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君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吃X”的語用焦點特性及其生成規(guī)范
劉 君
(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在綜合考察“吃X”非常規(guī)動賓結構基礎上,指出:在語用層面,X處存在一個焦點選項集合,是“吃X”的常見分布形態(tài),也是非典型結構成立的必要條件;在語義層面,X帶有的區(qū)別性特征使得“吃X”成為具備特定運作機制的轉喻結構與焦點結構的復合體。
吃X;選項語義論;平行對舉式;轉喻
漢語界對諸如“吃食堂”、“吃大鍋”(下稱“吃X”)一類結構的討論由來已久,而在結構生成機制及句法定位上,各家說法不一。認知角度的研究較為新穎,如王占華(2000)、任鷹(2000)等,認為X為受事賓語的轉喻形式,如“吃大碗”“吃小灶”中“大碗”“小灶”即相當于“大碗飯”“小灶伙食”。這一“還原”的觀點解釋力較強,但在遇到“吃酒店、吃筷子、飛上?!钡雀袷綍r,要么比較牽強,要么無法解釋。
我們注意到,在“吃”的情景域中,不是所有的題元角色都能進入“吃X”結構①,如:
吃大碗 /吃小碗 吃碗(*) 吃大碗飯 /吃小碗飯
洗冷水 /洗熱水 洗水(*) 洗冷水澡 /洗熱水澡
寫毛筆 /寫圓珠筆寫筆(*) 寫毛筆字 /寫圓珠筆字(*)
唱歌廳 /唱舞廳唱廳(*) 唱歌廳歌(*)/唱舞廳歌(*)
同時發(fā)現(xiàn),諸如下列的平行說法在實際語言中普遍可見,如:
吃大碗 /吃中碗 /吃小碗
吃大灶 /吃中灶 /吃小灶
吃大鍋 /吃中鍋 /吃小鍋
高云莉、方琰(2001)分析認為:“有類似事物作為可選擇對比,是非常規(guī)賓語成立的最重要條件?!鄙鲜稣Z言用例似乎印證了他們的說法。那么,到底是什么規(guī)律規(guī)定著“吃X”結構對X成分的遴選,又是什么力量促生著上述齊整的語言現(xiàn)象?本文擬以焦點的選項語義論為基本理論背景,展開相關分析。
Mats Rooth(1985)提出了選項語義論(Alternative semantics),認為焦點的語義功能是引入焦點成分本身的語義值(ordinary semantic value,或稱“普通語義值”)之外的一個附加的焦點語義值(focus semantic value,或稱“選項語義值”)。焦點的選項語義值是一個由普通語義值和替代性選項語義值構成的集合。附加選項值由語用環(huán)境決定,不一定包括所有可能的同一類對象。
(1)a.我是[星期一]f到的上海。
b.我星期一到的上海。
c.我是X到的上海。
a是包含焦點項[星期一]f的一個命題,其中“是”是焦點標記詞。b與c是命題a的兩個語義分支,其中命題b中的“星期一”是[星期一]f的普通語義值,反映的是客觀世界中的真實事件;命題c中的x是[星期一]f的選項語義值,它是一個集合,包含了“星期一”的多個選項替代元素,如“星期二、三、四”等,反映的是可能世界里的事件。X同時位于橫向的組合性語義背景“我是___到的上?!奔翱v向的聚合性的X選項集合中,二者的交叉得出“星期一”這一時間概念。
在語義性質上,“吃X”結構包括各種類型,但從分布聚合度上講,工具范疇下的“吃X”樣例最多,本篇謹以此代表性下位分類為分析重點,給出該類短語的結構特性。
1.常規(guī)焦點與一般形式。
吃飯所用的“碗筷鍋灶”等工具成分,在常規(guī)表達式中位于動詞之前,作為輔助成分,服務于句中的謂詞中心,而當其出現(xiàn)在“吃X”中時,被置于非常規(guī)結構的尾焦點位置,攜帶有超出“工具義”的特殊語用功能,如下兩例具有區(qū)分功能。
(1)我和太太找了一家吃牛肉面的地方,老板問我們吃大碗、中碗或是小碗,我們都點了小碗,再加了一盤小菜。(李家同《對數(shù)字正確的認識》,出自《讓高墻倒下吧》臺北聯(lián)經出版社,1995年7月13日。)
(2)又吃干鍋又吃火鍋,人均消費也只有二三十塊錢,在上海,這種店幾乎已經絕跡了。(番茄蛋湯《幾個籃子一個煲》,解放日報報業(yè)集團《新聞晚報·愜意體驗》2005年10月3日。)
2.對比焦點與平行結構。
(3)分飯一般是大人吃大碗小人吃小碗。(黃裕中《難忘母親飯菜香》,《玉林日報2004年12月17日》)
(4)人多吃大鍋,人少吃小鍋。(北京朝陽區(qū)“湘腸香火鍋店”簡介)
