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戈輝 臧志坤 盧春愛 黃金茹 郭金明 邊新丑
歸因是指個體根據(jù)有關信息、線索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歸因方式就是一個人所具有的歸因認知的方式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特有的歸因傾向。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經(jīng)驗中歸納出來的關于行為原因與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的看法和觀念。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性格內向,其歸因傾向、應對方式常存在一定的偏差,患者恢復期常出現(xiàn)悲觀抑郁情緒、缺乏自信,上述因素互相作用,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的恢復。為此我們開展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信心綜合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歸因訓練是主要訓練措施之一,介紹如下。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2008年1至12月在我病區(qū)住院的患者,符合以下入組標準:(1)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年齡18~65歲;(3)精神癥狀基本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復,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30分;(4)無嚴重軀體疾患;(5)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知情同意并能配合完成整個訓練過程。共入組60例,均為女性,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2組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訓練由四名主管以上職稱的護士負責,采用分階段、漸進深入式、集體輔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以講課、示范、情景表演、討論、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①教育階段。采用集體教育的方法,由一名護士用2周的時間分4次給患者講解歸因的相關知識,歸因的概念、分類、幾種歸因理論、不良歸因傾向對患者認知的影響,歸因訓練的意義,增進患者對歸因訓練的認識,增加其參加訓練的主動性。②訓練階段。由四名護士采用集體、小組、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8周的訓練,每周訓練2次。促進患者對自己歸因方式的認識,達到歸因方式的領悟和重建。首先由兩名護士進行一個情境兩個極端的對比示范表演,讓患者發(fā)表意見評論,之后由護士進行點評;把患者分成幾個小組,每組由一名護士負責,每次設置兩個情境,分別由小組成員表演,小組成員間互相點評、護士點評、參演人員自評。每次訓練結束前針對性布置一定的作業(yè),輔導護士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個體化指導。③鞏固階段。用兩周時間,讓患者把學到的技巧有意識的運用到日常生活情境,以鞏固學到的技巧,期間遇到困難可隨時找護士交換意見,每周進行一次匯報總結,讓患者談自己一周遇到問題的解決,談技巧的運用,大家共同分享進步,護士給予講評指導。
1.2.2 量表評定:量表評定由兩名經(jīng)過培訓的主管護師完成(一致性檢驗Kappa=0.86),分別在入組時和訓練3個月后進行評定一次。選用自尊量表(ESE)對患者進行評分。它由10個條目組成,分四級評分,總分范圍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訓練12周后,研究組患者的ESE評分顯著低于訓練前(P<0.01),對照組ESE評分與訓練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組間比較,訓練前2組患者的ESE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訓練12周后,研究組評分明ESE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訓練前后2組患者ESE評分比較n=30,分,±s
表1 訓練前后2組患者ESE評分比較n=30,分,±s
組別 訓練前 訓練后 P值研究組12.82±2.17 21.23±2.26 <0.01對照組 12.98±2.03 13.25±2.41 >0.05 P值 >0.05 <0.01
不同的歸因傾向會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和情緒。我們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歸因訓練的過程中采用集體、小組、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形式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歸因理論將行為原因從三個維度進行分類:內因與外因,穩(wěn)定性原因與易變性原因,可控性原因與不可控性原因[1]。持消極的歸因方式傾向于把成功歸因外部的、特定的、暫時的原因(如運氣好),把失敗歸因于內部的、普遍的、穩(wěn)定的原因(如無能);積極地歸因方式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內部的、普遍的、穩(wěn)定的原因(如能力強),把失敗歸因于外部的、特定的、暫時的原因(如努力不夠)[2]。同一件事,歸因傾向的不同會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xiàn),通過訓練改變了患者的一些不良認知,增加了行為的主動性。
控制感能激發(fā)積極的問題解決,而無力感不但使人喪失信心,而且降低有效的應對[3],從而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的康復。控制點是美國心理學家羅特提出的一種個體歸因傾向理論,他認為個體對自己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及其結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釋。內控者控制感強,相信自己能發(fā)揮作用;外控者相信外部力量的的安排,傾向于以被動的方式面對生活。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部分患者傾向以被動的方式對待疾病,消極悲觀,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引導患者認識到一味內控的隱憂,并逐步訓練增強其控制能力和控制感,鍛煉其問題解決及情景處理技巧,學會對問題進行客觀分析,避免過分盲目控制帶來的挫折感和一味消極控制帶來的無助感,增強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訓練過程中注意采取形象化、通俗易懂的形式進行示范、講解、分析、指導,注意建立和諧、真誠溫暖的護患關系,啟發(fā)鼓勵引導病人思考與行動,注意觀察,對患者的積極行為和進步及時給與肯定,促進其領悟與改變。
總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歸因訓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還有待以后進一步深入研究。
1 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第1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34-135.
2 王純,張寧.抑郁的歸因理論與歸因訓練.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6,423-425.
3 石林.控制感在應對過程中的作用.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3,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