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爾庫塞技術理性的批判與反思

2012-04-13 17:41吳長春王洪彬
關鍵詞:技術理性馬爾庫塞科學技術

吳長春,王洪彬

(1.大連海事大學 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2.大連海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赫伯特·馬爾庫塞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綜合和繼承馬克思、韋伯、霍克海默和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礎上,馬爾庫塞批判了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技術理性,技術理性作為意識形態(tài)維護著資本主義統(tǒng)治的合理性,使人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領域失去“內在的自由”成為單向度的人,失去其批判和否定向度。在資本和商品邁向全球化的情勢下,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理論仍具有其存在空間和發(fā)展形式,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論內核,對于當代中國創(chuàng)新公共管理、推動科學發(fā)展和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思想淵源

1.《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爾庫塞將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視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最高峰,此后,“解讀”“補充”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成為其理論旨趣。馬爾庫塞認為:“馬克思在1844年寫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fā)表必將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這些手稿使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由來、本來含義以及整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討論置于新的基礎之上?!盵1]93《手稿》中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研究的重點從政治批判轉向經濟批判,第一次從經濟事實的角度界定了勞動異化概念,指出異化就是“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異己的東西,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獨立力量,是同勞動對立的”[2]。勞動作為自由自覺的活動最能體現(xiàn)人之為人的本質,人的本質異化即人喪失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性和超越性必然表現(xiàn)為勞動的異化。如何消除異化勞動,使人獲得自由解放便成為《手稿》討論的主題,馬克思給出的答案就是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為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開辟道路。

馬爾庫塞認為,異化不僅存在于發(fā)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生產領域,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技術理性對人的控制和奴役是全方位的,在此基礎上馬爾庫塞進行了技術理性批判,并積極探尋人的解放之路。

2.馬克思·韋伯的合理性理論。馬克思·韋伯的合理性理論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學術與政治》《經濟與社會》等著作中,韋伯將合理性區(qū)分為“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前者是根據運用手段達到既定目的過程中的有效性來加以衡量的,后者則以道德命令、政治信念、價值理念作為判斷取舍標準。韋伯認為,現(xiàn)代性運動使工具優(yōu)先性的確立成為必然,其突出表現(xiàn)就是服務于目的的工具超越并取代了目的本身,工具理性取代價值理性成為社會控制手段,這是資本主義文明發(fā)展的標志,工具理性的勝利是必然的。馬爾庫塞批判韋伯沒有看出技術理性作為工具理性的實質就是充當意識形態(tài)維護統(tǒng)治的合理性,韋伯的合理性理論“成了關于技術理性與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理性的同一性認識的犧牲品。這種關于同一性的認識,使他難以看出,不是‘純粹的’、形式的技術理性,而是統(tǒng)治的理性,建立了‘奴役的外殼’;同時也使他難以看出,技術理性的極端能夠成為人的解放的工具”[3]105。

3.霍克海默的“科學意識形態(tài)”說。20世紀30年代,霍克海默在《科學及其危機札記》中斷言科學技術也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科技在推動工業(yè)文明發(fā)展進程的又卻使整體的社會文明出現(xiàn)問題,科學視野的萎縮使一套僵死的概念,如主體與客體之間不可改變的關系、人與自然、靈魂與肉體以及其他范疇之間的固定區(qū)分等能夠一直發(fā)揮作用??茖W之所以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是因為它掩蓋了社會危機的真實原因,他認為:“不僅形而上學,而且還有它所批評的科學,皆為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后者之所以復如是,是因為它保留著一種阻礙它發(fā)現(xiàn)社會危機真正原因的形式。說它是意識形態(tài)的,并不是說它的參與者們不關心純粹真理。任何一種掩蓋社會真實本性的人類行為方式,即便是建立在相互爭執(zhí)的基礎上,皆為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認為信仰、科學理論、法規(guī)、文化體制這些哲學的、道德的、宗教的活動皆具有意識形態(tài)功能的說法,并不是攻擊那些發(fā)明這些行當的個人,而僅僅陳述了這些實在在社會中所起的客觀作用?!盵4]20世紀40年代,霍克海默與阿多諾的著作《啟蒙辯證法》指出,人在利用科學技術手段控制自然、滿足自身物欲的同時,科學技術演化為工具理性,啟蒙精神正蛻化為使人不自由的神話,這實質上也是對科學技術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馬爾庫塞繼承了霍克海默的思想,指出科學技術作為意識形態(tài)滲透到社會諸領域,產生了“合理的不合理”“自由的不自由”等價值悖論。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馬爾庫塞被稱為法蘭克福學派當中弗洛伊德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歸因于他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研究和哲學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要旨在于對人的本能和命運的關切,馬爾庫塞認為弗洛伊德關于人的本能的理論是一種思考人的新的視角,通過把弗洛伊德的個體心理分析與馬克思的人的解放學說加以整合,分析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科技異化所導致的人的個體異化和自由的缺失,提出通過“愛欲解放”達到自由自覺人性的復歸,進而實現(xiàn)人的解放和社會的解放。馬爾庫塞正是選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作為自己的理論工具,把弗洛伊德關于人的精神分析從社會政治意義上加以化解和提高,充實了弗洛伊德理論的社會學和政治學的內容,他認為:“精神分析的范疇無須與社會的和政治的狀況‘聯(lián)系起來’——它們本身就是社會范疇和政治范疇?!盵3]51

