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死獄中劉三義葬馬前卒
雖然最終的判決結果只是對鄒容處以“監(jiān)禁二年,罰作苦工”。不過,這一懸殊判決的背后,并不是西方列強對鄒容等人的特別保護。蘇報案中,租界當局之所以堅持輕判,是因為租界當局、列強駐滬領事、列強駐京公使與清政府各級官吏,以及列強之間矛盾重重,租界當局出于自身的利益,特別是對租界自治制度的維護,才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而鄒容庾死獄中的事實則直接證明列強的這種“保護”的偽善。
當時關押在獄中的章炳麟常常慘遭毒打,還受過三次“軟梏”的刑罰,鄒容則稍好一些。據章炳麟回憶,“余嘗三受梏,而容略解英語,稍與委蛇,未罹斯酷,然意憤恚殊甚”。而這種激憤難忍對鄒容的身心傷害尤為嚴重。
獄卒的殘暴、惡劣的條件,加上長期吃不飽飯,鄒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最終在1905年2月病倒。章炳麟要求為鄒容搭脈開藥,獄方不允;轉而要求召請日本醫(yī)生前來診治,亦被拒絕。數十日后,鄒容重病不起,獄方才勉強同意鄒容保釋就醫(yī),但為時已晚。出獄就醫(yī)前的一天晚上,鄒容服用了工部局醫(yī)生開的藥,突然病故。死時“髀肉盡消,空存皮骨”。
對于鄒容的死,章炳麟如此記載:“仲春三月,時近清明,積陰不開,天寒雨濕,雞鳴不已,吾弟以亡,旦日十點鐘頃,余始往視,距氣絕八小時矣,目猶未瞑,同系者多目為疑案。嗚呼哀哉!”由此而觀,鄒容之死因,不排除有被清政府派人投毒的可能。
鄒容去世的這一天是1905年4月3日,距他出獄的時間只有70天。鄒容死后,關押他的提籃橋監(jiān)獄將他的尸體棄置于獄外的墻根下,后由中外日報館收殮。4月5日,由中國教育會出面,在上海愚園召開追悼大會,次日在愛國女學校商討善后事宜。在當時清政府對革命黨人的高壓政策下,很難找到一塊能夠妥善安葬鄒容的墓地,只好將其靈柩暫厝于上海的四川義莊會館。
1906年初,鄒容在日本留學時的盟兄劉三回國后,得知這一消息深感不安,他不顧清政府的查究,買通獄卒,冒險在四川義莊會館的亂墳堆中找到鄒容靈柩,并在上海華涇自家田畝中選擇地勢較高的三畝,挖掘墓穴,砌好磚槨,作為營葬鄒容之所。4月2日夜,劉三約同四位鄉(xiāng)親,預雇一艘民船,偷偷運回鄒容遺骸,安葬入土。一切事情辦妥之后,恰好是鄒容逝世一周年的忌日。當時因事關緊要,清政府尚在殘酷鎮(zhèn)壓革命,劉三夫婦也不敢公開祭奠鄒容,只能賦詩一首,焚于墓前,行禮致敬。
自是之后,劉三雖與章士釗、章炳麟、于右任、柳亞子等人共商革命,組織南社,多有交往,但是對于安葬鄒容一事,一直沒有泄露。直到1922年,他才告知章炳麟,此時已距安葬鄒容整整16年。
1924年清明節(jié),劉三、章炳麟、章士釗、于右任、馮自由、馬君武等人齊聚華涇,共祭鄒容,他們紛紛賦詩,作為追念。
于右任感嘆劉三的義舉,作詩一首《題鄒容墓》:
廿載而還事始伸,同來掃墓一沾巾;
威丹死后誰收葬,難得劉三作主人!
