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中藥內(nèi)外并治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39例
李 穎
(吉林省長春陽光婦科醫(yī)院,長春130041)
目的 觀察中藥內(nèi)外并治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39例,均給予中藥內(nèi)服法及中藥灌腸方法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 治愈21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1%。結論 中藥內(nèi)服法聯(lián)合中藥灌腸方法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療效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輸卵管阻塞;不孕癥;中藥灌腸療法
不孕癥(infertility)是指在婚后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的性生活,或同居2年及以上而未受孕[1]。不孕癥在育齡期夫婦的發(fā)病率為5%~15%,女方因素占60%[2],而在女方引起不孕癥的原因中,以輸卵管因素及排卵障礙最為常見[3]。筆者自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中藥內(nèi)外并治39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39例,均為我院收治的病人,年齡在23~39歲之間,平均26.8歲;病程1.5年~7.5年,平均2.7年;其中原發(fā)性不孕者5例,繼發(fā)性不孕者34例。全部病例經(jīng)問診、婦科檢查、碘油造影及相關理化檢查等后均確診為本病。
1.2 診斷標準[4]①育齡期婦女結婚后2年及以上,夫婦同居,性生活正常,男性生殖功能亦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而未能受孕者,或有孕產(chǎn)史,但又間隔1年及以上而未能再次受孕者;②有或無盆腔炎病史、異位妊娠史、或人流史及藥流不完全而行清宮術操作史等,亦可有結核病史;③子宮正?;蚝髢A,活動性較差,可有觸痛,一側(cè)或雙側(cè)附件區(qū)增粗、壓痛,或可觸及炎性包塊;④經(jīng)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術或輸卵管通液術或輸卵管鏡等檢查證實存在輸卵管阻塞不通或不通暢,亦可見輸卵管炎或積水等。
1.3 治療方法
1.3.1 中藥內(nèi)服法 藥物組成如下:黃芪30g,黨參20g,紅藤10g,川芎15g,丹參20g,赤芍10g,桃仁10g,當歸15g,雞血藤15g,絲瓜絡15g,蒲公英25g,敗醬草20g,木香10g,川楝子10g,香附10g,甘草9g。將上述藥物加清水適量,煎取至200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口服,于每次月經(jīng)結束后3天起服用,每月連續(xù)服用15劑,3個月為1個療程。
1.3.2 中藥灌腸療法 藥物組成如下:紅藤20g,三棱10g,莪術10g,乳香10g,沒藥10g,路路通20g,牡丹皮15g,半枝蓮20g。將上藥共同用清水煎煮取汁200ml,每日1劑,每日1次保留灌腸,藥物在腸道內(nèi)保留時間為2h,于每次月經(jīng)結束后3天起開始,每月連續(xù)治療15次,3個月為1個療程。
2.1 療效標準[5]①治愈:1年內(nèi)妊娠者,輸卵管通暢度為V度;②有效:治療后1年內(nèi),輸卵管造影檢查或影像學檢查提示雙側(cè)輸卵管通暢,但仍未妊娠者,輸卵管通暢度為Ⅳ度;③無效:1年內(nèi)未能妊娠者,輸卵管造影檢查或影像學檢查提示輸卵管阻塞未見改變,輸卵管通暢度為Ⅰ、Ⅱ、Ⅲ度。
2.2 結果 經(jīng)治療后,39例患者中,治愈21例,占53.85%,有效15例,占38.46%,無效3例,占7.69%,總有效率為92.31%。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屬婦科中的常見病、疑難病,其原因多與炎癥長期刺激而導致輸卵管充血、水腫,或內(nèi)膜增生、管腔粘連,或輸卵管變形、僵硬等,影響輸卵管蠕動、拾卵、運卵等功能,輸卵管完全閉塞,精、卵不能正常結合而發(fā)生不孕癥。西醫(yī)學治療本病以口服藥物及手術為主,但藥物效果不確切,而手術則會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且再粘連率較高[6]。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當屬“不孕”、“癥瘕”及“斷續(xù)”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系先天稟賦虛弱,或后天情志失司,或房事不節(jié)、多次受孕及流產(chǎn)等,導致體內(nèi)臟腑、預測價值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9,20(4):200-203.
[8] 張嵐.應用“Z-D現(xiàn)象”進行傳染病疫情預測的研究.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 2002,15(3):268-269.
[9] 付長賀,鄧甦.馬爾科夫鏈在傳染病預測中的應用.沈陽師范大學學報, 2009,27(1):28-30.
[10] 彭志行,鮑昌俊,趙楊,等.加權馬爾可夫鏈在傳染病發(fā)病情況預測分析中的應用.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9,39(23):92-99.
[11] 汪天平,周曉農(nóng),等.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用于江蘇、安徽和江西省血吸蟲病流行預測的研究.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4,16(2):86-90.
[12] 李朝暉,董毅,董興齊.基于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血吸蟲病疫情分析.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6):535-537.
[13] 楊國靜,周曉農(nóng),等.江蘇省瘧疾流行地理信息系統(tǒng)預測模型的研究.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6(2):103-1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8.007
1672-2779(2012)-18-0014-02
2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