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量詞教學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英語中也有表量范疇,且在表量的本質功能上與漢語量詞相同。本文在前人時賢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的角度對漢英量詞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在表達方式、特點、用法等方面的異同,從而為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個平面對外漢語量詞對比分析
量詞是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的詞。無論漢語還是英語,都存在功能相類似的表量結構。鑒于John Sinclair在其主編的詞典“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1990)中對涉及的表量概念使用了術語quantifiers,即“量詞”,且目前超過九成的相關論文直接使用“量詞”這一稱謂,因此本文將統(tǒng)一使用“量詞”來表述漢英語言中的表量概念。
一、從句法角度對比分析漢英量詞
(一)漢語數量表達形式
漢語量詞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有文字可考的甲骨文時期,量詞就已經存在,并在漢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經過逐步演化,漸趨固定形成今日的標準格式——量詞前置中心詞結構。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數詞和名詞的結合通常須借助于連接的橋梁“量詞”,結構形式一般為:Num+CL+N,如“一只雞”“三匹馬”;至于“數詞+名詞”結構形式的使用,如“七嘴八舌”“三頭六臂”,它們屬于古漢語中沿襲下來的特殊用法,常在成語、熟語等固定場合使用,數量不多;而另一種“N+Num+CL”結構則是用于強調句式,突出事物的數量,如“鞋子五雙”“啤酒六瓶”。
相比較而言,漢語動量詞的表量形式一直比較固定,都是“動詞+數詞+量詞”結構,如“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或者是把修飾成分提前,即“數詞+量詞+動詞”,如“水底將頭百過窺,波上玉腕千回舉”(《伍子胥變文》)。
(二)英語數量表達形式
英語中的數量表達形式主要有兩種:就名量詞而言,可數名詞進行個體計量時不使用量詞,它們可以直接通過“數詞或不定冠詞+名詞單數或復數”來表達,如“one/a pen,eight boxes”等;計量可數名詞的不同種類或不可數名詞時,必須使用量詞,其結構形式為“a/number+n1+of+n2”,如“a bar of soap”“a ball of string”等等。就動量詞而言,英語中的專用動量詞只有“time”,常常對譯于漢語中的“次、回、趟、遍”等,如“I have been to Shanghai three times”“I have read this book two times”。不同之處在于,在表示動作數量時,漢語中根據表達的需要可以選用不同的動量詞,而英語中則是變換不同的表達方式,如同樣表示“請再說一遍”,既可以說“Please repeat what you said”,又可以說“Please say it again”,還可以說“Please say it for a second time”。
二、從語義角度對比分析漢英量詞
(一)從語義角度看漢語量詞的特點
從計量的精確度看,量詞可以分為度量衡單位和非度量衡單位兩大類,度量衡單位的計量有可供的技術手段測出,是精確的,明晰的;而非度量衡單位則由于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從量詞的詞義來看,漢語中的大量借用量詞的詞義不是本義,具有借用性的特點。
1.漢語量詞的精確性
精確性主要體現(xiàn)于度量衡量詞上,這種計量往往精確明晰,可以通過相應手段測量出來。例如:
(1)一米等于三市尺。
(2)孫爺爺每天早晨堅持跑三千米。
(3)通常情況下,在我們學校,女生吃二兩米飯,男生吃四兩。
通過觀察可知,無論是例(1)中的“一米”“三市尺”,還是例(2)中的“三千米”、例(3)中的“二兩米飯”,它們在數量上都是確定無疑的,并不會因為量度者的不同而發(fā)生大的變化,即便有誤差,那也是在可接受范圍內的誤差。
2.漢語量詞的模糊性
中國人重內斂含蓄,這在日常生活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都會得到體現(xiàn)。量詞作為漢語詞類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量詞語義的模糊及相對性造成使用者“無法界定它的多寡、大小、長短、高低、厚薄”(張向群,1994)。這種模糊性主要體現(xiàn)在非度量衡量詞上,因此,在不需要精確表達數量的時候,我們往往采用一些非度量衡量詞進行表達。例如:
