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樂娜
秋蘭飄香的九月,播放器中轉(zhuǎn)動格蘭杰《愛的力量》,耳畔彌漫著淳樸、清新的自然音籟,心曠神怡……
珀西·格蘭杰是一位涉獵非常廣泛且想象力非常的音樂家,他的興趣從澳大利亞原著音樂到祖魯黑人音樂,甚至溯源到十二世紀的合唱曲。當然,爪哇的加美蘭音樂,不列顛、斯堪的納維亞、太平洋島嶼等地搜集的民歌,還有巴赫、道蘭、艾靈頓公爵、格什溫、理查·施特勞斯等作曲家的音樂,亦都在他的視野范圍之內(nèi)。說到格蘭杰對民間音樂的熱愛,還要感謝1905年露西·布羅德伍德在民歌協(xié)會的一場講座,正是那次講座激發(fā)了他對民間音樂的興趣,并如癡如狂地投身到音樂采集的實踐中。玩笑一句,如果當年格蘭杰錯過了這場講座,我們今天恐怕也要錯失這么精彩的《愛的力量》了。
這張管弦樂唱片一開始的《丹麥民歌組曲》得益于作曲家1922年到1927年的丹麥之行,當時格蘭杰與丹麥資深民俗學家埃沃德(Evald Tang Kristensen)一起搜集民間音樂,為這部四樂章的組曲提供了相當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第一樂章“愛的力量”便點明唱片主題,講述女主角對愛情、親情與仇恨的取舍。年輕姑娘的兄長因為總是羞辱妹妹的戀人,最終被其所殺。當面對戀人“是否責怪?是否還愛我”的詢問,女孩的回答竟是如此堅定“即便你殺死了我的父親,我也依然愿意跟隨與你”!她在愛情、親情與仇恨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情。第二樂章“彼得王的馬夫”是一首舞曲,女主角小柯爾斯頓喬裝成男人,甘愿當一名車夫,只為能跟隨在丹麥國王的身邊盡心服侍。用心良苦終有回報,九年之后,柯爾斯頓成了一對雙胞胎的母親?!耙国L和兩姐妹”則以兩首丹麥民歌為基礎,“夜鶯”實際上是被邪惡繼母施咒的少女,不久后被騎士救出,并解除了魔咒?!皟山忝谩钡墓适伦屓寺?lián)想到因果報應,姐姐愛上了妹妹的未婚夫,為了能和愛人在一起,姐姐竟狠心將妹妹推入水中淹死。不久后,妹妹的尸體被兩位小提琴手發(fā)現(xiàn),他們將妹妹的頭發(fā)制成琴弦并在姐姐的婚禮上演奏、道出真相,最終,姐姐被活活燒死。末樂章“朱特人的旋律”取源于日德蘭半島搜集到的一系列民間音調(diào):在一富一窮兩位心上人中猶豫不決、左右為難的“選新娘”,上陣殺敵前一曲訴真情的“騎兵的告別”,一位耶路撒冷鞋匠吟唱的古老宗教歌曲,以及最后聰明妻子與不服約束的老公智斗的夫妻二重奏。諸多音樂元素在這里巧妙地融合,并與開頭的音調(diào)做出呼應,充分顯示了格蘭杰對音樂的掌控能力。
在格蘭杰的成長與教育中,母親蘿絲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十三歲那年,他和母親一起來到歐洲,就讀德國法蘭克福的高等音樂學校。1901年到1914年,母子倆移居英國倫敦。這段時間里,格蘭杰經(jīng)常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出席音樂會,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一戰(zhàn)爆發(fā)后,他們來到美國定居,直到1961年過世。盡管反對戰(zhàn)爭,格蘭杰依然很高興地加入了美國軍樂隊,久傳不衰的《鄉(xiāng)村庭園》便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像福斯特的許多民歌一樣,《殖民之歌》亦是非常典型的美國鄉(xiāng)村曲調(diào)。格蘭杰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美景與人民的濃厚情感充分融入到樂曲之中。與此同時,作曲家還加入了大量復調(diào)旋律,使內(nèi)部和聲與織體更為豐富,讓音樂豐滿不少。
《德里郡的愛爾蘭曲調(diào)》隨《愛爾蘭古曲集》一同出版。最初在1902年,格蘭杰將它譜成了一首無伴奏混聲合唱。第二年,隨著弦樂版的問世,這首樂曲更為廣泛流行。
帕薩卡里亞舞曲《綠色灌木》取源于賽西爾·夏普(Cecil Sharp)在薩默塞特塞搜集到的一首英國民歌。最初,格蘭杰于1905到1906年,將之譜寫為小樂隊作品,而唱片中的錄音為1921年作曲家重新譜寫的版本。除了頻繁的休止之外,格蘭杰同樣在這首曲調(diào)中加入了大量復調(diào)旋律,聽起來十分新穎獨特而富于趣味。值得一提的是,在帕薩卡利亞體裁中如此大膽創(chuàng)新地運用民歌,可謂英國音樂中的先例,而在《布里格集市》和《舞蹈狂想曲》中,戴留斯也運用了相同的手法。
