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
【摘要】蘇格拉底之死作為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幾千年來受到了無數(shù)的關(guān)注與探究。本文從蘇格拉底被處死的原因、為何會從容殉道和死后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三個方面來解讀蘇格拉底之死。
【關(guān)鍵詞】蘇格拉底;民主審判;從容殉道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下“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詩句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面對生,我們可以當(dāng)下一搏,絢爛如花。而面對死,我們?nèi)绾文軌蜃龅綇娜菝鎸?,靜美如秋葉呢?蘇格拉底的死,可以說給我們做了一個最好的詮釋!
大衛(wèi)在油畫《蘇格拉底之死》中,描繪的蘇格拉底則鎮(zhèn)靜自若,左手高舉,仿佛在高呼:信仰不變!靈魂不死!我不由得用手把周圍的人都遮住,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我找不到一個即將赴死的人應(yīng)有的恐懼與失落,只能感受到濃濃的意氣風(fēng)發(fā)和不滅的大義凜然!不過蘇格拉底究竟是為了什么而死的?為了他的學(xué)說,還是信仰?又是什么力量讓一個赴死的人如此的泰然自若?他的死又為雅典、為后世帶來了什么?這一系列的困惑讓我想走進蘇格拉格的世界,探求他短暫卻不乏華麗的一生。
一、因為審判,所以隕落——為何會死于民主審判?
古希臘是全世界第一個實行民主制的國家,也是全世界惟一一個實行民主制的古代文明之國。為何一個崇尚民主的地方會讓追求真理、宣傳民主的蘇格拉底遭受民主的審判?遭受死亡的厄運呢?
筆者認為,蘇格拉底之死真正的兇手是人民的審判,是五百人的陪審法庭的審判造成了蘇格拉底的隕落。
首先,筆者認為這501名法官的產(chǎn)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雅典民主法庭沒有設(shè)立法官,只設(shè)主持人負責(zé)組織審判和維持秩序,判決權(quán)力完全屬于陪審員。雅典法庭的民主,完全體現(xiàn)在陪審員。陪審員由10個部落30歲以上的公民組成,這些公民沒有必備的法律知識,沒有專業(yè)的培訓(xùn)鍛煉,不懂得如何按照法律思維來判定一個人是否有罪。這時,法官就不是作為一種職業(yè),而是作為一種代表資格存在。這501名法官坐在審判席上考慮的不是法律的規(guī)定,而是蘇格拉底在自己心中的印象,蘇格拉底與自己的關(guān)系,蘇格拉底與自己是朋友還是敵人。501名審判員用公眾的意志代替了法律。這時,民主的司法已經(jīng)不是理性的判斷,更不是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而是501名審判員的個人意志。
另外,這501名法官也沒有足夠的任期時間,具有相當(dāng)?shù)呐R時性。他們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出之后,只有一年的任期時間。一年的時間太短暫,根本無法培養(yǎng)出一名合格的法官,最多只能讓他們了解一下審判的程序和初級的法律知識。同時臨時性也決定了他們在開庭審理案件之前幾乎不可能對案件進行調(diào)查,對于案件也不可能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更不可能做出理性的判斷。沒有專業(yè)的法律知識作為基礎(chǔ),沒有足夠的時間調(diào)查,這些法官裁判時能夠依靠的只有雙方在法庭上的辯論和自己對他們的喜好。
1、雅典的票決制
蘇格拉底的命運掌握在501名審判員的手中。審判程序是原、被告先行辯論,然后舉證,最后陪審團投票。被告獲“無罪”票多,或“有罪”和“無罪”票數(shù)相等,均無罪。之后還要點算原告所得票數(shù),如不足總票數(shù)的五分之一,原告就要遭到處罰,以懲罰誣告。
如被告被判有罪,則當(dāng)場由原、被告分別提出具體判罰,再由陪審團投票選擇其中之一作為最終判罰。
這一看似荒誕的程序,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為讓陪審團采納自己提出的判罰,原、被告都會提出盡量合理的刑罰,不會隨心所欲信馬由韁,除了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口若懸河,陪審員兩次全場嘩然。第一次是因為他說自己是天底下最具智慧的人,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我承認我無知,而他們卻不承認。我正是在這一點上比他們更智慧。因此,德爾菲神諭無誤:惟有像蘇格拉底那樣知其智慧實際毫無價值的人,方最具智慧?!?/p>
在第一次的投票中,蘇格拉底以二百八十票對二百二十票被判有罪,因此要進行第二次如何定罪的開庭。如果蘇格拉底在第一次開庭的表現(xiàn)還算溫和,那么他在第二次的法庭上的表現(xiàn)真的可以用狂妄來形容。他辯解自己非但無罪,反而對城邦有功,理應(yīng)得到城邦的禮遇。藐視法庭的態(tài)度和不合情理的刑罰意見,激怒了陪審團,甚至也惹惱了本來同情他的80名陪審員。最后,蘇格拉底以三百六十票對一百四十票被判死刑。
2、法庭外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暴露民主制缺點的做法讓一些善良的雅典人民不解,誤將他當(dāng)成了雅典的敵人。蘇格拉底尖銳的言論也讓執(zhí)政者不安,他們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所以他們利用陪審團制度,讓它成為絞殺異己的瘋狂機器。同時,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云》讓許多雅典人對蘇格拉底的印象大打折扣?!对啤分械奶K格拉底被塑造成一個滿口胡謅天體理論的自然哲學(xué)家和一個教青年進行可笑詭辯的智者。在觀眾心目中,前者的所為是不敬神,后者的所為是敗壞青年,這部在雅典最大節(jié)日之一中隆重上演的劇目,無疑會在許多雅典人面前丑化了蘇格拉底形象,蘇格拉底在民主的審判中成就了不民主的現(xiàn)實的犧牲品。
二、因為信仰,所以從容——為何會淡定地殉道?