(4)天空一絲云彩也沒有,是一塊干凈的藍色。(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5)樹梢上隱隱約約是一帶遠山,只是有些大意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6)你看,絳紫色的山峰襯托著這一團霧,真美極了。(劉白羽《長江三日》)
就量詞使用來說,這組例子有著一個顯性的共同點:用帶有模糊色彩的量詞修飾限制中心成分,使描述的整體更加形象含蓄。如例(6),云霧輕浮飄渺,隨時處于空間的動態(tài)變化中,無法界定其邊緣,更無法進行精確的量化,作者用既表形象又帶模糊色彩的量詞“團”加以修飾限制,一幅恍若仙境的“山抹微云”之景立刻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意境開闊自然。
3.漢語量詞的借用性
盡管因分類的標準和角度不同使得量詞的分類十分復雜,各分類中通常在小類劃分下都有一項屬于“臨時量詞”。臨時量詞在詞義上并不是本義,而是在借用過程中形成的與本義相關聯(lián)的新義項,一旦這種借用關系長期維持,形成的新義項固定下來,臨時量詞就會進一步成為借用量詞,在運用中具備量詞的特點。因此,就這些方面來說,量詞具有很大的借用性。借用量詞通常包括借用名量詞和借用動量詞兩部分。無論是借用名量詞還是借用動量詞,都存在借用于名詞的情況。在實際使用中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名詞有個明顯的特征,要么是與身體部位有關的,要么是與容器或某一空間大小有關的,如“滿臉泥土”“一大車人”“半杯水”中的“臉”“車”“杯”等,都是這種用法。
(二)從語義角度看英語量詞的特點
英語中的量詞根據不同的語義特征可劃分為不同的子類。如果從語義學的角度來分的話,主要可以分為三類:量度詞(measures),類型單位(typical partitives)和一般單位詞(general partitives)(Quirk,1972)。其中,量度詞和一般單位詞的劃分是以下特點的主要依據。
1.精確性
英語量詞和漢語量詞在表量的本質功能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也有精確性的特點。英語中存在與漢語度量衡量詞相對應的量度詞,這也就意味著用量度詞修飾的事物的量是具體的、可感知、可測量的。以“a bottle of ink”(一瓶墨水)為例,只要這個“bottle”是具體的,那么里面所盛的墨水量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測量出來的,是明確的。
2.模糊性
由于人類在認知事物量的時候存在科學化與生活化的共性,因此,無論是漢語中的量詞還是英語中的量詞,它們都具有一定的模糊美。如同一個量詞“piece”,既可以說“a piece of paper”,也可以說“a piece of land”,還可以說“a piece of news”。在這三種用法中,“piece”的大小、厚薄、長短等都是不明確的,是模糊的,但人們可根據生活常識做出初步判斷,這樣也就達到了交際目的。
3.借用性
與漢語量詞相類似,英語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借用量詞,具體來源如下:借用指稱容器類的名詞,如“a cup of tea”(一杯茶)、“a basket of fruit”(一籃水果);借用表群體的名詞,如“an army of workers”(一群工人)、“a crowed of children”(一幫熱鬧的孩子);借用由動詞轉化而來的名詞,如“give a punch”(給一拳)、“have a bite”(咬一口);借用事物形狀的相似性,如“a stick of celery”(一根芹菜)、“a cake of soap”(一塊香皂)。
通過對比分析可知,漢英量詞在語義上的特點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需要強調的是,就借用性這一點而言,漢語中的借用動量詞是“動詞+數詞+借用動量詞”,而英語是“意義虛化的動詞+數詞+經由動詞轉化而成的名詞”。以“切一刀”為例,英語說“have a cut”,這個“cut”實際上是由表動作的動詞轉化而來的,在這個動量結構中變成了名詞;而漢語中說“切一刀”,這個“刀”沒有經過轉化,還是原來的名詞“刀”。
三、從語用角度對比分析漢英量詞的形象性
(一)漢語量詞的形象性
漢語量詞具有十分突出的語用特色,這種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使用量詞時所采取的超常規(guī)用法,即量詞的修辭功能,包括比喻、比擬、通感、粘連、夸張、借代、反復、排比幾種,倘或恰當使用,定能為說話寫文章等添光增色,收到形象傳神之效果。
1.用量詞作比,使抽象事物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生動。
(7)一只小鳥從傘下掠過,拂一絲清新的詩意給我。(林桂珍《雨之思》)
例(7)中以“絲”繪“詩意”,既能表達詩意細小之意,又與小鳥的形象相輔相成,還能讓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詩意如絲般纏綿柔順,實屬一箭三雕。
2.通過量詞的修辭作用來表現(xiàn)作者的愛憎、褒貶等感情色彩。
(8)一匹蒼蠅飛到史循的鼻尖上,用它的舌尖舔了許久,然后很滿足地舉起它的兩條后腿來慢慢地自相搓著。(茅盾《追求》)
(9)“美國博士幾個子兒一枚?”(老舍《犧牲》)
