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慶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試論愛倫·坡的種族觀
程慶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出于對國家未來的焦慮,愛倫·坡把當時美國社會尖銳的種族問題巧妙融入小說敘事中。他用隱喻、象征等多種藝術手法,對殘酷的奴隸制和種族壓迫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鞭撻,對黑奴的悲慘遭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憐憫。然而,坡深受南方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其思想上的保守因子導致種族立場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為了避免過分觸及種族問題而陷入政治漩渦,他在小說中采取一種調和策略,即一種既不觸怒白人讀者、又能為大多數黑人所接受的“平均種族主義”。坡竭力在小說中構建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種族迫害的理想世界,表達了對黑人、白人等多種族和諧共存的美好憧憬。
愛倫·坡;種族和種族主義;黑人形象;平均種族主義;和諧共存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享譽全球的著名詩人、短篇小說家和文藝評論家,他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既“沒有介入有關蓄奴制的爭端,也不談論南方自治和分裂主義問題”,[1]更沒有積極投身于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廢奴運動。但坡在種族立場上卻有其積極的一面,他對種族主義的譴責以及對黑人的同情也是一貫的。生活在蓄奴制肆虐下的19世紀上半葉,坡無論是在生活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都無法回避種族問題。雖然在其作品所涉及的一系列主題中,黑人、種族與種族主義這一美國社會極其重要和敏感的問題并非坡關注的焦點,但卻貫穿其詩歌和小說創(chuàng)作的始終。面對19世紀上半葉美國社會尖銳的種族歧視、種族沖突和種族壓迫,愛倫·坡這位具有超前意識和遠見卓識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自覺擔負起了種族反思和構建種族未來出路的歷史使命。愛倫·坡以隱喻、象征等多種藝術手法,通過諸多短篇小說再現了奴隸制盛行時代下種族歧視、種族迫害等殘酷的社會現實,對種族主義甚囂塵上的現實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鞭撻??梢詳嘌?,這方面的內容構成了坡的小說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雖然他對黑人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但同時也暴露出在種族立場上的局限性、狹隘性和不徹底性。本文力圖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通過透視坡筆下的黑人形象,揭示其對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的諷刺和批判,并深入分析造成其種族觀中局限性和不徹底性的根本原因,以期能對這位享譽世界文壇的天才作家的種族觀有一個客觀、公允而全面的認識。
對于有過愛倫·坡作品閱讀經驗的讀者來說,《被用光的人》(The Man That Was Used Up,1839)在坡的作品序列中也許并不出眾,但該小說卻是坡諷刺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的力作。在這篇小說中,坡通過對“被用光的人”——約翰·史密斯準將獨特形象的塑造,“借助一個戰(zhàn)爭英雄的身體,審視了殖民沖突與科技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2]辛辣地諷刺了杰克遜政府授予驅逐、屠殺印第安人的軍人“戰(zhàn)爭英雄”的做法。在揭露白人種族歧視集體無意識的基礎上,坡通過大家在談及史密斯與克卡普族和巴加布族印第安人的戰(zhàn)爭中所表現出的英勇和無畏,強烈地批判了根深蒂固的白人種族主義。當小說敘述者“我”向別人打聽有關準將史密斯的隱秘時,令“我”費解和惱火的是,“我”居然聽到了大家(塔比莎·T·小姐、阿娜貝拉小姐、寡婦凱瑟琳·王牌夫人、皮羅奧特夫人和西奧多·西尼維特)對克卡普族和巴加布族印第安人的厭惡與憎恨之聲。
在熟知史密斯準將秘密的這群人中,既有來自上層社會的千金小姐和藝術鑒賞家姊妹,又有來自貴族階層的寡婦和舞會皇后,更有“我”的知心朋友。然而,這些來自白人社會且有著“種族優(yōu)越感”的人都一致認為,史密斯先生之所以會成為一堆古怪的“大包裹”和一個被現代科技發(fā)明用光的人,主要是因為克卡普族和巴加布族印第安人太過兇殘和卑鄙。他們一致認定史密斯將軍勇敢、無畏,是個有著不朽英名的戰(zhàn)爭英雄,敢公然在大庭廣眾之中鄙視和憎恨克卡普族和巴加布族印第安人。小說一方面揭露了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在美國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突顯了這群持白人優(yōu)雅論者的話語霸權??梢钥隙ǖ氖牵@顯然不是愛倫·坡的隨意之筆。坡曾在《怪異故事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1840)的序中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短篇作品絕大部分都是深思熟慮的有意嘗試和小心翼翼的苦心經營之結果”。[3]而根據坡的同時代人納撒尼爾·帕克·威利斯(Nathaniel Parker Willis)的說法,《被用光的人》是“坡本人最喜歡的諷刺小說之一”。[4]坡通過敘述者“我”與多位友人就史密斯準將的隱秘展開的簡短對話,昭示了白人種族歧視的集體無意識,同時也嘲諷了他們持白人優(yōu)越感的狂妄自大和愚昧無知。
