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高 源 女,1987年生,圖書館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與數(shù)字圖書館。
從2009年國際圖聯(lián)的衛(wèi)星會議提出“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主題至今,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在人們的關注中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并且充分發(fā)揮其知識共享、信息交流、文化共同體的功效已經逐步實現(xiàn)。但是,時下社會,網(wǎng)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花費在電腦或是其他網(wǎng)絡設備上的時間與精力也越來越多,走進實體圖書館大門的人越來越少。如何將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精髓延伸到圖書館的物理空間之外,也是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最早提出“第三空間”這個概念的是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登伯格?!暗谌臻g”被他定義為:[1]在家庭的居住空間(第一空間)和職場(第二空間)外的,不受功利關系限制的,像城市中心的鬧市區(qū)、酒吧、咖啡店、圖書館、城市公園等公共空間。在這樣的第三空間里,人們的關系是自由和平等的,沒有職場的上下等級意識,也沒有家庭里各種角色的束縛,人們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釋放出來。雷·奧登伯格的第三空間概念如今被現(xiàn)代人廣泛應用著。
與雷·奧登伯格不同的是,美國后現(xiàn)代地理學家愛德華·索雅認為[2]“空間既被視為具體的物質形式,可以被標識、被分析、被解釋,同時又是精神的建構,是關于空間及其生活意義表征的觀念形態(tài)”。愛德華·索雅的第三空間理論打破種種限制,無論是在物理空間還是精神層次上,使“第三空間”擁有了極大的開放性。他對第三空間的闡釋讓我們重新思考了我們周圍的一切,第三空間不應該僅存在于我們能觸摸到的物理空間里,它也可以存在于虛擬空間中,例如網(wǎng)絡世界。
第三空間應該是不拘泥于任何物理空間之中的一種空間形態(tài)。無論是在居住場所、辦公室還是在它們之外的任何一個能夠讓人感受到自由、平等、舒適的地方都能稱之為“第三空間”。人們可以因為聽到一段音樂而從生活、工作或是學習的壓力中暫時得到心靈上的放松,同時,隨著其心境的轉變,其所在之處也可能會變得有所不同,這也表現(xiàn)了“第三空間”的無限可能性。
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存在的目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讓讀者自由、平等并且以最舒適的方式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在計算機技術如此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制造出令讀者在任何地點都能夠感受到第三空間圖書館的自由、平等、舒適的氛圍的虛擬空間也是不難做到的。佛語有云:境隨心轉。我們在圖書館的建設上不僅僅要在物理空間中為讀者制造自由、平等、舒適的氛圍,還應該想辦法使不能利用實體圖書館的讀者也感受到第三空間圖書館的魅力!因此,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是否能夠成為讓人隨時隨地享受精神上休息、心靈上依托的世外桃源,體現(xiàn)在其如何運用智慧最有效率地滿足讀者的要求,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令讀者不論是在物理的還是虛擬的圖書館環(huán)境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圖書館中和諧、舒暢的氛圍。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速,人們呆在辦公室的時間越來越多,呆在家中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哪怕是得到短時間的完全放松,對身心都是有益的。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就是這樣一個能令讀者身心都得到放松、休息的地方。如何構建第三空間圖書館,使其能夠最大化、最有效地以最自由、舒適的方式來滿足讀者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各種類型的信息需求,成為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讀者在獲取信息時的自由、平等、舒適程度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這也給圖書館的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3.2.1 無處不在
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具有“無處不在”的特點。的確,實體圖書館會受到物理界限的限制,但是依托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虛擬圖書館是不受限制的,它可以是無處不在的。尤其當下人們對電子移動設備的依賴性,使得第三空間圖書館能延伸到更多、更廣闊的空間中去。
3.2.2 生長性和融合性
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不只局限在我們所能觸摸到的實體的圖書館空間中,它也可以成為我們無法實實在在觸摸到的虛擬圖書館空間。讀者在依賴圖書館的同時也將成為第三空間圖書館的建設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和語言等以不同方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將在這里自由、平等地獲取知識并可以參與到第三空間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去。
3.2.3 獨特的文化理念
在營銷界有句順口溜:三流企業(yè)賣產品,二流企業(yè)賣品牌,一流企業(yè)賣文化。如果將圖書館比喻成“商品”,那么其存在本身就應該是“名牌”。誠如每個“名牌”背后都有一個故事,發(fā)生在圖書館中的故事更是不計其數(shù)。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可以借助各種文化氛圍以及形形色色的故事,能夠同讀者的精神感受產生共鳴,受到讀者的關注與依賴。因此,圖書館雖然不是企業(yè),不以盈利為目的,但是其存在本身就已經包含有獨特的文化理念。
