國時期的眾多學派的理論觀點,它肯定了體育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廣泛地吸收了先秦諸子百家的養(yǎng)生思想,其“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等健身思想至今仍在傳承與發(fā)展,是集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巨著?!安礻庩栔恕钡摹绊樕庇^、“食能以時,充虛而已”的飲食觀、“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死觀、“成樂有具,必節(jié)嗜欲”的樂舞觀等思想是其主要養(yǎng)生觀點,著作同時對于體育的健身功能、軍事功能和教育功能也進行了闡述。文章還指出了《呂氏春秋》養(yǎng)生思想的一些缺陷,建議要進行批判性的繼承。
體育史;呂氏春秋;體育;養(yǎng)生思想
《呂氏春秋》成書于秦統(tǒng)一全國之際,于公元前239年前后由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集體編撰的一部類似于百科全書的傳世巨著,這部書的內(nèi)容異常豐富,囊括了當時的諸子百家之學。但由于是在呂不韋的主導下完成這一工作的,書中自然又貫穿了呂不韋的思想精神,這部書實際上是以呂不韋的思想為主導,對春秋戰(zhàn)國以來學術(shù)思想的總結(jié),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大型學術(shù)文獻。因此,《呂氏春秋》的養(yǎng)生理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戰(zhàn)國時期的眾多學派的養(yǎng)生理論觀點,它比較全面地吸收了先秦諸子百家的養(yǎng)生思想,集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之大成,對我國養(yǎng)生文化的發(fā)展有著及其重要影響,其“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等健身思想至今仍在傳承與發(fā)展,同時,書中對我國古代的體育項目進行了輯錄與研究。
1.1健身作用
《呂氏春秋》由于是集體著述,屬雜家著作,思想很不統(tǒng)一,但其關(guān)于體育運動對養(yǎng)生的積極作用卻達成了共識,并將體育養(yǎng)生的理論貫之于該書的始終?!秴问洗呵铩けM數(shù)》篇認為,萬物是由“形”和“氣”共同構(gòu)成構(gòu)成的,萬物的生長是出于“精氣”的表現(xiàn)和作用。認為一切正常的物理、生理狀態(tài),正常的生長,都是借助于其本體之“形”的活動來維持的。強調(diào)了運動的重要性,該篇進一步指出,就人體來講,“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1]?!薄靶螝狻庇艚Y(jié)就造成各種疾病。故此,《本生》篇提倡步行,以活動身體,指出如果經(jīng)常不走路,就會招致血脈不通,骨骼不堅的瘓撅之癥。它警告富貴之人:“出則以車,入則以葷,務(wù)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機[2]。”《重己》篇也提出對乘車騎馬也要節(jié)制的觀點,要求“為輿馬”,“足以逸身”而已[3]。
《古樂》篇在論述古樂的發(fā)展時,談到了音樂、舞蹈與體育的遠古親緣關(guān)系。文中講:“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閡。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4]?!备鹛焓鲜莻髡f中上古時代的葛天氏部族首領(lǐng),他以創(chuàng)制“葛天氏之樂”被人們尊為我國音樂歌舞始祖。舞者手操牛尾,碟足而行,且歌且舞,表達多種思想感情,舞節(jié)達八個部分之多。葛天氏之樂是兼有藝術(shù)和體育兩種性質(zhì)的舞蹈。它顯示了古樂中的體育萌芽。《古樂》篇敘述帝堯的“大章”樂時,記有“扮石擊石”,“以致舞百獸”。這是古樂蘊育體育萌芽的又一例證[5]。我們的祖先還以樂舞活動肢體來防治疾病?!豆艠贰菲涊d:“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塑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闊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边@種宣導舞是我國古代醫(yī)療體操的萌芽,從而演化出后世的導引,按摩等養(yǎng)生術(shù)[5]。總的來看,《呂氏春秋》談到的運動養(yǎng)生術(shù)很少,就連戰(zhàn)國時期流行的導引、按摩和行氣,也未輯錄在養(yǎng)生術(shù)之內(nèi),這或許是受道家靜以養(yǎng)生思想影響的結(jié)果。
1.2軍事作用