蘇格拉底放棄了以年歲已高向法院請求寬恕;他拒絕了以繳納罰金來免除一死;他也沒有接受朋友們?yōu)樗伜玫脑姜z之路。在逃生和寧可服從法律規(guī)定含冤而死之間,他選擇了后者。
瑪克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寫到:“我們的生命,如果它在它恰當(dāng)?shù)臅r候停止,因為它已經(jīng)停止,所以也并非遇收到不幸”。蘇格拉底雖然向往著生存,但絕不是生存在不光彩的道德中,也不是生存在不正當(dāng)?shù)姆上?。從這一角度看,蘇格拉底的死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告訴赫爾摩奇尼斯,他之所以不愿為自己辯護,是因為知道他的神靈叫他不要這么做,認為還是現(xiàn)在死去為好,免得老年為疾病所困。他在最絢爛的時候選擇離開。
蘇格拉底以牛虻自比,稱自己是神賜給雅典的禮物。他的使命是像一只牛虻一樣來刺激這個國家,因為雅典好像一匹駿馬,但由于肥大懶惰變得遲鈍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緊緊地叮著它,隨時隨地責(zé)備它、勸說它,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而煥發(fā)出精神。蘇格拉底把批評雅典看作神交給他的一個不渝的神圣使命,這種使命感和由此而來的思考,便成為他生活與哲學(xué)實踐的宗旨,成了他短暫生命的信仰。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會使許多人十分惱怒,但神給自己的使命不可違,故冒死不辭。因此,在蘇格拉底的信念中,自己與雅典公民不是對立,而是一體的,離開了雅典公民(逃亡),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意義和價值。他要以自己的犧牲,喚醒雅典公民的覺醒。他認為自己必須遵守雅典的法律,因為他和國家之間有神圣的契約,他不能違背。蘇格拉底認為如果城邦的法律是不公正的,你就不必遵從它們,但是如果你違反了那不公正的法律,你仍然必須服從懲罰。蘇格拉底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dǎo)下這樣做,他感到有一種服從城邦的合法權(quán)威和城邦法律的義務(wù)。
所以,在仆人給他端來毒酒時還能不忘詢問獄卒可不可以灑出少許酒來祭神。
所以,在舉起毒酒時能夠平靜的說出“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將死,你們活下來,哪一條路更好,惟有神知道?!?/p>
所以,在毒酒漸漸發(fā)揮作用時還提醒著:“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雞,記得替我還上這筆債?!?/p>
蘇格拉底在法庭中向雅典公民呼喊著“不管你們是否聽從阿尼圖斯的話,也不管你們是否宣判我無罪,我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方式,雖百死而無悔?!睕]有絲毫的激憤、畏懼或是悲哀,蘇格拉底依舊用他智慧的語調(diào)誠摯地奉勸著一切。
蘇格拉底用自己的死成就了雅典法律的神圣,也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那句法律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shè)?!?/p>
最后,蘇格拉底帶著信仰,從容殉道。
三、因為悲劇,所以紀念——一個人死亡引發(fā)的蝴蝶效應(yīng)
雅典公民處死蘇格拉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錯誤,并不是沒有清楚的認識蘇格拉底思想的價值,而是反映了雅典公民已經(jīng)無力解救自己。
一個以言論自由著稱的城市竟對一個除了運用言論自由以外沒有任何罪行的哲學(xué)家起訴、判罪以至于處死,這給雅典的民主烙上了永遠洗不掉的污點。蘇格拉底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國則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貢獻,成全了他的哲學(xué)。雅典城并沒有因為處死蘇格拉底而重?zé)ㄝx煌,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那些法官們在審判后的心路歷程。蘇格拉底用自己的慷慨赴義,為“法律”兩個字鍍上了永不褪色的金環(huán),為“正義”兩個字施行成年洗禮。他的法庭申辯,就是他為自己撰寫的氣吞山河的悼詞。“民主”殺死了他,但卻并未因此作為兇手墜落地獄——它以蘇格拉底之死為橋梁,走向霞光萬丈的法律和正義。
人們哀嘆著他死的悲劇。黑格爾指出,蘇格拉底之死是悲劇性的,他認為:“只有當(dāng)一個可敬的人遭受無辜的災(zāi)難或冤屈的時候,我們才特別稱之為悲??;蘇格拉底就是這樣,他無辜被判處死刑,這是悲劇性的?!比藗兏袊@著他的才華。柏拉圖贊嘆:“他是我認識的人當(dāng)中最智慧、最高貴和最優(yōu)秀的人?!?/p>
蘇格拉底的生,如夏花般絢爛;蘇格拉底的死,更如秋葉般靜美!他的死沒有重于泰山那樣的悲壯豪邁,也沒有“輕于鴻毛”那樣的卑微瑣屑,但是他的死卻有著對自然法則、人生法則的參悟,有著智者對茫茫宇宙中渺小自身的精確定位!
參考文獻
①葉秀山:《蘇格拉底及其哲學(xué)思想》,人民出版社,2007:35-46
②柏拉圖:《蘇格拉底最后的日子》,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78-89
③哈曼 著,劉新利 譯:《紀念蘇格拉底》,華夏出版社,2009:132-143
④格里馬爾迪 著,鄧剛 譯:《巫師蘇格拉底》,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 243-56
⑤康福德:《蘇格拉底前后》,格致出版社,2007:78-89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0級法學(xué)院學(xué)生)
責(zé)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