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揚
2007年我參加了中央電臺首屆“十佳播音員主持人”評選;遺憾的是沒能入選。2009年我又參加了第二屆”十佳“評選,以排名第四的成績獲得”十佳“稱號;2011年我再次參加第三屆“十佳”評選,這次我摘得桂冠。數(shù)字變化很簡單,但對我而言,卻是對多年業(yè)務積累和工作業(yè)績的肯定。
2007年至2011年,從30多歲邁入40歲,我跨入了中年的門檻。四年里,如果以流水賬般態(tài)度過日子,會懈怠、會退步,會被淘汰。而以“十佳”標準要求自己,就會有持久的動力,就會在得與失之間找到平衡。沒能入選首屆十佳,我意識到了差距。從那一刻起,擱置了多年的練聲,又成了我天天清晨的功課;回到學校繼續(xù)充電是我業(yè)余生活的主旋律,我報考了北京大學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策劃在職碩士;同時,我珍惜每次直播,只要坐到話筒前就興奮,就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瀏覽信息、惡補財經、接觸科技、博覽歷史,與有識之士廣泛溝通交流……隨著知識結構漸趨合理,在每天的直播中,針對選題形成獨到見解,游走在播報、主持、評論三者之間,做高端廣播人,成了我追求的目標。
榮獲兩屆“十佳”稱號的喜悅漸漸離我遠去,今后我將繼續(xù)秉承“十佳”標準,把每天直播都當成是業(yè)務考核,開闊心胸,包容身外,謹慎獨處,讓話筒前后的每天都過得精彩。