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柳英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庇逃宜官e塞也明確指出“快樂學習能使學生自學不輟,并得到精神滿足”。由此可見,是否寓教于樂,以樂促學,使學生快樂地投入學習,直接關系到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高低。
“寓教于樂”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事實上,卻是我們一線教師踏上教壇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特別是古詩詞教學,因為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經(jīng)過千百年的沉淀,流傳下來的,能夠選入中學課本里的古詩文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可謂字字珠璣。但卻又因為它在時間上離學生比較遙遠,語言理解的障礙使學生常常對它敬而遠之。于是時常思考如何讓學生走近它,理解它,欣賞它,最終喜愛上它,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樂”逍遙。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并不多,如果僅靠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愛上它顯然有些困難。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不僅僅適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時也適用于學生的課堂學習,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能夠與老師、同學交流、溝通,并針對老師教學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課外必須有一定的積累。
一、積累詩詞,激發(fā)興趣。
利用晨讀課,要求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詞推薦給全班同學,并說說喜歡的理由。一開始的時候,同學們推薦的古詩詞可能會比較簡單,或許是大家都學過的,那么可讓其他同學一起參加,談談自己讀此詩詞的理解和感受??赡苡械耐瑢W與推薦者深有同感,產(chǎn)生共鳴;有的會提出小異,相互補充;也會有大相徑庭,見解獨到的。然后引導同學們?nèi)ダ首x原詩句,體會此詩詞所表達的詩情、詩境,感受詩歌語言的韻味。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意少肯定或否定某個學生的看法,以參與者的身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漢人董仲舒說過“詩無達詁”,意謂對《詩經(jīng)》沒有通達的或一成不變的解釋,因時因人而有歧異?,F(xiàn)發(fā)展為對詩歌及文藝的一種鑒賞觀念,即承認文學藝術鑒賞中審美的差異性。因此尊重學生對詩歌的初讀理解和感受,才能使學生對誦讀和積累詩詞產(chǎn)生興趣,而這種興趣恰恰是讓學生持續(xù)這一行為的動力。教師還應注意此時千萬不要與他們講解有關詩歌的意象、語言、意境等知識。因為任何事情,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此階段與學生講解詩詞的這類知識,只會讓學生對詩詞產(chǎn)生畏懼心理,從而情感上疏離甚至排斥積累詩詞,那就使這一環(huán)節(jié)失去了激發(fā)興趣的作用,背道而馳了。
慢慢地,學生所熟悉的古詩詞推薦完了,就建議他們推薦課外的,自己能看懂的給同學們??鬃釉唬骸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苯?jīng)過“溫故”確實能達到“知新”的效果,學生能通過對原有掌握的知識的重組,適當借鑒一些資料,描述出自己所推薦古詩詞的大致意思。
如此做法,保留了學生的審美個性,激發(fā)了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有了大量的古詩詞積累,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為順利學習課內(nèi)的古詩詞打下了基礎。
二、教給方法,樂于探究。
現(xiàn)在各種資料充斥著學生的生活,我們要相信,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料,利用自己已有知識積累理解古詩,特別是短小簡單的敘事詩。如《赤壁》一詩的教學就充分證明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點。
《赤壁》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5課詩詞曲五首中的一首。因為有了一年的晨讀課古詩的積累,可先問學生怎樣學懂一首古詩?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積累和閱讀經(jīng)驗,基本能明確諸如“要結(jié)合注釋理解重點字詞,才能看懂整首詩的意思”,“要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把握作者的情感”等。此時教師可補充學生沒說到的解讀詩詞的其他方法,比如詩詞的解讀還要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也可搜集作者的生平、個性資料及同一時期的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詩歌情感;關注和品味詩詞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凝練的語言。接下去的時間,就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一起查資料,一起討論,有的組實在弄不懂的又想要解決,就會舉手請老師幫忙。老師也不要直截了當?shù)馗嬖V他們答案,可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咱們一起來看一看”,然后就同他們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如此當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讀通了一個詩句,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求的嗎?當然學生們翻譯過來的古詩詞肯定沒有教參上的那么文采飛揚,但是這是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令他們興奮。理解了詩意,體會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很容易了。
學生讀完古詩后,信心十足。教師可趁機布置第25課《詩詞曲五首》的預習作業(yè),要他們課下自己研究研究這幾首古詩詞,看能不能征服它們。相信學生的“能”字會喊得振聾發(fā)聵。