章炳麟作詩:
落魄江湖舊不歸,故人生死總相違。
至今重過威丹墓,尚伴劉三醉一回。
劉三緬懷亡友,追念往事,也和詩一首:
雜花生樹亂鶯飛,又是江南春暮時。
生死不渝盟誓在,幾人尋??抟x。
詩中所謂“又是”,乃是劉三回憶18年前將鄒容遺骸安葬入土,恰好也是“江南春暮”時分,而下兩句“生死不渝盟誓在,幾人尋??抟x”則是劉三追憶往事、長恨綿綿的表達。
劉三安葬鄒容的義舉,博得了人們一致稱頌,為此劉三被稱為“俠士劉三”。劉三在世時親自守護鄒容的陵墓,去世后一家五代恪守劉三遺訓,至今還在義護鄒容墓。劉三的藏書樓黃葉樓如今也改建為上海鄒容紀念館,供人瞻仰。
中華英烈鄒容永遠載史冊
“自由死矣公不死,三百年來第一流。”柳亞子在《哭鄒威丹烈士》一詩中如此感嘆。
對于鄒容的英年早逝,群情悲慟。中國教育會等團體紛紛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東京留學生在《醒獅》、《浙江潮》等雜志連續(xù)發(fā)表悼念詩文。
柳亞子又痛作《哭威丹烈士》以寄哀思:
其一
白虹貫日英雄死,如此河山失霸才。
不唱鐃歌唱薤露,胡兒歌舞漢兒哀!
其二
哭君惡耗淚成血,贈我遺書墨未塵。
私怨公仇兩愁絕,幾時王氣刬珠申?
鄒容好友金松岑在祭文《哀鄒容》中寫道:
江流出峽一瀉千里而至東瀛兮,乃以漢魂而吸歐粹耶。建共和、民主兩大旒兮,撞鐘伐鼓滿天地耶。
詩人高旭則以激情的筆調寫下雄文《祭鄒容文》:劍閣崔嵬兮,巫峽奔怒……《革命軍》出世兮,張我大武。奮三寸管以哀告同胞兮,群捧讀以當露布。提刀踴躍共唱從軍樂兮,誓不崇朝而驅逐韃虜……他日犁庭掃穴恢復我舊山河系兮,是圣鄒容著書之功……
章炳麟在悲痛之余,完成《鄒容傳》一文后,又寫下《鄒容畫像贊》:
華陽黑水,祖氣惟漢。桐生蔚丹,爰初發(fā)難……上天平分九野兮惟此黨人其不亮。感慨兮嫶妍而太息,幽憤兮顑頷而不食。酲煩兮,海鳥欲飛而無羽;喙喘兮,玄云如鬊而蔽北極?!庖粐[而回施,九鼎應聲而震蕩。覺四海兮焉窮竟,蓀獨宜兮為民正!
然而,革命之火是不會熄滅的,《革命軍》并沒有因鄒容的遇難而銷聲匿跡,反而在清政府的嚴禁之下不脛而走,人們爭相傳閱。
孫中山很早就注意到《革命軍》的影響力。1903年,他親自攜帶《革命軍》前往檀香山進行革命宣傳,并將重建的革命組織定名為“中華革命軍”,以記鄒容之功。他在致友人函中稱:“此書感動皆捷,其功真不可勝量。近者求索紛紛,而行篋已罄,歡迎如此,旅檀之人心可知?!贝文辏瑢O中山赴美國舊金山,刊印1.1萬冊分寄美洲、南洋各地。1906年10月,孫中山又給新加坡的同盟會員寄去《革命軍》樣本,囑咐:“海外各地日來亦多進步,托東京印《革命軍》者有數處。茲就河內日志印就者寄上一本,照此版式……從速印之,分派各處,必能大動人心,他日必收好果?!比绱耍陡锩姟芬粫r風行海內外。甚至武昌起義前,在武昌的革命士兵中幾乎人手一冊,其影響可見一斑。
《革命軍》的影響是巨大的,鄒容“要革命,不要改良”的觀點對當時的青年極富鼓舞力和引導力,吳玉章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我當時讀了鄒容的《革命軍》等文章以后,我在思想中就完全和改良主義決裂了?!濒斞冈诙嗄旰笠不貞浀溃骸氨闶潜瘔蚜芾斓脑娢模膊贿^是紙片上的東西,于后來的武昌起義怕沒有什么大關系。倘說影響,則別的千言萬語,大概都抵不過淺近直截的革命軍馬前卒鄒容所做的《革命軍》?!备嗟?,如在敘州起義的佘竟成,就是在瀘州讀到《革命軍》和陳天華的《警世鐘》“大受感動,因而忘卻一切,日持兩書,街頭巷尾,逢人宣傳,無所顧忌”之后,又加入同盟會。辛亥前夕死于成都獄中的《重慶日報》創(chuàng)辦者卞小吾,1903年曾到獄中探望鄒容和章炳麟,并密商革命方略,購買《革命軍》、《蘇報案紀事》數百卷,回重慶“密結同志,將書遍給之,大為鼓吹,佐以演說,不數月,革命事業(yè),大有一日千里之勢”。一時間,“渝中知己,滬上黨人,音書往來,密圖組織,勢漸膨脹”,有力地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在重慶地區(qū)的發(fā)展和壯大。