例(8)中的“蒼蠅”本是微小之物,此處用常常修飾健壯之馬的量詞“匹”,是用夸張的手法來極力表現(xiàn)蒼蠅之猖獗,表達作者厭惡其蠻橫肆虐的強烈感情。
例(9)把高高在上的博士論“枚”算,鄙視嘲諷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可知,量詞具有極強的形象性,巧妙使用量詞不僅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新奇、含蓄意境,給人以生動形象之感,而且能準確地傳情達意,使讀者更深刻地明了作者的情感及意圖。
(二)英語量詞的形象性
同漢語中量詞的超常用法一樣,英語中的量詞也具有比喻等修辭用法,從而使語言形象生動,富于意蘊美。如比喻法“a glimmer of hope”(一線希望)、借代法“a bunch of keys”(一束鑰匙)、夸張法“an ocean of people”(人山人海)。又如被語言學家所大力提倡的“a crash of rhinoceroses”(一群犀牛)”的用法,它既完成了表量功能,同時又將一群龐然大物行走時橫掃一切的氣勢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可謂形象逼真。
由于漢語中的集體量詞少于英語中的集體量詞,因此,漢語量詞雖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卻缺乏足夠的表現(xiàn)力。同樣表示“一群”之義,英語中可根據表達的需要選用不同的量詞,如“a crowed of people”(一群擁擠的人)、“a gang of people”(一群烏合之眾)、“a multitude of people”(散落的人群)、“a throng of people”(蜂擁的人群),而漢語中如果單用量詞“群”,我們只能知道這是一個超過一人的集體,卻“無法從這個字里看出這群人的動靜狀態(tài)、密集程度及所附帶的感情”(李桂榮,2009)。要想得知這些情況,需要在量詞“群”之后插入其他的修飾性成分。
四、結語
本文分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角度對比分析了漢英量詞,從而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現(xiàn)代漢語中,數詞和名詞的組合需要通過量詞成分嫁接,形成“數詞+量詞+名詞”的組合結構;英語進行個體計量時不使用量詞,可以直接通過“數詞或不定冠詞+名詞單數或復數”來表達,只有在計量可數名詞的不同種類或不可數名詞時才必須使用量詞。
第二,漢英量詞在語義上都具有精確性、模糊性和借用性的特點,只是在借用動量詞上,英語是“意義虛化的動詞+數詞+經由動詞轉化而成的名詞”,而漢語是“動詞+數詞+借用動量詞”。
第三,漢英量詞都能進行超常規(guī)搭配,具有很強的形象色彩,但在具體的表現(xiàn)力上,漢語量詞不如英語量詞。
綜上所述,對漢英量詞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進行比較分析,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意義的。我們在進行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時,不能一味地告訴學生“數、量、名”之間有哪些固定搭配,而應該在對比的基礎上,讓學生放下漢語量詞難學的心理包袱,通過從三個平面角度分而合地講解步驟,或是一對多或是多對一地幫學生歸納整理,讓學生真正接受漢語量詞,并學會正確使用漢語量詞。
參考文獻:
[1]代丹.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教學的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08,(12).
[2]胡裕樹,范曉.深化“三個平面”理論的研究[J].韓山師院學
報,1995,(2).
[3]胡裕樹,范曉.有關語法研究三個平面的幾個問題[J].中國語
文,1992,(4).
[4]金福芬,陳國華.漢語量詞的語法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2002,(S1).
[5]李貴榮.語義及語用視角下的英語量詞[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9,(6).
[6]劉淑芬.從三個平面角度析漢語量詞特點及其特殊用法[J].湛江
師范學院學報,2009,(1).
[7]張向群.量詞的模糊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94,(2).
[8]雷敏.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9]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9.
[10]John Sinclair.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M].
Richard Clay Itd.Bungay Suffolk,1990.
(張曉蘭 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