《孟秋紀》篇記載,西周時期,立秋之日,天子率群臣迎秋畢,“乃賞軍率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話誅暴慢,以明好惡,巡彼遠方[6]。”立秋治兵是根據(jù)“立秋,盛德在金”之說行事,認為借金氣用事,宜治兵討暴。立秋治兵,先側(cè)重選才,繼而著重演練?!都厩锛o》篇談道:“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天子乃厲服厲飾,執(zhí)弓操矢以射[7]?!敝芴熳由形?,教田獵,練兵,習練刀、劍、矛、戟、矢五種兵器,并選擇軍馬。天子還身著戎裝,親射禽獸。十月,繼續(xù)練兵。《孟冬紀》篇寫道:“是月也……天子乃命將率,講武,肄射御、角力[8]?!币奚溆戳暰汃{車和射箭?!秴问洗呵铩ず嗊x》篇側(cè)重談了選拔武勇人才的重要性。文中道:“吳闔廬選多力者五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為前陳,與荊戰(zhàn),五戰(zhàn)五勝,遂有郢[9]?!边@里講的是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zhàn)之時,吳王闔閭通過奔跑、角力等體育方式來選拔大力士和善于奔襲者為士卒,從而攻下楚都郢的記述。
1.3教育作用
《博志》篇講述了一則春秋時期尹儒學御的故事。它說:“尹儒學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夢受秋駕于其師。明日往朝其師。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也,恐子之未可與也。今日將教子以秋駕?!宸醋撸泵嬖侔菰唬骸裎舫級羰苤?。’先為其師言所夢。所夢固秋駕巳[10]?!币迩趯W苦思,因此,能夢受秋駕?!秾徏骸菲涊d有列子練習射箭的故事。篇中記:“子列子常射中矣、請之于關(guān)尹子。關(guān)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P(guān)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請。關(guān)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P(guān)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11]?!边@個故事的大意是說,列子向老子的弟子關(guān)尹喜請教射箭之道。關(guān)尹喜得知他自己還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射中靶子,而不與之談。列子退而自學三年,懂得了射箭心平體正,然后能中的道理,又去請教。關(guān)尹喜告訴他,要守住求諸己,不求諸人的道理,不要失掉。故事說明,在接物處事時,要獨立思考,審己知故,從而提高理性認識。
2.1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健身觀
在中國古代的養(yǎng)生思想中,“靜以養(yǎng)生”和“動以養(yǎng)生”在相對獨立中互相促進發(fā)展,同時又互相融和,進而形成了“動靜結(jié)合”的養(yǎng)生理論。這一理論的形成,標志著中國古代體育養(yǎng)生理論進入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在先秦諸子中,雖然主張“動以養(yǎng)生”的論者多有所見,但相比較而言,真正從運動的角度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養(yǎng)生問題,則首推《呂氏春秋》《盡數(shù)》篇[12],從內(nèi)容上看,所謂“盡數(shù)”,指的是終其壽數(shù)、終其天年的意思,這篇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論述養(yǎng)生之道和如何長生的問題,文中首先解釋了什么是長壽和怎樣才能長壽的問題,認為長壽就是生命的延長,而生命的延長卻又不是“短而續(xù)之”,而是使生命完成正常的過程,沒有受到任何侵害的生命結(jié)束過程就是生命的正常過程。而導致生命過程非正常結(jié)束的因素,可以分為正常因素和非正常因素兩種,正常因素主要是指導致生命過程結(jié)束的肌體內(nèi)部的各種病變,非正常因素主要是指導致生命過程結(jié)束的來自肌體外部的各種侵害,比如雷擊、墜崖、溺水、處死等等。非正常因素往往是不可預見或者極易規(guī)避的,正常因素往往隱形于種種情欲之中而不易察覺,這才是人的生命長壽的大敵。因此,所謂保健養(yǎng)生的重要內(nèi)容就是防病和治病,也就是所謂的“畢數(shù)之務(wù),在乎去害[13]?!贬槍τ诖耍秴问洗呵铩吩凇侗M數(shù)》篇中提出“動以養(yǎng)生”的觀念,其核心思想即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刑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處目則為蔑為盲,處鼻則為窒為息,處腹則為張為府,處足則為瘺為蹷[14]?!