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議駕車抓捕嫌犯致人死亡案件的定性

2012-01-28 00:34王鈺萍
中國檢察官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交通肇事駕車嫌犯

文◎王鈺萍

淺議駕車抓捕嫌犯致人死亡案件的定性

文◎王鈺萍*

本文案例啟示:被害人或見義勇為者駕車抓捕嫌犯致使其死亡的,應否認定為自力救濟或扭送行為,是否定罪,應區(qū)分情況分別處理:由嫌犯自身原因或第三方因素介入導致死亡的,駕車抓捕者不承擔刑事責任;由駕車抓捕者的撞擊行為致其死亡的,應承擔故意傷害或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責任,不過,在量刑上可考慮從輕處理。

近年來,時有被害人或者見義勇為者(以下簡稱駕車抓捕者)在駕車(汽車或者摩托車等)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致使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事件發(fā)生,司法實踐中對于這類案件的定性及處理爭議較大,特別是對見義勇為致人死亡的案件,常常迫于輿論壓力和維穩(wěn)需要做出無罪判決,筆者認為,對此類案件應當綜合個案案情及證據(jù)具體分析,兼顧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不宜為刻意追求輿論效果而作一刀切處理。本文擬從下述四個案例探討此類案件的定性問題。

一、駕車抓捕嫌犯致死案件的實踐定性

[案例一]2004年8月14日,胡某某駕駛摩托車在成都市郊趁一婦女不備,搶奪其佩帶的金項鏈后駕車逃逸。張某某聞訊后,立即駕駛其轎車追趕,當追至三環(huán)路一立交橋上時,胡為擺脫追趕,駕駛摩托車高速蛇行行駛,當張某某駕駛的轎車與胡駕駛的摩托車并行時,摩托車先后與右側(cè)立交橋護欄和張的轎車發(fā)生碰撞后側(cè)翻,致使胡某某摔落橋下死亡。本案最終定性:張某某不負刑事責任,亦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1]

[案例二]2011年5月18日,凌某某駕駛摩托車行駛途中,看到二人駕駛一輛摩托車搶奪一男子脖子上的金項鏈,該男子察覺后立即呼救,凌某某遂駕車加速沖向犯罪嫌疑人,二嫌犯即放棄搶奪慌忙逃竄,凌某某繼續(xù)駕車追趕,與嫌犯駕駛的摩托車發(fā)生碰撞致嫌犯摩托車倒地,其中一人受重傷,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本案最終定性:凌某某撞擊嫌犯行為系見義勇為,對其死亡不負任何責任。[2]

[案例三]2004年8月1日,長沙市的士司機黃某某駕駛出租車時,被兩名男乘客持刀劫走200元現(xiàn)金和一部手機。犯罪嫌疑人逃跑后,黃某某駕車追趕,并將兩嫌犯欲乘坐逃跑的摩托車撞倒。兩嫌犯再次逃跑,黃某某繼續(xù)駕車追趕,后將其中一嫌犯撞倒在地,致其死亡。本案最終定性:黃某某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3]

[案例四]2008年7月13日,廣東順德龍女士遭遇搶劫,車窗被砸,車內(nèi)裝有80360元現(xiàn)金和票據(jù)的手袋被搶,為了取回財物,龍女士開車追趕嫌犯,將三名嫌犯駕乘的摩托車撞倒,導致一名嫌犯死亡。本案最終定性:龍女士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4]

在理論及實踐中,駕車抓捕嫌犯致死案件的爭議問題主要有:

1.駕車抓捕搶劫(搶奪)后逃跑的嫌犯的行為如何定性?

2.駕車抓捕過程中致使嫌犯死亡的案件如何處理?

