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順利進入小學接受新教育,也就是幼小銜接問題便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并成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但是時至今日,小學入口教育工作仍然是一個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學習的現(xiàn)象有增無減,“幼教與小教兩層皮”的矛盾非常突出。為什么幼小銜接工作開展了這么多年還沒有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呢?這需要教育工作者作更深層次的思考。
一、認清幼小教育的各自特點
幼兒教育是寓教于樂。幼兒園時代是人生最無憂無慮、充滿快樂的時代,也是孩子從無知、愚昧走向知識與文明的起點。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是突出娛樂性,以游戲為主,因而,幼兒園時代的歡樂是無限的、最難忘懷的。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在玩中學、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在學習過程中,老師經常利用直觀教具、具體實物引導幼兒學習;學習環(huán)境上,幼兒園的生活是輕松自由的,學習活動是由興趣引導的,沒有硬性的教學指標,不要求孩子們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的學習;在行為規(guī)范上,幼教突出的是更加生活化,如幼兒上課時可以喝水、如廁,課內講不完的內容可以延伸課外,進出園的時間上也非常寬松,等等??傊?,幼兒園教育孩子是以快樂為目的的,除了孩子健康成長外沒有太多要求,幼兒過得無憂無慮。
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小學校園是一個新的,更加獨立自主、更加復雜多變的生活新天地。教師擔任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除了要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以外,通常以課堂教學為主,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因而學習的時間變長,教師的說教增加,明顯受到紀律的約束,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德育的趣味性遠不及幼兒園的游戲。這一變化在入學初期最容易讓孩子感到小學生活的單調、枯燥和乏味。如果不能實現(xiàn)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順利過渡,就可能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甚至一生都產生負面影響。
二、中外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
在我國,很多人認為基礎教育是從小學開始,而忽視了幼兒園教育,其實這是個誤區(qū)。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庇變簣@教育不僅是小學等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而且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目前基礎教育顯著特征是獨生子女多、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性大、重視中小學教育忽視幼兒教育等。這些特征反映出我國基礎教育結構的不合理,缺乏規(guī)范;青少年在自理、自立和實踐能力上表現(xiàn)較差,重智育輕德育問題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
在日本,人們對幼兒教育的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留給子女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教育”已成了許多家長的座右銘,許多婦女一結婚就放棄工作,開始為將要降生的孩子作精心準備。她們紛紛進短期大學、母親訓練班等,學習幼兒家庭教育方法。早在二戰(zhàn)前夕,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保育要領》,這應該是日本關注“幼小銜接”問題的開始,但此后數(shù)年日本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2001年3月,日本文部省發(fā)表了《幼兒教育振興計劃》(2001—2006年幼兒教育發(fā)展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文部省不僅進一步提出了加強“幼小銜接”的問題,而且詳細地提出了進行“幼小銜接”的一些策略。日本幼兒園比英、美晚創(chuàng)辦半個世紀,發(fā)展速度卻超過了他們。為什么其入園率上升得如此之快呢?除了舉國上下高度重視之外,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既為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又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日本還正式實施“幼小銜接推動班”制度,讓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共同組織開展教育活動,讓5歲幼兒和小學低年級學生一起進行以討論和合作為主要途徑的課題學習活動——“協(xié)同學習活動”,這對幼兒進入小學將起到銜接作用。從中日教育現(xiàn)狀來看,教育的形式和差異較大,我以為日本的“幼小銜接推動班”制度對我們做好小學入口教育或許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三、解決小學入口教育工作必須遵循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
小學入口教育工作就是幼小銜接工作,能實現(xiàn)幼兒向小學身份轉升的平穩(wěn)過渡的教育活動應該說就是很好地解決了小學入口教育問題。
遵循發(fā)展規(guī)律這是解決入口教育的大前提,兒童的發(fā)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xù)性的,幼兒園和小學都要實施適合兒童發(fā)展的教育:一個孩子絕不是在跨入小學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發(fā)展的連續(xù)性規(guī)律決定了在銜接時期,幼兒園和小學兩階段的特點同時并存且相互交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階段的特點會逐漸減弱,小學階段的特點逐漸增強。所以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是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fā)展。
1.進行平等合作
在我國,幼兒園和小學的關系是不對等的,幼兒園似乎總是“低人一等”。常見的小學入口教育總是幼兒園的幼兒去小學參觀訪問;入口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似乎總被看做是幼兒園的責任,比較突出的是孩子不能很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這總被認為是幼兒園教育的過錯。殊不知,由于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那些本該由小學教授的知識不知不覺已經被幼兒園給包辦了。在這個問題上,日本給我們做了一個不錯的示范:他們認識到幼兒園和小學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因而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逐漸建立起了互相學習、互相支持的合作伙伴關系。小學教師甚至希望能夠向幼兒園教師學習如何設計和組織兒童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說,日本現(xiàn)在的“幼小銜接”不再是幼兒園提早進行學校教育活動,而是幼兒園和小學為了追求共同的教育目標而進行的平等合作,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建立了平等的合作關系,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誰向誰靠攏”的問題,“幼小雙方都能回到教育的原點”,形成了入口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實現(xiàn)了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育人新模式。
2.培養(yǎng)興趣愛好
小學入口教育階段從時間跨度看,大致是孩子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這段時期。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放棄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轉入以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而興趣是孩子們認識和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動力源泉,培養(yǎng)孩子們廣泛的興趣可以發(fā)展智力,開闊視野,強健身體,陶冶情操,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個階段的小教工作者要從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都能戰(zhàn)勝困難,避免跌入恐懼上學的低谷。
3.重視家庭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是主流,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往往會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幼苗,見不得風雨,這是與基礎教育相背離的。處在入口處的學生家長,不要給孩子太重的負擔,更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而應該幫助孩子體驗學習的愉快,使之愛學、會學,從而形成健康心理。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之順利完成小學入口教育的角色轉換,并為一生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實施小學入口教育的標準
怎樣才算實現(xiàn)了有效銜接平穩(wěn)過渡,成功實施了小學入口教育呢?我以為可以用三個指標來概括:一是學習感興趣,即對學習內容本身充滿好奇和興趣,能主動學習,不懂就問;二是活動能合群,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伙伴和好朋友。活動中,能與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三是課堂專心聽講,“生活有條理”,也就是能獨立自主地安排妥帖,包括學習在內的基本生活起居,而不必大人催著、盯著才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