笨梢?,精氣是構(gòu)成人體的重要基質(zhì),精氣貴在流通,而精氣流通的先導,則在于形體的運動,只有形體象流水那樣川流不息,像門上的轉(zhuǎn)軸那樣轉(zhuǎn)動不已,精氣才能貫通全身,營衛(wèi)腑臟。而如果不運動形體,就會導致“郁”?!侗M數(shù)》篇認為“郁”是萬病之源?!胺踩巳倭?jié),九竅五臟六腑,肌膚欲其比也,血脈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氣欲其行也,若此則病無所居而惡無由生矣。病之留,惡之生也,精氣郁也[15]?!本褪钦f,人的精氣血脈都以流通順暢為貴,如果抑郁不暢,則百病隨之而生,而運動形體是使體內(nèi)精氣得以流通以保障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有效措施。因此,要祛病健身,長生久視,就必須堅持運動,以達到開塞通竅,使精氣血脈長流不息的養(yǎng)生目的。
2.2 “察陰陽之宜”的“順生”觀
《呂氏春秋》繼承了《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順應(yīng)自然的生命觀,《情欲》篇說:“秋早寒則冬必暖,春多雨則夏必旱矣。天地不能兩,而況于人類乎?人之與天地也同。萬物之形雖異,其情一體也。故古之治身與天下者,必法天地也[16]。”這就說明了養(yǎng)生之所以要效法自然的道理?!吨丶骸菲€用人牽牛的例子對此作了具體說明:“使烏獲疾引牛尾,尾絕力顫,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倦,而牛態(tài)所以之,順也。世之人主貴人,無賢不肖,莫不欲長生久視,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17]”這段話的意思是假使叫古代的大力士烏獲用力去拉牛尾巴,即使把力氣用盡,把牛尾巴拉斷,也不能讓牛跟著走,這是違背牛習性的緣故。如果叫一個小孩牽著牛鼻環(huán),牛就會順從地聽憑他牽到任何地方,這是由于順應(yīng)牛習性的緣故。世上的人君、貴人,不論好壞,沒有不想長壽的。但是他們每日都在違背他們生命的天性,又怎么能夠長壽呢?因而人必須既要注意外界氣候的變化,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欲望。美味雖好,但不可貪戀,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不可喜而忘形,痛不欲生,而是要注意養(yǎng)生,使人能夠活完生理機能應(yīng)有的活動過程,即“盡數(shù)”。人的壽命完成這一正常過程的關(guān)鍵在于避開各種各樣的危害,避開危害的關(guān)鍵在于“順生”?!安礻庩栔恕本褪且凑贞庩栕兓淖匀灰?guī)律尋找養(yǎng)生的適宜措施,這就是所謂的“順生”。當然,這個“順生”并非僅僅是指人順應(yīng)自然的因素,也包括機體內(nèi)部的表現(xiàn)因素,比如“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鼻楦械淖兓瑯右惨绊樕?。”“順生”是防治疾病入侵的根本措施。
2.3 “食能以時,充虛而已”的飲食觀
科學飲食的保健作用在《呂氏春秋》即已有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話,而在先秦文獻當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食不重味”的說法,但都沒有從保健養(yǎng)生角度論述科學飲食問題。《呂氏春秋》在《盡數(shù)》篇等論述中多次提出了科學的飲水膳食問題,《盡數(shù)》篇記載“輕水所,多禿與癭人;重水所,多尰與躄人;甘水所,多好與美人;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18]?!?,認為水中含鹽分及其它礦物質(zhì)過少的地方,多產(chǎn)生禿發(fā)和粗脖子的人;水中含鹽分及其它礦物質(zhì)過多的地方,多產(chǎn)生腳腫和行走困難的人;水味甜美的地方,多產(chǎn)生健康和漂亮的人;水味辛辣的地方多產(chǎn)生長疽瘡和癰瘡的人;水味苦澀的地方,多產(chǎn)生雞胸和駝背的人。
《重己》篇主張“味不眾珍”,“ 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侗M數(shù)》篇指出 “凡食無疆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食能以時,身必無災(zāi)。”,“無肌無飽” ,“飲必小咽,端直無決?!薄侗旧菲獎t告誡權(quán)貴:“肥肉厚酒,務(wù)以自強,命之曰爛腸之食。”。
