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云
說明:本教學設計以浙江師范大學鄭逸農(nóng)教授的“非指示性”教學設計為樣板,以鄭逸農(nóng)“非指示性”教育博客為參考并有多處引用。
【課文出處】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設計類型】
“非指示性”教學中詩歌類文本“基于自主體驗”的教學設計。
【設計特點】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誦讀,自主體驗課文的情感、內(nèi)容、語言等,在體驗中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和精神素養(yǎng)。
該教學設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為“四體驗”:一讀,體驗情感之美;二讀,體驗內(nèi)容之美;三讀,體驗語言之美;四讀,體驗節(jié)奏之美。
【設計步驟】
教師激趣導入;討論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一讀,體驗和欣賞情感;二讀,體驗和欣賞內(nèi)容;三讀,體驗和欣賞語言;四讀,體驗詩歌的節(jié)奏之美;總結(jié)學習收獲或?qū)W習感受;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設計展開】
一、教師激趣導入
這是我與同學們在課堂上的第一次相會 (借班上課),希望我們在共同的學習中有共同的提高。
說到相會,唐朝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和一位歌女就有這么一次經(jīng)典的相逢,他們共同演繹了一個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于是有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歌——《琵琶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情況
(屏顯1)
說出下列加橫線的古今異義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琵琶行 明年 鐵騎突出刀槍鳴 因為長句 老大嫁作商人婦
抽5位同學作答
三、討論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
討論學習方法:學習詩詞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先讓每人獨立思考,并在以四人或六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內(nèi)自由表達,形成一個基本共識;然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使學生的基本共識更清晰:語文學習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被動聽講,而是自主實踐;作為詩詞,最有效的實踐方法是三個“自主”:自主誦讀,自主體驗,自主欣賞。
誦讀一篇詩詞,首先要體驗和欣賞的是作者的情感的美;再是表達情感的內(nèi)容的美,再是表達內(nèi)容的語言的美,還有就是節(jié)奏的美。
(屏顯2)
學習內(nèi)容:詩詞的情感,詩詞的內(nèi)容,詩詞的語言。
這一步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站在學的角度來確定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討論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體現(xiàn)了“非指示性”教育中“把人當作人”的理念。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就是喚醒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也是讓他們意識到教師把他們當作學習主人的過程;而學生思考、討論的結(jié)果,則讓他們懂得了詩歌該怎么學、學什么?!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第26頁要求“內(nèi)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四、一讀,體驗情感之美(本課重點)
(屏顯3)
要求: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這首詩的情感美。
問題:1.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嗎?(自主思考—寫在紙上)
2.小組合作,請根據(jù)課文的語言來推測作品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和體驗詩歌的情感。
3.小組合作,找出這首詩的主旨句,談談理由。
抽3—5位同學回答問題1,各小組推薦1人回答2、3題。
然后,(屏顯4)
教師的基本理解:
1.詩人表達了對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傾訴了自己的凄涼心境,也控訴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
2.我從課文中的“左遷九江郡司馬”“送客湓浦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等語句推測詩人是在政治上受打擊、遭貶謫,情緒消極,又逢與友離別,平添了許多“幽愁暗恨”的境況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補充介紹來自教參的有關(guān)寫作背景,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這首詩的主旨句。詩人之所以道出這句話是因為詩人與琵琶女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①都是從京城長安來到偏僻的江州 (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
②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一個譽滿京都的名藝人;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③都有從榮至衰的不幸遭遇 (一個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相諫而遭貶謫);
④都懷有滿腹的“幽愁暗恨”。
這兩句詩不僅高度概括了琵琶女與詩人自身的遭遇,而且表達出境況相似的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的情意??卦V了封建社會對人才的摧殘。所以它是全篇的主旨所在。(學生一起默寫主旨句,然后齊讀3.4段,深入體驗作者情感)
五、二讀,體驗內(nèi)容之美(略講)
根據(jù)學生“一讀”的效果靈活處理本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對詩的情感美的體驗還有待深入,則省去本環(huán)節(jié),留出時間引導學生體驗詩的情感美。如果學生對重點(詩的情感美)的把握較理想,則略講。
(屏顯5)
問題: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描寫了三次有關(guān)琵琶女的演奏,作用何在?
