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國
10月中旬,聶衛(wèi)平攜華學(xué)明,武宮正樹攜新海洋子,曹薰鉉攜金孝貞,林海峰攜王景怡,三國四地,四位棋界巨擘齊聚深圳,參加首屆國際圍棋名人混雙賽。鵬城棋迷喜不自勝,奔走相告,洵為弈壇一大盛事。作為一名上世紀八十年代擂臺賽期間與圍棋結(jié)緣,打著諸位大師的棋譜,聽著諸位大師的故事成長起來的棋迷,聞此盛會,激動不已。特別是拜讀了京生先生《觀首屆國際圍棋名人混雙賽決賽有感》一詩(見《圍棋天地》2011年第22期第80頁),大有知音之感,叫人難以忘懷,久久不忍釋手。此詩不但記錄了這一鵬城弈壇大事,其內(nèi)涵與外延,卻又遠遠超出了一場圍棋比賽的范疇。
在今天詩人比讀詩的人還多的年月,懂詩和寫出好詩的不多;在這個紛繁多變、節(jié)奏奇快的時代,欣賞國粹和對弈手談的也不多;而政余切磋問文,將兩種文化體驗融為一體,寫出好詩的更是鳳毛麟角。京生先生《觀首屆國際圍棋名人混雙賽決賽有感》,就是這樣一首少之又少寫圍棋賽事的好詩,其詩境、棋道和人生三者巧妙合一,給人啟迪,催人奮進;其情感觀照之美,令人震撼。筆者對詩詞知之甚少,對圍棋略知皮毛,以下不揣淺陋,主要從圍棋愛好者的角度試一析之。
入眼平生何曾有,鵬城忽聚大國手。
國手各自攜娥眉,攻城掠地急相摧。
曹薰鉉,林海峰;武宮正樹請長纓。
萬眾屏息齊側(cè)目,殺出千載留名聶衛(wèi)平。
起首先事鋪陳,交代事件背景,筆法平中有奇,奇中有平,節(jié)奏亦緩中有急,急中有緩,甚得搖曳之妙。首句即是一個小小的高峰,“入眼平生何曾有”,以虛寫實,比賽之隆重盛大,便不必多費筆墨。
之下交代各位參賽高手,而以“大國手”名之,也非隨意之筆。據(jù)棋壇大前輩吳清源考證,圍棋緣起于上古的星相與占卜之術(shù),棋盤棋子即是推演天體運行與排演卦象的工具,而掌管者在政教尚未完全分離的年代便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是謂“國手”——掌管一國命運之手。治棋如治國,這樣的美譽,幾位大師確是實至名歸,受之無愧。
曹薰鉉一人身擔韓國圍棋振興大任,開創(chuàng)新時代,更培養(yǎng)出今日世界造詣最高的圍棋大師李昌鎬,在韓國有民族英雄的身份;林海峰少年離臺赴日,受吳清源大師親炙,弱冠之年即就位日本圍棋最高峰名人位,開啟了屬于自己的時代,而且數(shù)十年間始終屹立在棋戰(zhàn)第一線,有“棋壇長青樹”美譽;武宮正樹不拘泥于成法,獨創(chuàng)的三連星大模樣戰(zhàn)法,被冠以“宇宙流”的美名,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顛覆了舊有的圍棋價值體系,拓展了圍棋界的視野……然而,在中國觀眾的眼中,真正的主角永遠是聶衛(wèi)平——“萬眾屏息齊側(cè)目,殺出千載留名聶衛(wèi)平”。至此筆鋒突然拔起,而平地壁立千仞,讀者亦不能不屏息側(cè)目,翹首待之了。
憶昔神州哀沉淪,十年內(nèi)亂銷國魂。
日韓揚揚居上游,聶圣一子定乾坤!