《呂氏春秋》認為飲食上應(yīng)避免吃滋味過于濃烈的食物,不飲烈性酒,這些都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飲食的道理,是要保持不饑不飽的狀態(tài),這樣五臟就能得到安舒。要保持旺盛的食欲,進食的時候,要精神和諧,姿勢端正,涵養(yǎng)自己的精氣,這樣,周身就舒適愉快,都受到了精氣的滋養(yǎng)。飲食還要細嚼慢咽,坐要端正,不要躁動。飲食對于人的身體和性格影響也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比如《管子》中有“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chǎn)也[19]?!薄墩撜Z》中有“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但遠不及《呂氏春秋》所說確切精當?!秴问洗呵铩吩谶@里不僅明確提出了水質(zhì)對于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指出了水中所含的成分不同對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會不同。當然,《呂氏春秋》因其時代因素還不可能弄清楚水的具體成分對人體所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但這并不影響它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科學飲水者的歷史地位?!笆衬芤詴r”、“無饑無飽”、“飲必小咽等科學的飲食原則,時至今天仍然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2.4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死觀
關(guān)于生死問題,先秦時期有三種錯誤的觀念:一是“死生由命,富貴在天”之說,把一切歸之于命,否認人的后天作為;二是“外生”,“外死”之說,把生死當成身外之物,不予充分重視;三是崇拜鬼神祈禱求福之說,企圖通過神仙的降幅,恩賜達到逃避死亡,福壽綿長的目的。這些以“命”、“神”為特色的生死觀念,實質(zhì)上是一種消極的虛無主義命定論?!秴问洗呵铩访鞔_反對這些錯誤觀念。對于什么是“命”,《知分》篇指出:“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也,人事智巧從舉錯者不得與焉,故命也者,就之未得,去之未失[18]?!边@就是說,命是客觀存在的,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規(guī)律。生要順應(yīng)生的規(guī)律,死也要遵循死的規(guī)律?!豆?jié)喪》篇指出:“人生于天地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彼啦豢杀苊?,這就是客觀規(guī)律,這就是“命”。任何追求長生不死的企圖和行為都是妄想,是“命”所“不得與焉”,是注定實現(xiàn)不了的。因此,人要長壽,就要順其自然,正確地對待生死。怎樣正確對待生死呢?它提出“養(yǎng)生安死”的思想?!梆B(yǎng)生”就要“審知生”,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不以害生”。所謂“安死”,就是要“審知死”,弄明白死的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坦然面對死亡。結(jié)合二者可以看出,養(yǎng)生安死就是要把生死當成生命的分內(nèi)之事,自然之理,不可刻意地去求生避死。為此,它還極力反對卜筮祈禱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于中?以沸止沸,沸愈不止”。就是說這種做法是一種揚湯止沸,緣木求魚的行為。它還批評從事卜筮禱詞的人為“巫醫(yī)毒藥”“古之賤人”的“末技”。這種批評,前無古人,入木三分,是《呂氏春秋》養(yǎng)生思想的一大亮點?!睹洗骸氛J為人的生命養(yǎng)護權(quán)是由自己來掌握的。“始生之者,天也;養(yǎng)成之者,人也?!币馑际钦f生命本身是由上天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生命的保障和養(yǎng)護則是由人本身自己來決定的。又說:“人之有形體四枝(肢),其能使之也,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則形體四枝(肢)不使矣[18]?!彼闹\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體內(nèi)神經(jīng)運動的過程,人自身要把握自己生命的權(quán)力。在“性命天定”的大背景下,這一命題顯然彰顯出了強烈的人權(quán)意識的覺醒。
《貴生》明確指出人的生命才是世間萬物的重中之重?!笆ト松顟]天下,莫貴于生?!逼湟馑际鞘ト穗m然整日思慮著天下數(shù)不盡的事情,但沒有任何事情比生命更重要。對于生命的珍視,《呂氏春秋》之前早已多見,孔子、老子都認識到了這一點,荀子也說過“(人)最為天下貴”的話。但《呂氏春秋》卻進一步提出了一個“物養(yǎng)性”與“性養(yǎng)物”的問題,即“人之性壽,物者抇之,故不得壽。物也者,所以養(yǎng)性也,非所以性養(yǎng)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yǎng)物,則不知輕重也[18]。”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本體是可以長壽的,之所以不能夠?qū)崿F(xiàn)長壽,就是因為把生命和外物混在了一起,自己損耗了自己的生命。相對于人本身來說,世界外物的作用,是用來供養(yǎng)生命的,而不是用生命作代價去追求外物。時下人們大多以損耗生命去追求外物,實在就是輕重倒置了,這樣人也就自然不會長壽。所以,對于那些五彩繽紛充滿誘惑力的外物,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只能是“利于性則取之,害于性則舍之?!边@里的“性”乃“生命”之意,呈現(xiàn)出顯明的人本意識,與道家的“貴生”、“重己”理念相一致。
