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
電梯是由電動機驅(qū)動,通過鋼絲纜繩和滑輪系統(tǒng)及平衡錘或卷筒等構件組合,設計成垂直升降的電動機械裝置。供高層建筑中乘人或裝載貨物的一種現(xiàn)代設備。
有人說,沒有電梯,就沒有紐約曼哈頓。的確,有了電梯,摩天大樓才得以崛起,現(xiàn)代城市才得以長高,電梯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zhì)。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在用電梯約635萬臺。其中垂直電梯約610萬臺,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約25萬臺,全球電梯每3天的運送量就相當于世界人口總數(shù)。垂直電梯的發(fā)明已有150年的歷史,自動扶梯的發(fā)明也有100多年的歷史。這期間,人們對電梯安全性、高效性、舒適性的不斷追求推動了電梯技術的進步,讓我們沿著科技的腳步,回望它鑄就輝煌走過的歷史里程。
古代人用繩索將吊桶上下升降,從井中汲水,后來又在井口豎立支架。轆轤是利用輪軸原理制成的一種起重工具。我們的祖先在公元前1 100多年發(fā)明了轆轤,到了春秋時期,轆轤就已經(jīng)流行。
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建筑師維特羅維斯設計出通過滑輪來操縱的升降臺,利用升降臺的上下運動將工匠和物資從地面運送到高處的作業(yè)平臺。后來以滑輪結構為起重機械的方式被傳承下來,從生產(chǎn)建設用途走向人們的生活領域。在中世紀,歐洲有許多修道院建在險峻的峭壁上,人們進出修道院是站立在“籃子”里,用繩索通過滑輪吊著“籃子”上下升降,升降裝置成了便捷的“通道”。
17世紀,法國人別出心裁地造出一種坐在椅子上可抵達樓層的升降裝置。人們在樓頂設置一只吊掛的滑輪,一根纜繩繞過滑輪系在乘坐的椅子上,另一端安裝一件平衡鐵塊,使用前用沉重的沙袋壓住椅子,使鐵塊高懸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當乘客坐上椅子后只要將沙袋推掉,隨著重物下落墜地,而坐椅則上升到達了樓上的窗口,人就從窗口爬進屋內(nèi)。
18世紀中葉,蒸汽機作為一種動力源在產(chǎn)業(yè)革命后興起的工廠中被廣泛應用,人們設想能否以蒸汽機作動力用于運載貨物的升降裝置。
1850年,美國人沃特曼建造了一臺水壓式升降機,他將纜繩的一端系著升降平臺,另一端繞在圓柱形卷筒上。將古羅馬維特羅維斯發(fā)明的滑輪升降采用蒸汽動力驅(qū)動。卷筒順向旋轉(zhuǎn),纜繩提著升降臺上升;卷筒逆向旋轉(zhuǎn),升降臺便漸漸下降,這臺安裝在紐約曼哈頓倉庫使用的升降裝置,人們稱它為“卷揚機”。數(shù)百年來,人們制造過各種類型的升降梯,它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只要纜繩突然斷裂,升降梯便急速地墜落到底層。
為消除人們的恐懼感,1853年,美國紐約一位機修工人奧蒂斯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以蒸汽機為動力、帶有安全裝置的升降機。他將帶有鋸齒狀的鐵條固定在導軌上。在轎廂的上部設置了一個彈簧片,并將其與機械聯(lián)動裝置和制動棘爪連接起來。纜繩固定在彈簧片的中心,當?shù)鯍斓睦|繩破斷而失去張力后,彈簧片立刻恢復原始形狀,彈出制動爪。制動爪伸入鋸齒狀的鐵條阻止電梯下落。此時,正值紐約舉辦“美國商品博覽會”。為了向公眾介紹動力升降機是安全可靠的,在露天廣場,奧蒂斯親自出馬作現(xiàn)場表演。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登上平臺升到達10余米高處,奧蒂斯指揮助手將纜繩砍斷,圍觀的人群發(fā)出尖叫聲,有的人用手捂住眼睛不愿看到恐怖的一幕。然而,制動爪立即伸入平臺兩側鋸齒狀的鐵條內(nèi),平臺安全地停在原地,紋絲不動。安全裝置起了作用,升降平臺停留在半空中,穿著黑色燕尾服的奧蒂斯揮舞著禮帽向人們致意,笑容滿面道:“女士們、先生們,機器非常安全……”現(xiàn)場歡呼聲一片。在博覽會期間,奧蒂斯作了多場平臺升降突然斷纜的表演。人們終于信服了,這種“機器非常安全”。后來,奧蒂斯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對升降機作了改進,并將升降平臺改制成一座“可封閉的小屋”以供乘人,并安裝在紐約霍沃特商場。1857年,世界上第一臺蒸汽動力式“客梯”誕生了。