(5)在中國人們喜歡吃筷子,在西方人們喜歡吃刀叉,而小孩子會吃勺子。(轉引自陶紅印(2000)文中例1)
(6)院長吃小灶,教師和研究人員吃中灶,學生吃大灶,三者之間的差別不太大。(北京大學《學林》雜志主編劉超《1941:延安的文事與文人-—以延安“魯藝”為例》,《世紀中國》雜志,2005年6月24日。)
這三句的“吃X”可表示成:C1吃 X1,C2吃 X2。X1、X2為具體工具,C1、C2在各句中的表現(xiàn)形式分別為:(3)大人、小人;(4)人多、人少;(5)中國人、西方人、小孩子;(6)院長、教師和研究人員、學生。C就是劉丹青、徐烈炯(1998)所說的話題焦點,他們認為:話題焦點的強調作用只表現(xiàn)在跟句外成分的對比上,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平行的句子互以對方的話題焦點為背景,構成真正的對比。
上述幾句都是平行格式,張國憲(1999)指出:“對舉格式(平行結構)是一種焦點結構,在通常情況下,對舉格式中詞語相異部分(對比成分)就是發(fā)話人要指明的信息焦點?!逼叫懈袷降脑掝}焦點存在一個焦點項集合,而“吃X”的X變量也是一個焦點選項集合。兩者存在映射關系,即X中的每一項都與C中的項有對應關系,各項互相匹配。②如第(4)句,“人多,人少”分別與“大鍋,小鍋”匹配。平行對舉式是“吃X”對稱式的一種特殊形式。例(5)“吃筷子”曾不被認可,實際上,它位于“Cn吃Xn”對稱式中,是非常規(guī)動賓結構“吃X”一大特點,也是合理的。
其它一般工具成分性質的非常規(guī)結構例如下:
喝小杯、喝中杯、喝大杯、喝超大杯……
寫毛筆、寫硬筆、寫鉛筆、寫鋼筆、寫圓珠筆……
洗冰水、洗冷水、洗涼水、洗溫水、洗暖水、洗熱水、洗燙水……
轉喻(metonymy)指相接近或相關聯(lián)的不同認知域中,一個突顯事物替代另一個事物的替代關系。突顯(salience)即是注意的焦點,焦點不同,語義結構中被突顯的側面也就不同,而又知語義結構的側面部分表現(xiàn)的是概念意義的區(qū)別性特征,推見,突顯作為注意力焦點,其本質就是事物的區(qū)別性特征。唯有具備了區(qū)別性特征,概念才能成為注意焦點,才能作為突顯物替代關聯(lián)事物,起到轉喻的作用。
前文分析了“吃X”包含焦點對比式的特征,若要把“吃X”定性為一種轉喻用法的話,那么它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轉喻?!俺訶”的轉體X呈聚合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并列項之間顯性(Xn,,n≥2)或隱性(Xn,,n=1)的對照。
該特殊性是由X的特殊性決定的,X有兩條特性:
1.組合對比性。X必須位于“吃”的語義場內。這條性質反映在句法層面即X的眾多意義類型,反映在語義層面即X的轉喻關聯(lián)性,而在語用層面則體現(xiàn)為焦點項X的普通語義值。
2.聚合對比性。X處在結構尾部,它獲得尾焦點資格的途徑可有如下幾條:
(1)X為單一項,它在“吃”的認知域中是突顯側面,如“吃快餐”中“快餐”相對于一般速度的飲食?!俺允程谩钡男纬傻靡嬗?0年代時新生事物“食堂”的出現(xiàn)。
(2)X為多個重復項,通過重復的方式加強X的語義強度,使其獲得焦點資格。
(3)X為多個對比項,對比項使得X相互區(qū)別對照,X借以上升為對比焦點,并置于動詞“吃”后,形成特定結構,達到區(qū)別不同吃飯方式的目的。
在結構生成上,上述兩條性質也是X的選擇限制條件,符合條件的X方能進入“吃X”的框架,而該遴選進入過程也即“吃X”的生成過程。可以把“吃X”的生成過程劃分為“突生”和“對生”兩種方式,“突生”指X通過單一突顯的方式生成“吃X”結構,“對生”指X通過對比的方式并列進入“吃X”結構。“吃食堂”是通過新生事物“食堂”被單一突顯而得到“突生”,而“吃大/中/小碗/灶/鍋”則通過三項對比而同時得到“對生”,而“吃快餐”則是先“突生”,而后通過對比類推“對生”出“吃慢餐”。
在語言理解上,“吃X”結構首先通過焦點的選項語義功能變換展開為“吃X1/吃X2吃X3……”或“吃X1/X2/X3……”的前后對照式初步消解理解障礙,繼而各子式通過轉喻機制最終解構,“吃X”得以傳達出語義結構內涵及外部功能。
