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把血肉與靈魂轉移到作品里
當瑞典文學院宣布,來自中國的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時,持續(xù)了幾個月的傳聞終于得到驗證,而爭論與評議也如火石般不斷地在各大媒體版面中碰撞。文學院對于莫言能夠獲獎給出的理由是:“他用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和現實。他創(chuàng)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思{和馬爾克斯作品之間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fā)點。”
對于莫言獲獎,國內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既有支持其言論作品大膽直率的,也有批判其創(chuàng)作過于陰暗偏執(zhí)的。而不少作家認為,莫言獲獎,中國純文學將會迎來春天,勢必帶來一股文學熱潮和閱讀熱潮。
莫言最早發(fā)表的作品多為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為了孩子》、《售棉大路》等都是其80年代初在文學刊物上發(fā)表的文章。其后因小說《島上的風》得到軍藝文學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懷中先生賞識,進入該系學習。隨著駕馭文筆的技巧日益成熟,1985年開始,他的寫作逐漸轉向了中篇小說?!锻该鞯募t蘿卜》、《球狀閃電》、《白狗秋千架》、《紅高粱》等都是莫言這一時期發(fā)表的中篇佳作,引起了不少作家和評論家的關注。其中《紅高粱》不僅獲得1987年全國中篇小說獎,更被著名導演張藝謀改編成后來獲得第38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的同名電影。不過與此同時,其中篇《歡樂》《紅蝗》因為強烈的個性風格、大膽和褻瀆精神,受到當時評論界的強烈批評。而其后,他的創(chuàng)作逐漸顯現出風格多樣的特點,既有原來一直專注的中短篇,也開始著筆長篇、劇本等等。雖然其長篇《十三步》在1988年首發(fā)時并沒有得到太多關注和認同,但他早期發(fā)表的《白狗秋千架》在同年獲得了臺灣聯合文學獎。至此,莫言的創(chuàng)作風格已經成型并被文學界熟知?!短焯盟廪分琛贰ⅰ妒巢菁易濉返鹊群罄m(xù)的作品無不體現著現實與荒誕、想象與魔幻的極致。很多這個時期的作品逐漸被海外認同,翻譯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他于1993年發(fā)表的長篇《酒國》,因為結合了偵探小說、殘酷現實主義小說、表現主義小說、象征主義小說、魔幻小說、武俠傳奇小說、抒情小說、結構主義小說等多種文體,被稱為小說實驗文體的“滿漢全席”。其譯本后來獲得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頒獎方更給出了“思想之大膽,情節(jié)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結構之新穎,都超出了法國乃至世界讀者的閱讀經驗”的高度評價。
自90年代開始,莫言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長篇創(chuàng)作上。1995年出版的《豐乳肥臀》長達50萬字,也因為內容的尖銳而引起過軒然大波,很多老作家和老干部寫文章批判、寫信上告,并有高級干部主持會議研究。這部長篇保留了莫言一貫的現實主義,在敘事背景、人物關系結構等方面都異常飽滿豐富,并于1996年獲得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也許也是因為這部長篇強烈的爭議性,莫言沉默了好幾年。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紅樹林》等影視劇本,也發(fā)表了一些散文。直到1999年,他連續(xù)在《收獲》雜志上發(fā)表了四部中篇小說《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司令的女人》、《野騾子》、《師傅愈來愈幽默》,算是重返文壇。2001年,他再次出版長篇《檀香刑》,獲得首屆“鼎鈞文學獎”,授獎辭中指出“‘形式’與‘內容’的渾然一體,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揚‘民間性’的小說實踐,走得更遠,也更內在化”。2003年出版的《四十一炮》也因其“通透的感覺、奇異的想象力、旺盛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對敘事藝術的持久熱情”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而真正體現出莫言語言極有彈性,敘事生動,想象力豐富的典型作品應屬2006年出版的《生死疲勞》——天馬行空地對輪回成馬、牛、豬的主人公西門鬧分別敘述,既虛幻又充滿現實主義。這部作品也入圍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但是當時還沒有被文學界深刻感受到。2008年,莫言以一貫的現實主義寫下了長篇小說《蛙》。整部作品以從事婦產科工作五十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為線索,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和自我反省,展現了新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這部作品也把莫言的寫作生涯推向了一個高峰,他憑借此作于2011年獲得中國的最高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縱觀莫言31年來的創(chuàng)作生涯,他通過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把高密東北鄉(xiāng)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隱秘在膠東平原邊緣的丘陵和平原過渡地帶的微地,擴展為世界性的中心。通過經營“高密東北鄉(xiāng)”,莫言創(chuàng)造了類似??思{的約克納帕塔法鎮(zhèn)的文學地理世界。他的幾乎所有作品,都在這片充滿想象力的土地上展開敘事,并向歷史縱深挖掘,向廣袤的中國鄉(xiāng)村延伸。