三國爭雄成鼎足,手談妙處非言語。
指顧黑白三十年,春愁暗暗凋朱顏。
寶刀未老試霜鋒,紅袖相伴會鵬城。
“千載留名”,絕非虛言。新中國圍棋迄今為止最興盛的年代,即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笆陜?nèi)亂銷國魂”,國家滿目瘡痍,諸事凋敝,文化停滯,人民彷徨,不堪回首,而“銷國魂”三字,可謂一語道盡內(nèi)亂之害,一語道盡中國人精神世界所遭受的巨大破壞,心靈上的苦悶與迷惘,所謂沉痛莫過于此。而此三字之沉重、之沉痛、之沉郁,也堪稱“詩史”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撥亂反正,改革開放,重入正軌的中國和中國人民,再度煥發(fā)出蓬勃朝氣,爭分奪秒,勵志向上……端的是個《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莫讓年華付水流》的大時代。彼時也,最能夠代表當時中國人形象,體現(xiàn)當時中國人精神,為中國人提供了一方心靈凈土和增添新觀念精神家園的,首推四個群體:女排姑娘、老山英雄、擂臺群英和“深圳拓荒?!薄?/p>
誕生于1984年的中日圍棋擂臺賽,是一個特殊的舞臺。由于舊中國的積弱和十年“文革”的沖擊,中國圍棋雖然進步迅速,但整體實力較之日本仍然略遜一籌,但聶衛(wèi)平以一己之力,獨拒日本眾一流與超一流高手,只手奪得了連續(xù)三屆擂臺賽優(yōu)勝,誠可謂“聶圣一子定乾坤”。他一改圍棋對局西裝革履的慣例,身著胸前有“中國”兩個大字的運動服對陣中國棋手從未戰(zhàn)勝過的小林光一,戰(zhàn)而勝之的形象,已經(jīng)被深深銘刻進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成為了歷史。聶衛(wèi)平因此也成為我國棋界至今唯一的“棋圣”。
風月暗換,棋枰上三國爭雄依舊,而中國圍棋已漸漸告別了那個風云際會的大時代,盡管“手談妙處”依舊是“非言語”,“春愁暗暗凋朱顏”卻是任誰也不能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如果說詩歌前半段或悲或喜或冷靜,皆是陽剛筆觸,至此則“老陽為少陰”,更添幾分搖曳。筆鋒稍抑,倒令人一時間不免有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王維《老將行》之嘆了,但稍抑即揚,幾位老將并非“自從棄置便衰朽”,而是要“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同上),來到鵬城共襄盛舉了,且有“紅袖相伴”,更是一大妙事。眾多打著諸位大國手棋譜,聽著諸位大國手故事成長起來的鵬城棋迷,能夠躬逢盛事,其喜可想而知。
海峰衛(wèi)平先落馬,武宮薰鉉爭高下。
武宮先手勢凌厲,經(jīng)營中腹莫遲疑。
執(zhí)白薰鉉似示弱,搜邊固角藏殺機。
君不見時或掂子微微笑,時或細思復(fù)長考。
莫測變化書不成,唯見黑白走蛟龍。
觀者如山氣自沮,日月豈能銷兵氣。
兩場半決賽中,林海峰與聶衛(wèi)平及搭檔相繼敗北,武宮正樹與曹薰鉉兩對選手晉級決賽。決賽中,武宮正樹組合猜得黑棋先行,大開大闔氣勢如虹,而曹薰鉉則穩(wěn)扎穩(wěn)打待機而動,兩句既是寫盤上棋路,也是寫不同的棋風,更寫出了棋風背后,兩位大師在棋迷眼中的不同形象。武宮正樹棋路豪快,布子灑脫大方,不拘小節(jié);曹薰鉉則有“柔風快槍”之名,一旦認定戰(zhàn)機已到,即動如脫兔,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武宮正樹與曹薰鉉已經(jīng)是數(shù)十年的老對手,作為圍棋世界大賽的第一和第二個世界冠軍,兩人還曾經(jīng)有過一次特別的三番勝負對抗,那也是一次背負了各自國家與民族期許的對抗,結(jié)果武宮零封對手……只不過,俱往矣,今日都已是遠離一線的年紀,較之唐人杜荀鶴所謂“對面不相見,用心同用兵”,倒是老友敘舊,紋枰手談,再會知音的意味更濃,因此也不免“時或掂子微微笑”了。然而,勝負之心雖不及當年熾烈,對棋局的投入?yún)s永遠不會淡泊,會心一笑之下,很快又“細思復(fù)長考”了。
大師胸中別生丘壑,指底自有風雷,一枰氣象,變化萬千,若要實寫,端的難為煞人?!澳獪y變化書不成,唯見黑白走蛟龍”,至此轉(zhuǎn)向虛筆,反而留下無盡想象的空間。圍棋中將大棋稱為龍,而以殺大棋為屠龍,龍原為棋盤上常見的譬喻。清代兩大國手程蘭如與施襄夏曾留有名譜“九龍共舞”。云龍風虎,盤上黑白蛟龍互纏互角,且戰(zhàn)且走,一時間,似乎落定不動的棋子也都紛紛舞動起來,盤上風云大作,令人心馳目眩,“觀者如山氣自沮”了。
