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芬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河南鄭州 454000
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為胃腸道間質(zhì)瘤(GIST)。 既往常將其歸為平滑肌瘤。 隨著免疫組化、 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胃腸道間質(zhì)瘤越來越清楚的被人們認識。 他是一類既不同于典型平滑肌瘤,亦不同于神經(jīng)鞘瘤的腫瘤[1-2]。 光鏡下主要由梭行細胞和(或)上皮樣細胞偶或多行性細胞混合性或單一性組成[3-4]?,F(xiàn)對42 例GIST 患者腫瘤切除標本的病理學形態(tài)、 免疫組化結(jié)果等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其免疫組化的表達和綜合惡性度分級的臨床病理聯(lián)系。
收集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經(jīng)外科切除的消化道、腸系膜、肝臟、腹膜后并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的GIST 的標本42 例。 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0 例。 男女比例1.1∶1?;颊吣挲g31~82 歲,平均54.64 歲,中位年齡為54 歲。腫瘤位于胃、腸道例,腸系膜1 例,肝臟2 例,腹膜后1 例。 患者臨床表現(xiàn)有明顯個體差異:少數(shù)無癥狀,健康體檢時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有消化道和或其他部位占位癥狀,如:嘔血,大便異常,腹部不適,腹部包快等。 患者均接受過影像學檢查, 考慮實性占位后手術(shù)治療。
標本均常規(guī)染色,免疫組織化學采用EnVision 二部法,微波修復(fù),抗體包括CD117,DoG-1,CD34,SMA,S-100,Ki67,Desmin,Nestin,Ki67。
以陽性率作為評價標準,即:陰性:細胞陽性率﹤25%或腫瘤無表達;弱陽性:細胞陽性率25%~50%;中度陽性:細胞陽性率50%~75%;強陽性:細胞陽性率﹥75%。
1 例位于腹膜后,2 例位于肝臟,1 例位于腸系膜,38 例位于胃腸道。 患者影像學資料均顯示為規(guī)則實性占位性影像學改變。
大體所見為灰白灰紅色腫瘤組織,切面1 例組織有囊性變,41 例組織呈實性,9 例組織內(nèi)見灰褐色區(qū)域,組織質(zhì)地較韌。 顯微鏡下特征:細胞形態(tài)分為2 類:①梭形細胞(平滑肌樣細胞);②上皮樣細胞,該類細胞形態(tài)可多樣。 排列方式:編織狀、流水樣、旋渦狀、柵欄狀、束狀、片狀、巢狀、假菊形團狀等。 梭形細胞以前5 類排列方式為主;上皮樣細胞以后3 類方式為主。 細胞密集程度不等。腫瘤常伴玻璃樣變性。鏡下見4 例腫瘤伴出血,1 例為中度危險度,3 例為高度危險度;5 例伴壞死,3 例中度危險度,2例重度危險度;1 例重度危險度腫瘤內(nèi)見囊性變;1 例中度危險度腫瘤內(nèi)見部分細胞有異型性;不同腫瘤核分裂相不同。
CD117 強陽性32 例,弱陽性2 例,陰性8 例,陽性率80.95%。DOG-1 強陽性33 例, 弱陽性4 例, 陰性5 例, 陽性率88.1%。CD34 陽性28 例,弱陽性4 例,陰性10 例,陽性率76.2%。 SMA弱陽性7 例,陰性35 例,陽性率11.9%。 S-100 弱8 例,因性34例,陽性率19%。 Desmin 陽性1 例,陰性41 例,陽性率2.4%。Nestin 強陽性38 例,陰性4 例,陽性率90.5%。 Ki67≥10%10 例,Ki67<10%30 例,2 例陰性。
GIST 是一類具有自身形態(tài)學特點、特定的免疫表型和遺傳學特征的腫瘤,自20 世紀40年代有相關(guān)文獻記載以來,發(fā)生在胃腸道間葉來源的梭行細胞腫瘤都被認為是平滑肌腫瘤,Mazur和Clark[5]研究發(fā)現(xiàn),這類腫瘤缺乏平滑肌細胞和許旺細胞的超微結(jié)構(gòu)和免疫表型的特征,所以用GIST 命名這些分化方向難以明確的腫瘤,它在形態(tài)學上也具有多種表達方式[6-7]。 光學顯微鏡下:GIST 腫瘤由梭行細胞和/或形態(tài)表現(xiàn)多樣的上皮樣細胞構(gòu)成。兩者單獨或混合存在。混合存在中無明顯分界,之間有移行。梭形細胞部分細胞密度差異較大,部分梭行細胞肥胖、部分細胞纖細,部分細胞伴有明顯細胞漿內(nèi)空泡,核分裂相不等,常以束狀、柵欄狀、席紋狀、流水狀等方式排列,間質(zhì)內(nèi)常見變性。 上皮樣細胞鏡下形態(tài)多樣:多邊形、橢圓形、不規(guī)則形等,常以巢團狀、片狀、假菊形團狀等方式排列,核分裂相亦不等。 上述兩種細胞形態(tài)在同一腫瘤中單獨或呈不同比例出現(xiàn), 由此形成了GIST腫瘤組織學形態(tài)的多樣性。
依據(jù)中國胃腸道間質(zhì)瘤專家組提出的中國胃腸道間質(zhì)瘤診斷治療共識,根據(jù)腫瘤大小、核分裂相數(shù),腫瘤原發(fā)部位,腫瘤是否發(fā)生破裂,將腫瘤進行危險度分級。 結(jié)果如下:極低危險度11例,男性4 例女性7 例,男女比例是1∶1.75,男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3 歲,女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60.6 歲;低度危險度8 例,男性4 例女性5 例,男女比例是1∶1.25,男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5 歲,女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2.8 歲;中度危險度7 例,男性4 例女性3 例,男女比例是1.33∶1,男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3 歲,女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6.3;高度危險度16 例,男性11 例女性4 例,男女比例是2.75∶1,男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54.1 歲,女性平均發(fā)病年齡是49.5歲。 所有GIST 患者男女比例是1.1∶1。
