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馳
位于浙江省奉化城北6公里的滕頭村,土地不足千畝,卻擁有“全球生態(tài)500佳”、“世界十佳和諧鄉(xiāng)村”、“中國十大名村”、“中國生態(tài)第一村”等諸多光環(huán),而且是全球唯一入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qū)”的鄉(xiāng)村。2011年,全村343戶844人在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創(chuàng)造了近50億的總產(chǎn)值。
走在時代前列的小村子
23歲的導游陳迪穿著白色工作服,站在一個猶如酒店大堂般的大廳前,這里是游客服務中心,而穿過它,里面就是傳說中“花園一樣的滕頭村”了。
一個一平方公里的景區(qū)徐徐展現(xiàn)在眼前。
沿著石子鋪成的小路向右,道路兩旁是白色的路燈,頂上立著一個旋轉的風車,旁邊是一個太陽能采集板,全部靠風能和太陽能發(fā)電?!按遄永锏哪茉炊际巧鷳B(tài)能源?!标惖虾茏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彼钢贿h處的花卉展示館告訴我們。
眼前的全透明展示館更像一個萬花筒,里面種植了各個季度和各個地區(qū)的植物,郁郁蔥蔥,爭奇斗艷,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這里采用的恒溫技術以及無土栽培技術,無不昭示著這個創(chuàng)辦于1971年的滕頭花卉園藝場奔向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的信心。
讓人嘖嘖稱奇的還有一座五星級生態(tài)廁所。據(jù)陳迪介紹,廁所內(nèi)供應的熱水全部來自太陽能,而排出的污水經(jīng)過技術處理又可以灌溉花草和沖洗廁所,完全做到了循環(huán)利用。單是這座生態(tài)廁所,每年可以節(jié)水約9500噸,COD(化學耗氧量)年削減量約為12.5噸。
而最讓滕頭人自豪的是一片坐落在入口右側的樟樹林,陳迪稱之為“將軍林”,她可以準確地指出哪棵樹是江澤民主席來訪的時候種下的,哪棵又是朱镕基總理種的。關于這片樟樹林,還有一個故事。當年,鄰縣為了拓寬公路,要把原公路兩旁500株樟樹全部砍掉,并已找好了買主。村書記傅企平聽說后,十分焦急,連夜驅(qū)車趕赴鄰縣??墒锹飞蠂乐囟萝嚕榧敝滤纱嘞萝嚥叫?,沿著盤山公路走了10多公里,叫醒了熟睡中的筑路負責人,講明來意。負責人深受感動,當即表示:“就憑你半夜三更走山路的精神,我這批樟樹白送你也是應該的!”最終,傅企平以6萬元的低價帶回了這批樟樹。許多年過去了,如今這500棵樟樹全部存活,成了“全球生態(tài)500佳”最好的注解。
滕頭村是全國最早賣門票賺錢的村莊之一,從1999年開始賣票之后,旅游便成了一塊重要收入,隨著游客逐年遞增,門票也水漲船高,從最初的20、50,賣到了如今的80元。就在2011年,滕頭村的旅游門票收入高達3500萬。只是現(xiàn)在并不是旅游旺季,村子里很少能看到游客?!氨M管如此,滕頭村平均每天還能保持兩個團、60人左右的游客?!标惖险f,看得出,她很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
陳迪并不是土生土長的滕頭人,她來自陳朗棣,一個離滕頭村幾公里外的小村莊。只是她從未對它感到過陌生,從小到大,對鄰近幾個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滕頭村無疑就是幸福生活的代名詞。
八十年代末期,陳迪讀小學,學校組織春游,她第一次跟著全班同學來到了滕頭村,當時的情境至今難忘?!澳菚r候的滕頭村,整個村子都修了水泥路,四通八達,干凈整潔;樓房也是新修的,灰頂白墻,整齊劃一?!毙£惖闲南?,即便是一座城市大概也不過如此。
九十年代,陳迪在外面讀高中。有一次與同學結伴回家,路過滕頭村,她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村子居然又換了一副容顏,早年的水泥馬路已被新修的柏油馬路代替,并且在兩邊統(tǒng)一種上了綠化帶;而當初那些氣派的徽派樓房,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換成了帶有陽臺、車庫和太陽能的別墅。同行的同學偷偷告訴她,自己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嫁到滕頭村。
直到兩年前,陳迪大學畢業(yè),經(jīng)過朋友介紹,正式成為滕頭村的一位導游。每天早晨,她都要花10分鐘騎助動車趕到滕頭,下午5點之后再回陳朗棣。雖然她并不能享受到滕頭每月1300元的村民福利,但陳迪依舊很滿足,在這里,她每年都有兩萬余元的固定收入,工作壓力也不大。
