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訓啟
2009-03~2011-12筆者所在科采用中藥薰洗坐浴治療肛周濕疹 87例,男 36例(41.4%),女 51例(58.6%);年齡12~67歲,平均36歲。病程3 d至7年,平均1年。肛門周圍皮膚出現(xiàn)紅色斑疹、糜爛、滲出、瘙癢者32例,肛門周圍皮膚增厚、粗糙、濕疹樣變伴劇烈瘙癢者55例。予苦參、黃柏、蒼術(shù)、白蘚皮、蛇床子、明礬,水煎取藥液1500 ml,先薰后洗坐浴,20 min/次,2 次/d,7 d 為一療程,一般治療 1~2 個療程。對滲出較多的患者應先用3%硼酸溶液紗布冷敷患處,溫度以5~10℃為宜,2次/d,滲出停止后再用中藥洗劑薰洗坐浴。治療期間忌食辣椒、白酒等辛辣刺激之品。按肛周皮損及瘙癢癥狀完全消失為痊愈;肛周皮損縮小,瘙癢癥狀減輕為好轉(zhuǎn);肛周皮損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為無效。本組87例治療后,痊愈63例 (72.4%),好轉(zhuǎn)21例 (24.1%),無效3例(3.5%)??傆行蕿?6.5%。
肛周濕疹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非傳染性、變態(tài)反應性皮膚病。其病因復雜,多因變態(tài)反應、疾病因素、各種刺激、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等因素相互影響而發(fā)病。中醫(yī)將濕疹列為“濕瘡”的范疇,根據(jù)發(fā)病部位及表現(xiàn)又將肛周濕疹稱之為“腎囊風”、“肛門濕瘍”。該病多由于稟賦不耐,風、濕、熱邪阻于肛周肌膚所致。病變多局限于肛門周圍皮膚,皮損形狀各異,常對稱分布,滲出瘙癢,反復發(fā)作致皮膚皺裂增厚,苔蘚樣變。治宜清熱利濕,養(yǎng)血酄風。方中苦參、黃柏、白蘚皮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為治療濕疹之良藥;蒼術(shù)清熱燥濕、酄風勝濕;蛇床子燥濕殺蟲;明礬燥濕止癢。諸藥合用相互增強清熱燥濕、酄風止癢之功,通過中藥薰洗坐浴,可使藥物透過皮膚毛孔直接作用于患處,提高藥物利用度。因中藥薰洗不適用于滲出較多的患者,故對滲出較多的患者先用3%硼酸溶液冷敷患處可抑制漿液滲出,且作用迅速,一般冷敷2~3 d即可使?jié)B出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