如今,圖書館是第三空間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如何讓圖書館更加切合“第三空間”這個名號,成為真正的第三空間圖書館,離不開3個關鍵因素,即建設者、信息資源和技術設備的支持。通過這3個因素恰到好處的融合,可以使讀者體會到圖書館自由、平等并且更加舒適的學習、閱讀氛圍。
在第三空間圖書館的構建中,建設者作為關鍵因素之一可以分為館員和讀者兩個部分。
4.1.1 圖書館員
館員作為圖書館的管理者,除了將圖書館的各種職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之外,還應該通過人性化的服務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心靈的舒適。
首先,在館員眼中,讀者不是“上帝”,是另一個“自己”。
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資源是用戶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圖書館員,不論作為職業(yè)人還是普通人,都是平等的,并不低人一等。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館員就不應該將讀者比作“上帝”。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做“將心比心”,又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倘若館員將每一位讀者都當成“自己”對待,結合專業(yè)館員的精神,恰當?shù)摹凹核┯谌恕?,不僅會拉近館員與讀者的距離,還會從自身需求考慮,更好地服務讀者。這樣才能使第三空間圖書館成為一個任何人都能平等、真心地對待別人,任何人都會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充滿愉悅氛圍的和諧之地。
其次,擴展對讀者的服務范圍。
閱讀,可以是看、是聽、是聞,也可以是感受;被“讀”的對象可以是書、是人、是風景,也可以是任何事物。館員作為圖書館的“導航員”,不僅能幫助讀者又快又準地獲得信息,或是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還可以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不僅包括學習上、工作上,也應該為讀者提供生活上的和情感方面的幫助。例如,成立“心理咨詢室”,館員可以成為讀者的傾訴對象,像“知心姐姐”一樣為讀者的生活等各方面提出有效的意見;圖書館也可以成立“生活百科”小組,專門為讀者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如開展“生活小竅門”方面的講座等。
同時,圖書館作為知識的殿堂,館員有責任成為社會的向導,將祖先的智慧、人類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館員也應該主動擔負起教師的職責,為所有人提供終身教育的機會,為國家培養(yǎng)各方面的人才提供幫助。第三空間圖書館使人們在任何有需要的時候都能夠學習,并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途徑。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大眾,館員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與修養(yǎng),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深化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才能在與讀者的交流中不斷實現(xiàn)更高質量的服務。
4.1.2 讀者
古語有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钡谌臻g圖書館能否不斷地生長發(fā)展,讀者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讀者在第三空間圖書館建設中所貢獻的力量是不能小覷的,因為那正是圖書館作為“不斷生長著的有機體”的源泉。古今中外,有多少經典著作誕生于圖書館中,又通過圖書館流芳百世。在現(xiàn)實的工作與生活當中,讀者們通常都會面對各種煩惱,而第三空間圖書館作為讀者的精神家園,如同凈土一般,可以使讀者暫時忘記生活瑣事,享受片刻輕松,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然后才能精神飽滿地回歸到工作與生活中。第三空間圖書館不僅是讀者的“加油站”,還能夠為讀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指導幫助,這樣才能不斷加強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使讀者對圖書館產生“家”的感覺。因此,圖書館有責任加強培養(yǎng)讀者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使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和語言等以不同方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參與到第三空間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去。
同時,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存儲機構、社會記憶的載體已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人們對圖書館的了解還不夠,例如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其中一種存在狀態(tài),可以是融合各種文化及多樣的交流方式的文化共同體,就目前看來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加強讀者培訓,為讀者灌輸正確的第三空間圖書館建設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空間圖書館的構建要素之一是信息資源,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正面影響著讀者使用圖書館時的舒適度。信息資源是經過人類篩選、組織、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夠滿足人類需求的各種信息的集合。