然而真正能夠稱為電梯(用電能驅(qū)動升降梯)的產(chǎn)品在此后幾十年才出現(xiàn)。據(jù)文獻記載,1880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最早制造出了以電動機取代蒸汽動力的升降機。他將電動機安裝在升降臺下部,利用齒輪與齒條傳動的機械原理,使電機軸伸端旋轉(zhuǎn)的齒輪沿著導軌齒條垂直移動,從而驅(qū)動平臺上下升降。電動機的出現(xiàn)為電梯的問世奠定了基礎。世界上第一臺用電動機驅(qū)動的“客用電梯”是美國奧蒂斯公司在1889年制造出來的,首次被安裝在紐約德姆雷斯達大廈。1920年這幢大樓被拆毀,屈指一算,客用電梯已使用了31年。
電梯也和當初的汽車、摩托車等工業(yè)產(chǎn)品一樣,隨著技術的進步,在發(fā)展中逐漸趨向完善。20世紀初,電梯已風行世界。
早期電梯由電器開關控制電機運行,將乘客從某一層送到指定的某一層,因此是直達電梯,中間樓面等待的乘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吊艙馳過。到了1915年,出現(xiàn)了自動控制技術,由電梯工操縱按鈕,可使電梯像公共汽車停靠站頭那樣,準確地上上下下輸送乘客到達任何一層樓面。
現(xiàn)代的載客電梯應用電動機或電動液壓聯(lián)合機驅(qū)動,通過卷筒、滑輪、鋼絲纜繩和平衡錘等機械構件組合,進行可靠、平穩(wěn)的升降運作。每臺電梯置有8根鋼絲纜繩,能承擔電梯轎廂8倍的負載,并設有保險裝置,發(fā)生事故時,則自動切斷電源并制動,因此客用電梯安全系數(shù)很高。
電梯問世后不久,一種供樓層之間輸送乘客的自動扶梯出現(xiàn)了。早期的自動扶梯是沒有臺階的,如同煤礦送原煤的傳送帶。1921年,美國奧蒂斯公司研制出鉸鏈踏板的階梯式自動扶梯,在商場底樓乘客站立在臺階上被自動送到二層樓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20世紀下半葉,逐漸開始推行群控系統(tǒng)電梯。群控系統(tǒng)是以兩部以上電梯為一組,按一定時間間隔自動運行,這種控制方式適用于升降繁忙的兩部以上電梯。電梯都裝有廂外和廂內(nèi)兩扇門,結構多為雙葉單軌道中間開啟式,門由裝在廂內(nèi)的電動機開閉,門上的傳感器可使電動機向正反方向旋轉(zhuǎn)。后來,許多電梯都設置了內(nèi)部通信系統(tǒng),供電梯出現(xiàn)機械故障時使用,并配備警鈴按鈕、事故燈和備用電源。
電梯發(fā)展?jié)u趨多樣化,20世紀70年代,“觀光電梯”登臺亮相了。圓形的吊艙不僅是上下樓層載人升降的工具,而且是大樓建筑的一種藝術裝飾,乘客在平穩(wěn)運行的吊艙里,可以透過玻璃壁向外眺望都市風光,讓人們獲得愉悅、舒適的享受。
電梯不僅是代步的工具,也是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標志。電梯技術的發(fā)展水平體現(xiàn)了社會的科學昌明。摩天大樓的高度限制,不僅是建筑技術上的因素,還受電梯提升高度的限制。相信隨著電梯技術的開發(fā)研究,高效、高速、智能化控制的電梯一定會提供優(yōu)質(zhì)良好的服務。無機房、無齒輪、電磁兼容性、遠程監(jiān)控等技術將是電梯工業(yè)今后幾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編輯/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