唯一令她不解的是,眼看著滕頭村一步步邁向新農(nóng)村,而自己老家卻始終沒多大變化,依舊是黃泥路和土房子,一到下雨天,整個村子就泥濘不堪……
安居樂業(yè)
至于滕頭村為什么被稱之為“滕頭”,傅大伯也搞不太清楚。
小的時候,他曾聽村里的老人們提起過,當年長工出身的傅氏族人從山東滕州南遷而來,走到寧波沿海遇到大海阻隔,遂在奉化城北一塊土壤肥沃的地方定居,并以“滕州人到浙江走到頭了”之意為村子取名為“滕頭”。
只是他印象中的家鄉(xiāng)并沒有傳說中那般美好,六十年代的滕頭村,是一塊高低不平的貧瘠之地,分龍?zhí)?、涂田兩畈田地,周圍高,中間低,就像兩只飯碗。一場大雨,積水難排;幾天烈日,又僵硬龜裂。彼時,滕頭村的窮是方圓幾十里出了名的。
傅老伯14歲就跟著父親下田干活,一年到頭守著一畝三分地卻不得溫飽。他記得土改那一年,周圍村子都在熱熱鬧鬧地打到地主分田分糧,就他們村連一條板凳都無處可分,真是窮到底了。
面對這種窘境,當時的村支書傅嘉良提出要改造土地,但群眾們卻并不買賬,他們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村民甚至這樣說道:“滕頭這樣的土地能改好挑平,我寧愿給他們家喂豬?!蔽í毟导瘟疾粸樗鶆印?/p>
1966年的春節(jié),滕頭村過得特別匆忙,串門的、拜歲的都在三天內(nèi)匆匆完畢。正月初四清晨,濃霜遍地,白茫茫的世界呼嘯著西北風。滕頭村的田頭卻紅旗飄飄,沒有舉行任何儀式,更沒有什么慷慨激昂的動員令,傅嘉良只是跳下田去,揮起鋤頭“砰砰砰”地干了起來。
傅大伯說,那場景不知道感動了多少滕頭人,大家很快全都撲在了挑土改田的運動中去。那時候他才18歲,挑了兩只土箕就沖到了隊伍最前頭,根本不知道這工程究竟有多浩大。改土造田遠不是將土地填平那么簡單,為了不讓表層的肥土浪費掉,必須先把高土挑走,填在底土上,再覆蓋肥土。傅大伯當年年輕氣盛,衣服的肩胛位置總是破了又破,重重疊疊補了好幾層。為了趕進度,他還經(jīng)常半夜下田,直到清晨才舍得回來。
到了1979年,浩浩蕩蕩的改土造田運動終于接近尾聲,滕頭人突然發(fā)現(xiàn),當初那些高低不一的舊澇田,居然變成了溝渠縱橫、排灌方便的新良田。而這個時候,傅大伯也從當初的毛頭小伙,變成了兩個孩子的爹,他第一次對生活有了盼頭。
正是在這一年,村里面偷偷辦起了服裝廠,這是滕頭村的第一家企業(yè),現(xiàn)任書記傅企平便是第一任廠長。服裝廠的廠房是由一間大約100平方米的破養(yǎng)雞棚改造的,縫紉機需要職工自備。因為缺人手,傅大伯第一個送自己的妻子去廠里當了女工。
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服裝廠銷路出奇得好,頭一年就獲利6萬,這在當時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一筆巨款。這一年年底,傅大伯帶著全家四口人樂呵呵地搬進了村里統(tǒng)一規(guī)劃的新房,成了第一批入住的先進戶。
此后的滕頭村,道路越走越寬。到了1981年,700多人的滕頭大隊已經(jīng)擁有了電子配件廠、服裝廠和縫紉機臺板廠;還有苗圃園藝場、林果特產(chǎn)隊、畜牧場等“準企業(yè)”組織。村里的經(jīng)濟結構也在悄悄發(fā)生變化,滕頭村儼然已經(jīng)從一個一門心思撲在田里的純農(nóng)業(yè)貧困村,轉變成了工商業(yè)收入高達72%的新農(nóng)村。僅僅兩年,他們的農(nóng)副收入已經(jīng)達到了71萬元。
滕頭村從中國數(shù)以萬計的農(nóng)村里脫穎而出,以其難以復制的發(fā)展道路,一躍成為神舟大地上的明星村,吸引著數(shù)以萬計的人前來觀摩,考察。
1997年,在田里勞作了整整35載的傅大伯終于告別了土地,他們家的田被村委集體承包過去,改造成了一大片果園,他轉而成了果園的其中一位管理人員。如今的傅大伯,雖然歲月的痕跡在他的膚色上依稀可見,但他的生活卻趨于平淡,安穩(wěn)。他每天4點多就起來了,趁著天氣涼快去果園轉轉,除除草,澆澆水,到了上午10點多,一天的工作就基本告一段落。一到傍晚,他依舊習慣搬條藤椅,到院子里乘涼,與鄰居們相互閑聊著打發(fā)時光。
原先的好多鄰居都已搬到村里新造的別墅里去了,傅大伯這次沒有搬,老房子住了三十多年,早已經(jīng)有了感情,小洋樓就留給村里的年輕人吧。而他的兩個兒子則早早告別了土地,大兒子在村子里與人合伙經(jīng)營著一家賓館,小兒子在奉化鎮(zhèn)上做公務員,兩人生活穩(wěn)定。
如今的滕頭村,早就沒人種田了,除了每個月固定1300元的生活補貼,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做生意,有了自己的事業(yè)。而剩下的村民,幾乎全都被安排到了村委企業(yè)里上班。就在去年,全村343戶844人在這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創(chuàng)造了近50億的總產(chǎn)值。