二、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

馬爾庫塞認為,伴隨當代西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啟蒙時代的批判理性變成了技術理性。技術理性消解了價值理性,即人道主義、宗教道德和政治信念等,以自然科學的模式來衡量知識,把世界理解為工具,只關心實用的目的。技術理性是一種單向度或肯定性的思維方式,它所造成的極權主義社會使人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哲學領域失去批判和否定向度,徹底淪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奴隸,“事實上,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就是這個等式:技術進步=生活財富的增長=擴大的奴役”[5]82。

1.生產消費的不自由。馬爾庫塞認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中人只是社會龐大生產機器的零部件,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勞動成為“外在的勞動”,人失去作為其本質的自由自覺特性,勞動者失去自身。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不僅使骯臟激烈的勞動得以減少,而且為擴大和滿足人的需要提供了大量消費品,使人產生自由幸福感。馬爾庫塞尖銳地指出,人們在這里獲得滿足的僅僅是一種虛假的需要,這種需要是“為了特定的社會利益而從外部強加在個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艱辛、侵略、痛苦和非正義永恒化的需要……現(xiàn)行的大多數需要,諸如休息、娛樂、按廣告宣傳來處世和消費、愛和恨別人之所愛和所恨,都屬于虛假的需要這一范疇”[6]6。虛假的需要具有社會的內容和功能,它取決于個人無法控制的外力,這些需要的發(fā)展和滿足完全受外界支配,人們似乎為了商品而生活,于是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對立消失了,人作為異化的主體被異化的存在所吞沒。因此,表面上商品和服務設施的自由選擇,實質上是人內在自由的缺失,這只能證明在生產和消費領域社會控制的有效性。

2.工人階層的同化。由技術理性主導的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屬于極權主義社會,這種社會采用科學技術來瓦解階級斗爭,以此區(qū)別于暴力階級統(tǒng)治。發(fā)達工業(yè)文明中勞動階級正在經歷決定性的轉變,科學技術的應用不斷降低體力勞動的數量和強度,機械化勞動使非生產性工人大量增加,這必將改變被剝削者的態(tài)度和地位,這種轉變對馬克思主義的工人無產階級概念產生重大影響。職業(yè)層次中同化的趨勢也在加強,藍領工人朝著白領工人轉化,體現(xiàn)對已確立社會拒斥的“職業(yè)自主權”正在失去。勞工階級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和文明一體化”日趨明顯,工人和工廠的關系緊密依存,渴望參與生產問題的決定,他們的“需要、愿望、生活標準、閑暇活動及政見的同化,導源于在工廠自身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一體化”[6]26。總之,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削弱了工人階級的否定地位,資本家和工廠主在共同的技術組織中起著官僚的作用,剝削根源消失在技術的合理性之中,“仇恨和挫傷對方的意圖被剝奪了特定的目標,技術的面紗掩蓋了不平等和奴役的再生產”[6]27。

3.思想文化的一體化。技術合理性作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全面壓抑和控制著人的自由意志,操縱并規(guī)定著人的思想觀念,使人在思想文化和藝術領域與現(xiàn)實高度一體化,失去其現(xiàn)實批判、反思和否定功能。馬爾庫塞指出:“單向度的思想是由政策的制訂者及其新聞信息的提供者系統(tǒng)地推進的。它們的論域充滿著自我生效的假設,這些被壟斷的假設不斷重復,最后變成令人昏昏欲睡的定義和命令。”[6]13技術合理性的進步消除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之間的對立,尤其是消解了高層文化所固有的對立性因素和超越性因素,使高層文化喪失其否定和重構的合法性地位,從而造成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思想文化領域的一體化?!斑@個社會的成就和失敗使它的高層文化失去合法性。人們所贊美的自主性人格、人道主義以及帶有悲觀色彩和浪漫色彩的愛情,似乎都是發(fā)展的落后階段才具有的理想。正在發(fā)生的不是高層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墮落,而是高層文化被現(xiàn)實所拒斥?,F(xiàn)實超過了它的文化?!盵6]46文化被現(xiàn)實所同化,藝術失去其遠離社會、冒犯社會、指控社會的特征,文化中心正在成為商業(yè)中心、市政中心或管理中心的適當場所,文化喪失其批判功能淪為維護現(xiàn)存制度的工具。