由于人的生命保養(yǎng)是由人的自身來完成的,所以,人的壽命的長短,并非決定于“天”,而是決定于人自身的行為和觀念。恰如《重己》篇所著:“夫死殃殘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壽長至常亦然[18]?!币馑际钦f死亡和災(zāi)禍都是自身的迷惘和惑亂招來的,是否長壽也是這樣的道理?!秴问洗呵铩窂膶τ谏F(xiàn)象的科學認識入手,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生命壽限長短在于人自己的作為這一要害問題。
2.5 “成樂有具,必節(jié)嗜欲”的樂舞觀
《古樂》篇談到武王伐殷,獲勝而歸,“乃命周公為作大武”,以歌頌武功。周樂大武屬于武舞。舞者紅朱干玉戚,動作粗獷,發(fā)揚蹈歷,以示武勇。這種武舞中的體育萌芽巳現(xiàn)出了兵操的雛形。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生活簡陋,衛(wèi)生條件極差,惡劣的自然條件危害人類健康,加之食物不足,因此造成了許多疾病。原始人在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這就是原始的醫(yī)學。我們的祖先除以藥物治病外,還以樂舞活動肢體來防治疾病?!豆艠贰菲涊d的“昔民氣郁闊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比藗儚膶嶋H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肢體活動的大舞,來加以治療,可以說這是后來的導引、按摩等古代醫(yī)療體育、養(yǎng)生術(shù)的最早形式,“導引”之名,就是從“教人以舞以利導之”的含義中產(chǎn)生出來的[20]。
《呂氏春秋》融合儒、墨、法、兵眾家長處,形成了包括政治、經(jīng)濟、哲學、道德、軍事各方面的理論體系。司馬遷稱它“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東漢高誘在給它作注時說它“大出諸子之右”。呂不韋的目的在于綜合百家之長,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為以后的秦國統(tǒng)治提供長久的治國方略。有關(guān)“適情節(jié)欲、運動達郁”的體育思想和養(yǎng)生方略只不過是闡述治國理論過程中的衍生品。呂不韋所處的時代正值秦國急劇變革的過程之中,他以超前的眼光洞察到社會危機的癥結(jié)所在,認為必須進行政治經(jīng)濟改革,用一種較為溫和寬容的統(tǒng)治思想去取代法家的極端政治,這樣才能夠保障大秦帝國的長治久安。于是他試圖用儒家的懷柔德治、禮儀教化學說和道家的順應(yīng)自然、清靜無為學說來沖淡或“中和”法家理論的暴力色彩,為秦帝國探索一條更趨于完善的治國之道。故而整部《呂氏春秋》當中充滿著積極的進取精神,伴隨于此而形成的體育精神及養(yǎng)生思想也同樣體現(xiàn)著濃厚的與時俱進信息?!秴问洗呵铩烦蓵谇囟偫ㄓ趹?zhàn)國,雖然諸如《荀子》、《莊子》的言論有助于諸子學說摒棄門戶之見、增進彼此的了解,但荀、莊仍是各有所宗,真正地完全打破門派、平等地對諸子百家學術(shù)思想進行客觀總結(jié)并被后世稱為雜家的《呂氏春秋》,其理論集百家觀點之大成,廣泛吸收了先秦諸子思想的精華。其養(yǎng)生思想更是集中融合了墨家、陰陽家、道家、儒家的思想精髓并使之理論化系統(tǒng)化,形成了《呂氏春秋》中以上述五觀為核心內(nèi)容的養(yǎng)生理論體系,并對后世產(chǎn)生著極其深遠的影響。華佗的“五禽戲”,葛洪《抱樸子》中的神仙黃白術(shù),宋儒“天理人欲”之辯,傳統(tǒng)中醫(yī)的辯證治療以及膳食養(yǎng)生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體育和養(yǎng)生思想的影響,從而奠定了其在我國養(yǎng)生史上首屈一指的地位。但是,《呂氏春秋》其所遵循的陰陽、黃老等道家等思想學說不同程度地帶有唯心主義的色彩,而且其關(guān)于養(yǎng)生思想的論述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原則上,缺少具體實踐操作方法。其所謂的“道”、“適”更是虛無飄渺,令人難以把握,無所適從,這無疑是其略顯不足之處。故此,國人在運用其養(yǎng)生思想指導自己的養(yǎng)生實踐時,要善于加以批判性繼承。
[1] 龐慧.呂不韋與《呂氏春秋》[J].河北大學學報,2007,56(1):29-31.