在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給了他們自主探究的機會。探究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提煉詩詞學習的方法,并適時加以補充;在探究過程中,又能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探究取得成果后,使學生體驗到了“征服”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由此激起了他們下一輪“征服”的勇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經(jīng)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樹立自解古詩詞的信心,形成自解古詩詞的能力,培養(yǎng)自解古詩詞的興趣,為學生終身熱愛古詩詞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無定法,富有情趣。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捕捉時機,靈活而有分寸地因勢利導,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古代詩歌過程中可靈活運用多種方法。
其一,用肢體語言悟出詩意。抒情詩中如何體會詩人情感?可采用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表演。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有可配的動作,可仿的語言,可演的神情,教師都不要放過。因為這些外在的言行都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體現(xiàn),通過表演,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譚軼斌老師說過古文教學要“有趣”、“有味”、“有情”。古詩詞的教學也應把“有趣”放在首位。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如《行路難》中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充分發(fā)揮想象與聯(lián)想來表演“拔劍四顧”的動作和神態(tài),以表現(xiàn)詩人“茫然”的心情。
其二,用音樂吟詩詞。古詩詞是經(jīng)典,有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特定的含義,古詩講究音韻平仄,像音樂一樣給人美感。在學生吟誦古詩時,配上相應的古典樂曲會增添古詩的美感。也可以唱原詩詞來帶動讀、背。如《武陵春》《一剪梅》《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除此之外,鼓勵學生根據(jù)古詩的情感基調(diào)自己給古詩譜曲。學生可運用平時熟知的音樂曲目進行改編。比如:學了《天凈沙·秋思》之后,可鼓勵學生用音樂吟唱,學過鋼琴的同學還可用《秋日私語》的曲譜進行演唱。
其三、用課本劇演繹古詩。敘事詩有的講述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有的記載著一個難忘的場面,有的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單純地講解,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記住。教學時讓學生進行改編,對古詩詞情節(jié)進行想象拓展,盡可能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貼近生活,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梢允且痪湓?,比如:2011年區(qū)優(yōu)質(zhì)課評比過程中東海實驗學校的丁老師教《相見歡》,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能從詩中想象詞人李煜“無言獨上西樓”的樣子嗎?寫一寫他上樓時的腳步聲、神態(tài)等。也可以是一篇小文,如: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短劇。
其四,以謎促教。謎語是我國民間一種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其短小有趣輕松自然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幾乎每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從小伙伴口中學到了猜謎。比如2011年區(qū)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某位老師以“無名小卒喝老酒,酒力不支依酒缸”為謎面,讓同學們猜字謎,導入詩歌《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一個“醉”字不僅起了導入詩歌教學作用,同時也抓住本詩的情感著力點。這樣不僅使學習氣氛熱烈,還使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其五、用簡筆畫再現(xiàn)詩景。詩人的創(chuàng)作是觸景生情,緣情成詩。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悟詩情畫意,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給古詩詞配畫。比如學習《清平樂·村居》時,借助簡筆畫描繪出“小兒臥剝蓮蓬”的“臥”的姿態(tài),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學生很快進入到古詩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常言“詩如畫”,這是對的?!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靜謐、令人遐想的美景!詩情畫意,盡在其中。根據(jù)古詩詞的這一大特點,在教學中常讓學生畫畫,讓他們根據(jù)理解,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圖景用他們的筆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會異常地興奮,異常地投入。如在教學《使至塞上》一詩時,學生用黃粉筆畫下了茫無邊際的沙漠,用紅粉筆畫出了一輪即將西下的落日,用白粉筆畫一縷烽煙……通過畫畫,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進一步提高了,同時他們也喜歡根據(jù)所畫的圖畫進行背誦,并且效果奇好,真是一舉兩得。
我深知“寓教于樂”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至高的教學境界,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但通過我們的不斷探索,如果能讓學生學得快樂,讓教師教得逍遙,不也是一種收獲嗎?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有提供的東西讓孩子們化為一種寶貴的禮物,而不是化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讓他去負擔?!边@一至理名言我將永遠記住,它將不斷指導我去實踐探索,從而達到使學生由苦學變?yōu)闃穼W、愛學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寧波北侖松花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