4.實證哲學和肯定性思維的勝利。理智地消除甚至推翻既定事實,屬于哲學的歷史任務和哲學的向度。然而在技術理性盛行的時代,語言分析哲學和實證主義哲學的勝利則使哲學背離了它自身的歷史任務,對既定事實喪失其應有的批判和否定向度,哲學的單向度標志著肯定性思維的勝利與否定性思維的失敗。語言分析哲學把語言的意義等同于經驗事實和具體操作本身,對既定事實不加批判地進行肯定和接受,這就意味著多向度的語言簡化為單向度的語言,意味著否定性思維的喪失。馬爾庫塞指出:“感覺論和唯物主義對于沒有滿足生命本能和物質需要的社會,似乎天生就是否定性的。與此相對,語言分析的經驗主義卻是在不允許這種矛盾存在的框架之內活動的——對普通行為領域自我強加的限制有助于產生一種內在的肯定態(tài)度?!盵6]137實證主義哲學選擇精確性和可操作性作為基本準則,試圖通過治療式分析對既定現(xiàn)實中具有模糊甚至矛盾性的成分進行過濾,努力把思想理念還原為具體的現(xiàn)實行為。因此,“既定現(xiàn)實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科學的理解和改造,社會在多大程度上變成工業(yè)社會和技術社會,實證主義就在多大程度上在該社會中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和證明)其概念的媒介——理論與實踐、真理與事實的一致。這樣,哲學思想變成肯定性的思想;哲學批判則只是在社會結構的范圍之內進行,并把非實證的觀念攻擊為單純的玄思、幻想或奇談怪論”[6]137-138。

三、馬爾庫塞技術理性批判的反思

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表明,科學技術的異化是導致人的單向度的現(xiàn)實根源,“科學技術本應使人類生存環(huán)境改善,使社會結構往合理的方向發(fā)展,它本應使人獲得自由和發(fā)展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然而,實際情形正好相反,技術使人日益變成技術、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消費的奴隸,使一切社會關系都變成了單一的、片面的技術關系,從而使科學技術成為各種異化的萬惡之源,構成了實際上不會遭到反對的‘幸福意識’的基礎,成為鞏固現(xiàn)存秩序的手段?!盵7]在資本和商品邁向全球化的情勢下,馬爾庫塞的技術理性批判理論仍具有其存在空間和發(fā)展形式,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論內核,對于當代中國推動科學發(fā)展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意義。

1.克服生產力崇拜。馬爾庫塞把充滿自由和快樂的理想社會看成是一個“非壓抑性社會”,雖然科學技術為消滅匱乏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統(tǒng)治者的利益、操作原則和虛假的需要阻礙了快樂原則的解放以及非壓抑性社會的出現(xiàn)?!霸诋敶?,匱乏的征服仍然局限于少數發(fā)達工業(yè)社會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繁榮掩蓋了在它們的邊界內外存在著的‘地獄’;它們的繁榮還擴散著一種壓抑性的生產力和‘虛假需要’。其壓抑性程度,恰恰是這種繁榮促進各種需要得到滿足的程度,滿足這些需要要求進行達到同等生活水平、趕上新舊更替進度的競賽,享受不用大腦的自由,用破壞性手段并為了破壞性手段為工作”[6]191。發(fā)達工業(yè)社會的技術理性催生著人的虛假需求和生產力崇拜,然而生產力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壓抑和對壓抑庸俗贊美的意思。非壓抑性社會必須克服生產力崇拜,用人的真實需求取代虛假需求,“非壓抑性秩序只是在最成熟的文明階段,即在用最少時間、最小身心能量滿足所有基本需要的時候,才是可能的”[8]。馬爾庫塞還指出,爭相提高勞動生產力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互相競爭有關,如果消滅了資本主義,“沒有這種可怕的競爭,社會主義就可能克服對生產力的崇拜。社會主義就可能慢慢縮小人對勞動機器的屈從程度,重新組織以消滅異化勞動為目標的生產,放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窮奢極欲,奴化剝削?!盵5]81當代中國推動科學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面、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這就需要克服生產力崇拜,克服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片面理解,尤其是要克服政府公共管理過程中的物本主義傾向,克服政府在設計政績考核指標時片面追求GDP,要選擇人本主義作為政府公共管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正視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同等滿足,真正實現(xiàn)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