毋庸置疑,史密斯準將是白人的代表,他遵從上級的命令,率領軍隊對印第安人進行驅趕、屠殺,但結果自己卻變成了一個只有一只眼睛、一條腿和一只胳臂的“廢人”。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替他完成“身體組裝”工作的竟然是一個名叫龐培的黑人奴仆。作為一個來自文明社會的男性白人代表,史密斯這一形象的塑造顯然是坡有意為之。對克卡普族和巴加布族印第安人進行的殖民戰(zhàn)爭,讓史密斯贏得了將軍頭銜、榮譽和美名,但這是以損害舌頭、眼睛、上顎、胳臂、腿、胸等為代價的。雖然資本主義的現代化“修補”技術讓史密斯以新的姿態(tài)重新回歸美國白人上流社會,并受到“文明白種人”的愛戴和景仰,但在日常生活中,史密斯準將的日常起居都無法自理,甚至連自己的“身體部件”都無法控制,這不得不說是對白人種族優(yōu)越論和美國文明、民主、進步政治思想的顛覆和諷刺。
誠如坡自己常常說的,對人性的臻于至善,以及政府當局所鼓吹的那些一般概念——文明、自由、平等和進步等,他一概予以否定?!叭绻f坡真有什么政治思想的話,他就大有可能被認為是當時反杰克遜的南方反動力量的一個典型。就坡的個人氣質而言,坡確實是這股反動力量的一個典型?!保?]300很多評論家認為,坡在《被用光的人》中刻畫的史密斯準將的原型是溫菲爾德·司科特(Winfield Scott,1786—1866)將軍。司科特將軍是弗吉尼亞人,是約翰·愛倫(坡的養(yǎng)父)第二個妻子的近親,坡還在很小的時候,每當他來愛倫家,坡便會與他嬉戲。在美國歷史上,司科特是服役時間最長的幾位將軍之一,在美國—墨西哥戰(zhàn)爭和美國內戰(zhàn)中皆當過指揮官。司科特曾經在屠殺塞米諾爾族印第安人的戰(zhàn)爭中身負重傷,和史密斯一樣,也是一位名譽準將。
小說的副標題——一個關于最近殺戮巴加布和克卡普戰(zhàn)役的故事——似乎一開始就為故事定下了基調,即該小說應該是一個關于殺戮的戰(zhàn)爭故事。然而,即便讀者讀完小說的最后一個字,我們仍舊看不到任何有關戰(zhàn)爭、殺戮的直接描寫,小說通篇都圍繞史密斯準將的秘密來展開。我們所能知曉的便是史密斯準將在殺戮印第安人的戰(zhàn)爭中表現異常英勇,幾乎屠殺了所有的印第安人,但最終他仍舊被印第安人割了舌頭,挖了一只眼睛,砍斷了一條胳膊和腿,成為了一個被現代科技“用光的人”。然而,可悲的是,史密斯這個殺人魔王卻被奉為軍人的楷模,還成了社會名流。坡塑造史密斯準將這一人物,一方面無情地諷刺了當時美國社會上流行的病態(tài)價值觀;另一方面,坡也嘲諷了美國杰克遜政府當局為驅趕、屠殺印第安人的軍人授予“戰(zhàn)爭英雄”的做法,既無情鞭撻了杰克遜政府所鼓吹的“民主共和”的執(zhí)政理念,也對深受白人殖民統(tǒng)治者殘害的印第安人表達了深切同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史密斯將軍之所以會成為“被用光的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史密斯將軍為代表的“文明白人”和“種族優(yōu)越論”者對印第安人的掠奪行徑所造成的。印第安人對史密斯將軍的殘忍報復其實并非出于本性,而是對白人殺戮做出的一種必然反抗,換言之,這其實也是對白人殖民統(tǒng)治者“文明使命論”、“種族優(yōu)越論”和種族迫害的一種激烈反抗和報復。
如果說坡在《被用光的人》中對種族迫害和種族主義進行了無情的鞭撻與控訴的話,那么在短篇小說《跳蛙》(Hop-Frog,1849)中,坡則對飽受羞辱與迫害的奴隸代表——跳蛙和特里佩塔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很多評論家往往會把《跳蛙》歸為恐怖類小說,主要是認為故事主人公跳蛙雖然遭受了國王的凌辱與欺壓,但其本性兇殘,報復手段極其殘忍,且故事情節(jié)也過于恐怖。而評論家瓊·達揚(Joan Dayan)則認為,“《跳蛙》是坡最恐怖的復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坡對奴隸制的全國性罪惡表達了他設想的報復”。[6]這一觀點的提出,無疑是肯定了坡對美國奴隸制的批判與鞭撻。通讀整篇小說,讀者所能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兩位奴隸的悲慘遭遇和他們在忍辱負重之下向國王復仇的情節(jié)描寫。與坡創(chuàng)作的其他涉及美國奴隸制小說不同的是,跳蛙這一可憐的奴隸形象不像在其他小說中那樣被描繪成恐怖的施暴者,“坡第一次對奴隸表達了深切的同情”。[7]240
小說的主人公跳蛙和特里佩塔皆來自一個蠻荒、遙遠的國度,他們倆人的家鄉(xiāng)近在毗鄰,只因被國王麾下的一名常勝將軍俘虜,便被“作為取悅國王的禮物”送到了皇宮中。跳蛙這個名字并非他的真名,只因他走起路來既像在跳,又像在扭,故而國王和滿朝文武便賜“跳蛙”一名給他。雖然坡在小說中并沒有把跳蛙直接說成是美國的一個非洲奴隸,但是跳蛙作為弄臣的奇特外在形象卻可以把他和美國內戰(zhàn)前的普通奴隸形象等同起來。跳蛙被描繪成是一個侏儒,且兩腿畸形,但或許是造物主為了彌補其下肢的缺陷,特別賜給了他雙臂巨大的力量,使他可以在樹木或者繩索等可攀援的物體上進行異常敏捷的技藝表演。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他像一只青蛙,倒不如說他更像一只松鼠或小猴。此外,侏儒在宮廷扮演的角色是專門取悅國王的弄臣,這無疑把跳蛙和傳統(tǒng)的黑人與北美印第安人的后裔聯系起來。