[2] 葉磊.關(guān)于《呂氏春秋·本生篇》幾個問題的探析[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3):12-15.
[3] 荊世群.《呂氏春秋》養(yǎng)生理論論述[J].邵陽學院學報,2010,22(2):22-25.
[4] 趙沛霖.關(guān)于葛天氏八闕樂歌的時代性問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1985,20(4):15-18.
[5] 楊文清.《呂氏春秋》的體育寶藏[J].體育文化導刊,1987,20(2):52-61.
[6] 張雙棣,殷國光,陳濤. 呂氏春秋詞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59.
[7] 習云太,康戈武.中國武術(shù)大辭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25.
[8] 王海根.中國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31.
[9] 熊武一.古代兵法鑒賞詞典[M].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52.
[10] 馬明超, 彩云.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6:222.
[11] 修建軍.《呂氏春秋》與中國文化[J].孔子研究,2001,48(4):12-15.
[12] 徐中舒,徐亮工.徐中舒先秦史講義[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145.
[13] 張永祿.漢代長安詞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18.
[14] 朱邦國.論流動在靜態(tài)藝術(shù)中的地位[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1990,42(2):12-15.
[15] 劉道清.中醫(yī)名言大辭典[M].鄭州:中原農(nóng)民出版社,1991:57.
[16] 林存光.中國古典政治哲學論綱——一項基于中西比較視角的審視與分析[EB/OL].http://www.scuphilosophy.org.2010-06-18.
[17] 李瑋. 略論《呂氏春秋》中的人才思想[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42(2):13-15.
[18] 呂不韋.呂氏春秋[M].長沙:岳麓書社,2006:231,75,136,302,298.
[19] 陳建松.《管子》德治與法治關(guān)系新論[J].學術(shù)交流,2010,45(9):22-25.
[20] 王京龍.戰(zhàn)國百家爭鳴的高亢謝幕余音——《呂氏春秋》的體育養(yǎng)生思想[J].圖書與情報,2010,26(4):145-148.
StudyonThoughtofPhysicalCultureandRegimeninLu’sSpringandAutumnAnnals
ZHANG Zhu-ping
(P.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He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Zhengchou 450002, China)
By studying classic literature the thought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regimen in Lushih Chunchiu is explored. The theory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regimen in Lushih Chunchiu represents theory and viewpoint prevailing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widely absorbs theories on regimen from many various philosophers during the Pre-Qin Period. So it could be called a great work that gets toge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regimen culture. It showed that physical spor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health and the exercise thought such as ‘Running water is never stale and a door moving is unlikely to go bad’ could b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oday. Its primary regimen theories are the following: viewpoint on life-obeying of ‘probing into the principle of Yin-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 viewpoint on diet of ‘taking food on schedule and just allaying his hunger’; viewpoint on life and death of ‘the destiny is owned by myself not by the heaven’; viewpoint on music and dance of ‘the joy comes from the restraint on your excess desire ’. The thought on function of body building, function of military and function of education of physical sport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work.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defect on the regimen thought which must be conditionally inherited.
history of physical culture; Lu’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physical culture; regimen
2011-10-08
張祝平(1979-),男,河南滑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育史和社會體育.
1004-3624(2012)02-0125-04
G812.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