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關(guān)于早上那杯咖啡
記者手記
王家溝紀事
張慧/文
3月初,我拿到一起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犯罪的案件材料。第二天便趕往了事發(fā)地——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王家溝。那是個比較偏僻的村莊,從莒南縣城開車得一個小時才能到。我一共去了兩次王家溝。
第一次,我就在黑社會老大王文光家對面的公路邊和現(xiàn)任村支書聊天。恰好,被一位騎三輪車經(jīng)過的農(nóng)村婦女發(fā)現(xiàn),她趁著村支書離開后,下車拉著我問:你是干嗎的,是不是來了解王文光情況的?我反問她是誰,她先是不說,最后才承認自己是王文光的姑姑,并說可以帶我去王文光的家里聊聊。
正是中午吃飯時間,我跟著王文光的姑姑進了王文光的家。那是一棟兩層的樓房,二樓房間估計有七八間,空調(diào)、電腦各種設(shè)備裝飾一新,看起來比其他農(nóng)村人家富裕得多。客廳里,王文光的父親、叔叔、還有妻子都在。他們看起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可當我真正坐下來跟他們談論起王文光這個人時,除了王文光愁眉苦臉的妻子說的幾句話我能聽懂,其他人說了什么,幾乎聽不懂,因為鄉(xiāng)音太重。
第二次去正趕上王家溝每周一次的“趕大集”,地點就在王家溝村村委會門口。趕集的人扎堆到這里,我估計是村里的人都從家里出來了,就像是南方農(nóng)村晚上放電影,萬人空巷。集市上魚肉米面、衣物、五金家具樣樣都有,還有理發(fā)匠用柴火燒著熱水給人刮胡子。一派市井的煙火氣息。
有兩個年輕小伙子,估計比我大三四歲左右,開著一輛金杯面包車來賣菜,我估計他們能說普通話,就走過去攀談。兩個小伙子聽我是北京來的,對我挺客氣的,其中一位胖點的剛當上爸爸(后面聊天中得知)遞給我一支煙,向我打聽北京怎么樣,說以后有機會一定去北京旅游。一會兒他又拍著大腿說臟話,罵村里的干部對超生的家庭不人道。而我也不失時機地向他問問本村的情況,并遙想著王文光在“趕大集”的時候在別的村莊收保護費的情景。
當我問起他們村主任王文光混社會的事時,恰巧,那個瘦點的小伙子說自己是王文光的小學同學,他告訴了我很多王文光小時候的事情,包括王文光去過青島出海打過魚,他覺得王文光講義氣、挺能干的。
后來,我跟這兩個小伙子聊得很投機了,煙也在一根根地抽(盡管我平時不抽煙),他們也不怎么顧生意了,有個矮個兒大媽路過要買胡蘿卜,問多少錢,那胖小伙子說您隨便拿兩根,不要錢。大媽就拿起兩根胡蘿卜,丟了五毛銅硬幣在墊布上走了。
回想起來這些讓我覺得很溫暖。盡管這里有敲詐勒索的黑社會現(xiàn)象存在過,但村莊里的人依然樸實、真誠,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波瀾不驚。也許這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吧,有事說事,該干嘛干嘛,不糾結(jié),不狂躁,緩緩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