坡效仿廢奴文學,極富同情地對作為奴隸的跳蛙進行了描寫,也把他的各種痛苦逐一向讀者進行了羅列。跳蛙不僅是個侏儒,還瘸了腿,走路必須克服重重困難,而且還要忍受國王和大臣們的不斷羞辱。他的名字——“跳蛙”本身就是羞辱的標志。在宮廷里,無論國王何時要求,他必須隨時出現以便逗國王開心,稍有遲緩,還可能遭受皮肉之苦。此外,坡提及特里佩塔遭受的性騷擾,對女性奴隸遭受性侵犯給予關注,從這一點來說,也恰恰吻合了廢奴文學的主題。而在表達對跳蛙的憐憫和同情方面,小說中描寫了國王強迫跳蛙喝酒的場景。當跳蛙在服從了國王為家鄉(xiāng)朋友們的健康干杯的命令之后,國王的殘暴才真正體現出來。然而,坡并沒有就此打住,他隨后繼續(xù)告訴讀者,這道為跳蛙“家鄉(xiāng)的朋友”干杯的圣旨頓時使他眼里涌出了淚花。當跳蛙畢恭畢敬地從暴君手里接過酒杯之時,大顆大顆辛酸的淚水早已滴進了杯中。坡或許深受廢奴文學的影響,因為這一場景的描寫在廢奴小說中能很容易找到,只不過它們是以南方種植園主和黑人奴隸分別代替了國王和侏儒。大量充斥于廢奴文學中過多的感傷描寫,似乎為跳蛙被國王逼哭這一場景提供了極佳的范例。
“坡的小說對廢奴文學的效仿不僅體現在對奴隸們悲慘遭遇的描寫上,而且還表現在其對作為兇殘代表的奴隸主略帶妖魔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保?]247故事伊始,坡便用一些極具貶義的詞語來描寫國王和眾大臣,說他們是“大腹便便”、“腰圓膀粗”、“腦滿腸肥”等,而這群令人厭惡之人最大的快樂便是羞辱、捉弄跳蛙。當大臣們看見跳蛙被逼喝下酒之后那種神志不清、半癡半呆的狀態(tài)時,他們都為國王玩笑的成功而覺得非常有趣。從這里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敘述者對跳蛙的遭遇給予了深切的同情。敘述者用“暴君”和“魔鬼”來形容國王,而談及跳蛙和特里佩塔之時,敘述者卻用“可憐的瘸子”、“可憐的侏儒”、“可憐的家伙”和“可憐的女孩”等詞語來表達對他們的憐憫。當國王看見跳蛙呆呆地看著第二杯酒而嚇得透不過氣來沒法喝下之時,殘忍的國王頓時厲聲吼罵,并對特里佩塔猛然一推,把滿滿一杯酒潑在了她的臉上,而她對國王唯一的冒犯便是跪在國王面前替跳蛙求饒?!啊短堋肪拖駨U奴文學一樣,通過關注奴隸們在一個辱罵成性、幾乎是魔鬼般的主人手下所遭受的殘酷虐待,傳達了坡對兩位奴隸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7]247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坡的種族觀在某種程度上和大多數創(chuàng)作廢奴文學作者的種族觀是相似的。
毋庸置疑,愛倫·坡是反對種族迫害和種族主義的,而他的反種族主義思想也是明確的,但他在對待黑人與白人是否平等這一點上卻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這體現了坡極其復雜的心態(tài)。作為一個關心黑人命運、提倡黑人與白人“和諧共存”思想的人道主義小說家,坡始終認為奴隸制和種族主義是對人性的踐踏和摧殘。雖然坡在其很多的作品中對奴隸制和種族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鞭笞,但他從未在其作品或者日常的言行中提倡過廢除奴隸制。坡所處的家庭、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等諸多因素對他的影響在其作品中潛移默化地流露了出來,從而造成了他在種族觀立場上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他成長在一個擁有黑奴的家庭不無關系。
愛倫·坡自從被約翰·愛倫夫婦收養(yǎng)之后,便一直在有黑人奴仆照料的環(huán)境下長大。1811年1月,約翰·愛倫從一位叫奇塔姆的奴隸主手里以25英鎊的價格購買了一個名叫朱迪絲的黑人婦女。而根據記載,朱迪絲就是愛倫·坡的黑人保姆。在坡很小的時候,朱迪絲除了有時會帶他到“山頂的破舊教堂”游玩之外,還時常會帶他去養(yǎng)母愛倫夫人娘家的莊園玩。“他在莊園的黑人住區(qū)聽到了怪誕的故事,他的黑人保姆帶他上那些地方去聽到了關于墳場,鬼魂出現,尸首,以及妖怪的故事。他確實是在黑人的詭譎世界里度過了童年?!保?]2991835年8月,愛倫·坡回到里士滿出任《南方文學信使》(The 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的助理編輯。據資料統(tǒng)計,當時里士滿的奴隸交易異常繁榮,而奴隸市場離《南方文學信使》雜志的編輯部僅相隔兩個街區(qū)。坡經常路過那里,“肯定見證過奴隸的拍賣并體驗過由此而帶來的充斥于大街小巷的恐怖,一群群奴隸被鐵鏈連鎖著,準備運往南方腹地”。[8]263
在白人殖民者眼里,“黑色”是“危險的符號和卑微低下的象征”,他們常常將“黑色”與“過失、邪惡、死亡和沒有宗教信仰”[9]聯系起來。當時,“白人至上論”甚囂塵上,“黑人低下論”則大行其道。可以說,自從美國建國之后,“黑人種族身份低人一等的觀念就已經深深嵌入白人的潛意識里,對后來的白人小說家在黑人形象的創(chuàng)作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10]124作為一位來自美國南方的白人作家,坡從小就和黑人有所接觸。他了解黑人,也同情黑人。然而,從愛倫·坡很多短篇小說中所塑造的黑人形象來看,實際上他依舊深受美國種族主義傳統(tǒng)的影響,并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出對舊式南方貴族濃厚的懷舊情懷??梢哉f,坡的階級性及其從小所接受的南方文學傳統(tǒng)的熏陶決定了他種族立場的不徹底性。雖然從愛倫·坡的小說中我們所看到的諸多黑人形象大部分都是正面的,但作品中所描寫的黑人始終都是白人的奴仆,即便他們獲得自由,但出于對白人主人的忠誠,他們依舊心甘情愿地永遠服侍白人主人。不論是《金甲蟲》(The Gold Bug,1843)中的黑人老奴朱庇特,還是《黑貓》(The Black Cat,1843)中象征黑人的黑貓對主人公“我”的相伴相隨,他們首要的特征就是對主人忠心耿耿和不離不棄。種族歧視、種族主義以及白人至上的思想早已在黑人的內心生根發(fā)芽,這種思想使他們徹底喪失了自由、平等的理念,或者可以說,在他們的思想深處,他們壓根就缺少這樣的意識,從而自覺、自愿去充當白人的奴仆。