1908年,賽西爾·夏普將自己搜集到的一首英國莫里斯曲調(diào)分享給格蘭杰,作曲家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牧羊人的呼喚》。實際上,這段音樂與北英格蘭的民間曲調(diào)《船》出自同源,整個英格蘭到處可以聽到它們的各種變體。莫里斯是一度流行于英格蘭的民間舞蹈,舞步獨特,跳莫里斯的人往往會隨著音律“嘿嘿”地吆喝,而這正是標題中牧羊人的“HEY”。
《邦尼杜村莊的河岸與山坡》是一首傳統(tǒng)的蘇格蘭曲調(diào),最初叫“蘇格蘭人亨特的喜悅”,由羅伯特·彭斯(Robert Bums)填詞。在最初的合唱版本中,格蘭杰運用了口哨,而唱片中聽到的管弦樂版本中,口哨的部分已由弦樂組在高音區(qū)的演奏代替。據(jù)說,格蘭杰母親的瑞士按摩師西格德·費爾南多是一位藝術愛好者,正是他的影響讓格蘭杰愛上了口哨。
從威廉·查培爾(William Chappel)的《英國流行古曲集》中,格蘭杰挑選了一首片段,并寫成了唱片中錄制的《我的羅賓到森林去了》。正如作曲家自己所形容的那樣,在富于半音階風格的和聲烘托下,旋律猶如“漫步”(ramble)一般隨性、自由、舒展。在戴留斯的一些音樂中也能找到相類似的風格。
1928年8月,格蘭杰與艾拉(Ella Viola Stream)在好萊塢露天劇場舉行婚禮,并親自指揮由一百二十六位樂手組成的龐大管弦樂隊,奏響專為妻子而作的《致北歐的一位公主》。當時,約一萬五千名觀眾在現(xiàn)場見證了這情深意濃的幸福時刻。在這首樂曲中,格蘭杰再次運用了他尤為喜愛的“漫步”風,悠閑愜意中亦充分表達了他對北歐民族的熱愛。音樂輕緩地進入,隨著情緒的加深,開始的主題由完整的管弦樂配器再次演奏,音樂逐漸被推向高潮。之后,格蘭杰巧妙地引用了圣-?!短禊Z》中的一小段,繼而在神圣的鐘聲里結束全曲。
播放器中,格蘭杰《愛的力量》仍在轉(zhuǎn)動,閉目凝神,早有一片“五光徘徊,十色陸離”悠然于心……
斯洛伐克廣播交響樂團
Slovak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這是斯洛伐克最早組建的一支樂團,成立于1929年。樂團在國內(nèi)外成功舉辦了多場音樂會,足跡遍布德國、俄羅斯、保加利亞、丹麥、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英國、中國香港及日本。錄制的唱片不僅涵蓋格拉祖諾、格里埃爾(Reinhold Glière)、米亞斯科夫斯基(Nikolai Miaskovsky)和一些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作品,也有奧涅格(Arthur Honegger)、伊貝爾(Jacques Ibert)、哈恰圖良的電影音樂。該樂團亦為拿索斯錄制了柴科夫斯基的芭蕾音樂以及柏遼茲和圣-桑的交響樂作品。
基思·布里昂
Keith Brion
基思·布里昂是一位自由指揮家,傳統(tǒng)的交響樂隊和管樂隊他都駕輕就熟。除此之外,他還是新蘇薩管樂團(New Sousa Band)和維克多·赫伯特交響樂團(Victor Herbert Orchestra)的藝術總監(jiān)。在把握珀西·格蘭杰、維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約翰·菲利普·蘇薩(John Phillip Sousa)和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 Ives)等作曲家的作品方面,布里昂毫無疑問是國際公認的權威。
對于珀西·格蘭杰,布里昂一直都保持關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格蘭杰遺孀艾拉委任布里昂負責監(jiān)管格蘭杰藏品,其中包括他們保存在懷特普萊恩斯住所地下室的音樂作品。之后,布里昂開始指揮北澤西管樂團(North Jersey Wind Symphony),上演格蘭杰的專場音樂會。1982年,借格蘭杰百年誕辰紀念之機,布里昂在紐約愛麗絲·杜利音樂廳(Alice Tully Hall)舉辦了格蘭杰聲樂與室內(nèi)樂作品專場。1987年又在芝加哥與格蘭特公園交響樂團及合唱團(Grant Park Symphony and Chorus)合作,指揮了“格蘭杰管弦之夜”。此外,長期以來,布里昂一直是珀西·格蘭杰國際協(xié)會的董事成員,并與管理員保持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