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修平
王允,并州太原郡人(今山西太原),他官至司徒兼尚書令。在董卓專權時,他很受重用,盡管在《三國演義》中,他著墨不多,但因他巧設連環(huán)計,除去大惡董卓,因此,在三國人物中,占有重要一席。
王允巧設連環(huán)計,先以金冠送呂布,后又設家宴請呂布,席間故意喚出絕代美女貂蟬為呂布把盞。呂布一見貂蟬神魂顛倒,如墜云霧,王允趁此機會把貂蟬許給呂布。
第二天,王允又瞅準呂布不在董卓身邊的空,設宴請董卓駕臨。席間,王允盛贊董卓“勝伊尹,超周公”。董卓得意忘形,王允抓住時機向董卓下拜,請求“將貂蟬獻于太師,萬望收納?!?/p>
董卓見貂蟬,骨軟筋酥,王允雷厲風行,當晚便將貂蟬送到太師府。
他將貂蟬送給董卓后,又去挑唆呂布:“太師淫我女,奪將軍妻,我老而無能,而將軍英雄蓋世,如何能咽下這口惡氣,讓天下人恥笑?!眳尾悸犃藲饣柙诘?。從此父子反目成仇。
貂蟬早已經(jīng)王允調(diào)教,她在這對好色父子之間,憑借絕代色相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致使呂布下定決心,一戟將董卓刺死。
大惡一除天下稱快。王允除董卓決非私怨,這一點由他給自己所養(yǎng)的歌女貂蟬下拜時所講的肺腑之言可以證明。
貂蟬見王允給她下拜,驚恐萬分,伏地問因。王允說:“你要可憐大漢天下生靈,現(xiàn)在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壘卵之難,非汝不能救也!”
但是以董卓之死為界,以前的王允萬民稱道,但董卓死后,大權在握的他卻轉(zhuǎn)向反面,自恃功高望重,變得異常殘暴。
他將董氏宗族1500多人統(tǒng)統(tǒng)殺死,董卓弟弟董旻,侄子董璜皆被處以懸四足于市內(nèi)的極刑。董卓九十多歲的老母哀求留她一命,也不為所允,立被處死。凡供職董氏門下者皆被殺死。蔡邕一案尤其令人寒心。
董卓死后,王允于都堂設太平宴大會文武,忽有一人報告:“有一人伏在董卓尸旁哭泣!”王允大怒,立命擒來。
原來此人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蔡邕(蔡文姬父親)。蔡邕曾因得罪朝中權貴,被流放到漠北。獲救后,又流落到吳會一帶。董卓專權后,慕蔡邕的才華和聲望,所以召他進京做官,但蔡邕無心官場,稱病推脫,董卓大怒,說:“如不應召,便殺他全家?!辈嚏邿o奈只好入京做官,并且受到董卓器重,一日一提拔,三天內(nèi)官就升到了尚書。蔡邕整整過了13年的流放生活,受到董卓重用,有知遇之恩,感激之情,不待言說。
蔡邕被擒來后,自知得罪王允,請求王允將他處以“典首刖足”重刑,留下一條性命以便讓他“繼成漢史”。滿座公卿都愛惜蔡邕曠世之才,又尊重他的忠孝人品,極力營救。
但此時的王允,已無半點仁愛惜才之心,而且聽不進忠言,說出一通暴逆不仁、令古今君子寒心的話來:“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成《史記》,流毒后世,我決不會讓佞臣執(zhí)筆寫史,使我等人蒙受譏謗。”于是在獄中將蔡邕縊死。
蔡邕被殺,天下寒心,不論與蔡邕相識與否,盡皆嘆惋流涕,太傅馬日磾(音密低)私下對眾官說:“王允所作所為,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后路了。有才有德之人是國之重寶,史書是國之寶典,王允卻殺賢人廢寶典,怎么能長久呢?”
果然,僅僅一個多月后,王允就被李傕、郭汜等董卓舊部俘虜了,不久又被殺死,宗族數(shù)十人皆被殺死。
王允雖為國為民除去大惡董卓,但他并沒有抓住天下歸心的大好機遇去整肅朝綱,治理國家,而是以慘殺濫殺而制造新恐怖,而達到樹立個人淫威的目的。事實上他已經(jīng)走上一條從反董卓到學董卓的路子上。不然,他怎么會害怕,被寫進史書遭人譏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