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丹 呂海鳳
(廣西河池市中醫(yī)醫(yī)院,河池市 547000)
經(jīng)皮輸尿管鏡碎石術(PCNL)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患者痛苦小,近年來已得到廣泛推廣。PCNL主要是在俯臥位下碎石取石,手術的順利進行取決于患者能否耐受手術體位。體位是指患者在病床上休息和適應手術需要所采取的身體姿勢。適當?shù)捏w位對治療疾病、減輕癥狀、預防并發(fā)癥、減少疲勞均有良好的作用[1],這就要求護士要根據(jù)患者病情、手術需要進行合適的體位護理。我院自2007年開展此類手術405例,對患者術中、術后采取適當?shù)捏w位護理,效果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外一科共收治腎、輸尿管上段結石需行PCNL手術者405例,其中男307例、女98例,年齡20~87歲,平均43歲。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102例,左腎結石128例,右腎結石125例,雙腎多發(fā)性結石50例;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PCNL術,手術時間1~3 h,385例患者均是一次性將結石取盡,20例通過Ⅱ期或Ⅲ期取石術取盡結石。均未發(fā)生因體位護理不當引起的輸尿管及結腸穿孔、引流管脫落及阻塞、術后大出血、壓瘡等并發(fā)癥,住院時間平均為8~12 d。
2.1 術前體位訓練 患者手術過程中需采取截石位、俯臥位,其中截石位需15~30 min,俯臥位需1~3 h。因此,術前應向患者說明變化體位的目的、作用,詳細介紹截石位、俯臥位的操作要點,取得患者合作并進行模擬鍛煉,以利于手術中配合,提高手術體位的耐受力。
2.1.1 截石位 患者仰臥,兩髖屈曲外展,分別在膝關節(jié)下墊約30 cm高的棉墊,訓練時間每次15~30 min,1~2次即可。
2.1.2 俯臥位 在患者腎區(qū)腹部下墊一小枕,使患側腰部墊高約30度角使腰背部為一平面,便于穿刺。訓練時交代患者全身放松,肢體處于功能位置。一般從俯臥30 min開始訓練,逐漸延長到 1 h、2 h、3 h 或以上[2],每天訓練數(shù)次。在俯臥位訓練中注意呼吸、心率、血壓的變化,以患者身體能耐受為度。
2.2 術中體位護理 該手術患者在連續(xù)硬膜外阻滯麻醉下先取截石位,經(jīng)尿道、膀胱插入輸尿管以至腎盂,通過輸尿管鏡探查泌尿系統(tǒng)有無梗阻、結石及其他病變并放置雙“J”管引流,然后改為俯臥位經(jīng)皮腎穿刺輸尿管鏡碎石術。
2.2.1 截石位的護理 患者仰臥于手術臺上,臀部位于手術床尾部搖折處,兩髖屈曲外展,托起雙腿,固定在支腿架上,支腿架需襯厚軟墊,以防腓總神經(jīng)損傷或腘動、靜脈栓塞。
2.2.2 俯臥位的護理 根據(jù)手術的需要,將截石位更改為仰臥位后再換成俯臥位,嚴格遵守體位擺放原則及俯臥位擺放要求,手術體位的正確擺放關系著手術是否能順利進行[3],故擺放時在滿足手術需求的同時,注意保證患者的安全與舒適。安置俯臥位時,由3~4人同時協(xié)作,先側臥片刻再俯臥,讓患者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同時要指導患者在術中穿刺時屏住呼吸,防止因呼吸起伏使腎臟位置變動而導致穿刺失敗。俯臥位時,在患者雙肩及胸骨柄位置安放墊物,同時在骨盆安放墊物,以雙側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jié)作為負重點,務必保持胸腹部懸空,不受壓迫,以保持膈肌呼吸運動不受限制[4]?;紓妊繅|高30°,使腰背為一平面,便于穿刺。體位改變時,需密切注意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的改變,同時注意保護各引流管道,以防脫落。
2.3 術后體位護理
2.3.1 術后患者的搬動 備好充足的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搬運?;颊咝g后回病房從平車移至病床時,采用3~4人平抬法,同時用力將患者移至病床。注意搬動患者時先妥善放好各引流管并且避免觸及手術部位。
2.3.2 臥位護理 由于該手術采用硬膜外麻醉,術后回病房后應去枕平臥6 h,并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患側制動、健側可適當床上活動,并進行四肢伸縮運動以防止靜脈血栓形成。持續(xù)仰臥位時患者骶尾部易發(fā)生壓瘡,在此期間指導患者作減壓動作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每隔1~2 h,將手掌心平伸于臀部進行按摩,并適當抬臀少許。如有必要,應協(xié)助翻身,協(xié)助翻身時動作輕柔,幅度不宜過大。術后第二天無并發(fā)出血,造瘺管未引流出鮮紅液體,可改半坐臥位,患者軀干部抬高30°~45°,將軟枕放于膝關節(jié)下使雙腿屈曲,或保持兩腿伸展。術后需臥床休息1~3 d,無明顯出血則術后第4天即可下床適當活動,如有出血可適當延長臥床時間。下床活動時,護理上應充分注意預防體位性低血壓。因為患者長時間臥床,腹腔內(nèi)臟血管緊張性減低,若突然站立,血液因重力作用集中于腹部和下肢,導致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而引起腦缺血。拔腎造瘺管時及拔管后取健側臥位,防止拔管后尿液由造瘺口流出,影響傷口愈合。
體位是患者在病床上休息和適應手術需要所采取的一種身體姿勢,體位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一個良好的體位,就是使人體各部位的位置所處的狀態(tài)能保持各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無過度的伸張或屈曲;各關節(jié)、韌帶也能相應地保持穩(wěn)定,不受過分牽扯[5]。手術患者體位的安置,以既要以符合手術操作需要,又不過分妨礙生理功能為原則,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安全與舒適。正確舒適的術中、術后體位護理對確保手術順利,預防并發(fā)癥,促進患者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通過對405例手術患者的體位護理,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患者的安全與舒適,減少了因體位改變對患者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及對血管、神經(jīng)的壓迫損害,保障了手術的安全、順利進行和術后功能的康復。
[1]柳 韡,姚梅芳.體位護理[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6):253-256.
[2]全素琴,蔡曼波,羅志剛,等.經(jīng)皮腎鏡應用超聲/彈道碎石機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21(5):147-148.
[3]盧玲靜.無縫隙護理在老年患者行經(jīng)皮腎鏡氣壓彈道碎石術中的應用[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0,5(2):191 -192.
[4]梁 敏,黃 霖.俯臥位脊柱后路手術體位的護理[J].廣西醫(yī)學,2006,28(11):1838 -1839.
[5]呂式瑗.創(chuàng)傷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