《金甲蟲》中的主人公勒格朗原本是一位出身于法國豪門貴族的富有少爺,后來只因一連串的不幸遭遇陷入了貧困。雖說家族的不幸讓勒格朗不名一文、貧困交加,但黑人老奴始終不離不棄,精心服侍著勒格朗。實際上,朱庇特“早在勒格朗家道中落之前就已經獲得解放,可是不管是威脅還是利誘都無法使他放棄他所認為的他服侍威廉少爺的權利”。[11]627從效忠主人這一點來看,老黑奴朱庇特在很大程度上與詹姆斯·庫珀筆下的凱撒·湯姆森這一黑人老奴形象如出一轍。朱庇特和凱撒一樣,皆“帶有致命的精神缺陷,他在精神上遭到了‘閹割’,靈魂已被偷換,失去了黑人本應具有的反抗精神”。[10]126如果說庫珀塑造了凱撒這一傳統(tǒng)黑奴形象,并使其主要特點固定下來,那么可以肯定地說,坡筆下的朱庇特則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白人小說中的傳統(tǒng)黑奴形象,為美國南方小說和黑人小說中隨之涌現的大量“湯姆叔叔”式的人物開了風氣之先河。
坡作為一個浸潤在美國南方文化中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他的情感還是偏向南方的,這可以從他與愛默生等來自北方的超驗主義者的口誅筆伐中看出。誠如巴爾扎克在情感上傾向并同情法國貴族一樣,坡也在潛意識中認同了美國南方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標準與道德規(guī)范。從坡的小說中我們找不到那種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和解放的黑人形象,他們的性格更多的只是滑稽可笑、笨手笨腳和愚蠢透頂。而對于黑奴們愚笨、莽撞的性格,坡總是要諷刺和挖苦一番。不過,黑奴偶爾也會大發(fā)雷霆,似乎那時他們已然忘卻自己作為奴仆的身份,而是對他們原本就該忠誠、尊敬和愛戴的主人充當起了“監(jiān)護人”或者“長輩”的角色。當《金甲蟲》中的主人公勒格朗發(fā)現了金甲蟲所隱含的有關基德船長寶藏秘密之時,他整天為此苦思冥想,耷拉著腦袋,聳起肩膀,臉色灰白得像只鵝,而且還一直在做著一些朱庇特壓根兒就不明就里的拼字游戲。此時,朱庇特早已忘卻了他是一名黑人老奴,竟然一改往日作為奴仆誠實、忠心和溫順的形象。當朱庇特來到查爾斯頓邀請敘述者“我”前往島上時,他憤怒地說道:“我可嚇壞了……他就趁我不留神溜了出去,在外面逛了整整一天。我準備了一根大木棍,打算他一回來就狠狠揍他一頓?!保?1]631
1832年1月4日,坡發(fā)表在《星期六信使報》(Saturday Courier)上的第一篇小說《梅芩格施泰因》(Metzengerstein)表達了他對解放奴隸和美國廢奴運動的恐懼,以及他作為一個作家對國家命運深切的人文關懷和焦慮,雖然這種關懷和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未免帶有一定的階級性、局限性和狹隘性。愛倫·坡把《梅芩格施泰因》這一小說的背景設置在匈牙利,從表面上來看,故事的情節(jié)設置似乎完全脫離了美國內戰(zhàn)前的環(huán)境,但《梅芩格施泰因》卻隱秘地想象了美國奴隸反抗的潛在危險。從故事的情節(jié)來看,小說既沒有談奴隸主和黑人奴隸之間的那種壓迫與反壓迫的緊張關系,也沒有任何有關美國南北方之間關于蓄奴和廢奴運動的言論,這似乎很難與美國的種族主義和廢奴運動扯上任何的關系。但如果把這篇小說和當時的政治、社會環(huán)境相聯系,我們會發(fā)現,其實小說以隱喻的方式,彰顯了廢奴運動的殘暴和美國被解放的黑人奴隸對白人、南方貴族甚至國家層面所帶來的毀滅性危害。“《梅芩格施泰因》是坡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第一次嘗試涉及奴隸制和種族,只不過他是以一種謹慎的、警戒性的政論形式來予以處理?!保?2]18
小說中的伯利菲茨因伯爵是在試圖解救自己鐘愛的駿馬時被火燒死的?!叭绻f《梅芩格施泰因》中的馬代表黑人奴隸,那么(梅芩格施泰因)伯爵就是一個廢奴主義者?!保?2]21而伯利菲茨因伯爵在這篇小說中擔當的則無疑是一個蓄奴主義者或者說是一個奴隸主的角色。來自梅芩格施泰因家族的年輕伯爵在伯利菲茨因伯爵家馬廄中放火的舉動,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廢奴主義者對奴隸主的報復或者說是解放黑人奴隸的正義之舉。美國內戰(zhàn)前期,南方很多的奴隸主和白人種族主義者常常將馬和奴隸等同于污濁的、被人飼養(yǎng)的、獸性的私人財產。伯利菲茨因伯爵不顧生命危險冒死前去馬廄的熊熊烈火中解救自己鐘愛的駿馬,表面看來,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私人財產,但實際上,這也恰恰以隱喻的方式告訴我們:伯利菲茨因伯爵是一個堅定的蓄奴者。大火雖然導致了伯利菲茨因伯爵的死亡,但卻解放了這匹象征著黑人奴隸的駿馬??梢哉f,梅芩格施泰因伯爵解放奴隸的行動(縱火)一舉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愛倫·坡似乎并沒有對這一“善舉”大加贊賞,而是以諷刺的口吻表達了他對梅芩格施泰因伯爵的鄙夷,以及對這匹死里逃生沖出馬廄的火紅大馬的恐懼和詛咒。坡的這種情節(jié)設計,似乎恰好迎合了擁奴派對廢奴主義者的厭惡與憎恨。
《梅芩格施泰因》以一則古老的寓言預示了兩大家族的毀滅。坡似乎想通過小說來呈現一個恐怖的事實:北方改革者們愚蠢地認為,他們只要解放了黑人奴隸,并賦予黑人奴隸們以平等、自由的權利,他們就能“掌控好那些難以管束的黑人,但這是與生俱來的完美主義者無知表現的一種樂觀精神,最終卻導致了梅芩格施泰因伯爵的毀滅”。[12]20小說也從另一個側面?zhèn)鬟_了愛倫·坡對國家未來的深切關心和對種族問題的焦慮:“解放作為私人財產的黑人奴隸將導致南方和北方的共同毀滅,黑人將統(tǒng)治白人,美國將在沒有主人的奴隸陰影之下走向熊熊烈火?!保?2]20
