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瑞
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語文教科書上冊第七單元編入了《登飛來峰》這首詩。該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師用書》對“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的譯注是:聽說在上面可聽見天雞破曉,看見太陽初升。而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文全解一點通》中的譯注是:聽人說晨雞初鳴時,在塔上能看到日出。這兩個譯注在含義上是有區(qū)別的,那么哪個譯注更適合呢?我將這個問題向同行請教,有的說:“我就按《教師用書》的。”也有的說:“這樣好像有點牽強?!?/p>
對此我翻閱了一些典籍。中華書局1959年版的《臨川先生文集》一書對這一句的譯注是: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譯注中提到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承句寫目極遠眺。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币源蓑炛瑒t“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絕唱。且作者用事,頗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所指。
百度詞條對此也有分析:“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夸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高聳云天的氣勢吧!”
所以這一句的譯注應該是:聽人說晨雞初鳴時,在塔上能看到日出。而不是:聽說在上面可聽見天雞破曉,看見太陽初升。
(作者單位:龍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