學生討論后,(屏顯6)
教師的基本理解: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貫穿全詩的主線,圍繞著它,詩人將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繪制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六、三讀,體驗語言之美(本課重、難點)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第二段,體驗和欣賞表達內(nèi)容的語言。
(屏顯7)
問題:怎樣理解詩人描寫音樂的特點?
要求: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的特點是……表達效果是……
每人獨立進行,然后在小組內(nèi)書面交流。
最后(屏顯8)
教師的基本理解(借助了相關(guān)參考資料),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
這首詩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用一系列藝術(shù)手段描寫音樂,不僅以聲喻聲,而且聲中有形,聲中有情。
(1)調(diào)弦表情:
詩人從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動作入手,用“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
(2)演奏姿態(tài):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可看到技藝的嫻熟,為下文作鋪墊,淡淡幾筆,卻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3)演奏內(nèi)容:
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六幺》。
(4)動作指法:
“輕攏慢捻抹復挑”技藝高超、熟練多變、爐火純青。
(5)描寫音樂:
這原是一件難事,但詩人寫得很巧妙:他只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運用生動的比喻,訴諸讀者的視覺、聽覺,使讀者在想象中親聆琵琶的美妙樂音和旋律的發(fā)展變化。(分樂段朗讀)。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diào)。
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旋律變得輕快流暢,接著又逐漸慢下來,仿佛進入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音樂使讀者去尋味 “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嘈嘈切切”是象聲詞;“間關(guān)”“幽咽”雙聲疊韻都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
第三樂段:果然,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接著出現(xiàn)“鐵騎突出刀槍鳴”熱烈緊張的場面。通過比喻,寫出了樂音的激越雄偉。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通過寫演奏結(jié)束時的動作和聲音,收到了顯著的藝術(shù)效果,“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美妙的境界里,有余音繞梁之感。
(6)聽眾反應:
不僅點染了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從側(cè)面突出了琵琶聲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在這里,詩人沒有對琵琶女的彈奏作出評價,而是側(cè)面寫聽眾的反應:樂曲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大家卻仍然陶醉在對音樂的藝術(shù)享受之中,似乎還在回味琵琶妙語的余韻,誰也不愿破壞這“無聲勝有聲”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由于大家都完全聽入了神,達到了忘我的地步,無心顧盼周圍環(huán)境,曲終如夢初醒,看到江山皎潔的月光,詩人以“悄無言”之寧靜來反襯人們思想感情的不平靜,以聽眾的強烈反應來襯托樂曲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
第二回,深入體驗的讀。帶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齊讀,深入體驗,體驗語言特點和音韻特點,要讀得細,讀得慢。
七、四讀,換位體驗節(jié)奏之美
(屏顯9)
要求: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詩歌的節(jié)奏美,并說說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這首詩。
學生討論——抽同學回答——(屏顯10)
教師的基本理解(以教師教學用書為參考)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有輕快情調(diào)?!伴g關(guān)”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荩÷曌x。“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nèi)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jié)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八、合讀,體驗“四美”融合
融合“四美”,在誦讀中整體體驗,讀出自己完整的理解,讀出感受,讀出享受。
第一回,每人自由誦讀,讀出自己的生命體驗,外聲內(nèi)情,聲情合一。
第二回全班齊讀,共同體驗,讀出氛圍。
嘗試背誦第二段
九、總結(jié)學習收獲或?qū)W習感受
請每人說一句最有感觸的話,作為學習本詩的結(jié)束語。先寫下來。
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四五人說說。
最后(屏顯11)
教師自己的感受,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
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從唐朝、從潯陽江頭循秋風、踏寒月而來,凝成司馬清淚懸在我們的腮邊,滑過面龐,滴入心中,讓我們深味著這人生。于是,不幸者的身邊有了更多同情的淚水、溫暖的雙手、真誠的安慰和無私的幫助。因為,有一曲琴音攜著荻花的微潤,在你我心中共鳴。
十、(屏顯12)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請各位閱讀以下篇目:李白《聽蜀僧浚彈琴》《春夜洛城聞笛》、歐陽修《秋聲賦》、韓愈《聽穎師彈琴》。
十一、(屏顯13)作業(yè):1.請課外閱讀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一詩,說說它與《琵琶行》在音樂描寫上有什么不同。2.用心聽聽我州的藏羌鍋莊音樂,選取其中一段加以描寫(注意運用比喻),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