然而,坡的這種帶有明顯局限性、狹隘性的種族焦慮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似乎顯得多余。面對全國如火如荼的奴隸解放運動,1835年,愛倫·坡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里士滿。據記載,“坡回到里士滿是由于害怕黑人奴隸暴動和報復性行為的蔓延”。[8]263或許是出于對大多數黑人奴隸悲慘遭遇的同情或者憐憫,抑或是深受傳統(tǒng)種族和種族主義長期禁錮思想的影響,從坡創(chuàng)作的諸多小說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黑人和白人之間那種針鋒相對的敵我矛盾。不論是《金甲蟲》中的黑人老奴朱庇特、《絕境》(A Predicament,1838)中的矮奴隸龐培,還是《被用光的人》中的黑奴龐培和《黑貓》中象征黑人奴隸的黑貓,在多數情況下,坡還是賦予了他們誠實、忠心和溫順等奴隸主和種族主義者眼中黑人奴仆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然而,在坡的身上,流淌著南方貴族的血液,他的一言一行無不證明,他與生俱來就有一副南方落魄貴族的氣息。坡短暫而坎坷的一生,始終為生計奔波,不斷在費城、紐約、里士滿、巴爾的摩和波士頓之間來回輾轉。無論是坡的成長、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都和南方有關。以坡的短篇小說《金甲蟲》為例,仔細研讀之后我們會發(fā)現,其實小說中仍舊浸透著一些南方傳統(tǒng)種族主義的陳詞濫調。朱庇特對少爺的忠誠和順從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即便勒格朗幾次三番辱罵朱庇特為“你這個該死的惡棍”、“你這該死的笨蛋”時,朱庇特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稱呼,或者在他的心里,少爺的話永遠都是“至理名言”。
除了從刻畫黑奴對白人主人的絕對忠誠、服從和溫順等特點之外,坡在小說中對黑人土語的描寫也同樣浸透著種族主義的影響?!督鸺紫x》中的黑人奴仆朱庇特操著一口模糊不清的黑人土語。當朱庇特邀請敘述者“我”前往島上去見其主人勒格朗時說道:“I don’t think noffin’about it—I nose it.What make him dream bout de goole so much,it taint cause he bit by de goole-bug?Ise heerd bout dem goole-bugs fore dis.”[13](“我不是認為——我知道這事。他要不是給那只金甲蟲咬了,那他干嗎滿腦子想著金子?我以前聽說過金甲蟲的事?!保?1]632)坡在此處展示的黑人方言經常被后人指責,認為這是坡對黑人土語進行的“拙劣模仿”,認為是坡在種族偏見和種族主義影響下對黑人的極力丑化。而于1993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當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則認為,愛倫·坡把黑人的語言表現得“近似于驢子的叫聲,認為坡極盡丑化之能事,暴露了自己的愚蠢。當朱庇特說‘我知道’(I knows)的時候,坡卻故意將動詞拼寫成‘鼻子’(nose)”。[14]
愛倫·坡扎根于美國南方鄉(xiāng)土,對美國的南方社會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非常害怕發(fā)生激烈的社會變革。愛倫·坡這種愛恨交織的復雜感情在塑造黑人形象時就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雖然愛倫·坡并非種族主義者,但他卻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種族主義的觀念,美國南方固有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始終鐫刻在他的內心深處。盡管愛倫·坡在小說中從不掩飾自己對種族主義的深惡痛絕,但他來自南方,南方始終是他的故鄉(xiāng),他不想南方社會有激烈的社會變革,更不希望南方社會因種族問題而分崩離析,他想表達的,或者說他希望的只是告誡白人別過分欺壓、迫害黑人奴隸,希望他們能善待黑人。愛倫·坡反種族歧視、種族迫害與他畏首畏尾解決種族問題的方式之間形成了矛盾,這種矛盾造成了他作品中黑人形象的局限性,從而導致了他的種族觀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
誠然,坡的種族觀既有其先進性和批判性的一面,但同時卻又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著具有南方社會特點的落后性、局限性和狹隘性。倘若要客觀、公允地理解坡的種族觀中為何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互為矛盾的兩極,粗略回顧一下坡作為編輯的職業(yè)生涯似乎顯得很有必要。1835年10月至1836年12月,坡以全職編輯的身份效力于《南方文學信使》。實際上,坡是作為一個文學評論家進入美國文學界的。坡在為《南方文學信使》工作的一年多時間里,他為每期的報紙都要撰寫大量的評論?!斑@些評論的聲譽甚至超過了他的小說和詩歌,所以他在為該報工作期間,報紙發(fā)行額由七百份左右提高到將近五千份?!保?5]坡是一個有著高度藝術自覺的特立獨行的小說家、文藝評論家,作為雜志的編輯,既要對當時大眾讀者關注的諸多文學作品、社會焦點、時事政論等撰寫評論,同時又要兼顧報紙的發(fā)行量和讀者大眾的心理,從而避免得罪南、北雙方的報紙訂戶,他在《南方文學信使》的編輯工作仿佛走鋼絲一般,謹言慎行早已是家常便飯。
19世紀30年代,自從黑人奴隸納特·特納發(fā)起暴動之后,美國的奴隸制問題已經日益突出,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斗爭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廢奴與擁奴派之間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口誅筆伐,而當時各大報刊、雜志自然首當其沖,成了各方論戰(zhàn)的文化宣傳堡壘。為了取悅北方的廢奴主義者、拉攏南方支持奴隸制的訂戶和緩解南北雙方各自在奴隸制問題上的對立局面,《南方文學信使》的老板懷特在雜志的內容簡介中曾大聲疾呼,他的雜志應該致力于“讓每個區(qū)域更加了解對方,從根本上有助于驅散威脅雙方和平局面的陰霾,鞏固雙方神圣的兄弟般的友好關系”。[16]懷特深知,他的此番振臂高呼無疑能吸引更多的自由讀者。為了謹慎起見,坡自從當編輯之后,懷特便多次向他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卷入黨派政治的沖突中,以免危及《南方文學信使》的大好前程。然而,當時各大報紙、雜志為了拉攏訂戶而各自標榜的鮮明的種族立場、觀點和進行的口誅筆伐,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方文學信使》立志于消除地方偏見、致力于南北和諧的美好愿望。