信息資源也可以理解為人通過一系列的認識和創(chuàng)造過程,采用符號形式儲存在一定載體(包括人的大腦)之上的,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在第三空間圖書館構建當中,信息資源可以分成兩類:“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和“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這兩種信息資源分別在第三空間圖書館的利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靜態(tài)”的信息資源即是指在圖書館的館藏當中等待被利用的資源,即文獻資源,包括聲像、文字、影視作品等。古時候,因為信息傳播的載體有限,其內容傳播載體方式只限于文字、書畫等,音頻、視頻等方式的信息傳播在古人看來是無法想象的。隨著信息載體的變化,未來也將產生令現(xiàn)代人驚訝的信息載體。但是,不論信息載體是什么,其傳播信息的功能不變,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應該盡可能地有效利用能使讀者舒適地獲取信息的載體,方便讀者主動去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時也能提高“靜態(tài)”信息的利用率。
“動態(tài)”的信息是指人類身邊所能獲取的來自其他生命體的“生動”的信息,如在課堂上老師講的課程內容。“動態(tài)”的信息不僅包括我們能看到、聽到的信息,也可以包括人心理上的、情緒上的信息。例如,朋友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所傳遞的不僅僅有語言上的信息,還可能傳遞某些情緒,如斗志、信心等?,F(xiàn)在很多圖書館都開展了“讀人”活動,這也是“動態(tài)”的信息資源共享的一種方式。
4.3.1 設備支持
第三空間圖書館的構建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實體存在的硬件設施、設備。不論是現(xiàn)在還是未來,信息想要得到廣泛的傳播都需要借助除人腦以外的載體。為此,古代先賢們發(fā)明了文字、竹簡、造紙術……還有專門保存這些載體的藏書樓、圖書館。并且,圖書館發(fā)展至今,有了因特網(wǎng)、硬盤、光碟等,貯存知識的載體進一步發(fā)展。Ipad等平板電腦的相繼問世,更是使紙質圖書的存在性受到了挑戰(zhàn)。圖書館應當跟隨時代的步伐,適時地更新館內的設備,為讀者提供更加舒適的閱讀空間。因此,圖書館不僅可以借出“圖書”,還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借出能夠滿足其信息需求的硬件設備。
第三空間圖書館所需要的就是能讓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有任何需求時,都能為用戶傳遞信息的硬件設備。如果是在實體的圖書館內,就要使館內設施符合讀者的需求;如果讀者不在實體圖書館內,則可以借助移動設備來“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例如利用音頻、視頻等方式,通過視覺、聽覺的接觸來為讀者構造一個能夠使其感到舒適并且身心得到放松的氛圍;也可以利用3D影像技術等為讀者“制造”出一些可供選擇的與實際情景不相同的環(huán)境。想實現(xiàn)這樣的“環(huán)境”,就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
4.3.2 網(wǎng)站建設
有了一定的設備支持,為了配合不同的設備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就需要做好虛擬圖書館聯(lián)合網(wǎng)站的建設。在這個聯(lián)合網(wǎng)站中可以包括語音聊天室、視頻聊天室等多種能夠使館員與讀者進行互動的平臺。依靠這樣的平臺,館員可以與讀者直接溝通。無論是現(xiàn)實中還是在虛擬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都可以讓館員與讀者“面對面”。這樣,不論是信息傳遞還是心靈上的關懷,館員在任何時候都能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在虛擬圖書館空間聯(lián)合網(wǎng)站建設方面,要為讀者開放一定的權限,使讀者成為虛擬圖書館的主人。在這樣的空間中,讀者可以自由展示自己,館員也可以通過建立讀者知識地圖等方式來更有效地利用讀者的信息資源、智力資源等。任何讀者遇到任何問題,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尋求館員或是其他讀者的幫助。館員和讀者在聯(lián)合平臺上都是平等的,這樣也可以增強讀者的社會責任感,每一個讀者都會為圖書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通過這個聯(lián)合平臺,可以集結全人類的智慧,更有效地實現(xiàn)圖書館的職能。
有了這個平臺,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感受到第三空間圖書館的氛圍。我們可以設想,一旦讀者登錄到圖書館的頁面,就能聽到一段獨特的音樂聲,可以是開門聲,或是其他聲音,這就讓讀者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讀者可以進入導航界面,先了解圖書館的“結構”,然后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自助服務”,也可以直接找“人”幫助。平臺上所涉及的語音界面、視頻界面或是其他空間界面等,讀者都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只要有空暇時間,不論是在家、在公司或是在任何場所,讀者都可以通過平臺,重新找到心的自由,享受輕松的閱讀時光。這也是第三空間圖書館的真諦所在。
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能夠被人們自由、平等并且舒適地利用,正是文明進步、社會繁榮的有力證明。因此,不論是從“建設者”、信息資源還是技術設備等方面來構建第三空間圖書館,都是希望吸引讀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圖書館,從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1]任雪飛.星巴克與第三空間[EB/OL].[2006-03-07].http://so homag.blog.163.com/blog/static/1379411792010026115886 03/.
[2]陸揚.空間理論和文學空間[J].外國文學研究,2004(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