二、駕車抓捕搶劫(搶奪)后逃跑的嫌犯的行為如何定性

(一)該行為不屬于正當防衛(wèi)

根據(jù)《刑法》第20條第1款規(guī)定,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quán)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正當防衛(wèi)的成立必須具備的時間要件就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即允許正當防衛(wèi)的時間為不法侵害的開始至結(jié)束時段。

有觀點認為(案例四審判意見),被害人或者見義勇為者駕車抓捕搶劫(搶奪)后逃跑的嫌犯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理由是嫌犯搶劫(搶奪)后逃跑,但仍在被害人的視野范圍內(nèi),因此搶劫(搶奪)行為仍視為正在進行中,被害人或者見義勇為者的駕車抓捕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筆者認為此意見有待商榷。首先,被害人或者見義勇為者駕車追捕嫌犯的行為表面上看是針對搶劫(搶奪)不法侵害行為,主觀上也通常具備防衛(wèi)意圖,但是駕車抓捕行為通常發(fā)生在嫌犯搶劫(搶奪)既遂或者未遂的逃跑過程中,如果嫌犯未抗拒抓捕而繼續(xù)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則不法侵害己告結(jié)束,不具有繼續(xù)或重新對駕車抓捕者實施主動攻擊的現(xiàn)實危險性。其次,以“視野范圍內(nèi)”為由證明“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并不妥當。搶劫行為是否既遂應以財產(chǎn)的轉(zhuǎn)移和有效控制為標準,嫌犯劫得財物,被害人失去對財物的控制即構(gòu)成既遂。如果以被害人的“視野范圍內(nèi)”為標準,則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被害人的財物被嫌犯控制之后,還不能認定為搶劫(搶奪)“既遂”,因為還在“進行過程中”,如果此時被害人拿回了自己的財物,嫌犯只能被認定為犯罪“未遂”,這是相當荒謬的。

(二)該行為應當認定為自力救濟或扭送行為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guī)定,“對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guān)、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fā)覺的”。筆者認為,被害人駕車抓捕嫌犯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63條的規(guī)定,屬于扭送行為或者說是自力救濟行為,而第三人協(xié)助被害人駕車抓捕逃逸嫌犯的行為不宜簡單定性為“見義勇為”行為,因為“見義勇為”并非法律術(shù)語,第三人如果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見義勇為”應定性為正當防衛(wèi),在不法侵害結(jié)束后“見義勇為”則屬扭送行為,或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認為是與政府公力救濟相對應的自力救濟行為。

作為普通公民,可以采取抓捕、扭送犯罪嫌疑人的自力救濟行為,但所采取的方法須以制服犯罪嫌疑人為必要,與先期的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zhì)、程度相適應。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正當防衛(wèi)行為刑法尚且規(guī)定防衛(wèi)行為的強度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那么對于已經(jīng)結(jié)束不法侵害的逃逸嫌犯的抓捕、扭送行為,則更應加以限制,如采取以機動車輛撞人等明顯超出自力救濟范疇的嚴重暴力傷害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應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駕車抓捕過程中致使嫌犯死亡的案件如何處理

(一)由嫌犯自身原因或第三方因素介入導致死亡的,駕車抓捕者不承擔刑事責任

實踐中,被害人或見義勇為者駕車抓捕嫌犯過程中,往往可能由于嫌犯自身駕駛操作不當發(fā)生意外致死(如案例一),或者由于嫌犯逃逸慌不擇路導致與其他車輛發(fā)生碰撞致死,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駕車抓捕行為系合法行為,且駕車抓捕者對嫌犯的死亡并無過錯及主觀故意,嫌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危險駕駛(或逃逸)行為可能發(fā)生人身傷亡的后果仍執(zhí)意為之,應由其自身承擔產(chǎn)生的后果,駕車抓捕者不應對其死亡負刑事責任。

(二)主要由于駕車抓捕者的撞擊行為導致嫌犯死亡的,駕車抓捕者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實踐中,對于駕車抓捕者撞擊嫌犯致其死亡的行為是否應當定罪?應定何罪?觀點不一。司法機關(guān)往往在民眾強大的嫉惡如仇的輿論壓力下,對駕車抓捕者作出無罪判決,甚至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案例一、二、四)。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并不恰當,尤其是案例二的犯罪嫌疑人并未采取惡劣手段,且已放棄作案逃逸,被害人也沒有遭受人身及財產(chǎn)損失,而見義勇為者卻撞擊嫌犯致其死亡。雖然我們不能否認,社會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需要保護,但是,被撞死的犯罪嫌疑人的生命權(quán)也同樣受到法律保護,非經(jīng)司法程序,任何人不能隨意剝奪。刑事審判需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需要情、理、法的兼容,如果在對案件定性時盲目地情感用事,就違背了依法治國、依法辦案的根本,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人治的混亂。