為了增加《南方文學信使》的訂戶數量,刊登在該期刊上的文章、小說、評論等不但要讓南方的奴隸主們看到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觀點,同時,“坡(和懷特)又不想失去北方的訂戶,因此他們便竭力采取了特倫斯·慧倫(Terence Whalen)所稱之為的‘平均種族主義’(average racism)的策略來發(fā)表觀點。這是評價奴隸制的一種溫和態(tài)度,它可以盡量觸怒更少的白人讀者”。[17]在圖書、雜志以及大眾文化勃興的19世紀上半葉,坡采取的這種平均種族主義,既可以規(guī)避讓其陷入美國南北有關廢奴運動的漩渦,而且文中所刻畫的黑人形象以及白人和黑人奴仆之間的和諧共存關系,也可以讓他為自己的小說贏得更多的讀者群,從而將小說推向全國。換言之,出版社和作家也比較傾向于采取一種讓白人讀者更容易接受的種族主義,這樣既能贏得更多的白人讀者,而且這種種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讓黑人或者其他膚色的種族人群在心理上認可、接受。坡要想在全國文學市場的各個地方左右逢源,對他和眾多美國內戰(zhàn)前期的作家而言,平均種族主義既是他們表達其種族觀、種族理念的一種溫和之道,也是其建構小說的一種策略,因為它起碼可以從文學層面上消除讀者在廢奴與擁奴立場上的政治分歧。
然而,在涉及奴隸制、種族主義和廢奴運動等敏感的社會問題時,坡不得不謹小慎微,極力規(guī)避以免讓自己卷入奴隸制、種族主義這一造成人民不合,甚至導致國家分裂的大漩渦中。如果把坡純粹歸為廢奴派或者擁奴派,抑或認為坡是堅定的廢奴主義者或者是反廢奴主義者,那么這兩種觀點都是有失客觀、公允的。實際上,坡的種族觀大多停留在想象層面,他只是通過文學作品表達了他對種族主義的批判、對黑人奴隸的同情以及他在南方傳統(tǒng)影響之下對廢奴運動所表達的不屑,而且大多數的觀點都是通過象征手法來闡發(fā)的。
短篇小說《跳蛙》的主人公跳蛙所遭受的欺壓與凌辱以及故事中所描寫的諸多情節(jié),會讓很多讀者把跳蛙這一奴顏婢膝的人物形象和美國內戰(zhàn)前的奴隸相等同起來。但是,坡在此卻非常小心,正如在其他短篇小說中所涉及的奴隸制問題一樣,坡并沒有非常明確地把主人公跳蛙和特里佩塔這兩個人物與美國的非洲黑人奴隸畫上等號,坡在此處采取的只是一種平均種族主義,因為“這是一種白人讀者可以接受的種族主義”。[18]坡把《跳蛙》這篇小說的背景設置在一個模糊而又遙遠的國度,這樣便可避免任何直接的與美國社會有關的場景,尤其是“奴隸”二字,小說至始至終根本就不曾提及。坡在小說中“采取了一種移置策略(strategy of displacement),它成功地使自己的小說,與美國的政治問題相脫節(jié),以免觸怒北方的讀者”。[7]245無獨有偶,短篇小說《莫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1841)的故事發(fā)生在法國巴黎,表面上看,這篇融謀殺、恐怖、懸念迭生和縝密分析為一體的著名偵探小說與美國的種族歧視、種族迫害和奴隸制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坡卻用隱喻、象征的藝術手法再現了美國白人販賣、鞭打和迫害黑人奴隸,從而激發(fā)黑人奴隸逃走、反抗和報復白人的殘酷社會現實。一方面,坡在強烈譴責種族主義的同時,也反對黑人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與種族主義勢力相對抗?;蛟S正是基于這點考慮,坡才在《金甲蟲》和《阿瑟·戈登·皮姆述異記》(The Narrative of A.Gordon Pym of Nantucket,1837)兩篇小說中塑造了黑人老奴朱庇特和印第安混血兒彼得斯兩個忠誠、善良、有正義感的黑人形象。如果說把《莫格街兇殺案》中的黑猩猩比作黑人奴隸,那么水手就代表了白人主人。水手對黑猩猩的捕捉、販賣和鞭打無疑激起了它對水手的害怕和憎恨,以致最后逃到位于莫格街上的一棟房子里,用最殘忍的方式殺害了一對無辜的白人母女。坡在此處,無疑是想通過小說以隱喻的方式來告誡白人,要善待黑人奴隸,不能過分欺壓、凌辱他們,否則他們會像納特·特納一樣,在毫無任何征兆的情形下報復白人。從這一角度來看,也恰恰彰顯了坡的種族觀中的局限性和不徹底性,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坡害怕奴隸暴動,擔心廢奴運動和奴隸反抗會顛覆美國的南方秩序。
在短篇小說《絕境》中,雖然坡對黑人龐培的刻畫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種族主義者所慣于接受的模式化描寫,但他卻將這篇小說的背景設置在蘇格蘭的愛丁堡,這也從地域上巧妙地避免了對美國奴隸制的品頭論足。坡意識到美國的很多讀者大部分都有各自的政治傾向,于是他便在設計《金甲蟲》的故事情節(jié)中,非常謹慎而又睿智地回避了種族和種族主義這一敏感的話題。一方面,他繼承了傳統(tǒng),充分利用了白人主人和黑人奴仆之間那種傳統(tǒng)、親密的關系來建構小說的人物關系;另一方面,坡又將朱庇特刻畫成一個自由黑人,試圖避免廢奴派和擁奴派任何一方的指責。盡管我們在小說中可以多次看到勒格朗是以主人的身份來指使朱庇特的,但朱庇特卻始終是個自由黑人。他可以隨心所欲去任何地方,可以對勒格朗說任何不敬的言語,甚至可以準備大木棍來毆打他敬愛的少主人,但是在通篇小說中我們卻找不到奴隸二字。換言之,坡試圖在文本、文字層面上充分利用讀者大眾所能接受的這種平均種族主義,以此來調和、緩解南、北方之間就奴隸制而激發(fā)的抗爭。通過朱庇特這一老奴仆在合法地位上重要而又細微的改變,坡試圖在小說世界中構建一個理想而又和諧的南方社會,在那里,他可以面對全國的文學市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愛倫·坡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白人與黑人之間那種你死我活、相互迫害的直接描寫。