重環(huán)保沒商量
傅德明喜歡騎自行車,從1998年升任滕頭村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主任開始,身邊的這輛自行車就沒離開過村民的視線。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么小的村子里,騎車方便,低碳,沒什么不好的。
這也是滕頭人對環(huán)保最樸素的認識。
早在半個世紀前,滕頭村同樣是典型的中國農(nóng)村,雞鴨放養(yǎng),糞坑遍地,一到下雨天陰溝就滲水,整個村子寸步難行;到了夏天,日頭一曬,四處又彌漫著一股臭味。
老書記傅嘉良最先看不下去了,他對村民們說:“既然滕頭是咱們的家,咱們就不能讓它這么臟下去。”他咬咬牙,決定把整個村子推倒重建:拆除所有的舊平房,統(tǒng)一規(guī)劃全新的農(nóng)家樓。不僅如此,他還不惜投入十幾萬元,完全更新了村里的地下排污系統(tǒng),填埋陰溝,移除糞坑。從此,滕頭村走上了一條與其他農(nóng)村截然不同的道路。
“當時肯定也有人不理解,覺得農(nóng)村人這么講究干嘛,更沒有什么綠色環(huán)保的概念?!备档旅髡f,“但我們的老書記就是不答應,非要把自己的家建設得漂漂亮亮的?!彼两駥蠒浉哒斑h矚的選擇欽佩不已。
曾經(jīng)有一位日本客商輾轉來到滕頭村,被這里的環(huán)境吸引,就找到了老書記,表示自己愿意在滕頭投資,興辦一家小型造紙廠,至于效益,他特意提出村委員每年可獲凈收入至少100萬。那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滕頭村剛剛脫貧致富,這一百萬的收入可是一筆不小的誘惑。
老書記連夜叫人開會,整整討論了一宿,覺得這樣做對村子不好,最終回絕了日本客商。村里好多村民都不理解了,為什么放著金山銀山不賺呢?于是老書記派人去寧波,把環(huán)保局的專家請來,放電視紀錄片,告訴村民環(huán)境污染的后果?!耙恍┺r(nóng)村因為井水被污染,小孩子生出來都是殘疾的。許多村民嚇得不敢再看了?!?/p>
那以后,環(huán)保就成了大家共同的理念。他們的努力很快獲得了回報。1993年6月初,滕頭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叫伊麗莎白·多德斯維爾,當時聯(lián)合國的秘書長。她特意來滕頭村考察,看過之后,留下了這么一句話:“我到過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很少看到像滕頭村這樣美麗整潔的村莊?!彪^村最終獲得了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頒發(fā)的“全球生態(tài)500佳”稱號。這塊招牌如今在滕頭村隨處可見。
也正是在那一年,滕頭村正式成立了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此后他們的每一個工業(yè)項目,都需要委員會拍板通過。
這么多年過去了,光是由傅德明親自否決掉的項目就不下30個?!八闼憷麧櫟脑?,真的會嚇死人的?!辈贿^對他來說,這些還不是最難的事情。上任至今,他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騎著自行車在村子里轉?!昂傲四敲炊嗄戥h(huán)保,說白了還是得從小事做起?!?/p>
有一陣子,村里興起買車的熱潮,不到半年就多了130多輛私家車,每天進進出出,對村子的空氣污染很大。傅德明就家家戶戶上門勸說,讓他們盡量少開車進村。還有一陣子,村里唯一的那條河上游,有人挖沙,水質(zhì)明顯不如以前,這可急壞了傅德明,他趕緊上去阻止,可這就好比斷了別人財路,人家根本不理。最后,傅德明急了:“誰最先住手,就可以到滕頭村的企業(yè)里來上班!”
傅德明苦笑著說,身為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的主任,就是得每天與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交道。最近,他又有了新的煩惱,因為滕頭企業(yè)的不斷壯大,村子里住進了好幾千打工者,遠遠多過本村的村民?!八麄兊男l(wèi)生習慣不好,環(huán)保觀念也不強,垃圾經(jīng)常亂丟?!?/p>
傅德明透露,現(xiàn)在村里面計劃新造一批第四代住房,把村子里那些舊的東西再次推倒重來,“就像當年一樣,大不了重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