歷史總是寄情于未來。就在鄒容含恨而逝的第6個年頭,偉大的辛亥革命爆發(fā)了。鄒容當年繪構的共和國藍圖,終于被《革命軍》喚醒的革命黨人描繪在中華大地上。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他高度評價了包括鄒容在內的四川資產階級革命派對辛亥革命的功績:“惟蜀有材,奇俊瑰落,自鄒(容)至彭(家珍),一仆百作,宣力民國,厥功尤多。”對于鄒容,孫中山更是動情地指出:鄒容在“國民醉生夢死之時,獨能著書立說,激發(fā)人心”,因而命令“照陸軍大將軍陣亡例賜卹,并崇祀忠烈祠”,“以慰忠魂,而垂不朽”。對于蘇報案,孫中山后來評論稱:“此案涉及清帝個人,為朝廷與人民聚訟之始。清朝以來所未有也。清廷雖訟勝,而章、鄒不過僅得囚禁兩年而已。于是民氣為之大壯?!?/p>
毛澤東和孫中山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偉人,孫中山被譽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毛澤東則被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二人所處的歷史時期不同,但對于辛亥革命的先驅鄒容,毛澤東與孫中山一樣,對其大加贊賞,多次提及。
1958年3月8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毛澤東出人意料地發(fā)給與會者每人一本由他親自編輯的書——《蘇報案》。此書16開本,共編入4篇文章:鄒容的《革命軍》、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張篁溪的《蘇報案實錄》、魯迅的《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他在大會上說:“四川有個鄒容,他寫了一本書,叫《革命軍》,我臨從北京來,還找這本書望了一下。他算是提出了一個民主革命的簡單綱領?!痹诤蜁r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吳冷西談論辦報問題時,毛澤東還說,“鄒容是青年革命家,他的文章秉筆直書,熱情洋溢,而且用的是淺近通俗的文言文,《革命軍》就很好讀,可惜英年早逝?!?/p>
資料表明,在1958年至1963年的5年中,毛澤東曾4次閱讀《革命軍》。他還在《革命軍》一書鄒容肖像旁題詩曰:
鄒容吾小友(弟),被發(fā)下瀛洲。
快刀剪除辮,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
臨命當(須)摻手,乾坤只兩頭。
這首詩本是章炳麟在獄中贈鄒容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此詩與原詩比,毛澤東改了兩個字:一是將“小弟”寫成“小友”,二是將“須”字寫作“當”字。鄒容比毛澤東大8歲,因此,毛澤東改“弟”為“友”。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此前一天,胡錦濤同志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探索了道路。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紀念!”
這其中,必然包括“革命軍中馬前卒”的鄒容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