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學習者常常會因為思維慣性,把生活中遇到的、教材上所寫的、教師所說的,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就成為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障礙。有時候,為了突顯出某些概念、某些策略在科學技術進步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采用設置虛擬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概念或策略,并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概念或策略作對比。本文在這里給出一個比較極端的虛擬情境的案例,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fā)。
某教室因某種未知因素的觸發(fā)——這里暫且不討論該所謂的未知因素究竟是什么——每個學生內心所想的事情,都有可能被本教室其他學生所知曉。問題是,如何盡量用科學的語言,闡述這何以可能呢?
為了避免漫無目的的討論偏離學科目標,教師可預設某些討論的切入點。
◇那些可能被他人知曉的所謂“內心所想的事情”,究竟是以何種形式存在于教室中的呢?
參考討論內容:這部分內容顯然與信息相關概念有關。任何信息都有其特定的表現(xiàn)形式,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途徑來分類的話,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視覺信息、聽覺信息、觸覺信息等,當然每個類別都可以進一步細分,如視覺信息可以是靜止圖像,也可能是連續(xù)的動畫,而聽覺信息有可能是音樂、語音等。甚至可以思考一下所謂“內心所想的事情”以觸覺信息或嗅覺信息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學習者可能會想出許多種不同的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教師可以對不同的設想作歸納整理。
◇那些心事究竟是依附在什么物質上得以在空間中傳播的呢?
參考討論內容:這里需要著重圍繞信息的載體進行思考,討論的時候,盡量不要拿生活常識為思考的邊界設限。舉例說,聲音的傳遞需要空氣作為載體,但也完全可以想象整個教室沉浸在某種液體之中,甚至還可以有更出格的想法,如每個人的周圍都布滿著不可見且不可直接觸摸到的纖毛狀物質可用來傳輸聲音,或者有某個極微小的聲音存儲裝置,在每個人之間穿梭飛動實施傳達。教師應鼓勵學習者先給出可能性,再研究合理性。例如,假如用以傳輸聲音的是某種管道,那就必須進一步思考,這些管道究竟是一對一連接了每兩個個體,還是集中匯聚到某一個中心節(jié)點的。
◇那些心事是如何越出或進入心靈的邊界的?
參考討論內容:較少有學習者會主動想到這個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心事在個體內部時,是某種形式的大腦神經(jīng)運動,但無論心事在個體內部以何種形式存在,若要向個體以外傳播心事,其實就必須先進行編碼的工作。反之,接收別人的心事,也必須要作解碼工作。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虛擬情景與現(xiàn)實生活場景之間進行對比,日常人們之間的對話,其實就在不自覺中實施著信息編碼和解碼的進程。所以無論想象中的場景如何詭異,一旦將過程描述清楚,則會發(fā)現(xiàn)該過程仍然是遵循通訊理論的。
◇那么多人心中所想不同的事情,會混雜在一起嗎?怎么分辨出不同人不同的心事?
參考討論內容: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根據(jù)頻率劃分信息傳輸通道,無論對光(或擴展到電磁波)還是聲音都有效。但如果所有“心事發(fā)送者”都使用同一個頻率發(fā)送信息,那又該如何把混雜的信息區(qū)分出來呢?仍然可以充分鼓勵學習者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如只要規(guī)定每個人輪流使用很短暫的某一時間段,那就能將不同人的心事通過時間片段過濾出來了。若學習者能理解以上這種方法策略,至于教師是否需要提及“時分多路復用”之類的專有名詞,其實并不重要。
◇如何才能避免在教室中“廣播”心事,而做到定點傳輸?
參考討論內容:如果有管道直接連接兩個對象,那么自然就可以實現(xiàn)定點傳輸(這樣也會帶來其他的弊端),但如果借助的信息傳輸載體是空氣、電磁波乃至是匯聚到某中心節(jié)點的管道,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定向傳遞心事呢?仍然應該鼓勵學習者給出不同的可能方案,教師在總結時,可引出與現(xiàn)實生活場景比較接近的方案:首先對每個個體標注身份,那么接收方可通過比對接收到信息的標識,將不是發(fā)給自己的心事過濾掉……
仔細想想,還有哪些需要考慮的事情呢?例如,如果根據(jù)身份標識來識別心事的發(fā)送者和接收者,那么是否會有身份造假的情況出現(xiàn)?如果真的出現(xiàn),該如何防范呢?如果傳播途徑(不管是空氣、管道或其他什么古怪的物質)不穩(wěn)定致使間斷性地心事傳送失敗,那么,可能會有哪些因素造成這種不穩(wěn)定?如何克服干擾順利地傳達心事?如果定點傳輸給某個個體的心事屬于某種秘密,那么有無泄露的可能?怎么才能盡可能做到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