觀者既已“氣自沮”,大師們的神乎其技,便如何描摹都已是贅言。便在這看似山窮水盡之處,京生先生一筆宕開,便翻出一番新局面,這便是全詩的詩眼:“日月豈能銷兵氣?!?/p>
細細品味,觀者見大師雄風不減當年,有此興嘆自也是情理之中,此句之處自也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然而,每每誦讀至此,依然有奇峰突起之感,因為此句意境之佳,格調(diào)之高,確有“觀方圓間,度乾坤大”(王元八段《日月豈能銷兵氣》,見《圍棋天地》2011年第22期第80頁)之感。
眾多擂臺賽年代成長起來的棋迷,現(xiàn)今也已與幾位大師一樣,朱顏漸漸凋落,閑暇時不免也有“哪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唐代駱賓王《在獄詠蟬》)之嘆,兼之工作千頭萬緒,家中柴米油鹽,正是諸事繁冗之年,八十年代的少年情懷,“男兒何不帶吳鉤”(唐代李賀《南園十三首》)的豪氣,確實已經(jīng)漸漸遠去了??芍贿@一句,便覺得大師們當年鐵騎陷陣的氣概宛在眼前,更覺得自己也似乎回到了三十年前……忍不住也要高聲自問:“日月豈能銷兵氣?”經(jīng)歷八十年代而成長起來的我們,其實正是國家現(xiàn)今建設(shè)的主力,還需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
漢時曹操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藝衡先生此句正與古人暗合,但有其豪壯而無其蒼涼;唐時郭震有“雖復(fù)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其哀,其怨,格調(diào)上倒似落在了京生先生此句之下乘。
俄頃云破真相白,原來黑子安樂死!
推枰猶疑在夢中,世事如棋轉(zhuǎn)頭空。
局中之人夢未醒,復(fù)有新人入新夢。
局中定睛看時,卻原來曹薰鉉的白棋已經(jīng)勝出。一番酣暢淋漓感慨萬千之后,倒一時間生出恍若隔世之感,正是本詩最后四句所描摹的心態(tài)。
世事如棋,莊周夢蝶之說,陳陳相因,原本也是老生常談。譬如清人紀曉嵐就有觀棋之詠曰:“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那似頑仙癡不省,春風蝴蝶睡鄉(xiāng)深?!保ā额}八仙對弈圖》)然若京生先生亦是此意,則“日月豈能銷兵氣”之后便迅速轉(zhuǎn)向虛無,未免不通。且以邏輯論之,更實在是應(yīng)當“夢未醒”、“入新夢”之句在前,而“轉(zhuǎn)頭空”之句在后。
以筆者愚見,京生先生此處是以舊說翻新意,做了一番翻案文章?!熬种兄藟粑葱?,復(fù)有新人入新夢?!贝颂幹畨?,并非一夢黃粱的荒唐之夢,亦非莊生夢蝶的虛無之夢,從大的方面講,乃是人類最美好的夢想,乃是共產(chǎn)黨人理想的別名,是人類建設(shè)好自身,建設(shè)好自己的國家,趨于世界大同的亙古以來不曾改變的追求——“止于至善”。從文化人的角度看,是文化復(fù)興和文化強國之夢。文化強國在我國文化建設(shè)史上是空前的,它讓文化享有了應(yīng)有的尊嚴,給文化工作者以極大的鼓舞。作為深圳的文化人,要有使命感和更大的責任——在公共文化上,向國際標準看齊;在文化產(chǎn)業(yè)上,擔當國家責任,走向世界;在核心價值體系建設(shè)方面,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實現(xiàn)文化深圳和文化強市之夢想。
幾位大師雖然年事漸高,追求棋道奧義之心并不稍懈,亦是在為“止于至善”這一終極目標做著貢獻。我輩當以大師為榜樣,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且莫嘆息,且莫猶豫,且莫退卻,“日月豈能銷兵氣”!最后,我想借用京生先生一次座談會上深情講話的一段,作為本文賞析藝衡先生詩句、感悟人生境界的結(jié)束語:
“孫中山先生反復(fù)講一句話,一個人應(yīng)該不用追求做大官,而要追求做大事。人的一輩子像燕子一樣?xùn)|飛一下西飛一下,看著好像忙忙碌碌,結(jié)果一事無成,生命等于虛度。而你踏踏實實做成一件事,于人類有意義,于城市發(fā)展有意義,更于你的人生有意義。很多藝術(shù)家都是為了一門技藝傾盡心血,昨天看了一個圍棋‘國手,他就是一生下好棋,最終為國爭光,贏得大家尊重,這難道不是輝煌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