其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語言犀利、想象狂放、敘事磅礴,正如諾貝爾授獎辭所言——“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和現實”。關于這位中國首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本土作家,在爭議之余,我們不妨放眼于他的作品本身,探討作品內在的反省和表達,再去判斷是否如他本人所言——“一個作家一輩子其實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連同自己的靈魂,轉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紅高粱家族》是莫言1986年向漢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為二十余種文字在全世界發(fā)行。小說通過“我”的敘述,展現了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xiāng)上演的一幕幕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故事。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先輩,一方面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迸發(fā)著讓子孫后代相形見絀的傳奇愛情。小說洋溢著豐富飽滿的想象,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著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通過這部作品,作者把他的“高密東北鄉(xiāng)”安放在了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十三步》是莫言在1988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充滿藝術實驗的長篇小說, 2000年修訂。小說運用現代主義藝術手法,通過人稱和視角的不斷變換,全力描寫了中國知識分子困境和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荒謬現象。中學物理教師方富貴勞累致死后,因為必須給王副市長讓路整容,被塞進冰柜,居然又荒誕離奇地復活;妻子屠小英以為他已經死去,拒絕他再進家門。殯儀館特級美容師李玉嬋將死而復活的方富貴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張赤球,讓他代替張赤球登講臺給學生上課,同時讓真正的張赤球去做生意賺錢。真實的張赤球在現實中變得像孤魂野鬼、無家可歸。于是,現實生活原有的秩序不復存在,每個人物都在荒誕的境遇中失去了本性。
《食草家族》是莫言1987至1989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肆意揮灑奇崛想象的作品,被譽為當代漢語文學中將荒誕與魔幻發(fā)展到極致的長篇力作,同時也是一部充分表達莫言“食草哲學”、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膜拜、對性愛與暴力的看法的作品。小說以高密東北鄉(xiāng)為背景,描寫生活在貧瘠而富饒的土地上的世世代代人們與大自然的關系。歷史與現實,人文與自然,視覺、味覺、觸覺與魔幻荒誕的想象,濃墨重彩的細節(jié)與天馬行空的抒寫,在這部奇特的作品中達到渾然一體的融合。小說由五個中篇長度的故事和一個短篇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在形式上各自獨立,但是內在精神上卻互為一體。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體現中國作家良知、反映弱勢群體生存狀態(tài)的力作。小說取材于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真實事件:數千農民響應縣政府的號召大量種植蒜薹,結果蒜薹全部滯銷,縣政府官員卻不聞不問,憂心如焚的農民自發(fā)聚集起來,釀成了震驚一時的“蒜薹事件”。這起被報紙報道的事件促使莫言放下正在創(chuàng)作中的家族小說,用了三十五天,創(chuàng)作出這部義憤填膺的長篇力作。在結構上,這部小說采用民間藝人演唱與正文敘述結合的互文方式,洶涌澎湃,充滿力度。此次出版的為全新修訂版。
《酒國》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將現實批判鋒芒推向極致,并在敘事實驗方面進行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長篇力作。在小說中,省人民檢察院特級偵察員丁鉤兒到酒國市調查一個特殊案子;但到酒國市的人沒有誰能經得起誘惑,在權力、美酒和女人之間周旋的過程中,丁鉤兒雖不斷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卻醉酒淹死在茅廁里。通過丁鉤兒的故事,小說犀利地揭示了這個社會的可怕奧秘。與丁鉤兒故事并行的是出現在小說中的作者與酒國市文學青年李一斗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通信,以及李一斗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這些小說作品在風格上五花八門,堪稱是小說文體的“滿漢全席”。本書法語版獲得2001年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豐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為飽滿的一部長篇力作。小說從抗日戰(zhàn)爭一直寫到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筆觸對波瀾壯闊的歷史進行了描繪。書中的母親艱難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個姐姐,眾多兒女組成的龐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挾卷入了20世紀中國社會動蕩不安的歷史進程。小說通過描寫家庭來反映中國社會的變遷,表現了莫言對于女性的同情和贊頌。同時小說書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tài)人格導致的悲慘命運,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本書獲1996年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