2.技術理性回歸價值理性。技術理性作為工具理性消解了價值理性,其具體表現(xiàn)就是“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乃至一切科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滋生了一種為‘用’而學的實用主義傾向,即把某些感性效用目標的實現(xiàn),作為一切科學技術和理論活動的唯一驅動力,這就從根本上忽略或排除了人的精神文化需要或精神境界對于人生的極端重要性,難免發(fā)生價值論錯位”[9]。馬爾庫塞認為,要克服技術理性對人的奴役,徹底實現(xiàn)人和社會的解放,就必須堅持科學技術的人道主義,堅持技術理性回歸價值理性,發(fā)展出一種“和平”“人化”的新技術理性,即后技術理性。后技術理性把人從受控制和奴役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必須對現(xiàn)實發(fā)動總體性革命,尤其是要解放人的本能結構,用“新感性”(newsensibility)來恢復人的想象力和解放人的本能,因為“新感性,表現(xiàn)著生命本能對攻擊性和罪惡的超升,它將在社會的范圍內,孕育出充滿生命的的需求,以消除不公正和苦難;它將構織‘生活標準’向更高水平的進化”[10]106。塑造“新感性”就是要重建科學技術與價值觀念的統(tǒng)一,為此馬爾庫塞高度重視藝術和審美的作用。技術理性維護著統(tǒng)治的合理性,把科學的工具理性與藝術的價值理性割裂開來,使藝術失去其批判和創(chuàng)造功能。藝術是人類愛欲解放和自由存在的最高形式,只有把藝術整合到科學和技術之中,理性作為后技術理性才能夠最終實現(xiàn)非壓抑性社會。在總體性革命主體的追尋上,馬爾庫塞放棄了對工人階級的政治期待,轉而訴求于社會底層的流浪漢、被壓迫者和失業(yè)者,“技術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新主體觀由于脫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使社會革命理論的主體和方向變得飄搖不定。解放實踐的困難使得馬爾庫塞最終由技術政治哲學走上了審美政治哲學和藝術解放的救贖之路”[11]。

3.人與自然和諧。馬爾庫塞對技術理性進行深入批判,進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途徑,提出激進的“自然的解放”主張,認為人的解放取決于自然的解放。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們發(fā)現(xiàn)(或者確切地說是再發(fā)現(xiàn)),自然界成為反對剝削社會的斗爭中的同盟軍,因為在剝削社會中對自然界的損害加劇了對人的損害。發(fā)現(xiàn)解放自然界的力量以及這一力量在建設一個自由社會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將成為社會變革中的一種新型的力量。”[1]134人對自然進行掠奪性地開發(fā)利用,其結果是“商業(yè)化的、受污染的、軍事化的自然”加劇了人的生存困境和社會的剝削壓迫,縮小了人的生活世界,妨礙了人對自然環(huán)境的愛欲式占有和利用,使人不可能在自然中重新發(fā)現(xiàn)并解放自身?!霸诂F(xiàn)存社會中,越來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經成了擴大對人的奴役的一個因素:成了社會及其政權的一個伸長了的胳膊”[5]60。人的解放在兩個方面依賴于自然的解放,一是人自身的自然,包括人本能和感官的解放,二是人身外的自然,即人的生存環(huán)境的人道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技術成為聯(lián)接兩者的中介。關于自然的解放,馬爾庫塞指出:“‘自然界的解放’并不意味著回到前工業(yè)技術時代,而是進而運用技術文明的成果,使人和自然界擺脫科學和技術為剝削服務時的那種破壞性濫用。”[10]131也就是說,人和自然的解放必須依靠科學技術,但是必須進行社會制度變革,防止科學技術的異化和濫用,必須變革把科學作為損害手段對待自然的社會制度,發(fā)展用科學技術保護自然并重建生活環(huán)境的社會制度。馬爾庫塞關于自然解放的主張,對于當代中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和諧社會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tài)文明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解放自然來實現(xiàn)人的解放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題中的應有之義。

[1]馬爾庫塞.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M]//西方學者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2]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

[3]馬爾庫塞.現(xiàn)代文明與人的困境[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9.

[4]霍克海默.批判理論[M].李小兵,等,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5

[5]馬爾庫塞.工業(yè)社會和新左派[M].任立,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6]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7]于桂芝,李曉晴.科學技術批判理論與和諧社會[J].浙江學刊,2006(4).

[8]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黃勇,薛民,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42.

[9]崔永和,童路雯.傳統(tǒng)人道主義的生態(tài)限度及其出路[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10]馬爾庫塞.審美之維[M].李小兵,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9.

[11]糜海波.馬爾庫塞:技術資本主義批判[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1).

猜你喜歡
技術理性馬爾庫塞科學技術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單向度的人”與“君子不器”——比較視域下馬爾庫塞與孔子的技術理性批判
責任倫理:變革時代的倫理探索
科技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異化的直接動因
從《單向度的人》解讀馬爾庫塞的社會傳播觀
國內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的階段性考量
西方現(xiàn)代性背景下的東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比較——以二戰(zhàn)期間毛澤東、盧卡奇、馬爾庫塞文化觀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