非常規(guī)“吃X”結構的生成賴于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共同的制約作用。X項必須隸屬于動詞所限定的語義場,必須通過對比突顯體現(xiàn)出焦點語用成分的區(qū)別性作用,方能為句法遴選出生成結構。句法制約、轉喻關聯(lián)性、焦點對比性均是結構成活的必要條件。在X的句法類型上,X除普通語義角色外,還帶有來自語用方式義,雖處于常規(guī)結構賓語位置,但不同于一般賓語,當界于賓語補語之間。
注釋
①“*”表示語言形式不成立。
②這種對應關系在數(shù)學上稱為“映射”。所謂映射(mapping)(又稱函項、函數(shù)(function)),是指一個集合與另一個集合相互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是有順序的配對(ordered couple)關系或一方對另一方的依存關系。參見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1]高云莉,方琰.淺談漢語賓語的語義類別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6):65.
[2]劉丹青,徐烈炯.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J].中國語文,1998(4):244-247.
[3]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任鷹.“吃食堂”與語法轉喻[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3):62-63.
[5]陶紅印.從“吃”看動詞論元結構的動態(tài)特征[J].語言研究,2000(3):27.
[6]王占華.“吃食堂”的認知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2):58-61.
[7]蕭國政.句子信息結構與漢語語法實體成活[J].世界漢語教學,2001(4):12 -15.
[8]徐烈炯,潘海華.焦點結構和意義的研究[J].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張云秋.現(xiàn)代漢語受事賓語句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A Focus Structure Analysis of“Chi+X ”in Chinese Under Alternative Semantic Theory
Liu Jun
Based on the Alternatives Semantics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unconventional Verb-Object structure“Chi+X”in Chinese language comprehensively and indicates that the X part including a focus-alternatives set is the common expressive pattern of sentence structure an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make it tenable.It reveals that the X’s distinctive feature makes“chi+X”structure the combination of metonymy structure and focus structure with certain operation mechanism in language 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on.
“chi+X”structure in Chinese;Alternative Semantics;parallel symmetry formula;metonymy
H146.3
A
1672-6758(2012)08-0111-2
劉君,碩士,講師,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Class No.:H146.3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