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黑人奴仆或者黑人伙伴與白人主人或白人伙伴之間那種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和諧主仆或伙伴關系。如果說坡在《金甲蟲》中塑造的黑人老奴朱庇特是其白人主人勒格朗忠實、溫順的仆從,那么坡在《阿瑟·戈登·皮姆述異記》中所刻畫的混血兒彼得斯則完全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黑人形象,從而富有了嶄新而又超越時代窠臼的涵義。坡創(chuàng)作《阿瑟·戈登葉·皮姆述異記》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倡導在白人與黑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友愛、互幫互助的“和諧兄弟關系”。而建立這種和諧、互助、友好關系的使命似乎落在了混血兒彼得斯的肩上,對于敘述者皮姆來說,彼得斯已然超出了一般混血兒的形象。其實,坡心目中理想的種族關系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作為自然人的和諧共存。然而遺憾的是,這種和諧共處的種族關系在坡所處的那個年代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即便是在當下美國奴隸制被廢除,種族迫害和種族歧視大大消除的情況下,雖然種族關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如果想徹底消除種族歧視和種族主義,或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托妮·莫里森曾對愛倫·坡把美國種族和種族主義這一社會敏感話題融入小說創(chuàng)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沒有哪位早期的美國作家在表達美國非洲民族主義的概念時比坡更為重要”。[19]
坡作為一個白人作家,沒有囿于傳統(tǒng)、狹隘的種族觀并陷入“白人至上”的種族優(yōu)越情結,這已實屬難能可貴,充分體現了他的博大胸懷和人道主義思想。與同時代的對種族問題持保守態(tài)度的許多作家相比,坡的種族觀不得不說更具進步性。坡所提倡的白人、黑人和諧共處的種族理念對促進種族之間的健康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眾所周知,斯托夫人在《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1851)中對美國殘酷的奴隸制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這早已為中國大多數讀者所熟知,而早在斯托夫人之前,愛倫·坡就在《跳蛙》、《被用光的人》等短篇小說中,對美國的奴隸制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和諷刺,并對黑人奴隸的悲慘遭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憐憫。誠如評論家貝齊·厄基拉(Betsy Erkkila)指出的,“坡脫離美國傳統(tǒng),聯系南方、城市、大眾、極端行為、道德淪喪以及黑色恐懼來進行創(chuàng)作,幾乎觸及了19世紀美國文化中心的種族創(chuàng)傷和民族身份危機”。[20]
與斯托夫人一樣,坡的種族觀雖然具有兩面性,但在其所生活的年代里,他能以超越時空的冷靜目光,去審視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并對其背后深層的歷史、文化根源和不同種族的歷史命運進行人本主義的思考,對敏感的種族問題持謹慎的態(tài)度,并在其作品中傳達自己的種族理想和理性思考,其種族觀中的先進性與科學性的一面無疑值得我們去肯定和贊揚。坡的種族觀啟示我們,任何膚色的族群人民都是地球的子民,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面對種族歧視、種族壓迫,我們應該堅決予以抵制、消除,面對種族差異和文化差異,我們應該學會彼此尊重,學會相互容忍,積極對話。畢竟和諧共存、共融才是解決種族矛盾和種族沖突的根本途徑和最終出路。
[1]埃默里·埃利奧特.哥倫比亞美國文學史[M].朱通伯,等,譯.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222.
[2]Vanessa Warne.If You Should Ever Want an Arm:Disability and Dependency in Edgar Allan Poe’s The Man That Was Used Up[C].Atenea Puerto Rico: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Mayagüez,1999:95-105.
[3]埃德加·愛倫·坡.怪異故事集[M].曹明倫,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2.
[4]Dawn B Sova.Edgar Allan Poe,A To Z:The Essential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M].New York:Checkmark Books,2001:148.
[5]范懷克·布魯克斯.華盛頓·歐文的世界[M].林曉帆,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Emory Elliott.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1:104.
[7]Paul Christian Jones.The Danger of Sympathy:Edgar Allan Poe’s“Hop-Frog”and the Abolitionist Rhetoric of Pathos[J].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2001,(2):239-254.
