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體系中,仁人君子是人生的崇高理想,做個好人則是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年輕的雷鋒用無數(shù)最平凡不過的小事,延續(xù)著好人的基因,為時代的道德豎起了一個標桿,成為幾代人學習的榜樣。
然而做“雷鋒”已經(jīng)不容易,有力的雙手攙扶不起倒地的老人,面對炫富者恣意的褻瀆而無能為力,道德問題不斷拷問良知。
雷鋒并沒有走遠,在道德滑坡的質(zhì)疑聲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倡導文明生活蔚然成風。在風險與懷疑聲中,無數(shù)好人在默默地做著好事,還站出了許多道德模范。
道德困境需要的不是《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依靠的不是“攙扶基金”的救贖,法律的約束也救不了小悅悅的生命,必須建立起新時期切合實際的道德標準。無數(shù)人學雷鋒做“雷鋒”,道德付出換來的是社會的溫馨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