有意見認為,駕車抓捕者撞擊嫌犯致其死亡的,應當以交通事故或交通肇事處理。該意見主要出于以下考量:第一,駕車抓捕者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超速行駛、碰撞,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導致嫌犯死亡的,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如果嫌犯死亡人數(shù)為三人以下,且雙方負事故同等責任或嫌犯方負主要事故責任,以交通事故處理;如果駕車抓捕者負事故主要責任,則以交通肇事處理。第二,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無其他嚴重情節(jié),一般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范圍內(nèi)量刑,而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量刑更重。從保護駕車抓捕者,弘揚社會正氣的角度考慮,以交通事故或交通肇事處理順應民意。筆者認為此觀點有待商榷,根據(jù)國務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車輛駕駛?cè)藛T、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guān)活動的人員,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規(guī)、規(guī)章的行為,過失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chǎn)損失的事故?!庇纱丝芍瑹o論是交通事故還是交通肇事,其侵害的客體是公共安全,是“不特定”對象的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而駕車抓捕者碰撞嫌犯的行為,侵害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針對的是特定對象(嫌犯)。就因果關(guān)系而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通常是先行的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的行為,而駕車撞擊嫌犯,尤其在故意撞擊的情況下,致使嫌犯死亡的行為并非由于先行的違規(guī)超速駕駛行為,而是由于主動的撞擊行為。

筆者認為,由于駕車抓捕者的撞擊行為導致嫌犯死亡的,駕車抓捕者應當對嫌犯的死亡承擔刑事責任。如何定性則應綜合個案案情和證據(jù)具體分析,包括雙方的力量對比(如抓捕者駕駛轎車而嫌犯赤手空拳逃跑),撞擊的部位、力度等等,如果有足夠的證據(jù)證實駕車抓捕者撞擊嫌犯的行為系出于傷害故意(包括積極追求或間接放任)的,則宜以故意傷害罪追究駕車抓捕者的刑事責任;如果駕車抓捕者系過失撞擊嫌犯或者僅出于逼停目的而碰撞嫌犯,則宜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責任。當然,對于此類案件,在依法定罪的同時,在量刑上應充分考慮,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從輕、減輕處罰甚至適用緩刑。

四、結(jié)語

盡管有人認為,追究被害人或者見義勇為者的刑事責任,會打擊見義勇為者的信心,不利于弘揚懲惡揚善的社會風尚。但依法辦案與弘揚社會正氣、引導公眾輿論并不矛盾。我們完全可以在依法定罪的同時,在量刑上充分考慮,給予行為人以刑罰適用的優(yōu)待。如此,既可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又可以滿足公眾的情感,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

注釋:

[1]中國法院網(wǎng):《見義勇為撞死劫匪法院宣告其無罪》,載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 id=188309.

[2]《“過度”見義勇為,定責遇難題》,載《人民日報》2011年10月31日第11版。

[3]中國法院網(wǎng):《湖南“的哥”撞死劫匪案法官走進直播間》,載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 php?id=157234.

[4]佛山法院網(wǎng):《女司機撞死劫匪應屬正當防衛(wèi)》,載http://www.fszjfy.gov.cn/program/article.jsp?ID= 24407.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200030]

猜你喜歡
交通肇事駕車嫌犯
秦剛與馬斯克駕車交流
駕車尋訪英雄的故鄉(xiāng)
韓國:酒后駕車者將被判刑
20周歲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請中型客車準駕車型駕駛證?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認定——以張某某交通肇事抗訴案為例
多種刑事偵查技術(shù)認定同一起交通肇事
特殊痕跡檢驗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應用研究
薩科齊現(xiàn)場督戰(zhàn)抓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