目前,胃腸道間質(zhì)瘤的免疫組化研究較多亦較成熟。CD117、DOG-1 在GIST 腫瘤中的特異性高表達, 是目前診斷GIST 的重要標記。對于CD117 陰性病例,國內(nèi)陳杰等學者也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行基因檢測可進一步進行診斷。 基因陽性患者可直接診斷GIST;對于形態(tài)學符合GIST,免疫組化CD117 和DOG-1 陰性,基因檢測陰性的患者,可聯(lián)合免疫組化排除其他例如平滑肌源性腫瘤、神經(jīng)源性腫瘤、孤立性纖維性腫瘤等后,方可診斷GIST。近年有文獻提出WT-1 診斷GIST,但特異性差。 ET-1 是一種轉(zhuǎn)錄因子,調(diào)節(jié)細胞轉(zhuǎn)錄和轉(zhuǎn)錄后的過程。 目前已在多種腫瘤的腫瘤細胞質(zhì)中發(fā)現(xiàn)WT-1 的表達[8-9]。 CD34 也是診斷GIST 的重要抗體,在GIST 中總的陽性率約78%,且CD34 在平滑肌源性腫瘤中無表達[10]。 S-100、SMA、MSA、及其它相關(guān)免疫組化在GIST 與其它腫瘤的鑒別診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因檢測國內(nèi)研究的例數(shù)比較少。 檢測基因突變的位點至少應(yīng)包括c-kit 基因第11、9、13、17 號外顯子以及PDGFRA 基因第12 和18 號外顯子。 由于大多數(shù)GIST (65%~85%) 的基因突變發(fā)生在c-kit 基因第11號外顯子或第9 號外顯子[11],故可優(yōu)先檢測這兩個外顯子。 對上述6 個常見的突變外顯子,專家組推薦采用PCR 擴增-直接測序法[12]。
綜上所述,典型的組織學特征,聯(lián)合應(yīng)用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有利于明確診斷GIST。 GIST 腫瘤中,男性,組織學圖像里合并出血、壞死、囊性變及核異型性者,惡性度分級多較高,臨床治療與隨訪過程中應(yīng)以高度重視。
[1] Fletcher CD,Berman JJ,Corless C,et al.Diagnosis of gastrointinal stromal tumors:a consensus approach[J].Hum Pathol,2002,33(5):459-465.
[2] Logrono R,Jones DV, Faruqi S,et al.Recent advances in cell bioiogy,diagnosis,and therapy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J].Cancei Biol Ther,2004,3(3):251-258.
[3] Rosai J.Rosai & Ackerman 外科病理學[M].回允中,譯.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6:674-676.
[4] 侯英勇,王堅,朱雄增,等.胃腸道間質(zhì)瘤76 例的臨床病理及免疫組織化學特征[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2,31(1):20-25.
[5] 姜興蓮,楊紅,李科,等.DOG-1 在胃腸道間質(zhì)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1,40(5):315-318.
[6] Reith JD, Goldblum JR,Lyles RH,et al.Extragastrorntestinal (soft tissue)stromal tumors:an analysis of 48 cases with emphasis on histologic predictors of outcome[J].Mod Pathol,2000,13(5):577-585.
[7] 侯英勇,朱雄增.對胃腸道間質(zhì)瘤的再認識[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4,33(1):3-4.
[8] Silberstein GB,Van Horn K,Strickland P,et al.Altered expression of the WT1 wilms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human breast cancer[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94(15):8132-8137.
[9] Sumathi VP,Al-Hussaini M,Connolly LE,et al.Endometrial stromal neoplasms are immunoreactive with WT-1 antibody[J].Int J Gynecol Pathol,2004,23(3):241-247.
[10] Yamaguchi U,Hasegawa T, Masuda T, 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nd other spindle cel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ased on immunohistochemical annlysis[J].Virchows Arch,2004,445(2):142-150.
[11] 賀慧穎,方偉崗,鐘鎬鎬,等.165 例胃腸道間質(zhì)瘤中C-kit 和PDGFRA基因突變的檢測及臨床診斷意義[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6,35(5):266.
[12] 中國胃腸道間質(zhì)瘤專家組.中國胃腸道間質(zhì)瘤診斷治療共識[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9,38(10):69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