[8]Joan Dayan.Amorous Bondage:Poe,Ladies,and Slaves[J].American Literature,1944,(2):239-273.
[9]Seymour L Gross,John Edward Hardy.Images of the Negro in American Litera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66:35.
[10]朱振武,等.美國小說本土化的多元因素[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1]帕蒂克·F·奎恩.愛倫·坡集:詩歌與故事[M].曹明倫,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
[12]Maurice S Lee.Slavery,Philosophy& American Literature,1830—1860[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3]Edgar Allan Poe.Complete Stories and Poems of Edgar Allan Poe[M].New York:Doubleday and Company Inc,1966:74.
[14]Toni Morrison.Unspeakable Things Unspoken:The African American Presence in American Literature[J].Michigan Quarterly Review.1989,28(1):1-34.
[15]朱利安·西蒙斯.文壇怪杰——愛倫·坡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67.
[16]Terence Whalen.Average Racism:Poe,Slavery,and the Wages of Literary Nationalism[C]//J Gerald Kennedy,Liliane Weissberg.Romancing the Shadow:Poe and Ra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3-40.
[17]J Gerald Kennedy.A Historical Guide to Edgar Allan Po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37.
[18]Terence Whalen.Edgar Allan Poe and the Masse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iterature in antebellum America[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112.
[19]Toni Morrison.Playing in the Dark:Whiteness and Imagination[M].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32.
[20]Betsy Erkkila.The Poetics of Whiteness:Poe and the Racial Imaginary[C]//J Gerald Kennedy,Liliane Weiss berg. Romancing the Shadow:Poe and Ra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41-74.
(責任編輯:胡 禮)
On Poe’s Racial Views
CHENG Qing-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200234 Shanghai,China)
Sympathetic to the plight of black slaves,Edgar Allan Poe voices his strong criticism of slavery and racism through the skillful use of metaphors and symbols in his narratives.However,as a Southern writer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outhern conservatism,Poe shuns a radical stance on racial issues that might offend the white readers and also get him embroiled in the political turmoil of the age;he embraces instead a racial equalitarianism that would be acceptable to both the black and white communities.Hence,the author envisions in his works an ideal world of racial equality and perfect harmony.
Edgar Allan Poe;race and racism;the image of Afro-Americans;racial equalitarianism;harmony
I054
A
1007-6522(2012)03-0084-12
10.3969/j.issn 1007-6522.2012.03.008
2011-11-02
程慶華(1979-),男,江西贛州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09級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