《紅樹林》是莫言1998至1999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背景離開他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xiāng)”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的故事轉向南海之濱的現代化都市和淳樸的南國漁村。小說中既有對權欲、錢欲、情欲、性欲等現代都市生活中的陰暗面的淋漓再現,也有對老一輩革命歷史以及老一輩的子女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恨情仇的生動描寫。小說在藝術上追求創(chuàng)新,通過一個處處在場又并非真實存在的、全知全能的“我”來展開敘述,時而把視角對準小說中的當下情景,時而把故事拉到歷史和傳說之中;各種敘述手法猶如萬花筒一般,不斷變幻,但在整體上又不乏一氣呵成的藝術魅力。
《檀香刑》是莫言潛心五年打造出來的一部長篇力作,初版于2001年,被譽為當代漢語文學中“真正民族化的小說”。作者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zhèn)壓義和團、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逃為背景,通過講述潑辣又深情的女性媚娘與其親爹、干爹、公爹等男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復雜關系,深入挖掘深厚的地域和民間戲文資源,用搖曳多姿的筆觸、悲喜萬分的激情,淋漓盡致地抒寫了清朝末年“高密東北鄉(xiāng)”發(fā)生的一場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爭,一樁駭人聽聞的血腥酷刑,一段纏綿悱惻的感人愛情,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民間貓腔。作者采用“鳳頭——豬肚——豹尾”的神奇敘述結構,融入民間說唱藝術之精髓,憑借出神入化的文學語言,使小說成為一部訴諸聲音,可以用耳朵閱讀的神品妙構之作。本書獲得2002年首屆“鼎鈞文學獎”,臺灣《聯合報》“2001年十大好書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
《四十一炮》是莫言潛心打造的一部在藝術上勇于探險的長篇力作,初版于2003年。小說以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農村改革為背景,通過身體已經長得很大、精神心理卻仍舊停留在少年時代的主人公羅小通狂歡化的訴說,重構了人生的少年時光,抒寫了農村改革初期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激烈沖突,揭示人性的裂變的同時,寫出了人們在是非標準、倫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茫。小說另有一條副線,講述了一個老和尚的傳奇人生——一個曾經身份不凡、過著奢靡肉欲的生活的國民黨軍官的傳奇。兩條線索交叉進行,實和虛的場景不斷變換,小說敘事曲折迂回、酣暢淋漓,以作者獨有的方式重構了農村改革初期的歷史。
《生死疲勞》是莫言2005年以噴涌般的氣勢創(chuàng)作的一部重構宏大敘事藝術的長篇巨著。在小說中,一個被冤殺的地主經歷了六道輪回,變成驢、牛、豬、狗、猴,最后終于又轉生為一個帶著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頭嬰兒;這個大頭嬰兒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他身為畜牲時的種種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半個多世紀生死疲勞的悲歡故事。小說透過各種動物的眼睛,觀照并體味了五十多年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龐雜喧嘩、充滿苦難的蛻變歷史。
這部小說是莫言在藝術上向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tǒng)致敬的巨制;關于生命的六道輪回想象撐起了這座氣勢宏大的文學建筑,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zhí)著的頌歌和悲歌。
本書獲得2007年“‘福星惠譽杯’《十月》優(yōu)秀作品獎”,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入圍首屆“曼布克亞洲文學獎”;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06年度小說排行榜”(榜首),亞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書”。《蛙》是莫言醞釀十余年、筆耕四載、三易其稿,潛心打造的一部觸及國人靈魂最痛處的長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說由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作家杉谷義人的五封書信、四部長篇敘事和一部話劇組成,在藝術上極大拓展了小說的表現空間。整部作品以從事婦產科工作五十多年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為線索,用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和自我反省,展現了新中國六十年波瀾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同時也深刻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靈魂世界。本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本書獲得中國最高文學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南方周末》評選為2009年“文化原創(chuàng)榜年度圖書虛構類致敬作品”,并入選多項年度好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